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网络微信时代的读书法
(作者:一支笔)
最近做了几集美食博文。其中有几篇题目取得稍微有点意思。象“栀子花的前世和今生”,“'绝不外传'的卤牛肉绝技”,“'不喜欢请举手'的韭菜盒子”等。我相信很多人会冲着栀子花、卤牛肉、韭菜盒子的天然魅力而光顾文章的。但我更愿意相信很多人是冲着那几个奇里八怪的标题而浏览博文的。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吸引眼球的作用。
说到标题,本宁不完全是标题党,但这并不代表不讲究。写文章也好,画画也好,我都还是挺讲究题目的。前阵子我还和几位微友为此做过探讨。
本人其实早已意识到,网络微信时代除了必须习惯于网络微信思维、网络微信文字、网络微信语言、网络微信表达,还必须习惯于“浅读”、“短读”、“蹿读”、“导读”、“微读”、“题读”、“半读”.....
个别宁包括一些文学艺术工作者不服气了,“发扬'读书看皮,读报看题'滴精神”,那作家还有饭吃吗?
一位IT界的朋友回应到,“对不起了作家,请把精力和功夫花在如何写前言和书题吧!”他说,如今大家伙都只剩下“兴趣导读”的本事了。都啥年代了,作家还习惯写那么长干哈呢?
本宁的一位闺蜜也说,自从有了微信,一千字以上的东东实在是没有耐心读了,她称之为“彻底堕落聊”。
还有人回应到,一个人如果连“微读”都做不到的话,那干脆就“别读”!
本宁觉得,可以“读题”、“跳读”、“转读”,更可以“挑读”(挑作家、挑文章读书);对好文章采取收藏后“复读”、“嚼读”,简称“藏读”(可千万不要误会字面的意思喔);对书画摄影作品可以“瞟读”、“截读”,分享后还可以“共读”、“伴读”、“习读”、“聚读”、“研读”。本宁一直处于“瞎忙状态”,所以多半会采取“撷读”。个人觉得,“撷”(xié)这个字虽然音不太雅,可字却造得相当的好,单从字面就可以知道“从书页中摘取美好”的意思,很雅!组词也很美,如撷华、撷择、撷摘、撷采、撷秀、撷翠、撷腰、撷芳、撷芹、撷芼、撷英、撷萃等。“撷读”也即先看大标题,再览小标题,看到有兴趣的、在理的、优美的内容就读一读,其他的一扫而过,眼都不带眨巴滴。
懒人的聪明做法就是“代读”,由圈子里的朋友“选读”、“筛读”、“漏读”、“捡读”完后再归纳总结精华部分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转发分享。
总之,只要内容健康,自个喜欢就读。对不健康和不喜欢的完全可以“拒读”、“不读”、“免读”。
如今早已流行配乐诗文朗诵,所以又冒出两条“漏网之鱼”------“播读”、“听读”。
请问,您的网络微信时代读书法玩的又是哪一种新花样呢?
Opps,已经很啰嗦了[闭嘴]。
小插曲:
一位闪烁着冲天“智慧火光”滴微友读过此文后,他除了向阅读快餐式鼓吹者致敬以外,还锦上添花及时补充了一点:兼收并蓄,营养平衡。
这是向传统文学样式告别,看来新时代已不需要长篇小说了。在阅读自助餐大食堂里,人头攒动,来去匆匆。他觉得,除了快餐外,有时需要定定心吃点正餐的,不同营养,不同文化,不同底蕴。
因为他从骨子里认为,在文化和艺术的汲取和修养上,还是要关注一定的深度。即便时代的节奏已进入快节奏,但还是要注意不要囫囵吞枣。浮光掠影固然痛快、绚丽,但宝藏往往是沉淀在水底的。
“'拜读'此微友的一席话,真乃胜读十年书”,他说得太在理了。所以,摈弃“浅读”,必要的时候需要“潜读”,唯有如此,你才能离宝藏更近。
最后赞一下:“深读”、“潜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