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傅正明的博客
  读文学看世界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选载作者评论世界文学的论著,以及诗文作品和译作。
我的名片
傅正明
注册日期: 2011-02-03
访问总量: 258,063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傅正明中國古典詩詞英譯選2
· 傅正明中國古典詩詞英譯選1
· 柳宗元:江雪 傅正明新譯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单飞雀的争嘴 英美禅诗汉译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诗选】
· 天道酬勤 反其意而用之
· 傅正明 七绝·圣德颂 (藏头格)
· 動橋緩步 靜水深流(藏頭詩)
· 七律 藏頭格 余英時賢光照人寰
· 《火与冰》+《过火焰山》
· 刘先生千古
· 哀挽刘晓波先生
· 加利利湖之基督禅(七律二首)
· 七律.题徐悲鸿竹石三鸡图
· 咏啸天马(七律)
【诗从雪域来】
· 傅正明长篇小说《狂慧诗僧》出版
· 《西藏流亡詩選》前言
【诗歌翻译】
· 傅正明中國古典詩詞英譯選2
· 傅正明中國古典詩詞英譯選1
· 柳宗元:江雪 傅正明新譯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单飞雀的争嘴 英美禅诗汉译
· 评傅正明译莎士比亚《理查王观世
· 傅正明译与谢芜村俳句
· 傅正明 《用中国古典诗词风格翻
·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 76 首以密码
【诺贝尔文学奖】
· 特翁的黑色意象与马悦然的红色翻
· 傅正明電子書《諾貝爾文學獎新論
· 纪实文学 写照苦难
· 是“文学奖”还是“人学奖”?
· 纪念君特.格拉斯逝世
· 序曲:惊醒是从梦境跳伞
· 莫言的「滿紙荒唐言」索解
· 经典文学与作家的故乡
· 评莫言《檀香刑》的国家主义倾向
· 米勒的文学手帕
【比较文学】
· 王维禅诗《鹿柴》英譯研究資料(
· 评傅正明译莎士比亚《理查王观世
· 略谈日本咏月诗的佛心禅意
· 《鲁拜集与中国文化》题诗
· 《鲁拜集与中国文化》简介,选载
· 傅正明: 魯拜集與中國文化
· 弘法大師禪詩一首
· 屈原放逐与珈音流亡
· 珈音的“爱之书”与儒家的仁爱观
· 珈音的“爱之书”与
【世界文学】
· 傅正明:纪念莎士比亚剧作集第一
· 動橋緩步 靜水深流(藏頭詩)
· 巴黎電影消息
· 傅正明: 魯拜集與中國文化
· 北國南思 傅正明己亥春聯
· 《鲁拜集》与上帝的三大宇宙游戏
· 韩秀: 日月星辰之间的一杯水
· 《狂慧诗僧》—别有出版行路难
· 「请西藏佛母向我的智慧鞠躬!」
· 《狂慧诗僧》三部曲选载(二)
存档目录
05/01/2024 - 05/31/2024
04/01/2024 - 04/30/2024
02/01/2024 - 02/29/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6/01/2023 - 06/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10/01/2022 - 10/31/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8/01/2020 - 08/31/2020
02/01/2019 - 02/28/2019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0/01/2015 - 10/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5/01/2013 - 05/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莎士比亞與愛國主義
   


莎士比亞與愛國主義

 

                                                            傅正明

 

從十四行詩第124首談起


在以愛為主題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有一首獨特的政治抒情詩,即第124首。這首詩的關鍵詞state , 在莎翁作品中是一個多義詞,有命摺顩r、地位和國家政體等多種意義。這首詩的舊譯,據我所知,沒有哪位譯者采用比較貼切的“國家”一詞,我因此重譯了這首詩:


