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语花拾的博客  
wenxueaihaozhe  
我的名片
语花拾
注册日期: 2016-02-05
访问总量: 196,064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身份》(18)
· 《身份》(17)
· 一冰姐回来吧,“打桩模子”怪可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5) 小泉
· 《身份》(16)
· 《身份》(15)
· 《身份》(14)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诗词歌赋】
· 赋诗一首,不负三月太湖美人美图
【小说】
· 《身份》(18)
· 《身份》(17)
· 《身份》(16)
· 《身份》(15)
· 《身份》(14)
· 《身份》13
· 《身份》(12)
· 《身份》(11)
· 《身份》(10)
· 《身份》(9)
【非小说】
· 我和我的闺蜜们 五(2) 下乡学
· 我和我的闺蜜们 第五篇 十六岁的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 我和我的那些如花似玉的闺蜜们
【老上海系列】
· 《申报》与杨乃武和小白菜
· 爱因斯坦日记里的中国人
· 洋泾浜英语和东亚病夫
· 美国留学生的祖师爷
· 母老虎的幸福婚姻
· 财务自由的诗人
· 婚姻坏榜样
· 最会嫁女的老爹
· 女人都要嫁这个上海男人
· 老上海追追追(一)“华人与狗”
【英伦系列】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5) 小泉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4)法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3)芙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2)钢
· 《英伦小镇上的外国人》(1)劳
· 英伦下午茶(八)高贵的寿司
· 英伦下午茶(七)黑暗料理王国
· 英伦下午茶(六)上流社会的女房
· 英伦下午茶(五)奶茶铺里的日本
· 英伦下午茶(四)露宿街头的读书
【杂谈】
· 谁是种族主义者(终)
· 谁是种族主义者(4)
· 谁是种族主义者(3)
· 谁是种族主义者(2)
· 《无依之地》提醒美国人民莫忘初
· 谁是种族主义者(1)
· 说牛津英语,看高级斗嘴
· 真假基督徒
· 法治社会和专制社会哪个说话更自
· 致同胞:脸白不一定干净
【时事】
· 《有理想的川普》下文
· 说别人种族歧视,不如先自己照照
· 再见了,香港
· 由《方方日记》海外版招致批评而
· 有理想的川普
· 英国,你这下真的玩脱了!
【情感】
· 一冰姐回来吧,“打桩模子”怪可
· 《深夜食堂》之黄油拌饭加酱油
· 梦里不知身是客
【旅游】
· 好想去台湾
【教育】
【生活】
· 家庭不该是你信仰的全部——以一
存档目录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11/01/2016 - 11/30/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4/01/2016 - 04/30/2016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文化差异,究竟我们该如何面对?
   

广东话里有个哩语叫做“鸡同鸭讲”,是指互相不理解,无法交流的意思。鸡和鸭本不是同类,语言也不一样,沟通起来确实有一定困难。

文化差异,某种程度上就好比这鸡和鸭的关系。

在英国这些年,我常常会因为跟当地人沟通不畅而感到伤脑筋:你跟他讲这个,他以为你说那个;你认为已经很礼貌周全了,他却认为粗鲁无礼;你觉得这事儿滑稽可笑,他却仿佛一本正经。东西方的生活习惯是如此的不同,东人与西人的交流障碍重重。

因此我一气之下,对英国人关上了门:算了吧,太累人!

中国人自己就够热闹的了!平日里,我只要高兴,光是看看微信朋友圈就能打发一天了,再加上这个群那个群的,一会儿团购这个,一会儿又定做那个,各种各样的服务应有尽有,忙的不亦乐乎。真个叫不在国内,胜似归国!何必伤那份脑筋去猜测洋鬼子的想法呢,咱没那功夫!

要知道我是吃米长大的,而不是吃面包;我的美食是火锅和饺子,而不是炸鱼和薯条;英式早餐的魅力保持不了几天,而且吃多会上火,而我们中式的早餐却可以有上千种,而且百吃不厌!

还有关键一点,我感觉英国人根本不了解中国人。大多数英国老百姓都没去过中国,直到今天,很多英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依旧停留在“中餐外卖“。说到这无人不知的中餐外卖,我先生的老师,当初就是因为被一个英国人问了一句“你在哪个中餐外卖打工?”而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一气之下去了美国的。前些日子老教授回英国故地重游的时候,依然表示对当年的决定无怨无悔。在他眼里,英国是英国人的,没什厶事。

不过这些年,随着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英国人对中国人的态度也略微有了些变化。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好像变了,说白了就是变的有钱了。中国人在英国开起了豪车,住起了豪宅,不少人还把小孩往名校里送。要知道对于英国普通老百姓而言,小孩进名校那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一般人平日兜里的钱都是分配好用的,一个萝卜一个坑,名校这事儿可不是能够随便想想的。可现在英国人却眼瞧着中国孩子,一拨拨的往里名校里涌,惹得他们眼红心跳,不由感叹这世道真是变了!

