李商隐的隋宫似乎在说某某某的白宫 小樵 隋宫 唐,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隋宫,指的是隋炀帝在扬州建造的行宫。隋炀帝三次南游扬州,第三次就在行宫里被叛军所杀。 隋炀帝是荒淫奢侈的代表,无人不晓。正因为如此,后世无论什么人似乎都可以随便就奚落几句,因为人人都很自信自己不会荒淫无度到那种程度。或者,更贴切的说,人人都知道自己不会能有条件奢侈到那种程度。 李商隐的隋宫小诗虽然简单几句,似乎只是直观描述南游场面。真理解一下,其深度却堪比政论文章,点出了更深刻的内涵。 两个关键词是“乘兴”和“春风”。 1 何为乘兴? 很多人并不知道,隋炀帝其实是个文武全才,甚至可以说是个奇才,一位重新塑造过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 从国家政治管理上,从朝廷衙门中央集权,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这些软件;到扩建大段的秦长城,连接中国南北 真正铺下南北统一硬件条件的大运河,全都是由他所创建成形的。 在军事成就上,他灭掉了土谷浑(甘肃),占城(越南),逼降高句骊(朝鲜)。这些军事胜利不仅几乎史上最大,而且都是隋炀帝自己亲自带兵,亲临前线打下来的。他是唯一亲身到过西域的皇帝,而且取得这些胜利时他还非常年轻。 古代虽然没什么外交,但非常中国特色的大国式外交方式却是隋炀帝开创。他邀请万国来朝,出钱管饭还提供资助。虽然来的都是有所求的小国穷国,却是为了彰显大国之大,强国之强。这个传统难道不是迄今仍然瞧着眼熟? 隋炀帝还是位造诣很深的诗人。他的春江花月夜:”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将月去,潮水帶星來。” 这是把古诗发展带入唐诗中的律诗先驱之一。要把诗只作为诗,单从诗意上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乃至于看不起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那位所做的诗,都还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隋炀帝这样规模的本事与成就大概没有其他皇帝可比,甚至史上其他任何人也难以可比。 问题在于,隋炀帝达成这么多的成就只用了不到十四年。 人到了这种地步,万事似乎都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也才能“乘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 岂不知,也正是由于成就过大,急于求成,国家资源来不及周转,民力征用过度,物极而必反。实际上,隋炀帝二打朝鲜就要逼降高丽时,就因为后方开始作乱而功亏一篑。到三打朝鲜,国力已经难以支持,后方大乱,叛乱者都是自己曾经服服贴贴的部下。此时隋炀帝已经心灰意冷,撤军后没有理睬叛乱,而是带着皇后顾自三下扬州,并且没准备活着回来。叛军冲入隋宫,他要求处死皇帝要面对面,用玉带勒死,以不失尊严。 所以,凡事必须有度。国力再强仍不足以整个天下为敌,本事再大也不可以凌驾于一切之上。即使是皇帝,“乘兴”也不可不顾及民生,不顾及成本与后果。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成了时下流行语,说明人人本质上其实都很想效仿隋炀帝的“乘兴”。既然如此,何不反思对比一下,除了会跟着大流奚落“荒淫无度”,几人有资格自比隋炀帝,包括他吃过的苦和成就的事? 2 春风是什么意思? 一般解释,春风是说春季。隋炀帝春耕时节南游,民众不能去种地,人力资源被皇帝征用。 过于简单低级。 春风,描述的是万民为皇帝服务时的欢快心情,如春风拂面。 中国皇帝的坏,都是百姓给惯出来的。 怎么讲? 皇帝专权,百姓会随之觉得国家强盛。 皇帝奢侈,百姓会随之觉得国家有钱。 所以举国裁宫锦,即使半作障泥半作帆,老百姓仍然觉得仿佛春风吹大地,满心欢喜的参与做贡献。 开始时,还有人上书做谏,到后来就剩下一片和谐赞扬,而且都是由衷的。 这不仅是封建帝制的固弊,也是自大狂的通病,比如白宫当下的主管。 关键在于,有此类人当道,百姓感到的是春风,还是秋风?这在不同的国家可能是截然相反。 3 跟白宫有什么鸟关系? 关系不小。 评判皇帝,国策比人品重要,何况如今至少没有三宫六院。 即使下台,也不要随大流去鼓破乱人捶。那样做,里面的主导心理都是假定自己的人品要好一些,其实往往不见得,只是没有能够熬到那个高度。 墙倒众人推的行为算不得高尚。 何况,眼下这一位虽然岁数大好多却还远没有心灰意冷。 等上个把月白宫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