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傅作义送走杨维垣又回到刚才的防空洞里。第35军参谋长陈秉谦、防守指挥官袁庆增赶紧说,“对敌人一定要打,对窜入的日军一定要消灭,但需要筹划一种有利的打法。现在局势已恶化到对我军极端不利,俺们最好先突出敌人的包围圈,转进到西山里,反转来再打击敌人消灭敌人,这是当前万全之策。” 傅作义瞪着两只眼睛看着陈秉谦和袁庆增,满脸怒容,“啪!”一拍桌子气哼哼就坡下驴,“连你俩也说退!好!走!”一回身抓起大衣就往外走。洞口外边围着好些人,都在焦急等消息。参谋处长苏开元一看傅作义这架势,赶紧让人把准备好的撤退命令拿来,让参谋长陈秉谦签了个字儿,马上分发各个守城部队,出城后到晋祠集合,其实此时晋祠已然被日军侵占了。 傅作义大步走出总部大门。这时天已经黑下来了。他在前边走,后边总部各个部门的人员在后边紧紧跟着。特务连、宪兵第10队、保安第3队等等,顺着大街,拉成长长的一条,向大南门走去。 参谋处的命令拟得及时,下达的也不慢,可是呢,就这么一会儿工夫,杨维垣还没有打开城门呢。撤退的命令传的最快,等傅作义到了大南门,好多人已经跑来了挤在城门附近了。杨维垣指挥士兵加紧搬沙包,后边的人不知道城门洞里在干啥,就往前挤。越挤,搬沙包的士兵越没法干,最后成了一锅粥,谁也动弹不了。这样后边更加使劲儿往前挤,这就乱了套了。 人山人海!城门洞外边,有装甲车、载重车、马匹驮骡、骆驼……城门洞里边,满地都是土囊、沙包、踩烂的自行车、挤死的骆驼、死人……一拌就倒,一倒就起不来,起不来就被踩死。有力气的勇猛直前,踩倒的哭爹喊娘,胡乱开枪! 傅作义看到此情此景,感到心如刀绞!参谋长陈秉谦转着身子四周看了看,有了主意。命令特务连打头,找见了城墙中间的炮口,大伙儿一个挨一个钻了出来,一直向西走,来到汾河边。汾河已经冻了流淩,河水刺骨。这时候也顾不了许多,水浅涉渡吧。大伙儿就这样趟进了河里。 河水不深,可是有很多泥沼,一不小心就被陷住了。黑灯瞎火,被陷住的求救声在河面上来回传荡,令人不寒而栗。傅作义一趟进河里,两只鞋立刻被陷住,也只好就这样光着两只脚趟过汾河。上得岸来,一个士兵看见总司令光着脚,就找出自己的一双鞋子给傅作义。可是傅作义人高脚大,穿不进去。这个士兵拿刺刀把布鞋前脸儿挑开一些,这样才穿了进去。 一行人接着往西走,到了西山一个小山村里,这才休息休息。 董其武在大北门指挥所里,不断有人报告,“总部没人了”、“总部已经空了”董其武不为所动,“没有总司令的正式命令,打死不能撤!”到了最后,命令总算来了,董其武也就下令撤退,方向是南门。 有人不想走南门,因为有人说南门已经堵成一锅粥了,没法走。第218旅第420团的骑兵连长张振耀舍不得他的马,听听大北门外边现在安静得很,就下令搬开沙包,趁着夜色从这儿冲出去算了!大家正搬着沙包,总参议叶启杰也到了,带着人也一块搬。清空了城门洞,张连长让大家喘口气,然后命令上马。打开城门,冲! 张振耀一马当先,冲出城门!骑兵连紧紧跟上。一边呐喊一边向房顶上的日军开枪射击!一时间喊声、枪声、马蹄声响成一片,骑兵连旋风般连续冲过两道战壕。跑出去老远,枪声也渐渐没了,停下来一点检,只不过伤了两人,牺牲一人。 422团接到命令已经是傍晚7点了。这时候,进攻的日军都已经停止了行动,城墙里外也都安静下来了,王雷震赶紧趁着日军没有行动,根据命令布置撤退。 晚上9点各部队准备好,准备出发。安春山传达王团长命令,补充连先走。刘承业说,俺们人少灵活,还是你们先走吧。俺们也不熟悉422团的行军序列,还是在后边跟着吧。安春山想了一下也就答应了。 刘承业把部队集中了一下,安排三个班长带队,去搜集一些物资,以后用得着。棍子、李大刀、滑头答应一声就分头行动了。然后刘承业带着老赵去看看周连长。 山西省监狱里空空荡荡的、了无人迹。前几天“就地征发”搞了一些手电,刘承业和老赵打起手电慢慢查找。地下室里点了几盏黄糊糊的油灯,黑暗昏黄、灯影摇晃,实在是阴森恐怖。二人仔细看去,才发现很多重伤员都躺在这里,没人管了。不停有人喊着,“救救俺们吧”、“救救俺们吧”俩人也只好硬起心肠不听。 找了一会儿,看见一张床上躺着周连长,断肢倒是都包扎过了,只不过脸色蜡白、早已经气绝了。刘承业和老赵在床边站了一会儿,敬了个礼,又从地下抓了两把土洒在周连长的脸上,俩人就赶紧出来回防地,身后呼救的哭喊声大起,惨如鬼嚎! 第422团已经开始行动了,队列向南延展。刘承业回到自己的部队一看,战士们身上都堆满东西了。每人带了10斤面粉、干粮5斤,这是刘承业要求的。除此之外,背的最多的是罐头,还有背着酒和烟、绫罗绸缎的。刘承业一看实在不成样子,下令除了吃的,别的不许带,香烟只能带两条。刘承业又挨个检查,武器弹药必须带全。 安春山的传令兵跑来,补充连出发,跟上。刘承业整顿队伍,1、2、3班接续前进。 离着大南门老远就听见闹哄哄的,还夹杂着零星枪声。再走近些是越来越拥挤,眼看队伍就要乱了。刘承业赶紧喊住队伍,想了一下,回过头退了一段转向西走,再往南到了一段城墙底下,这个地方静悄悄的,城里城外、上上下下都没人。刘承业让老赵和棍子去看看有没有交通壕啥的。一会儿俩人回来了,没有交通壕,不过有几个炮口,可以再挖一挖,就能出去。这样大家纷纷找来家伙事儿,把一个炮口扩大,挨个钻了出去。 到了汾河边,刘承业让大家扎好绑腿,脱下鞋子,互相照应着很快就过了河,然后直奔西山。 刘承业站在山上,回头看看太原城,城里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照亮了半边天。 就此,太原会战全部结束。
