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位看官,什么叫 岁鼎 ?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 ”“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 零口镇 ,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 ,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 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
利簋采用上圆下方的形制,是西周初期铜簋的典型造型,同时也是中国古人对天圆地方这种古老观念的体现。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
王在阑师,赐有(右)事(史)利金,
用作檀公宝尊彝 。
-
释文译文大意是:
①周武王征伐商纣王。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占领了朝歌。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6-7] 。(该释文为张政烺先生所做的释文)
②武王向商都发起最后的攻击,是在甲子日的黎明,当时岁星中天,直到天黑,占有了商都。在第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阑师论功行赏,赐给右史利许多铜、锡等金属,右史利用其为祖先檀公作此祭器,以纪念先祖檀公。( 黄怀信先生所作释文)
③周武王征伐商国,在甲子日的早上举行岁祭,并进行贞卜,得到能克商的吉卜,把这一消息传闻官兵,士气大振。在第二天乙丑早上占有了商,辛未那天,周武王的军队在阑驻扎,上次右史利铜,利就用这些铜做檀公宝尊彝。(吴孙权先生所作释文)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5%BF%E5%91%A8%E5%88%A9%E7%B0%8B/10771495
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甲子日,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按利簋铭文
出现了“岁鼎”的重大天象。
岁鼎,木星位于鼎卦天区,在周人看来意味着重大变革的时刻,
所以“岁鼎”的重大天象激励了武王伐纣大军,以三千虎贲军为
前锋,一天之内横扫残暴商纣王七十万乌合之众。
自华夏上古帝王颛顼元年公元前2629年以来,华夏先民为观象授时,将南北天空均按二十八宿、十二次和六十四卦划分为不同的天区。所谓“岁鼎”,就是岁星(木星)出现在南天的鼎卦天区。
用六十四卦划分南天,首先要确认夏至点(90°黄经线)或冬至点(270°黄经线)。六十四卦中乾宫与巽宫的分界线,或者乾宫中乾卦与巽宫中姤卦的分界线,就是夏至点。
用六十四卦划分南天天区,每一卦所占的天区范围就是 360➗64 = 5.625°。注意,这是黄经度数。
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牧野日出时刻,夏至点在柳宿二度多,这里就是乾卦天区和姤卦天区的分界线。
鼎卦天区和乾卦天区中间隔着姤卦和大过两个天区,因此鼎卦的最西边边界距离夏至点
5.625°✖2=11.25°
鼎卦的最东边边界距离夏至点 5.625°✖3=16.875°
因此鼎卦天区当时就是 101.25°到106.875°的黄经
天区, 木星正好位于这一天区,正好就是“岁鼎”。
木星位于鼎卦天区,再次证明武王伐纣牧野之战
“甲子日”的 确切日期是 且 仅是公元前1059年12月9日,
千古悬疑得到完美解决。
https://stellarium.org/
因此,在观测地河南洛阳,木星下一次位于鼎卦的时间是
2025年7月30日 3:41:29(北京时间)
至2025年8月26日 21:04:45(北京时间)。
https://zhuanlan.zhihu.com/p/40660155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J7LeKV6nA
https://twitter.com/LD_daofeichang/status/1634064964704149505
列位看官,《史记·律书》记载八风中的第一风 —
不周风,每一个汉字你我都认得,却完全不明白
司马迁同志说的是什么。
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东壁居不周风东,主辟生气
而东之。至于营室。营室者,主营胎阳气而产之。
东至于危。危,垝也。言阳气之(危)垝,故曰危。
十月也,律中应钟。应钟者,阳气之应,不用事也。 其
于十二子为亥。亥者,该也。言阳气藏于下,故该也。
VIDEO
中译本《圣经》将其译为“吾珥”,是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故乡,也是犹太人的发源地。
乌尔最早的建筑始于前5500年左右,属于欧贝德文化,这是美索不达米亚
南部可考证的最早文化。后来乌尔似乎有一段时间被遗弃。前27世纪乌尔
又开始繁荣起来。这段时间里它似乎成为苏美尔神话中月神南纳的圣地。
https://blog.creaders.net/u/8994/202401/480608.html
甘洛县藏在四川省的西南角,隐身在甘洛县大山深处的人们,
自称是“尔苏人”,在他们自己的语言中,“尔苏人”就是
“白人”的意思。 他们在十几年前被划作是藏人的一个分支,
但是他们的生活习俗,却与藏族相去甚远,他们信仰的也不是
藏传佛教,而是一种原始宗教。[1]
起源
灵关古道藏了多少秘密,至今无人能说清楚。然而有一群人,不仅
藏在灵关古道的深外,且至今保守着古老的秘密。
他们自称为“番族”,但这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没有的一个称谓,
他们到底是谁,从哪儿来,往哪儿去?
一位尔苏人说过:“ 我们尔苏人是不能说根的,
说了就会被追杀!”
他们一代又一代地隐瞒着自己部族的来龙去脉,在隐瞒中,
“尔苏”让人们觉得神秘莫测。为了保守秘密,如今的他们只记得
“我们在保守着那个不能被外人知道的大秘密,我们是谁、我们的
来处永远不能提起”,而秘密的内容是什么,也许早已遗忘。
简介
尔苏人的妇女们多缠黑白布帕,用银泡点缀额前,他们的
服饰精美,刺绣水平极高。
尔苏人保存的三十七卷经中,每卷的开头都会念‘岷江沱沱哈古
什’”,他们深信自己的民族有一个充满秘密的历史,并努力
考证尔苏人与成都平原上神秘消失的三星堆文明的主人间的关系。
三星堆出土的铜铸神树上有一只公鸡昂首向天的造型,这与尔苏人
祭天时,将公鸡置于树上并无二致;
另,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中,一些代表日月星崇拜和时辰的图形,
在尔苏人的经卷图画文中也有出现。
https://www.baike.com/wikiid/10694169912 62182675?anchor=3
长号时刻 — 宏大叙事
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