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61:10-62:3; 詩147:13-21;加3:23-25,4:4-7;約1:1-18 2023年12月31日
四福音書中,《約翰福音》是獨特的一部;在一開頭的十八節經文(1:1-18)中,就用獨特的語言直截了當宣告了耶穌基督的神性。這段福音有兩個關鍵詞,也是《約翰福音》獨有的耶穌基督的兩個稱號,一個是“道”,一個是“真光”。 很多年前,當我第一次讀到《約翰福音》,聽到“道”這個詞時,覺得非常親切。因為在研讀《聖經》之前,我就已經非常熟悉 “道” ,這個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不僅道家講道,老子說“道道可道,非常道”;儒家也論道,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甚至佛家也用道這個概念言說佛法,如所謂“六道輪回”。傳統上,在中國雖然有“儒釋道三教合一”的說法,而且都在言“道”、說“道”、論“道”,但是,各家對“道”卻沒有一個明確定義。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道,他有他的道,對究竟什麼是“道”,沒有一致的認識。 《約翰福音》一開頭就論到“道”。我非常清楚,聖經學者在把《約翰福音》翻譯成中文時,用了這“道”這個中文字,但其中的內涵和中國文化中的“道”完全不同。《約翰福音》開篇就給“道”一個明確定義,說:“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在他裡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約1:1-4)。又進一步說:“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約1:9)。 讀了這段福音,讓我想起人的兩個本性。我們的一個本性是怕黑暗,愛光明。另一個本性是“眼見為實”,只相信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約翰福音》中耶穌的兩個稱號“道”和“真光”,都是看不見的。 首先,“道”是看不見的;這“道”在“太初”[1],即在宇宙(時空)開始之前,就已經存在。這“道”與上帝同等、同在,創造天地萬物。上帝是不能看見的,“道”也同樣是不能看見的。在“道”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按照我們人類的經驗,光是可以看見的。但《約翰福音》所説的“那光是真光”,是我們的肉眼不能看見的。人的本性都喜歡光。但所喜歡的都是那看得見的日光、月光、星光和燈光、燭光。這些都是人的肉眼看得見的被造的光。日光、月光、星光是上帝創造的日、月、星辰發出的光輝。燈光、燭光是人憑著上帝所賜的智慧製造出來的。被造的光可以照亮世上一切的物質,包括人的身體;但不可能照亮人的心、點燃人的靈。 而“真光”則是上帝本身、“道”裏面的生命所發出的光,是萬光之源,是屬靈的光照;只有這真光,才能照亮人的心、點燃人的靈。《約翰福音》說得非常清楚,真光是“道”裏面生命所發出的“人的光”;沒有說真光照亮萬物,只説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1:9,KJV,和合本),表明真光不照在物質上,只照在人心裏。人們常説“萬物生長靠太陽”,人身體的生長固然也要靠太陽;但心靈的成長和健康卻只能靠真光。 理解了人的肉眼不能看見的“道”和“真光”,才能理解本講選讀的經文,以及《聖經》其它的部分。本講的福音“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理解光”(1:5, KJV),是說真光照在人心的黑暗裏,黑暗的人心,就像盲目的心眼,不能看見、不能理解真光。與此相呼應,《約翰福音》接著說,“道”創造了世界,但他創造的 “世界卻不認識他。他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納他”(1:10-11)。 我們說過,人有兩個本性。一個本性是怕黑暗,愛光明,這是指肉眼看得見的光明。另一個本性是“眼見為實”,只相信看得到、聽得見、摸得著,即人體感官所能感覺到的東西。但是“道”和“真光”卻無形,人類無法看見。而大多數人都要看見一個有形像、有血有肉的人,才能認識和相信。 於是,正如《約翰福音》所說:“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1:14)。耶穌,就是成爲肉身的“道”,是那不能看見之上帝聖子的自我顯示,有血有肉,一個具有完全神性的、完完全全的人。這樣,讓我們看見了耶穌,就看見了那不能看見的上帝。一切就這樣發生了:“從來沒有人看見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的獨生子將祂表明出來”(約1:18)。 