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近来国内的一位友人因糖尿病恶化不得不全休在家;而病情急转直下的原因竟然是他擅自停药。他因糖尿病引起视力急剧下降,肾病加剧,而这些病情都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根本无法恢复,保持现状已经很不容易。近几十年,中国大陆城市生活水平有了提高,特别是饮食方面,吃的比以往好了很多。然而,正是因为饮食结构的改变,中国大陆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我也是个特谈吃的主儿;如今已经是个胖子。现在在网上收集了些糖尿病的有关资料,编辑如下,也算对自己的一个警告。也希望关系自身健康,对糖尿病不甚了了的读者能看看。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症,与遗传基因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下降(三多一少),以及血糖高、尿液中含有葡萄糖等。
世界卫生组织将糖尿病分为四种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虽然每种类型的糖尿病的症状都是相似甚至相同的,但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和它们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却不同。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会导致胰腺中的β细胞不能产生足量的胰岛素以降低血糖的浓度,导致高血糖症的发生。1型糖尿病一般是由于自体免疫系统破坏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导致的;2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的胰岛素抵抗(通俗地说,就是细胞不再同胰岛素结合,使得进入细胞内部参与生成热量的葡萄糖减少,留在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β细胞功能衰退或其他多种原因引起的;妊娠期糖尿病则与2型糖尿病相似,也是源于细胞的胰岛素抵抗,不过其胰岛素抵抗是由于妊娠期妇女分泌的激素(荷尔蒙)所导致的。
目前,1、2型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但是自从1921年医用胰岛素发现以来,糖尿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和控制。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饮食控制配合降糖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或者胰岛素补充相结合治疗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在分娩后自愈。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果糖尿病没有得到足够的控制,可以引起一些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非酮高渗性昏迷。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是发展中国家成年人中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可致盲,是发展中国家非老龄成年人致盲的主要疾病)、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其中,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俗称“糖尿病足”),进而导致患者截肢。如果糖尿病得到了足够的控制,并且对血压充分控制并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不吸烟,保持健康的体重等),则可以在有效的降低罹患上述并发症的危险。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的的报告指出全世界有3.46亿人患有糖尿病,2004年估计有340万人死于高血糖引起的后果,超过80%的糖尿病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有报道称,亚洲人(特别是东亚)更容易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米饭为主粮太过精细、单一所造成的。请注意,这对我们中国人要重视。
1型糖尿病
也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病状通常出现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可能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在这情况下,身体的免疫系统对体内生产胰岛素的β细胞做出攻击,最终导致体内无法生产胰岛素。患者需要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来控制体内的血糖,这是一种由先天家族遗传的疾病。
2型糖尿病
也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常出现在成年人(特別是肥胖症患者)身上,其病症会导致消瘦。
病因包括:
胰岛素抵抗,使到身体不能有效地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的减少,无法满足身体所需。
早期第二类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安全减肥、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暴露等)来控制、甚至治癒糖尿病。大多数患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来帮助控制体内血糖。一些第2类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注射。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围产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可能导致胎儿发育畸形、胎儿宫内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低血糖、巨大儿以及难产或者死产等并发症。
一些糖尿病导因有别于第一型,第二型和妊娠糖尿病,这包括:
β细胞基因缺陷(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遗传性胰岛素抗拒
胰脏疾病
荷尔蒙失调
化学或药物导致
糖尿病所引致之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微循环的障碍,可以发生在心脏血管、脑血管、眼的视网膜、四肢周边血管及肾脏,也可引起神经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损伤视网膜血管的内皮,引起一系列的眼底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棉絮斑、新生血管、玻璃体增殖甚至视网膜脱离。一般糖尿病出现十年以上的病人开始出现眼底病变,但如果血糖控制差,或者是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则可能更早出现眼底病变,故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到眼科检查眼底。
糖尿病肾病:可分成五个阶段,最终可能引致肾衰竭。
