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颐和园西面神秘的玉泉山
揭秘中国政治的后花园:京西禁地玉泉山 (图)
( 2012-01-04 11:58:59 )
当你站在北京香山的半山腰往东了望,一定会看到一处六峰连缀、逶迤南北的神秘的小山丘,山丘的两座宝塔(玉峰塔和妙高塔)更是香山地区标志性建筑,这里就是有“燕京八景”之称的——北京玉泉山。这座玉泉山,是西山东麓的支脉,因这里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故此称为“玉泉”。玉泉山是封建帝王的御园,没有皇帝的特别恩赐,即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
早就听说西郊玉泉山是京城中央高层人物所休养居住的地方。从南宫门(玉泉山静明园共有六个门,正门俗称南宫门,大门以东有东宫门、小南门和小东门,以西有西宫门,西北有夹墙门)经过,看见这里荷枪实弹、戒备森严的卫兵,总是让人有一种肃穆神秘、深不可测的感觉。
那年早秋,我在北京部党校学习。期间,我去拜访一位在京城做事的老乡时,有幸认识了中央警卫局某警卫团的一位首长。是日,在身着戒装的他亲自陪伴下,尔等乘坐他有红头特殊号牌的专车,在享受着道道岗哨战士持枪立正敬注目礼的待遇下,一彪人马神采飞扬、狐假虎威、畅通无阻地杀进了玉泉山“静明园”。
“额的个神啊!”玉泉山里面真叫个大,真叫个美呀!青山绿水、古木参天、空气清新、万籁俱寂,与外面喧嚣的北京城街市截然是两重天地,真真的一个世外桃源…… 怪不得皇帝老儿就喜欢这个地方。据介绍,乾隆皇帝非常欣赏玉泉山的景致,并总结出了十六景:“廓然大公、芙蓉晴照、玉泉趵突、竹垆山房、圣因综绘、绣壁综绘、溪田课耕、清凉蝉窟、采香云径、峡雪琴音、玉峰塔影、风篁清听、镜影涵虚、裂帛湖光、云处钟声、翠云嘉荫”。我们如同“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已分不清东南西北,也不知道那是哪个景,只觉得双眼已不够用,跟着走马观花、胡乱观望。哨兵看见我在拍照,但因与他们的大头儿在一起,所以不好意思来阻止,因而我就毫无顾忌地在特殊地点拍了些珍贵照片。现将PP贴出来与大家分享。
北京玉泉山是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山经过金、元、明、清四朝的建设,才有今天的规模。可以说这里是四朝皇家园林。这里不仅山青水秀,布局精致,而且还有不少诗文雕刻、山洞石像。尤其是这里的泉水好,流量大,号称“天下第一泉”。用玉泉山泉水灌溉的“京西稻”至今都是名贵大米。
“玉峰塔”位于玉泉山巅,又名定光塔,俗称大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为北京市地理位置最高的塔。砖石结构,平面八角形,七层,高33米,仿木结构楼阁式。塔身每层八面均辟门窗,壁体很厚,内有盘旋式石梯,层层上达,楼梯宽大平缓,在古塔中很少见到。每层均设佛龛,但已残失。各洞龛均有乾隆年间所制的石刻对联,今大部分尚存。“玉峰塔影”,曾为静明园中一景。
玉泉山经历了从金到清的发展过程,起源是金章宗的玉泉山行宫和芙蓉殿,元、明时期,玉泉山就成为皇家避暑胜地,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英宗,又在玉泉山修建有上下华严寺。清康熙年间,对这里进行了大规模翻修扩建,清代康熙皇帝,最终将“澄心园”改名为“静明园”。
“静明园”里由慈禧太后题匾的“含晖堂”,是接待重要贵宾的场所。
”玉泉趵突“乾隆御碑矗立在山崖上的一座古建筑前面,下面的石砌崖墙上镶嵌着两幢石碑。为什么叫“玉泉趵突”呢?其实自金代以来,这一景一直叫“玉泉垂虹”,但乾隆皇帝有个爱好,就是希望把天下美景统统搬到北京来,就好像他下了江南,觉得江南风光无限好,就把江南水乡的美景直接搬到北京,修了个苏州街,这样的例子很多,可是趵突泉他搬不过来啊,据说经过他多次实地考察,认为玉泉山的水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更像趵突泉,就把名字给改成“玉泉趵突”了,并作诗留史:“玉泉昔日此垂虹,史笔谁真感慨中。不改千秋翻趵突,几曾百丈落云空!廊池延月溶溶白,倒壁飞花淡淡红。笑我亦尝传耳食,未能免俗且雷同”。
一幢是“天下第一泉”御碑,另一幢上面刻有“御题玉泉山天下第一泉”碑文。
这两幢石碑下面的湖边,有白玉栏杆围出一汪清水,那就是泉眼所在,现在早就没有泉水“趵突”了,甚至看不见一点涟漪,惟有北面有人工瀑布。
相传如果水将湖中的小圆石淹没,那么北京城将受灭顶之灾。
这个石桌、石凳是前老A经常散步小憩的地方。
毛老人家曾经的住所, 大殿全部由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建造而成,真正可堪比“黄金屋”。
在这地儿开个“常委会”,或喝个“小酒”啥的真是“嫽咋咧”!
