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高度赞美李鹏十大品格
2014-07-03 20:56 来源: 字号:【大 中 小】 已有450人浏览
1940年,赵君陶与少年时代的李鹏合影
1984年10月2日,李鹏在北京百丌庄与岳父朱己训(前排中)及全家人合影。
前排右一为朱琳,后排左起依次为∶李小鹏、李小琳、李小勇
一张“李小鹏深度鞠躬照”疯传网络
2014年7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12版“要闻”头条刊登题为“延安精神的践行者”的文章,对《李鹏回忆录(1928—1983)》予以评介,对中国前国家总理李鹏的品格与家风进行高度赞美。
文章开头说,《李鹏回忆录(1928—1983)》内容丰富、翔实,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从一个侧面为读者展现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画卷,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李鹏同志是我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期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作为在延安成长起来的革命者,李鹏同志不仅是延安岁月的亲历者,更是延安精神的践行者。
接文章重点对李鹏十大品格予以高度赞美。
一、红色家庭 烈士后代。李鹏出身于一个红色家庭,是革命烈士的遗孤。他的父亲李硕勋是中国共产党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和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之一,是周恩来的亲密战友。李硕勋牺牲后,母亲赵君陶悉心照料李鹏兄妹,含辛茹苦,饱经磨难。
二、前辈关怀后继有人。作为烈士后代,李鹏受到了很多革命前辈的关心与爱护,毛主席、周恩来、邓颖超、邓小平、任弼时、陈云、李富春、蔡畅、聂臻、刘澜波等革命前辈曾在不同时期给予李鹏关怀和鼓励,使李鹏从前辈的言传身教中获益良多。
三、革命熔炉锻炼成长。1941年2月,李鹏来到了革命 地延安,在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艰苦生活了整整5年,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李鹏认为∶延安的大生产运动使他学到了自力更生的生活本领,树立了艰苦奋斗的人生价值观,也受到了劳动的锻炼。
四、留学苏联志向高远。1948年,经中共中央批准,由东北局负责,选送了李鹏等21位青年去苏联学习。李鹏学习非常刻苦、认真,最后的毕业设计得了满分,成为当时中国留学生中的全优生。留苏期间,他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
五、扎根基层贴近群众。李鹏从苏联回国后,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他发扬延安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和 大干部、技术人员、工人打成一片,取得了成绩,树立了威信。
六、勇于当身先士卒。李鹏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难事急事,但他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体现出共产党人勇于当的坚意志和优秀品格。
七、坚持真理立场坚定。在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
中,李鹏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尽管遭受
了一些错误的批判和指责,但他始终坚持真理,体现
出了一位杰出的共产党人难能可贵的崇高品质。
八、实事求是敢于直言。李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敢于直言,善于运用马克思主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实际问题,体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踏实作风。到电力部工作后,李鹏始终站在党和国家大局的角度思考能源问题。
九、坚持党性能上能下。李鹏党性,服从组织安排,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进退,始终脚踏实地地工作。李鹏同志说到做到,在副部长的岗位上始终踏实工作,获得了 泛肯定。
十、幸福家庭良好家风。出身于革命家庭,受革命前辈的熏陶,李鹏家中始终保持温馨朴实、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李鹏对子女要求严格。1983年,李鹏就任国务院副总理前夕,他特意找他的三个子女谈了话。他写道∶“职务变了,对孩子们要求要更严”。并对三个孩子约法三章∶在家里住就要遵守家里的规矩,不得夜出不归。每月要交10元生活费,但父母不会花你们的钱。不能向他人借钱,不能替人传递信件和接受他人的品。
文章最后说,《李鹏回忆录(1928—1983)》文字朴实流畅饱含深情,让人看到了李鹏同志从烈士遗孤到国家栋梁的成长历程,更看到了他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他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的深入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勇于当等品质,处处闪耀延安精神的光辉。他用自己的实践书写了五个大字“我是延安人”!我们从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延安的好传统好作风,他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更给我们以深深的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