糖尿病足:初期只是脚部伤口难于癒合,若处理不当可引致截肢。
总的治疗原则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体育锻炼、减轻体重,不吸烟及避免二手烟对预防及控制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效果,并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
对于严重的第2型糖尿病且严重肥胖的患者,最近发展了一种胃绕道手术手术,可以显著改善其血糖水平。
通过胰岛素治疗
根据来源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胰岛素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人胰岛素如诺和灵系列,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门冬胰岛素30、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按作用时间的特点可分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包括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常见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如门冬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如地特胰岛素。临床试验证明,胰岛素类似物在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
饮食原则
避免肥胖,维持理想且合适的体重。
定时定量,每餐饮食按照计划份量进食,不可任意增减。
少吃油煎、炸、油酥及猪皮、鸡皮、鸭皮等含油脂高的食物。
烹调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涮、烧、炖、卤等方式。不可太咸,食盐摄入量6克以下为宜。
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腰花、肝、肾等动物内脏类食物。
烹调宜用植物性油脂。
配合长期性且适当的运动、药物、饮食的控制。
尽量减少赴宴,必要时,注意选择食物的种类及分量。
糖尿病患者由于特殊的体征表现及病理情况,其在饮食上要有特别注意,米饭水果要适当食用,尤其甜食要格外注意。宜吃五谷粗粮;豆类制品食物;香菇、苦瓜等。不宜糖类、动物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忌嗜酒。
忌辛辣;戒烟限酒、避免接触二手烟。
糖尿病与感染
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类型:泌尿系感染、肺炎、结核病、胆道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外耳炎和口腔感染。
近30年来,我国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1980年全国14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0.7%。2007—2008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
我国糖尿病人数成为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而且患者越来越年轻化,问题十分严峻。那么引起糖尿病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告诉我们,肥胖、饮食不规律、缺少运动、感染、遗传等都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
中国现在糖尿病高发人群在四十岁到五十九岁之间。五十岁以前得上2型糖尿病的人,病情恶化速度一般较快,平均在被诊断为糖尿病2.5年后,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就会失效,而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另外,同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较,50岁之前发生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更难控制,因而出现并发症的危险性也更高。现在世界上每10秒钟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并发症而死亡,在同一个10秒钟内就有两例新的糖尿病发生。按这个数字计算,一年内全球就有三百万人死于糖尿病,六百万新的糖尿病患者加入到日益增长的“糖尿病大军”中。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没有糖尿病者的2-4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高脂饮食和缺乏体力活动所导致的肥胖,是50岁之前发生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假如50岁之前能够注意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就会明显降低。
在一些发达国家,比如欧洲,糖尿病高发人群在60-69岁之间,与我国相比我们国家糖尿病高发年龄比发达国家提前了20年。
中国人得糖尿病“节俭基因”起重要作用,这是印第安人、黑人、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比较高的原因之一。
何为“节俭基因”?它是物种在进化过程中,为了适应食物和能量不足的环境,人们体内产生了基因层面的调控,使得体内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食物,并尽量积攒能量,以帮助机体在饥馑的环境下得以生存和繁衍。但随着生活条件的好转,饥荒逐渐远离人类,这时,节俭基因仍然继续表达,当机体摄入超过的表达机体需要的能量,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导致身体发胖,从而诱发糖尿病。
“节俭基因”的表达,只有经过很多代人经历物质富足的环境后,才会逐渐的减弱,正因为如此,印第安人、黑人、印度人和中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都比较高。
如何预防糖尿病
要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还是“合理饮食,经常运动”。多吃是福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老一辈人,自己艰苦过来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有“补吃”的念头;中青年吃得太精,太好,不运动;现在的青少年,有些从小被采用填鸭式的喂养方式,趴在电脑前几小时都不动,均容易导致过度肥胖。
缺乏运动、静坐的生活方式、暴饮暴食、高脂超热卡的饮食、过多摄入碳酸饮料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诱发糖尿病的后天因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另一方面,女性妊娠糖尿病也呈逐年高发的迹象。在妊娠期,体内抗胰岛素的激素(垂体前叶激素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增高,内分泌变化都会对糖代谢产生一系列影响,而孕妇要是没有正确的孕期保健知识,唯恐营养不足,也是填鸭式的过量进食,运动不足,当孕妇胰岛功能储备不足或胰岛素分泌降低时,将会发生妊娠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