金丝楠木殿旁年代久远的银杏大树,也散发着帝王之气。
玉泉湖旁的真武祠牌楼,“元极神霄”由乾隆题额。
玉泉山里的道观“真武庙”,乾隆题殿额为《辰居资佑》。
地臧洞之一:观音洞外景
观音洞中精美的石刻佛像。伟人们有时也难以免俗,其家眷
们也时常来上上香、拜一拜,祈祷国富民安。
洞中的摩崖石刻——菩萨石像和乾隆御笔
洞中的摩崖石刻——乾隆御笔题诗
玉泉山保护的很好,文化遗存相对比较完整,包括那幢乾隆御碑、地臧洞摩崖石刻等处,几乎没有丝毫损坏。
洞中的摩崖石刻——乾隆御笔题诗
老A家的住所,屋后山上就是驰名中外的“玉峰塔”。
老A家房前院子里有一棵高大壮硕的白皮松,我就“背靠大树好乘凉”!
老A家住所的旁边就是东岳庙,殿名“玉宸宝殿”。这里也算是御花园了,奇花异草、四季常青、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真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我猜,说不上有些“重要思想”就是在这里形成的。
在玉泉山之西,有一座东朝西的建筑——东岳庙。这座结构精巧、现存最大的无梁殿(无量殿)内供昊天至尊、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像,殿名“玉宸宝殿”。
前老A家的住所,背后山上是著名的华藏海石塔。
石塔在半山上的华藏海禅寺内。寺早毁,仅存此塔。塔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全部用汉白玉石雕砌,平面八角形,七层,仿木结构,密檐式实心塔,无门窗。高约15米,塔座为八角形须弥座。须弥座八面束腰部分雕有释迦牟尼从降生到圆寂的故事,塔座的转角处刻有力士图。须弥座上部由石雕仰莲承托塔身。塔身八面均雕有佛像及佛传故事等。塔身上部为仿木结构的石雕密檐,塔顶为石制覆钵式塔刹。刻工娴熟精致,堪称清代雕刻艺术的杰作。此塔结构除塔身下部的雕刻在1900年被八国联军侵略者砸环外,其他部分保存尚完整。
房外走廊上遮阳的葡萄架。
房屋院子前的小树林、绿草地、小石桥和清澈见底的潺潺流水,在这里散步、思考真是心旷神怡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会不会是在这里构想出来的?
前老B家的住所,也可见玉峰塔。从正面看房屋好像不太大。
如果从侧面看房子也不小。
房后湖边景色如画、环境宜人,是个垂钓的好去处。
这是某位重量级元老的住地,依山傍水、环境幽静,真是个延年益寿、颐享天年的绝佳地界。
说起来还是几年前的夏天了,当时在一个亲戚的带领下我转了回玉泉山,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后来听人说玉泉山是个禁地,一般人是进不去的,在网上搜索也难觅踪迹,只有只言片语的介绍,还都是作为皇家园林来介绍的。其实传说中的玉泉山只能说环境优雅,并没有那么神秘,往往是距离产生美,产生威严。。。
准确的说,玉泉山是中央军委的驻地,也是那些BOSS的休养之地。当时我去的时候在车里,没记住什么路线,只是记得沿着一堵高墙走了好久,然后进去了一个大门口,大门上面有一个小窗口,警卫不时会用眼睛察看外面情况。说起来是上山,其实不用自己走路,各个地点都有崭新柏油路相连,在车里就能将山里景点一览无遗。现在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山上的气候,那真是天然空调加氧吧,当时在市里的桑拿天转眼在山里就变成了秋高气爽,绝对的让人流连忘返,此其一。然后就是各BOSS的住所,有老江的游泳池,老胡的别墅(曾是老毛的),还有当时最高统帅的别墅。。。如果说真正算的上景点的是里面有一些山洞,洞里有菩萨像,具体是什么不清楚了;还有就是那个白塔,这个只是远远看了下;还有几个荷花池,小桥流水长廊。。。
里面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要说风景也一般,关键是里面的人。。。。
揭秘中国政治的后花园:京西禁地玉泉山 (图)
2014-11-25 09:22:40
位于北京西部的玉泉山是中国的军事保密区和国家领导人经常活动之地,许多描写中国政治生活的资料均处处可见“玉泉山”这三个字,然而,关于它的实质性信息却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虽然如此,追寻那些关于这座高墙内重兵守卫的政治“后花园”的片语只言,人们仍能够在隐秘之一隅逐渐揭开玉泉山的神秘面纱。
翻阅老照片就能知道,玉泉山上常见国家最高层人物议事、小憩的身影。毛泽东在玉泉山,刘少奇在玉泉山,邓小平在玉泉山,叶剑英在玉泉山,江泽民在玉泉山……作为号称“京城第二大禁地”的玉泉山,于政治风云际会处,见证了无数的历史风云。
坊间传说,玉泉山与中南海并称北京两大“禁地”。党政军高层领导为了远离城市的喧嚣,都喜欢到此地办公或休憩。
坊间传说,玉泉山沿途都是一排无尽头的三米高墙,多处小叉路有军队站岗,层层封锁。由于党政高官经常往来,加上军事机构林立,附近警卫极为森严。