在聖經中,所謂“啓示”的涵義,是上帝向人顯明祂自己,讓人可以認識祂。只有上帝主動向我們啓示祂自己,我們才可能靠聖靈的引導認識祂。在聖經的記載中,上帝曾經用各種方式向人啓示自己;比如,通過摩西,藉著石板頒佈誡命,藉著火柱和雲柱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經由天使傳話,通過託夢或異象宣示祂的旨意,等等。這些方式都曾經重複發生。 而“道成肉身”,則是上帝以一種獨特的、不可重複的方式自我顯示,通過成為擁有完全人形和完全人性的人,親自來到世間,向人類顯明祂自己。這樣,上帝有皮膚、有骨頭、有血有肉。誕生在馬槽裏的嬰孩,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他也用尿布,他在媽媽的懷中吃奶,他邊哭邊睡著了。為什麼上帝要成為人身?正如早期教父亞大納西所說的那樣, “他成為我們的樣子,是要叫我們和他一樣。”(Athanasius, A.D.293-373) 也就是說,上帝聖子道成肉身,親自來到我們中間,是要叫我們從耶穌身上,看見上帝創造人類的本來樣子。上帝是照著自己的形像創造了人,但是,人背離了上帝,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墮入了罪惡,陷入了死亡。上帝要我們從耶穌領受恩典和真理,信耶穌的名,跟從耶穌這真光,成為他的形像和樣式,重生作上帝的兒女(約1:12)。因此,使徒保羅再三呼籲我們:“要效法基督耶穌”,就是要我們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我們自稱基督的門徒。門徒就是學生;學生跟隨老師,是要學像老師的樣子,老師就是榜樣。 每個人心靈中都有黑暗之處,每個人都有怕見光、抵擋光的時候。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改變自己的生命,提昇自己的人生,就必須打開我們的心靈,接受耶穌基督的真光,讓這真光照進我們的心靈,我們心靈中的黑暗就會退去,污穢就會清除,恩典和真理就會進來,並在裏面運行,讓我們成為從上帝生的光明的兒女,使我們恩上加恩。 虽然我們不是光源,自己本身並不發射光;但是,耶穌基督在我們裏面活著(加拉太書2:20),要透過我們,去照亮那些仍然住在黑暗之中,行黑暗路、做黑暗事的人,讓他們也能靠著上帝的救恩,成為光明的兒女。 耶穌託付我們:“你們是世上的光。……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6)。這就是要我們把得救的福音和上帝的愛,帶到我們的家庭,帶進工作的場所,帶給我們的鄰舍,帶給整個世界,為真光作見證,讓那些仍然行走在黑暗死蔭中的人,看到真光,信從真光,從真光得到救恩。 若是有人問:你要光明嗎?我的回答是:“我要光明!”我要那照亮人生命的真光!有了生命的真光,我們就能戰勝黑暗,無往不勝!
[1] 在中國傳統文化,“太初”是一个道家术语,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氣。最早见于《列子·天瑞》:“太初者,氣之始也。”唐宋之後用於描述無形無質,只有先天一炁,比混沌更原始的前宇宙狀態。“炁”意爲“無極”,先於“氣”,“太極”。
【本文所據經文:約翰福音1:1-18】 1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2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3萬物都是藉著他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他造的。凡被造的,4在他裏面有生命,這生命就是人的光。5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沒有勝過光。6有一個人,是從上帝那裏差來的,名叫約翰。7這人來是為了作見證,是為那光作見證,要使眾人藉著他而信。8他不是那光,而是要為那光作見證。9那光是真光,來到世上,照亮所有的人。10他在世界,世界是藉著他造的,世界卻不認識他。11他來到自己的地方,自己的人並不接納他。12凡接納他的,就是信他名的人,他就賜他們權柄作上帝的兒女。13這些人不是從血生的,不是從情慾生的,也不是從人的意願生的,而是從上帝生的。14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我們也見過他的榮光,正是父獨一兒子的榮光。15約翰為他作見證,喊著說:「這就是我曾說:『那在我以後來的先於我,因為在我以前,他已經存在。』」16從他的豐富裏,我們都領受了恩典,而且恩上加恩。17律法是藉著摩西頒佈的;恩典和真理卻是由耶穌基督來的。18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只有在父懷裏獨一的兒子將他表明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