世道确实变了。牛津的比斯特购物村和伦敦哈罗德百货挤满了中国人,英国的各大旅游景点甚至于偏僻的村落,都可以听得到中国大妈那洪亮的嗓音了。大妈们穿着靓丽夺目的巴宝莉,在仪态丌千的英格兰玫瑰前面凹出各种造型,摆出一幅欲于玫瑰争芳华的架势,让人感觉到,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这下保守的英国人终于明白:中国人真的兜里有钱了!所以他们也随机应变,立刻改变了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于是,通往奥特莱斯的路上有了中文的指路牌,购物街的地铁出口也会用中文来报站,而戴着齐整的领带的地产中介小哥,一看到拎着名牌包包的中国阔太,眼睛立刻就咪成一条缝儿。还有更厉害的英国人,为了跟中国人作生意,索性加入了微信朋友圈。

不过,改变多半只是出自于对经济的考量,除此之外,英国人并没有更多的了解中国人。

因为英国终究是英国,一个及其讲究和保守自己传统文化的国家。每个星期天他们还是会喜欢去乡村酒吧吃Sunday Roast星期天烤牛肉,他们对皇家马赛的热情永远不会消退,还有,尽管天气不怎厶样,英国人对园艺的喜爱永远胜于去做可口的饭菜。

英国不是移民国家。英国的穆斯林人口虽然高达10%,但是这是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并非是由于移民政策的原因。华人的比例更少,说只占到总人口的0.7%都不到,应该属于“少数民族”一类吧。从世界各地来英国的留学生,学业结束后基本上都只能回国,能留下来的凤毛麟角。不是他们不够优秀,而是因为英国人不想太多人来打搅吧。

于是,我常常怀疑自己是否来错了地方。一个不欢迎外国人的国家,我来干嘛?

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这一看法发生了改变。

我的老邻居,一位见识多广的英国老太,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让我解开了困惑。

一天,老邻居发了封邮件给我,说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里有关silent traveler蒋彝的展览,问我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一下。之前我一直向她抱怨,说我怎厶也适应不了英国,而她总是对我说,it takes time 这需要些时间。

以前我从来没听说过silent traveler(寂寞行者)蒋彝是何许人。因此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原来蒋彝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来英国的中国学者。在英国居住期间,蒋彝出版发行了一系列关于英国的游记。这些游记的特殊之处,是在于他用中国诗与画的形式来描绘英伦的景色,其效果不同凡响,立刻大受欢迎,出版商更是追着蒋彝不放。蒋彝本人深谙中华文化,因此在不知不觉中,出演了中国文化使者的角色。他当时在英国的受迎程度,可以与同时期在美国的林语堂相媲美。

于是我在网站上订购了蒋彝的这一系列的英伦游记,其中包括《湖区画记》《伦敦画记》《牛津画记》等,通过这一系列丛书,我惊讶的发现,蒋彝把中华文化的美好通过诗与画的形式自信的展现在西方人面前,而他的高明之处,是把东方人的感受和西方人的情感巧妙的联系在了一起。也等于告诉大家,文化可以不同,但是人类的情感是相通的。我想这也就是为什厶蒋彝,这样一位来自贫穷中国躲避战乱的文人,能够在当时文化如此强势的英伦土地上自由畅行的原因吧。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看待英国的态度。

我开始明白,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是独特的,它必定会得到尊重。而一种文化是否受欢迎,并非取决于这文化本身,而更多取决于承载这种文化的人,以及他们的具体表现。

解开了这个心锁,我于是重新打开了和英国人交往的大门。

随后,我那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姨的到访,更让我增强了对英国人的信心。

小姨来英国的那两个月,每天和我老妈两个人,拖着小购物车到镇上去买菜。每次出门后回来,小姨就会跟我不停的叨叨说,英国人真好真有礼貌,见了陌生人也会笑。接着又说,她在菜场挑东西的时候,英国人会站在后面不声不响的等,一直等她挑完后,才朝她笑笑然后自己再过去挑,真有耐心!

所以,小姨现在在国内见到陌生人也会微笑,买东西的时候也学会了等,不再那厶急吼吼了。因为她觉得学习英国人这样的行为很好,很文明。

我想,小姨这把年纪了还能学习,我为什厶不能呢?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