日军攻陷太原城,在省政府门前柱子上写纪念语的日军冈崎部队士兵。
蒋纬国有一种说法,就是蒋介石在上海,淞沪开战,是把日军从北到南的进攻箭头扭成从东到西,这样就避免了历史上从北方征服南方的重演,同时拉长了日军从上海到武汉的补给路线,成功进行了一次战略转移。俺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完全是先射箭后画靶圈的做法,淞沪会战完全是一次战略失误。 从日军的海空优势来看,在上海附近的平原作战,中国军队完全是以弱当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如果上海开战,那么上海失守那是一定的。那为啥要费尽全力、打一场肯定要输掉的战斗呢? 自从1935年开始,南京就秘密准备淞沪一带的防线,蒋介石命令张治中总负责,张治中于是成立专门机构。张治中当时是中央军校教育长,于是就在中央军校之下成立了一个“高级教官室”对内对外绝密。后来又搬到苏州留园,改换名称,“中央军校野营办事处”开展前期的实地侦查、测量,绘制各种地图。1936年初,在张治中秘密指挥下,部队开入淞沪线、苏福线、锡澄线开始构筑各种工事,施工部队皆着便装。而在淞沪会战当中,兵败如山倒,后两条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的防线一点儿作用都没起。为什么不在自己预设的战场和敌人战斗呢? 上海、江浙、广东沿海一带,集中着全国92%工厂,还有沿长江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地方很快相继沦陷。国民政府三大主干税源关税(海港自然是大头)、盐税(海岸盐场占大多数)、统税(生产环节征收的税,包括租借内的工厂,这也是沿海、沿江地区)大部分被日军夺占。既然要失去,为什么不争取晚一点儿失去呢?多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多生产一天,就可以多征收一天的税,就可以多一天搬迁的准备啊。立刻,国民政府的税收由8亿1千万元在第一个年头便下降到5亿5千9百万元。而当时的物价涨了22%,这五亿五千九百万元的购买力,在事实上只等于4亿5千4百万元而已。收入减少一半,支出却增加得多得多,1937年7月至1938年6月,国民政府的开支是29亿1百万元。而且你少了收入可是敌人却增加了这些,这种扭转箭头的方式岂不是自杀啊?! 说了归齐,就是蒋介石虽然在庐山发表了抗日宣言,其实心里还是幻想停战!其1937年8月26日的日记中写到,“此时未知英国取何种态度,或于全部战局之胜负有关也。”说的是8月25日英国大使被日机扫射致伤,希望英国人能出来叫唤叫唤。把这样一场大战的希望寄托于这样一个“小事件”实在是可怜得很。总而言之,还是寄托于外国干预,最好能暂时停战,再等两三年再打。 “上海乃国际观瞻所在”蒋介石就是想在上海搞得动静儿大些,好让外国佬看看,然后调停就好了。蒋介石的美好愿望就是寄托在《九国公约》上。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日、意、中、比、荷、葡战胜国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和中国北洋政府,在华盛顿会议(又称太平洋会议)上签订《九国关于中国事件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通称《九国公约》。 美国为了在华利益,要求中国政府执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同时也帮助废止了“二十一条”收回山东主权;这样就取消了日本在华特权,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意思就是商业、实业才是美国所想要的。 这个蒋介石“美好愿望”的期待和破灭,从整个战役的发展可以看得很清楚。 上海开战,事出偶然又必然。偶然是打死一个闯虹桥机场的日本军官,这是导火索;必然是双方大军慢慢云集,只不过是啥时候擦枪走火罢了。事件发生后,双方政府都存在战和两派,一派积极谋和,另一派积极谋打。