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一变计划,果断攻击开封 那位说了,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夫置之死地而后生。嘿嘿!粟裕被置之于死地也不是头一回了,化解之道还是有的。若是按出征前与军委制订的计划执行,直扑邱清泉的第五军,等于是自投罗网,拼光老本儿拉倒。国军十个整编师的蓝箭头都指向了同一个目标,粟裕再打谁的主意都没什么胜算,更别说是实力最强的整五军。这时,好歹是能号令华野全军的代司令了,给在山东的许谭兵团发电,让拉过来一个纵队帮一把。那边直接就回绝了:东兵团正集中力量打兖州,分不出兵力。这不是和孟良崮上国军的张灵甫师长向李天霞师长求救时的戏码演的一样了吗? 在关键时刻,还是有头脑清醒的将领的。粟裕找正在逼近开封的陈士榘通电报商议,决定由南北对进打邱兵团改为攻击开封城,而且不是佯攻,是真攻真打。为什么要如此调整?第一,一兵团面对两倍兵力的敌军,一旦开战,必定就是拼血本;第二,鲁西南多是山地,并不利于大兵团的运动战,机动性太差,要大战也得换个地方;第三,正好利用国军兵锋指向鲁西南的一兵团之时,开封城不受关注,可以攻其不备、又攻其必救,一举拿下;第四,攻取开封对陈士榘所率的三纵和八纵来说正是发挥其强项。 这就是一个称职的前线指挥员要做的事,打仗要紧,别管它战无不胜的是啥思想了,那时候就是林副统帅亲自来指挥,恐怕也顾不上高举他的“红宝书“。兵者,生死存亡之道,将在外君命当然有所不受。就这样,陈士榘就认认真真地打起了开封府。 攻城,是攻坚战,是陈士榘的强项。老陈在建国后官拜三星上将军,被委任工程兵司令,祖上两代都是前朝的工程兵将领。并且麾下的三纵、八纵里有许多来自山东的矿区。这些来自矿区的兵属于工人阶级,在当时也应该算是高科技人才了,不仅会扛枪甩手榴弹,挖沟撬砖头、点火搞爆破更是他们的看家本事。攻克洛阳就是陈士榘干的活儿,在豫西其它地方也没有少帮刘邓啃骨头、砸核桃。当然,并不是说陈士榘的能耐大、更不是说刘邓的中野无能,而是在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刘邓的大炮重兵器都扔在了黄泛区。后来在淮海战役的中期,中原野战军把包括陈诚的“土木系“ (十八军、十一师)在内的黄维兵团围困在了双堆集之后,也是得请陈士渠带兵前来攻坚。总之,开封城被顺利攻下,干掉一个整编第66师和若干个地方保安旅。 开封战役的胜利可圈可点之处甚多。 首先是前线指挥员粟裕能顺应战局双方态势的变化,这是他抓住的本次战略行动中的第一个战机。从敌方来看,其决战兵锋均指向了鲁西南的刚过河的华野叶、王、陶三个纵队,而开封方面兵力守备较为薄弱,而且未曾想陈唐兵团会突然兵临城下。从己方来看,第三兵团的两个纵队从中原野战军的豫南前线归建,正在从许昌向东北方向的运动中,折向正北方向直接攻击开封并不增加多少周折。 其次是粟裕临机处置之果断。在直接对华野各纵队下达作战命令的同时,粟裕才向军委和中野刘、陈、邓发电告知。而军委也能放下身段,配合前线的指挥,并令中野予以配合。这样的操作方法在和平时期是不可想像的,但在战时却是必须的,因为各级指挥员都面对的是同一个强大的敌人,即代表国民政府的蒋军。敌人的强大使得一些人不得不放弃尊贵、面子、官位,更顾不得政治正确。 其三,开封战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华野的统一部署之下,苏北兵团同时在陇海路的徐东段发起进攻,山东兵团也同时合围兖州,南边的中野部队在打襄樊,这些多点同时出击造成了一种战略欺骗,以致于直到开封告急,国军统帅部才意识到这个省会城市得保一下,那岂不是黄花菜也凉了。另外,除了华野的部队之外,中野也投入了这场大战。南线主力负责拖住胡琏的第十八军,中野九纵在郑州与开封之间的中牟县境打阻击。 其五,开封是民国期间的河南省省会,也是中原战场上国军的补给站,攻克开封,又让华野顺势捞了一把。 到此为至,华野小胜一把,但仍有一半的兵力还没有亮相登场。国军方面也还没有完全展开。真正的会战还在后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