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121; 創2:22-31; 提後3:14-4:5; 路18:1-8
貧窮寡婦的信心:不住的禱告 在社會生活中,每個人都是處於“關係”之中:父母兒女之間的關係,弟兄姊妹之間的關係,夫妻關係,朋友關係,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等;還有一些特別的關係,比如今天福音中講到的寡婦和法官的關係。那麼,如何建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呢?建立人和人之間的關係,當然是靠溝通;表情溝通,身段溝通,但最重要的是語言的溝通:你說,我聽;我說,你聽。同樣,人與上帝建立關係,也要溝通。《聖經》是上帝的話語;我們讀經,就是聽上帝向我們說話。我們禱告,就是向上帝說話。讀經和禱告,就是我們和上帝溝通的方式。每週的主日崇拜,就是上帝的兒女在一起讀經和禱告的聖禮。 讀經禱告,就是與上帝對話、溝通,和上帝建立關係、發展關係。但是,許多想要受洗、已經受洗、甚至受洗多年的基督徒,並不常讀經,也很少禱告。這種狀態表明,我們還沒有真正相信上帝、認識上帝。想一想,有一位孩子,和父親失散多年、甚至不知父親的存在;有一天父親找到了他,帶他回家,但他還沒有真正相信這就是他的父親,感覺和父親很疏遠,這孩子怎麼會跟父親對話、溝通,建立關係呢?他可能口稱“爸爸”,表面順從,但卻掩耳不聽父親所講,也閉口不和父親說話。 我們就像是這個孩子,在一個無神的環境中長大,不知道、不認識那創造我們、看顧我們的天父。現在天父找到了我們,帶我們回到祂的家,而我們仍然懷疑,祂真是我們的父嗎?祂真是那位可以親近、可以對話溝通、可以建立密切關係的父嗎?可見,我們不能和上帝對話溝通、建立關係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沒有真正的信心,沒有真正相信上帝是那創造一切、掌管一切、憐愛我們、看顧我們的至高主宰,是我們的天父。
耶穌是上帝聖子,可他仍然隨時隨地藉著禱告與聖父同在。在呼召第一批門徒後,耶穌就教導大家應當怎樣禱告;這篇禱告就是我們常常使用的《主禱文》(馬太福音6:5-13)。但是,可能有門徒對耶穌訴說,他禱告了,可上帝似乎沒有聽見,又好像不願回應他的禱告。門徒的禱告遇到挫折,對禱告感到困惑、灰心。於是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藉著一個比喻教導人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路加福音18:1)。 今天福音中的比喻,有兩個人物。一個是窮寡婦,一個是壞法官。在任何時代、任何社會中,法官都是有權有勢的;而在當時的社會中,寡婦是地位最低的人。這位寡婦受了某一個人欺負,得不到任何人的幫助和支持,她只能請求法官主持公道。可是這個法官既不敬畏上帝,也不尊重人,從來不秉公辦事;因寡婦無錢行賄,法官一直拒絕辦理這樁案子。但是,窮寡婦堅持不懈,一點也不灰心,一次又一次、採取不同方式請求法官替她主持公道。最後,法官被寡婦求得心煩意亂,受不了她的纏磨,只好爲她伸冤。 從耶穌所說的比喻中,我們可以看到人和上帝關係中的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關於人自己本身的處境和問題。這寡婦處在無助的狀態中,沒有親人,沒有錢財,沒有朋友;法官對她百求不應,她成功的機會等於零。即使她灰心喪氣,完全放棄,也不違背常理,沒有人會因此責備她。這位寡婦一無所有;她唯一能夠做的,就是百折不撓、鍥而不捨地全心祈求。我們自己在禱告的時候,是否也處於和這位寡婦同樣全然無助的狀態?我們會和她一樣,懷著如此真摯堅定的心思和信念去祈求嗎?恐怕我們連她的一半都沒有。 如果我們真的相信上帝慈愛、寬恕、憐憫、溫和,相信上帝能夠改變我們,醫治我們破碎的生命,修復我們斷裂的關係,我們就一定會認真的禱告。我們如果像那位寡婦一樣,真的相信上帝垂聽我們的禱告、回應我們的祈求,就一定會不斷拍打上帝的門,祈求、尋找、叩門、等候上帝的回應。就像一個孩子,相信父母會滿足他的需要、維護他的安全,因此孩子遇到問題,總是會竭力救助於父母,向父母直接提出要求。