张治中奉命将驻扎在京沪铁路沿线的87、88师推进上海,原定8月13日拂晓攻击被南京叫停。再定于14日下午突然攻击,开战1小时,又被南京叫停!到了16日,蒋介石才向张治中发出全线攻击的命令。这就太儿戏了!这完全说明开战目的、规模都不明确。这样,一开始并没有准备大打,结果是双方不断增兵、越打越大,直到最后上海失守,国军还有增援部队尚在路上,从开战到结束,都是未按计划进行的,这完全说明这是计划外的一场大战。 上海大打了一阵子,虽然日军践踏了《九国公约》,可是蒋介石所期待的调停并未出现任何实质性的结果。这个肥皂泡破了,他又幻想另外一个肥皂泡,有了新的期待。1937年11月3日,《九国公约》各国将在比利时再次举行会议,这就是他的新期待。 就在这期待当中,战事越来越大,牺牲也越来越惨重,部队也不停往上调。好容易撑到快开会了,可是已经打不下去了,各个部队不得不撤了。这可咋办?玩政治的当然有的是办法,蒋介石意思是留一支部队坚守上海,打给外国人看看,其他的部队就撤了吧。让孙元良的88师留下,孙元良不干,不是他胆小,88师从8月14号第一天打到现在,部队已经补充了5次,谁怕谁啊?而是孙元良看透了这个花招,当然不肯多牺牲部队。那就留一个团,孙元良还是不干。不干也不行!孙元良想了个办法,把524团团附谢晋元留下,带领4个连,坚守四行仓库。这样对外也可以说一个团。400多人的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四天,赢得了国人的赞誉,却没有赢得《九国公约》各国的理睬。八百壮士400人缴械进入英租界,孤军营坚守了4年,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人进入英租界,把剩余的壮士们都搞成了劳工。 早在1935年,日本就制定了新的对华作战计划。这是个全面的战争计划,完全不是战败后那些“日本事后诸葛亮”所宣称的各种偶然因素引发的、一直谋求停战的说辞,而是一个彻彻底底占领全中国的计划。当然,日本当时的政体很混乱,“计划赶不上变化,变化赶不上电话”的事情实在是家常便饭。城市规划如同幼儿园的图画课,作战计划也就等同于小学差等生的学习计划,总是管不住自己走向“歪路”日本人的作战计划是没有可能在这种政体下保持比较完整的实施的,不过总是战略构想,大的方向是明确的。这个计划对武汉会战就做了设计,分两路进攻,一路是沿平汉路南下,而另一路就是溯长江西进,两路夹攻实施对武汉的包围。 很有意思的是,郭汝瑰有个回忆,言道日本教官战前在中国陆军大学公开讲到日军沿平汉路南下攻占武汉的战略思想,这很引起了中国方面的重视,曾多方研究如何破坏日军这一战略计划,其中一种办法就是掘黄河以淹平汉路从而阻挡日军南下。 首先,郭汝瑰的回忆能不能靠得住实在是个问题,篡改作战厅白纸黑字实录的事情他是系统干过的,那么篡改自己的回忆就实在不算一回事儿。换句话如果是真的,战前就把自己的战略计划告知敌国,如果自己不是傻子那就是把敌人当成傻子了。 不过日本人确实很傻,但是傻子也不会承认自己是傻子而是把别人当做傻子。郭汝瑰回忆的这个事情如果是真的,那就是日本人想把中国人当成傻子。巧的是,在这件事情上,中国人确实上当了!单单只相信了南下这一条进攻路线,而没告诉你的西进路线就完全没有意识到。所以讲把“日军进攻路线扭了一个方向”的鬼话实在是事后的黑白颠倒,其实是实实在在的中计了! 与华东战场不同。上海是无论怎样打都会失守的,而华北战场的山西,是完全可以守得住的!在忻口的最后时期,第5机械化师团已经先后补充3次,损失惨重,而且已经断粮,忻口守军也在积极准备反攻了。娘子关的失守实在是奇怪得很。 如果南京重视、早作打算,再调一个集团军来,派一能员,比如说另外一个“小诸葛”而不是这个“小诸葛”日本人想要在1937年占领山西,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男足”梦想! 如果山西守住,形势大变!据险而守,俯视河北、河南,日军向南,能没有后顾之忧吗?山西煤、铁、化工产业规模很大,又有全国三大兵工厂之一的太原兵工厂,足可以作为抗日的坚强基地! 如果一开始守住,日军当然要不断进攻,国军自然也可以不断增兵,在这崇山峻岭当中,俺们总不会吃亏太大吧?后期的歼灭战无论万家岭还是昆仑关,那个不是在山地搞成的?如果能在山西周旋两三年,您想想,整个形势该是如何?这样坚持下来,山西完全可以成为抗战的基地和日后反击的出发地。 如果守住山西,对南京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大大的好处,那就是,肯定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一个“地方势力”的发展,这样,抗战胜利之后的形势也会好得多。这个,实在是不需要证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