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房子最便宜吗
有外媒报道称,无论中国的房价怎么涨,总会有一些房地产泡沫即将破裂,房地产市场马上崩盘的声音。普通购房者惧于这些声音迟迟不敢下手,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房花费了自己大半生的积蓄,如果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十年后中国最便宜的东西有可能就是房子。
泡沫与否我们先不讨论,十年后最便宜的是不是房子,现在尚不能确定。问题的关键在于建房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否存在问题。过去十年可谓房地产的发展黄金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过程。
可以这么说,房地产的繁荣只是城镇化的表征。
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经历了三大阶段:第一个是限制城市化问题,大量人口在城镇集聚,带来了管理与经济支撑困难,于是下乡运动和逆城镇化的过程在所难免。第二个阶段是摆脱城市化思路,选择城镇化作为推进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主要路径。政府以土地为筹码,开辟了土地财政的新路径,在资本与土地双重推动下,中国房地产市场迅速成为社会焦点,一座座光鲜的城市拔地而起。第三个阶段是中央最近提出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这个战略核心点有两个:一个是打破束缚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一个是限制城镇化的土地制度约束。所有这些问题归根起来就一个问题:推进城镇化是社会共识,问题是从哪里获得资本。这一问题仍然能难以摆脱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城镇的繁荣,高楼林立,马路宽敞,高铁越修越远。但任何事情总是平衡的,负面风险也在集聚。
第一个风险就是城镇化负债风险。最近一次危机的爆发是邯郸楼市债务危机,民间借贷利率普遍高达20%到30%,所涉金额高达93亿,且当地十分之一家庭卷入其中。所谓鬼城,就是债务链条出了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核心推动力是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大量资本投入固定资产的时候,会导致其他资本缺乏,同时容易引起资产泡沫,泡沫破裂会降低不动产的价值,甚至某个环节资本循环中断,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债务危机。这是世界很多国家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中国问题更严重。原因很简单,政府经营土地财政会导致土地价格上涨和房地产市场上涨,挤出了很多实业和人口,在这种前提下,在这种前提下,很多地方大举借债,如果没有货币性超发,很多地方政府不知道破产多少次了。解决债务问题很多人寄希望于放开限贷令,但如果这样做实际上会使得危机的“病毒”迅速传播,无法控制。因此,我们一再强调,不能再用信贷宽松换取所谓短暂的繁荣了。
第二个风险是土地转型的风险。土地转型带来的社会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益分配层次,这些年来土地财政的秘诀就是利用低价征地与高价拍地的差额,大小官员为了政绩锦标赛,开足马力去推广土地财政。而大多数人觉得拆迁利益分配不合理,不能就地购买自己想买的房子,心理难以平衡。因此,大量强拆与强行圈地现象也屡禁不止,维稳压力非常大。问题出来后,维稳的主体往往是制造问题的官员,这样制造危机的一些官员又采取暴力手段对待上访人员,以掩盖问题和危机。这种逻辑能够让人觉得心服口服吗?一些人总是说钉子户和刁民,问题是为什么信访压力这么大,社会不满情绪这么多,说来说去还是土地升值之后利益分配不公正的问题。当然,也有些拆迁户的要求确实超越了合理的界限,但整体上来说,问题根由还是在于土地转型的风险在放大这一机制上。当然,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地方官员确实收敛很多。
我们只能说,房地产市场已经超越其本身的界限,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并不仅是房地产绑架了社会,而是社会绑架了房地产,这是房地产难以承受的。如果这些基本机制没有得到根本修补,十年后可能不是房子便宜与否的问题,而是经济转型压力与社会转型双重压力可能会大幅度增加的问题。
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
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
毛泽东为何说吕端“大事不糊涂”
有“儒将”之称的叶剑英元帅,其过人之处就是每临大事有静气,能在历史的大关节处明断是非,果敢抉择,且谋虑缜密,老成谋国。 1986年叶帅逝世时,中共中央的悼词称他“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断”。更为人们传颂的,是毛泽东送给他的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据有关文献记载,毛泽东是1962年9月24日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讲话中送叶剑英那两句话的。原话是:“叶剑英同志搞了一篇文章,很尖锐,大关节是不糊涂的。我送你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诸葛,大家都知道,是诸葛亮,吕端是宋朝的一个宰相,说这个人大事不糊涂。”