耶穌應允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馬太福音7:7)。越是在困境之中、越是在危難關頭、越是感到心灰氣餒,就越是要禱告。耶穌敦促我們不要喪失信心,而要不住禱告。如果我們確實相信禱告非常重要,那麼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們的禱告。這是寡婦信心的比喻讓我們瞭解的第一個方面。
這個比喻讓我們瞭解的第二個方面,是有關上帝的本性。上帝是滿有慈愛、配得信靠、慷慨公義的。耶穌在比喻的最後總結說,連這個腐敗不堪的壞法官最終都回應了那位百折不撓的窮寡婦,那麼上帝一定會盡快把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東西,豐豐滿滿地賜給我們。 想一想,父母愛兒女,是人的本性;當兒女祈求時,父母都會儘量滿足兒女的需求。耶穌曾經用父母如何愛兒女,來比喻上帝怎樣愛我們;進一步說,上帝愛我們,勝過父母愛兒女許許多多。耶穌說:“你們當中有誰,兒子要麵包,卻給他石頭?要魚,卻給他蛇?你們雖然邪惡,還曉得拿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你們在天上的父,豈不更要把好東西賜給向他祈求的人嗎?”(馬太福音7:9-11,現代中文譯本) 在我們受洗成為上帝的兒女時,天父就已經應許與我們的一生同行,祂的平安、良善、慈愛和恩典與我們同在。我們應當相信,上帝有祂自己的計畫,在一定時候、一定地點,賜給我們最需要、最寶貴的東西。常常,我們所祈求的東西,對我們並不是最好的,甚至對我們是有害的。比如,一個孩子在飢餓時,父母會給他食物;但孩子要求喝酒,就不僅會被拒絕,而且會受到責備,因為這對他有害。因此,我們禱告,也要為正當的事情。那位窮寡婦只為尋求公平正義而請求法官。我們也要為正當的事情祈求上帝;所願所求,都要合乎上帝的旨意。
此外,我們禱告之際,還要自省,檢視自己的心思意念和行事為人是否合乎上帝的旨意。使徒約翰說:如果我們遵守上帝的命令,行上帝所喜悅的事,那麽無論我們求什麽,祂都會賜給我們。(約翰壹書3:22)換言之,如果不遵守上帝的誡命,所求所想不合乎上帝的旨意,我們的禱告又怎麼能夠被上帝垂聽呢?《以賽亞書》記載:“耶和華說:……你們舉手禱告,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地祈禱,我也不聽。你們的手都滿了殺人的血。你們要洗濯、自潔,從我眼前除掉你們的惡行,要止住作惡,學習行善,尋求公平,解救受欺壓的;給孤兒伸冤,為寡婦辨屈”(賽1:15-17)。
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說,我們今天聽到的比喻,是一個“勵志故事”。在今天福音的最後,耶穌叫我們學習那位寡婦的信心,當人子耶穌來臨的時候,能夠在世上找到有這樣信心的人。耶穌要我們振作精神,信靠上帝,在困難的時候絕不放棄禱告。 不住的禱告!因為禱告深化我們和上帝之間的關係,這關係在受洗時就已經建立。 不住的禱告!因為上帝是滿有恩惠、滿有仁慈的父。 不住的禱告!即使在我們自己眼中,整個處境已經完全絕望。 不住的禱告!因為上帝願意聽見我們從清潔的心和正直的靈所發出的聲音。 不住的禱告!因為上帝愛我們,一旦時候到了,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應我們,賜下最好的禮物。
我們要祈求賜生命的上帝,憐恤我們,側耳垂聽我們的禱告;堅固我們的信心,讓我們在禱告中等候,在等候中禱告。
(2017年5月27日修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