坊间传说,开国总理周恩来对玉泉山情有独钟,生前曾希望将骨灰撒进玉泉山山泉。
坊间传说,玉泉山为风水宝地相。山势西北向,状如马鞍,亦似元宝。山因水灵,山中泉潭星罗,清气氤氲;玉泉垂虹更是名列燕京八景,以其水质轻,有“天下第一泉”之美誉。作为西山余脉,玉泉山有着更胜卧佛寺的静穆,超然物外,得大自在。
如果说中南海是中国的政治心脏,那么玉泉山就可以说是中国政治的“后花园”。
玉泉山暮色剪影
从重大政策说起:玉泉山与起草组
玉泉山是古代皇家御园,如果没有皇帝特别恩赐,即使是朝廷大臣也无法入内。而今的玉泉山依然守卫森森,所守护的已不再是帝王的一隅宁静,而是中国的大脑与智慧。
面对如此神秘的中共禁地,《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论坛网11月24日罕见披露了关于玉泉山的冰山一角。起草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岗位,身怀各自不同的经验与思想;根据每次全会议题不同,起草组的班底组成也必然不同。唯一相同的是,每逢中央的重要会议召开,那些关乎百年国计的重大决议必出自这样一个集体,起草组。
玉泉山是起草组的“常驻地”,中国多数重要文件都起草于此。“我参加过三次三中全会决议关于改革决定的起草工作,每次都是在北京西郊的玉泉山进行的。”曾多次参与起草的学者高尚全如是说。起草小组班底敲定后,集中进驻北京西郊玉泉山工作,工作流程有条不紊。以十四大为例,起草小组通过两天半时间的讨论,初步确定文件的框架。又比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决议的起草,就在初夏幽静的玉泉山。当时,起草文件在两层小楼5号楼的一层会议室,起草组成员则散居在2、3、4号楼。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亟待飞跃。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制定相应的体制改革总体规划与实施方案,成为了十四届三中全会决议最大的关注点。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担子就落在了起草组的身上。“1993年的夏天,一个25人的写作组聚集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组长是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温家宝,起草组成员来自中央各部委,其中有十多位经济学家。这个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的起草组成立于当年5月底,在随后的半年时间里,它完成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第一个总体设计。11月中旬,这份名为《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文件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全票通过”。
那些新中国的历史性变革,玉泉山见证。
聚焦76年历史转折:玉泉山9号楼的特殊政治局会议
1976年10月6日晚,一向幽静的玉泉山却灯火通明。一辆辆特殊牌号的汽车鱼贯驶入这里,来者俱是行色匆匆、神情凝重。
因为在玉泉山9号楼,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召集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就在8小时前,他们在北京怀仁堂刚刚抓捕了张春桥等“四人帮”成员。这个时候,应该是新中国政治局势最不稳定的一个晚上,沉沉夜幕之下尚不知多少暗流在涌动。毕竟,搅动中国政治长达10年之久的“四人帮”代表的并不只是四个人而已。
出于这种考虑,玉泉山9号楼成为了比中南海更加合适的会议地点。
作为特殊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地,玉泉山9号楼是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帅的住所。出于种种考虑,1971年毛泽东交给他“军事指挥棒”的时候,也将这里一并拨予使用。
当晚11时,华国锋与叶剑英携手步入会议大厅,一场不寻常时期的不寻常中央政治局会议就这样开始了。会议由华国锋主持,并由华国锋、叶剑英等分别作主旨讲话。这次会议对为什么要拘捕“四人帮”作了说明,表示这是“继承毛主席的遗志”的做法;强调了粉碎“四人帮”的重要性,“我们感到事态严重,一旦让他们的阴谋得逞,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就会丧失,我们的党和国家就会变色”(中共中央1976年第16号文件
