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报导宣告首架大型客机在上海商飞组装下线,可喜可贺。当然,这仅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人说,只要发动机不是自己造的,一切免谈。当然,航空发动机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而其它部件就真是可以"免谈"吗? 今天就谈一点其它的。 从机械制造方面,飞机上的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加工技术无不是精品。为减轻自重,主结构以前是用的轻金属铝(合金),现在早己是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关键的受力部件,则是最先进的超高强度钢和钛合金。关键是这些材料在国际市场上是买不到的,其制造技术也是无从引进的。一句话,只能自己建厂自己造。再多说的话就扯远了,仅举两个例子。大飞机上有超大型结构件,需要有数万吨能力的大型压力机才能锻造,以前只有空客、波音和前苏联能做,因为全世界仅有的几台都在他们那里,而中国以前没有。前几年看过一个报导,中国二重搞出一台八万吨的水压机,好象另有其它厂家也造了。有了这个金钢琢,中国才能揽下象大飞机这样的瓷器活儿。 另一个关键部件是飞机的起落架。美国的军机标准是寿命不得低于五千架次,所用钢的牌号300M和化学成分都是公开的,但钢的冶炼设备工艺是不公开的,起落架的热加工和冷加上技术更是保密的。中国人硬是在这一系列的技术和生产环节完成了自己的全套的东西,公开报导的是,军机起落架的寿命达到七千架次。其它类似的核心技术还有不少,不然,不会有近几年新型军机的井喷式发展。而商用大型客机在可靠性方面比军机的要求更高,这个涵义大家都明白。只要大型客机能成功,其它还有什么更难的? 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自己的战略轰炸机。 所以,客机下线,可喜可贺。当然,谨对关心中国航空工业的人和对中国有善意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