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88 第三部 徐州会战 第六章 台儿庄真相 69 “第三,此点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条件,便是我违背统帅部的意旨,毅然拒绝将长官部迁离徐州。” 与上两点,也就是第31军、第7军、第59军、第3军团这十来万人干的事儿比起来,这点才是“最重要的条件”,也就是“台儿庄大捷”最顶事的一块砖头! 历史是人民写的,可是回忆录却是当官的写的。唉!没办法,这大概就是历史和回忆录对不到一起的原因吧。 1937年12月军事委员会让日本人撵到武汉之后,鉴于严重形势就发布了一个命令,“战区部队不得撤往它区”。此时在战场上,第1战区已经退往河南,第2战区困守晋南,第3战区和第6战区已经不存在,首当其冲的就只是第5战区,所以讲这个命令其实就是讲给第5战区和撤退到河南的第1战区的。接下来,日军面对中国庞大的国土失去了进攻方向,大本营也只好计划休战半年多再图发展,这个暂时的“和谐”局面就维持到了1938年的2、3月份,直到李宗仁纵火。 在这个“平稳”的时期,“统帅部”为何要让第5战区“迁离徐州”?1月24日杀了韩复榘,主要罪名就是“弃土”,按常理,临阵斩将正是要坚定信心,没过了半个月就让战区司令长官部搬家,这个无论对死人还是活人都说不过去吧?不过呢,说不过去的事情多了,就看怎么说。李长官的做派大家都已经了解了,他要是没有说法才是笑话,当然,至于说出来是不是笑话那倒是其次的很。 “先是1938年初,当韩复榘不战而退,津浦路正面无兵可守,徐州顿形危急之时,中央统帅部即深恐第五战区长官部临时撤退不及,为敌所俘。” “津浦路正面无兵可守”并不是今天、甚至不是今年搞出来的。保定会战失败之后津浦路已经大开。好在日本人没有那个胃口,而且韩复榘牺牲1个多团在德州死守,自己也差点儿让日本人搞去,总算日本人停了下来。 到了12月底日本人一进攻。韩复榘大踏步撤退,到了曹县,日军无意继续南进,而且在这其中,第3集团军也打了不错的反击,日军的行动停了下来,这样才有功夫开了个“开封军事会议”,才杀了韩复榘。 此后的局势平稳,川军第22集团军已经开到了第5战区。这个在别的战区是草人、到了李长官手里就变成“神军”的部队驻扎滕县,李长官已经训过话了,还有啥不放心的?李长官有此“神军”护卫,怎么会“临时撤退不及,为敌所俘”? 成功的蚊学作品就是这样,制造弯弯曲曲的矛盾再弯弯曲曲地解决矛盾,就是这个把戏。这次李长官回忆的内容就像肥皂剧,昨天的那集的事儿已经忘记,今天把已经解决的问题拿出来重新下锅,而且是“大锅”,“中央统帅部”! “中央统帅部即深恐第五战区长官部临时撤退不及,为敌所俘。” 这句话实在是《李宗仁回忆录》里最实在的一句话!各位谁要是说这本书里没实话俺就和他急! “中央统帅部”担心李长官的是“为敌所俘”!至于“殉国”之类的嘛,“中央统帅部”认为这个事情在李长官身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 您想想,“中央统帅部”里都是啥人物?除了高学历就是高智商,或者就是高学历和高智商的合体,对于第5战区司令长官这点儿心思还看不清楚?“殉国” 嘛那就算了吧,日本人来了李长官的第一选择当然就是“为敌所俘”。 如果不愿意“为敌所俘”那肿么办?好在有兵书。虽说李长官书读得不多,三十六个条条框框估计是背不下来的,但是最后一计“走为上”是无论如何也是知道的,跑吧。跑到哪儿去呢?“2月初,蒋委员长就在每日会报中提出此问题,交军令部研究。后即指定河南的归德和安徽的亳县,让我任择其一,俾长官部迁往该地办公。” 河南的归德就是商丘,现在是第1战区程潜的辖区。让第5战区的司令长官部搬到第1战区去“办公”,军令部的这个研究成果是不是有点儿不靠谱?安徽的亳县也就是现在的毫州,在商丘的正南方100里地,和商丘是一个意思,都是准备逃跑的。 不过令人安慰的是,毫州总算是安徽的,虽然向西迈上几步就到了河南,当时总算是第5战区辖区里的。所以,俺的想法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搬到“安徽的亳县”要比搬到“河南的归德”合适。虽然跑起来的效果一样,但是总还是在自己的辖区里不是? “中央统帅部”帮着李长官想出了两个地方,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想想的,简直是费尽心机。两个地方是在同一经线上的,也就是同一逃跑起跑线上,不过呢,一个是在自己的战区的外边儿,另一个在内边儿,也就是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这个球是在界内,有效。看来“中央统帅部”对球场的规则很熟悉,很知道利用规则。 其实,这都是胡说。1937年12月20日,蒋介石发布训令,“战区不得撤往其他战区”,军令部也重新发布了第5战区的任务,其中还要准备兖州会战,这没几天转过年来就准备让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跑吗?第5战区还要不要了? 1938年1月11日开封军事会议,蒋介石又宣布了《作战惩罚办法》和《作战奖励办法》各十条,接着1月24日杀韩复榘,这没过几天、就在“2月初”担心起李长官“为敌所俘”的事儿、让他“迁”啦?此时第5战区正是全局重点,蒋介石会让李宗仁大战未开就先行撤退?这还干不干抗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