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人民的名义》这部大戏,很过瘾,忍不住也得跟风说几句。 这名字叫得讲究。不知道这个"人民"是如何定义的,有人说等同于英语里的PEOPLE,错了! "人民"是一个政治术语,它不同于中性的"民众",也不同于现代社会的"公民"。草民、良民、平民(百姓)、贱民、公民都是民,那么"人民"是什么"民"? 稍准确些讲,可能是指有人格的个体的人或群体。什么人格? 首先他不能是罪犯吧? 也不能是没有尊严吧? 一句话,他得是那句"为人民服务"的名言里被服务的对象。所以,到底一个人是不是属于 "人民" 就难说了。例如,那些个大风厂的工人是吗? 但它好就好在"名义"二字,所有的事情,无论好坏、无论正义与否,都是打着 "人民" 的招牌。"人民" 作为一个有政治属性的社会学术语,本身就是个不确定的表述,还仅剩下了个 "名义" 了,这就成了 "人民"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正面人物们大力调查惩治腐败,是在人民的名义之下的; 那些大小贪官们又哪个不是滔滔不绝、大义凛然地将"人民"的牌位顶在头上。 但这部戏却真是被广泛关注的,因为它有许多真实的东西,也演绎了寻常百姓看不见的东西。首先,从中可以看出"官本位"的根深蒂固,所有的剧中人都将官的行政级别看得极重,由此而摆正各自的位置而可以尊上欺下。其次,它描述了这"一部分人"是如何带头先富起来的,比如同一块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价格竟相差十五倍,凭权力改动两个字就造就一个千万富翁。国企老总可以支配数亿元资金去私放高利货而谋利,不是说这是"公有制"吗? 是"官有制"吧? 若是没有公权,你看那些私营业主的经营有多难。蔡老板十几年奋斗,所赚的钱有多少被迫行贿而造就了一批大小贪官? 他被逼而举报、被逼而丧失做人的底线去诬陷好友,不容易啊! 像赵处长、高书记、祁厅长等大小官员,无论做何事,几乎唯一的目标就是为了"进步",全无做人的底线。但是,还就是这些人最接地气,这几位演员不用装,只要多看新闻片,顶多到各级党校去旁听三个月,就能把贪官们演得活灵活现的。 这么说,中国没有希望了? 错! 因为它演的仅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小局部,大批大批的社会财富创造者不是它演绎的主题。即便在这个小局部里,不是也有易学习、大风厂工人等人物吗? 况且政府的正能量也是很满满的。所以,希望还是大大的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