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历史人物咱们谁都没见过,谁也不知道这些人的胆子如何,除了浑身都是胆的赵子龙这个绝对值之外,别人还是需要分析分析情况吧,咱们先看看龙慕韩会不会自己放弃命令、做出撤退的决定。 第88师从兰封出来向西行进20多里,又奉命折返,再冲破日军曹新庄的阻击,到了常庄、范楼协助第46师击退日军,现在该怎么办? 不论该怎么办都要先掌握敌情才行,要是敌情不明就乱跑,会不会一头撞进日军的怀里?当然存在这个可能性是不是?那么龙慕韩现在是否掌握敌情? 很明显,龙慕韩现在是啥也不知道。已经从兰封出来大半天了,跑了一大圈、打了两仗,可以说是人困马乏、晕头转向。龙慕韩现在所知道的就是兰封以西有日军,当面的日军又退向兰封以东,而第46师则是向南撤退。此时根据这些情况,龙慕韩能不能准备违抗守备兰封的军令、从而做出“东西南都有人了,干脆俺躲着你们向北走算了”的决定? 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军事行动了,而是你的女朋友和你闹别扭了,扭屁股回头就向车水马龙的马路中间走,看你追不追。 一般情况,要是龙慕韩“擅自撤退”的话就会跟着第46师向南一起走。第一,人多安全;第二,要是事后说起来也好讲理,“你让俺救援第46师,那俺跟着他们走肿么不行?他第46师能撤、偏就俺不能撤?” 那为什么龙慕韩“自己”向东北走了呢?此时第88师的行动目的只可能是两个,一个是找日军的麻烦去,夜袭;再一个就是要往安全的地方撤。第一种情况不大可能,大半天跑了几十里地打了两仗,伤亡肯定不小而且是人困马乏,不会再去想找日本人的麻烦了,“他们不来找咱们的麻烦就算好的了”,是不是?此时部队最需要的是休息,歇一歇舔一舔伤口,所以此时如果没有命令,龙慕韩只能想找个安全的地方去歇一歇。 这个地方其实是很好找的,就在背后——兰封。此地有坚强的国防工事,而且粮弹充足,自己又在兰封待了几天了,地方也很熟悉。此时周围还很安静,了无敌情,休息一夜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龙慕韩并没有再进入兰封休息,却绕过兰封城向东北连夜开进,那么,此时龙慕韩是否能判断东北边就是安全的吗?东北边就有更好的休息地方吗? 所以说此情此景下,龙慕韩是没有掌握敌情的条件的,当然也就不能做出东北边是安全的判断,而实际情况东北向也不是完全没有敌情,据第88师自己的《战斗详报》记载,是“遂节节抵抗”才到红庙的,可能是遭遇了一些零星日军,驱逐了事。 从以上分析总的来看,龙慕韩此时不掌握敌情,也就不能自己决定向东北撤,所以必须有人给他指路才行,那就是奉命撤退了,因为现在龙慕韩是想去兰封歇一歇的,这就不存在有没有胆子弃守这一说。 那么,到底是奉谁的命令? 第88师序属第71军,而此次战斗划归第27军指挥,那么就是二位军长了。别的嫌疑人,例如委员长啊、薛岳啊,咱们不讨论。 桂永清、宋希濂、龙慕韩三人都是黄埔一期的。黄埔一期初期招生499人。正取生编入第一、第二、第三队,备取生和保送生编入第四队,每队定额120人,后又陆续增加到130人左右。当年11月临近毕业时,恰好孙中山大元帅府在广州北校场开设的陆军讲武学校停办,其中第一、第二队共146人并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作为第六队,也算黄埔一期的。另外第五队是吴铁城的警备军讲武堂并入黄埔军校的,第五队并入时间也很晚,虽然同时学习但明确规定属于第二期,不算第一期。其实第五队比第六队进入黄埔还要早几天,大概出身不一样待遇也就不一样。 桂永清是二队的,宋希濂、龙慕韩都是一队的,第一队一共135人,分为七个分队,龙慕韩为第六分队分队长,宋希濂是第三分队的学员。在一起滚了大半年的大通铺,这100多号人会不会认识?这个太有可能了,不过和第二队的桂永清就不一定认识了。 毕业之后,龙慕韩选择留校,而宋希濂就直奔基层了,从副排长干起,半个月后,升任该连一排排长。