要說心中愛,好比國家養的崽,

便是苦命私生子,親爹遺棄成另類,

只得臣服時神,由他淩辱寵愛――

賤作草中朽株,捧為花中名貴。

心中愛,不一般,不因無常變故生起,

不堪忍受君王假笑臉,不會倒毀,

不會毀於村夫不滿的襲擊,

不會沒有定準任由時髦風亂吹。

心中愛,無懼政令不作異教徒,

絕不僅僅權衡一時利弊,

心中愛,昂首獨立,堪稱大政府,

不隨熱潮發跡,不因陣雨沉溺,

   我請歷史作見證:時代愚人

  或求善而死,或贖罪而生。


第1行詩的“心中愛”(my love),不是像前面的詩歌那樣指那位貴族“英俊青年”,除了指詩人個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愛之外,可以泛指人人能培育的真正的愛。維基百科(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在評介這首詩的條目中寫道:“莎士比亞所處的英國國家(the English state)是由伊麗莎白女王統治的,她被視為德行、智慧和尊榮高超的人。但是,政治暗殺統治著整個歐洲土地,伊麗莎白不是例外。”依照這一條目的闡釋,這首十四行詩體現了一個“民族國家”(state of nation)與它的“狀況”(state)之間的類似性。因此,state 一詞,宜直譯為“國家”。出生并非顯貴的莎翁,不但沒有得到國家的愛,反而被這個“親身父親”遺棄,他當然不會愛那個“親爹”。第6行“君王假笑臉”,指統治者偽善的奸笑。依照馬基雅維利的政治主張,理想世界的統治者應當經常面帶微笑以贏得臣民擁戴。但統治者的微笑可能只是一種假笑,因此,詩人說他的“心中愛”對此不堪忍受,或不看君王臉色。第7行“村夫不滿的襲擊”,莎學專家大多認為可能暗指“火藥陰帧保℅unpowder Plot),即1605年發生的一群英格蘭鄉村天主教極端分子的未遂計畫,他們試圖炸毀英國國會大廈,殺死國會開幕典禮上的詹姆斯一世和新教貴族,失敗後多人被判罪處死。這一事件至少表明那個國家不是和諧社會。心中有愛的莎翁可能對當局心懷不滿,但不贊同這種極端的暴力行為。

接著,莎翁把抽象概念“政令”(policy)人格化為異教徒,把“心中愛”比喻為“大政府”――超越一切別的政治,屬於更偉大更重要的政治。

結尾對句詩無達詁。幾個片語可以作正反兩方面的解讀。“時代愚人”,此處可以解讀為“基督的真沼奕恕保╰he true fools of Christ)。最後一行的crime 一詞,在莎翁著作中往往不是指刑事罪,而是“原罪”(sin)的同義詞,因此,我譯為“或贖罪而生”,換言之,這裏典型地表現了與“異教徒”不同的基督徒的生死觀。


莎翁不愛“國家”更不愛專制統治者


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莎翁并不愛伊麗莎白和詹姆斯一世的“國家”,因為那是一個警察國家。伊莉莎白時代的審查制度極為嚴密,她手下的重臣法蘭西斯·沃辛漢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被稱為伊莉莎白的“偵探大師”,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嚴密監控輿論和反英國政府的活動。詹姆斯時代清教徒的興起給莎翁帶來更多麻煩。1606年5月, 國會“管制戲劇家的惡習”的法令開始執行,其中一條是:一部戲劇中每用一個瀆神的詞或片語,罰款十英鎊。

在十四行詩中,莎士比亞多次提到國家對藝術創作的干預。第66首中的一行詩,我意譯為“官媒成言霸,堵住書生嘴”,就是對審查制度的抱怨和抨擊。

在莎劇中,同樣不難發現這一點。《如願》中那個名叫“試金石”的智慧的小丑說:“假如一個人寫的詩叫人讀不懂,他的巧智/比不上那個敏捷的孩子,乖得叫人費解,/那就會害得你要命,比你小住的小客房/開出的大帳單更叫你叫苦不迭。”(第三幕第三場)關於這段臺詞,莎學專家大都認為是對審查制度的暗諷。與莎翁同時代的克里斯多夫.馬婁(Christopher Marlowe)、托瑪斯.吉德(Thomas Kyd)和莎翁一樣,其作品被視為有“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的嫌疑。馬婁因為涉嫌在一份手稿含沙射影,宣揚“異端邪說”,由“女王陛下最尊貴的樞密院”下令拘留。接著,吉德因為同一案件被捕,慘遭酷刑逼供。官方還強迫馬婁每天到樞密院接受審問。《如愿》中提到“小客房”的原因之一,依照當時的說法,是因為在那裏,國家唆使一個名叫Ingram Frizer 的紳士和商人首先借帳單生事,然後謿⒘笋R婁。更可悲的是,馬婁曾經是國家雇傭過的偵探,國家要殺人時,顧不得你究竟是它的衛士還是叛逆。英國作家查理斯.尼克爾(Charles Nicholl)在《推算:馬婁謿浮罚═he Reckoning)一書的導論中說,這個故事像迷宮一樣複雜。“要發現他的死亡的真相――抑或不是真相,卻至少會有某種意義,那麼,我們就必須深入伊莉莎白政壇的某些更黑暗的角落,深入馬婁本人或多或少混跡其中的底層社會”。或說時年二十九歲的馬婁,實際上死裏逃生,從此以莎士比亞的筆名寫作。倘若這種假說成立,那么,莎士比亞不愛國,就可以作出更合理的解釋。

