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是外來語但不屬舶來品 博客是個音譯外來語,由英文blogger翻譯而來。翻譯的水平確實高,可與當年林語堂將Humor翻譯為幽默媲美。博字是個亮眼的漢字,讓人聯想到博學多才、博覽群書、博採眾議等一系列成語。還有博士、博士後云云。 博客在中國古已有之,不過不叫博客而叫筆記。筆記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體,別名隨筆、筆談、札記等。意謂隨筆記錄之言。如東晉《搜神記》 宋代《夢溪筆談》明末清初顧炎武《日知錄》和清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等。其實魯迅的作品除小說外大都是雜文,也可歸類於博客。 創作性淡化—— 編博客還是寫博客 ? 當下海內外有影響力的華語博客網站不超過十家。許多 過去每天讀報的人改成了每天讀博。博客已成為資訊和知識的重要輻射場所。 由於近代電腦的出現,對文檔的剪切和粘貼易於反掌,使博客文章的原創成分日漸縮水。也就是說許多文章並不是靠人腦的腦力一字字敲成的,而是靠大切塊搬家拼裝而成的,這已成為當代博客文體的軟肋。 一篇博文80%以上的內容是靠剪切粘貼而成實在令人見怪不怪。乾貨太少,讀者遺憾。這也是博文常常被文學界和華語筆會誤會和輕視的原因。因為其知識產權(版權)屬性太弱。 博客的原創性是博文的核心和生命。太多的拿來主義會讓讀者感覺寫作者偷懶使人掃興。 看博客 博客有時很像快餐一條街。 博客有時像文章工廠流水線。 有時像廟會,各種宗教信仰的宣教者都不放棄這塊布道的前緣陣地。 有時也很像跳蚤市場讓你走一趟有淘寶歸來的快感。 博客是個海。海納百川,生物千姿百態也是正常的。 博客瀏覽量常常與博文質量無關,與作者付出無關。 博客的生命力在於博客人的心血付出。其實讀者和作者其實都是在尋找知音。知音不易。 寫博客和讀博客都有益於身心健康,可謂一種養生之道。 中國古代博客(筆記文學)文風的原創和簡潔性值得今人繼承發揚。 呼喚:博客作品多些原創、少些剪貼(政論時評除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