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芷苓的戏应该放到荀派花旦那里去说,但既然提到了,也不能总卖关子不是? 民国时期,童芷苓是一位顶级大姐大,宗荀派而习多家之长,与其弟祥苓(杨子荣的伴演者,演唱了《智取威虎山》一代精品)、弟媳张南云、妹葆苓等创立童家班。童的唱腔中可以听到来自梅派的大气、更有荀派的招牌式婉转灵巧(例如《尤三姐》一句 '那一日呀…')、也不乏尚派的俠女之风,在下听过她的几出戏,有《尤三姐》、《金玉奴》、《坐宫》、《樊江关》等,属于天籁之音都不足以形容她的艺术风格。各位看客有兴趣的话可以网上去找找。只是童先生晚年孤单,…,不提了。 再拐回来说梅先生。有位看客说了,梅兰芳早年只是一位普通演员,不错,在下赞成,还不至如此。曾有文称,梅兰芳开蒙以先,首次见老师,面试,老师说道"祖师爷没赏你这碗饭,去学别的吧。" 但以后终于成为一代名旦,算是一代励志青年吧。若说到励志青年,眼前还有一位,就是如今年轻程迷当中最受追捧的火丁,曾在国家京剧院设"张火丁工作室",五小程旦之一,现为中戏教师。当初小姑娘受学武生的哥哥火千的影响,非学戏不可,其母带她连考了几所戏校都被拒,无奈自费读了个插班生,也是大器早不成啊! 但是,人家火丁可真是千里马呀,终于遇见了红线女等伯乐大师,并有幸拜在程派赵荣琛门下。哈哈,跑偏了呵! 梅先生对于戏曲创新有极为卓越的见解:移步不换形。对这五个字的诠释,在下能耐不济,做不了。不过,随便拎出一出戏,看看梅先生是如何创新的: 《穆桂英挂帅》是河南豫剧艺人马金凤的戏,梅先生在上海看了,以为角色的年令事迹等适合他,题材也好,于是,一出梅派新戏出台了。仔细听来,戏中的念白、唱腔又都是极传统的大青衣的形法,例加那段戏轴的西皮导版、转原版"大砲三声如雷震…"。他并没有从豫剧唱腔中移来什么。以在下的理解,这种做法最接近听众,票房,地气。梅先生之后,小梅先生、李玉芙、董圆圆、杨秋玲、马小曼等都演过,各位看官可以到网上找来看看,自有评价。梅派的戏感受挺多,说不完,下面谈谈杜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