與莎劇有關的另一審查案件,是歷史劇《理查二世》惹起的。理查二世是一個無能的腐敗的國王,他最後被廢黜。該劇的歷史素材由約翰.海華德(Sir John Hayward)寫成書,1599出版,題獻給抒情詩人艾塞克斯伯爵第二(the Earl of Essex)。兩年後,1601年,艾塞克斯謩澰谏瘎 独聿槎馈分胁迦胍欢吻楣澴鳛椤懊孛芪淦鳌保縿油品瓏艺䴔唷R晾蛏渍J為海華德有意利用這個老故事來反政府,逮捕了他並且動了酷刑。他的著作也被付之一炬。艾塞克斯和他的支持者認為,《理查二世》一劇將會像乾柴烈火,激發觀眾揭竿而起,一舉推翻無道的英國政權。但他失敗了,被送上倫敦塔斷頭臺。這次事件導致英格蘭加緊了對歷史著作的出版審查。

通過審查的莎劇《理查三世》的主人公,是一為靠謿⒋畚坏年幹家,在他短暫的統治期間,成為一個暴君和小丑,坦招Q自己就是流氓。他雖然比理查二世強勢得多,卻同樣是腐敗的國王。一個英國的愛國主義者,能夠愛這樣的國家領袖嗎?

盡管如此,英格蘭始終是英格蘭。正如莎劇《約翰王》中的庶子菲里普所說的那樣:“英格蘭過去沒有,將來也決不會/倒在驕橫的征服者腳下,/除非它首先自己動手戕害自己。”(第五幕第七場)莎翁時代的英格蘭雖然沒有自己打倒自己,卻自己抹黑自己,使得它在國人眼裏顯得並不那麼可愛。

莎翁有一句“愛國主義”名言:“我愛祖國(country)的美好,這種滿懷柔情、神聖和深厚的敬愛,甚於愛我自己的生命。”這句話出自《科利奧蘭納斯》(第三幕第三場),這是莎翁晚年的一出以古羅馬為題材的歷史悲劇。說這句話的人考密涅斯,是征伐伏爾斯人的將領,他并不代表莎翁,而是代表著理想的羅馬愛國者。即使如此,他對羅馬的愛,不是愛整個的國家,而是排除了作為政體形式的國家(state),或者說,他不愛國家的“壞”(bad)的一面,只愛國家的“美好”(good)的一面。


莎翁只愛英格蘭那片土地及其國人


以愛國主義作為維護專制的遮羞布的統治者,往往把愛國主義中的“國家”概念與國家政體和國家領袖混為一談。“國家”(Country)也是一個多義詞,除了可以等同“民族國家”(nation or state)之外,更重要的意義是“一個國家的民眾”(The people of a nation or state)和“一個人誕生或作為公民的那片土地”(The land of a person's birth or citizenship)。例如,英格蘭(England)的本義,在古英語中指盎格魯族的土地(land of the Angles),是一個歷史、文化、地理和民族的概念。“母國”或“祖國”(motherland)之類的概念,更偏向“國家”的第二義和第三義。


因此,用一個矛盾的說法,莎士比亞即不“愛國”又“愛國”。在英文中原本比較清晰的概念,在被傷害被污染的中文中,一個模糊的“國”字,把國人的思想情感弄得一塌糊涂。在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之際,這位“屬於一切時代”的偉大作家本真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情感,堪稱“國家”神話的解毒劑。

《開放》雜志2014年10號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