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反标” 什么是“查反标”?这恐怕现在的年轻人一头雾水。1966年春夏之交,在全中国舆论宣传越来越“左”的情势下,“文革”粉墨登场,以“爆发”的形式席卷中国大陆。经历过“文革”之初的阵势的人们恐怕到现在谈起当年还是摇头不已,觉得不可思议――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居然盲从到了完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地步。整个中华大地一片病态的亢奋。我当时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学六年级学生,在“文革”的感召下,也自发地去学校“护校”(就是彻夜在学校里巡逻,严防“阶级敌人”破坏)。那天同学们都在争相察看一本当时出版的《中国青年》月刊,说“革命的人们火眼金睛,已经看出月刊其中一幅插图(油画)是阶级敌人的阴谋诡计,是极其阴险地攻击社会主义”云云。我也拿过据说有“反动标语”的插图看,在边上人的指点下,印证“阶级敌人”的恶毒和无耻。那幅油画画的是个丰收场面,人民公社社员意气风发是油画的主题,在田野背景上有三面画得不很清楚的红旗。边上人说“看到没有,这三面红旗的其中一面实际上是倒下的。也就是说这是‘三面红旗倒了一面’”。噢,原来如此。 接下来更恶毒,更阴险的“反动标语”也被发现啦。当时红极一时的小说《欧阳海之歌》(描绘一名普通的穷孩子是如何在党的教育下成为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封面上“明目张胆”地表现着“阶级敌人”的“狼子野心”。小说封面是欧阳海面对疾驰冲来的火车,正奋力将一匹受惊的驮有武器的战马推出铁轨。“火眼金睛者”说,其实画面中隐隐地表现出中国地图,在北京的位置上方有把匕首直刺中国的首都。啊呀,这还得了?呜呼!而后,各种“反标”都“没有逃过广大革命人民群众的法眼”,以至手表上也发现了“国民党旗”。 如果您当时是位明眼人,是位爱国者,知道整个中国大陆都已陷入愚蠢的义和团式的盲动和畸形的“国粹”之中,内心该是多么悲哀呀。那绝对是人生极其惨痛的时刻。我“有幸”没有这样的悲哀,因为我当时是个“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孩子,纯洁的小脑袋瓜儿里都是“誓死捍卫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豪言壮语。正是因为千千万万像我这样的孩子还有亿万纯朴的民众,当时的中国大地几近沉沦!现在回想起来,内心仍有着悲愤和哀伤,我们中华民族什么时候才能表现出应有的理性呀? 我知道呼吁“不要忘记‘文革’”的人们正是从这一理念出发,希望我们的民族今后少些盲从,多些理智,不要重蹈一次次民族大灾难的覆辙。“文革”结束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民族在这方面有了多少自觉的认识?当今一场“轰轰烈烈”的砸碑和“消灭汉奸”的黑龙江省方正县的“碑剧”收场了;欢欣鼓舞的网民们,这事儿真值得发自内心的舒畅?我联想到当年傻乎乎的人们“查反标”。“文革”遗风不散哪。 到现在我所了解的方正县建“开拓团民亡者名录”并非日方的要求,是方正县主动建的。甭管是出于经济目的,还是出于人道主义弘扬,怎么立碑就是“为侵略者树碑立传”了呢?大概是这么个逻辑:碑上的“开拓团”三个字没打引号,所以就是肯定当年“开拓团”对中国的侵略性殖民的行为,就是甘心当亡国奴的表现。因此立碑者就是不折不扣的汉奸,大有“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架势。方正县领导不是再三说明自己的立场了吗?对日本当年的凶残侵略要世代牢记,立“名录”是体现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等等。没用,越解释越“臭”,越解释越是“虚伪的汉奸行为”。方正县政府一见“大事不好”,还真乖,连夜拆除“汉奸碑”,于是大快人心,鞭炮齐鸣。 有的人在网上就方正县建“开拓团民亡者名录”一事有不同看法。那就是“汉奸自己走出来找不痛快”啦。先破口辱骂,“汉奸比日本人都可恶”嘛,怎能不反复地“淋狗血”?和当年“义和团大叔”杀“教民”的劲头似的。不论不同意见者说什么,都被引申为“无耻汉奸言论”,口诛笔伐是轻的,要不是隔着互联网,早该被凌迟处死了。 多解气呀,多有浩然正气呀。在讨伐“汉奸”的怒涛中中国雄起,是吧?如果此举真有此“奇特疗效”,我们就站在墙头骂,见着有“汉奸”行为的人和事就去打杀。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则越来越强大。我要是这样挖苦了,您又怎么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