华国锋讲话的原文)。之后叶剑英的发言也强调了同样的主题,表示这是“完成毛主席生前没有来得及做的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借重开国领袖毛泽东深入人心的声望是稳定当时政治局势的唯一最佳战略,他们深知这一点。
会议从1976年10月6日夜11时一直开到10月7日清早6时,在当时华国锋、叶剑英等领导人的苦心斡旋之下,“怀仁堂事变”受到了中央政治局众常委们的认同与支持;再加上迅速控制电台和电视台等一系列“组合拳”,新中国的政局终于在一片山雨欲来中逐步稳定。
此后,为避“宫廷政变”之嫌,作为军事干部的叶帅功名不计,婉拒了中共中央的主持工作,而是在他的小院里研究了大量的军事著作并致力发展军队的正规化和现代化,直到今天军事科学院的许多研究仍然沿袭了他当年制定的方向。
从此,新中国的命运开始重新步入了正轨。
一叶不障目,得见泰山——从玉泉山放眼西山
人们常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来形容只看局部而不见全局的情况,如果我们只看隐秘宁静的禁地玉泉而忽视了整个西山,那“一叶障目”、“管锥窥豹”这些词就是用来形容我们的了。
西山,中南海的后院群。它是部分中央领导的住所、疗养地,许多重要军事指挥机关的所在地,玉泉山属于它的东麓支脉;虽然出于国家安全保密需要,关于西山的详细情况不能多说,但是震撼人心的故事还是可以叙一叙的。
邓小平的第三“起”:从东交民巷17号到西山25号楼
有人说,困境是黎明前的黑暗,但是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撑过这一天中最为黑暗的“黎明前”。也有人说,今天很残忍、明天很残忍,后天很美好,可绝大部分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2014年各大报纸网站都在专题纪念的那位政治人物,正是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政治风浪而依然“见到了黎明后的曙光”和“第三天早晨太阳”的那个人——邓小平。
东交民巷17号,温家宝任总理时的官邸;在他之前,这里就是邓小平“三起三落”最后一次波澜的幽禁之地。“1976年,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再度被打倒的邓小平曾被监管在此,相当于软禁,同外界隔绝,任何人都不许见。当时,邓小平常在院子中散步,在屋里看书、看报。夏天,他还戴着草帽,在院子里用镰刀割草,放在洋灰地上晒干,晒干后点火烧掉。这些都是邓小平的消遣,也是锻炼法。在此期间,邓小平还生过一次病,住院期间,邓小平尽管尿道插着导尿管,还提着瓶子每天坚持散步,毅力很强。”(源自大型纪录片《百年小平》)
在东交民巷17号的邓小平心里应该波澜起伏的,而在西山25号楼的他心里却许是格外亮堂。“1976年10月7日,叶剑英就向华国锋提出为邓小平平反、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建议。此后,叶剑英又多次向华国锋提议。在玉泉山召开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正式提出,尽快让邓小平出来工作”。“12月14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阅读中央文件的权利。很快,因患前列腺炎引起严重尿潴留而住在301医院治疗的邓小平,就读到了发给他的第一批文件——《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罪证(材料之一)》。没过几天,中央办公厅派车把邓小平接到玉泉山,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和汪东兴向他介绍了粉碎‘四人帮’的经过”。
在西山25号楼的小院儿里,邓小平终于平安度过了“第二天晚上”,迎来了他政治生涯最后一次波折的曙光。
尾声
京城西郊有山,以其随地皆泉、澄洁似玉,曰“玉泉山”。
玉泉山自古就是中国的政治别苑。论泉,有康熙皇帝的诗赞“石激泉鸣玉,波回月涌金”来坐镇;论山,有乾隆皇帝“云敛天光迥,林疏峰势遥”的赞誉。从康熙、雍正,再到乾隆,能得到当时几代“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题诗,在古代有这待遇的地方还真不多,玉泉山就算一个。
即使是在信息奔涌的E时代,玉泉山依然恍如隐身于信息大潮中的昆仑蓬莱,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片语只言勾画出冰山一角,也许正是如此才成就了神龙不见首尾的神秘与庄严,禁地玉泉更是不成多言。隔绝了芜杂信息的纷扰,隔绝了十丈红尘的喧嚣,中国的命运就在这一派清明静穆中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