另据薄一波回忆,大概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旧戏中王佐断臂“为国家尽忠心,昼夜奔忙”时,毛泽东插话说:我曾送给叶剑英同志两句话:“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
这两句话,经毛泽东的多次提到,故流传甚广,影响甚大。
“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指的是蜀汉名相诸葛亮,诸葛之谨慎大家不陌生,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亦有“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之语。“吕端大事不糊涂”中的吕端为何许人?人们大都知之不详,许多人都是从毛泽东对叶剑英的这两句评价之语中,才知道吕端这个名字的。
吕端是宋初人,字易直,幽州人,其祖父是吕兖,曾为晋朝沧州判官,其父吕琦,后晋时官至兵部侍郎。吕端20多岁以父荫补官,历任国子主薄、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等职。公元960年1月,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朝换代建立北宋王朝后,吕端历任成都知府、蔡州知州、枢密直学士,后官至宰相。
吕端是个美男子,宋史《吕端传》中用“姿仪瑰秀”来描述吕端的长相。
毛泽东评价吕端大事不糊涂,缘于公元995年即太宗至道元年的一件事。当时,太宗赵光义欲立吕端为相,此时当朝宰相为吕蒙正。宋太宗和吕商量,吕蒙正说,吕端为人糊涂,不能为相。宋太宗回答:“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意让吕端为相,并在一次皇宫宴会上作《钓鱼诗》云:“欲饵金钩深未达,石番溪须问钓鱼人。”以表明自己决意让吕端为相的想法。几天之后,吕蒙正便不得不交出相位,让位于吕端。吕端在任上果然为官持重,识大体,并屡屡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自己的主张,常常让宋太宗“犹恨任用之晚”。
吕端官升宰相后,权倾天下而不居高临下。当时和他有同样声望的还有一位名臣寇准,也有为相的资格。吕端入相后,担心寇准心中不平,就请太宗颁令下诏,让身居参知政事的寇准与他同到政事堂议事,得到了太宗的批准。后来,太宗有一天亲自下诏:“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 可见太宗对吕端的信赖程度。
有一年,朝中大臣李惟清被太宗从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使位子上换下来,去当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中丞,虽然是平调,但实际权力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是吕端在中间使坏。于是,李惟清趁吕端有病在家休息,没有上朝的机会告了吕端一个恶状。事情传到吕端耳中后,吕端不以为然,既没有去对皇帝表白,也没有去找李惟清算账,而是淡淡地说:我一辈子行得正;坐得直,没有做什么对不起人的事,又怕什么风言风语呢?这种不与人计较的坦然心态也被人认为是“糊涂”。
在吕端刚刚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的时候,他从文武百官前面经过,一个小官由于平时听多了吕端“糊涂”的传闻,对他很不服气,以很不屑的口吻来了一句:这个人竟也当了副宰相了?吕端的随行人员觉得很不公平,要问那个人的姓名,看看是干什么的。吕端制止说:不要问,你问了他就得说,他说了我也就知道了,而我一知道,对这种公然侮辱我的人便会终生不能忘。着意地去报复对我来说是肯定不会的,但以后如果有什么事涉及他,撞到我手里,想做到公正对待也一定很难。所以,还是不知道的好。这种君子不念恶,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举动对吕端来说,是一种反映自我修养的高尚境界,但在世人眼中,自然又被看成了“糊涂”。
吕端的“糊涂”,还体现他的不置产业。他不仅为官非常清廉,贪污受贿之事从来没有,就是应得的那份俸禄也常常分出一些周济照顾别人。家乡有个朋友冯道,其儿子因病瘫卧在床,吕端每月将自己的俸银分一部分给他。由于清廉而又好施,以至于后来吕端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竟因生活困难,没钱结婚,只好把房产抵押给别人。真宗皇帝知道这个事情后,很受感动,从皇宫的开支中支出了五百万钱把房产赎了回来,另外又赏了不少金银和丝绸,替吕家还清了旧账。以宰相之尊,而后人贫困至此,在常人的眼里又是多么“糊涂”。
要逆天吗,北京再现天价学区房
每平米32万秒杀五道口(转载)
楼主:六道中轮回 时间:2013-06-20 22:20:00 点击:748 回复:10
继今年3月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华清嘉园出现一套37平方米、叫价350万元的天价学区房之后,6月20日上午一条微博再次引发网友围观,微博称“景山东街一套400平的学区房报价1.3亿,折合32.5万/平。”这一价格足以“秒杀”被网友戏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