转过年开始东征,一路杀将过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宋希濂脱党,理由是“军队方面要求军官不要跨党,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我打算不再跨党。” “四·一二”后,正在医院养伤的宋希濂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劝校长对那些“有为青年”,“不宜任意杀戮”。这个话虽然和政策不一致,不过校长喜欢这种有思想的年青人。伤好出院被召到南京,升为中校。年冬,又被派往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深造。 1928年,日军制造了济南“五·三惨案”。宋希濂得知消息后与在该校学习的四十多名黄埔同学一起,组织东京的一千多名中国留学生在中华青年会馆召开大会,抗议日军的侵略行径。宋希濂担任大会主席团的主席,首先发表了一篇慷慨激昂的讲演,痛斥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正当准备出发游行时,宋希濂等被警察拘留,关了半个月。可把宋希濂给恨坏了,“小鬼子敢关老子监狱,你们等着!” 放出来之后和一些同学上书蒋介石,要求罢学回国,参加对日作战。蒋介石让他们安心学习,宋希濂只好修完学业。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宋希濂被召回国,又是一路杀将过去,营长、团长、旅长。 1931年,警卫军第1师改编为第87师,宋希濂任第261旅旅长,率部驻南京的小营、马标一带“拱卫京畿”。上海“1·28事变”后,宋希濂“深感形势严重,非奋起抗战无以图存。”1月31日下午,宋希濂请见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代表第261旅全体官兵请缨,要求开赴淞沪前线抗倭。何部长驳回,宋希濂就与其大吵了起来。吵完了还不行,晚上11时,又鼓噪所部营长以上干部三十多人,乘车闯至何应钦的住宅,再次请愿。这群壮汉里闹得最欢的就是宋希濂,倒不是因为他得官儿最大,而是因为差不多这群壮汉里就数他最年轻了,只有25岁。何应钦虽然官儿大,但是面对三十多条吵架的壮汉还是撑不住,到了后半夜1点多钟,松口了,“如有必要,再派你们这个旅开往上海参战。” 2月初,宋希濂奉命率部入沪参战,奋勇作战,功勋颇著。5月5日,中日签订《凇沪停战协定》,第261旅调回南京整训,宋希濂升任第87师副师长。 德械师一开始只有第87、88两个师,每个师是两旅四团外带两个补充团,1933年,将第87、88师的4个补充团抽出编成了第36师,宋希濂任师长——27岁啊。12月,第36师参加镇压第19路军的“福建人民政府”,宋希濂带领部队猛冲巧打,立功甚多,蒋委员长表扬第36师这支新编成的部队,“于讨伐叛乱战役中首建奇功”。 随后参加第五次“围剿”,夺占红军主要阵地白依洋岭,胜利得意之时,突然遭到红军的隐蔽射击,身负重伤。 1935年5月伤愈回原职,奉命杀瞿秋白。 “西安事变”后,率部进驻西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上海“8·13”抗战爆发的当晚,宋希濂奉“火速赴上海参战”之令,即刻挥师南下,进入江湾天宝路及大场一线,与日军展开了逐街逐屋的激烈争夺,周旋了两个多月。在这期间,第36师先后补充了四次兵员,官兵伤亡达一万二干多人。 10月下旬,宋希濂升任第78军军长,31岁,仍兼第36师师长, 11月22日,宋希濂率领第36师残部三干余人参加南京保卫战,补充两个团的兵员和枪支弹药后,担任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一线的防御任务。12日晨,唐生智命各部分路突围。宋希濂指挥部队掩护长官公署及直属部队渡江,并负责控制其余部队按指定方向行动。 此战后,宋希濂调任荣誉第1师师长,驻湖南浏阳。1938年5月,升任驻防河南的第71军军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