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11:1-18; 詩148; 啓21:1-6; 約13:31-35
彼此相愛,更新一切
在今天的福音裏,我們聽到耶穌對門徒說:“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耶穌是在最後的晚餐上對門徒說這番話的。當時,耶穌先給門徒洗腳,給他們作了彼此相愛、互相服侍的榜樣。後來,出賣耶穌的猶大起身離開他們,出去帶人前來捉拿耶穌。於是耶穌對門徒說了這番話。因此,這是耶穌在受難前,給門徒留下的臨別命令。 在我們的語言中,“愛”,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詞彙,也是大家非常喜歡的一個詞彙。在我們的生活中,“愛”,也是極爲常見的一個行爲。許多人都自以爲知道甚麽是“愛”,也喜歡用父母對孩子的愛來説明甚麽是“愛”。 當上帝把我們送到這個世界上,那也就是當我們出生,一個新的生命、一個嬰兒降臨到世界上的時候,這個嬰孩,立刻會享受到豐盛的愛;那就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一個嬰兒,完全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只能在父母的愛中成長。若是沒有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就不可能長大。 父母對兒女的亲情之愛,是無私、真摯而永久的。因此,人們常用親情之愛比喻上帝對人的愛;把上帝稱作天父,我們是天父的兒女。聖經也要我們像上帝愛我們一樣“愛上帝”和“愛人如己”。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常常把“愛”理解爲單向的——比如,許多信仰上帝的人盼望上帝愛我們,但卻不知道怎樣“愛上帝”;盼望得到愛,而不清楚如何付出愛。甚至就像成語所說的“只進不出”。只是索取,不願付出。 實際上,愛是一種人際關系;既然是人際關系,那就是人與人之間互相的、雙向的、你來我往的關系。因此,當你想得到別人的愛時,應當先看看自己,有沒有給予別人愛;要享受別人作出的貢獻時,就想想自己有沒有貢獻;想得到別人寬恕時,就回顧自己有沒有寬恕別人。根本而言,愛就應該是這樣一種互相的關系。 耶稣說過,愛上帝和愛人如己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即全部(舊約)聖經的總綱;在與門徒最後的晚餐上,耶稣又賜給他們“彼此相愛”的新命令。可以說,“愛”是全部聖經的核心。“愛上帝”和“愛人如己”被稱爲摩西“愛的律法”。耶稣在“彼此相愛”的新命令裏,突出和強調了“彼此”;而人們經常忽視的,恰恰就是“彼此”。因此,耶稣用這條新命令,成全、提升了摩西律法中“愛”的誡命。 “彼此相愛”的“彼此”非常重要,表明愛是互相的關系。比如,“上帝愛我們,我們愛上帝”,就是我們與上帝彼此相愛的關系。很多人不知道怎麽愛上帝。其實,在《約翰福音》中,耶稣已經說得明明白白:“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14:15)。“接受我的命令又遵行的,就是愛我的人。愛我的,父必定愛他,我也要愛他”(14:21)。可見,遵守上帝的誡命,行出上帝的旨意,就是愛上帝了。 我們這樣去愛上帝,上帝就一定愛我們。上帝的愛,就是我們盼望的平安和祝福。我們遵行上帝的旨意,就必蒙祝福,得平安。違背上帝的旨意,就可能陷入災難。 大家看到近幾個月來,烏克蘭戰爭越來越殘酷。戰爭的根源,就是在于交戰雙方爲了“爭奪霸權”,長期以來違背了上帝的旨意,因而仇恨和衝突日益增長,最終爆發戰爭。雖然交戰雙方都信仰上帝,但他們可能只爲自己戰爭的勝利禱告,卻不爲和平祈禱,棄絕了上帝的誡命,使戰爭愈演愈烈。如果他們都能遵行上帝“愛”的命令,消除仇恨,化解衝突,當然會帶來和平、祝福和國家昌盛。 我們與人彼此相愛,就是遵行耶稣的命令,也就是愛上帝、愛耶稣了。那麽,怎樣與人彼此相愛呢?有人從聖經中查考出彼此相愛的37種方式。其中主要的有:互相信任、彼此忠實、互相包容、彼此寬恕、互相謙讓,彼此幫助,彼此教導,互相勸戒,一起在愛中成長,行出福音真道,等等。(https://chinese.christianpost.com/news) 這些彼此相愛的方式,都是從聖經教導中總結出來的。可能在許多人看來,這些方式是說大話、唱高調,難以做到(尤其是“愛你的仇敵”)。確實,人與人之間各方面的差異巨大;差異就是矛盾,矛盾就是産生衝突和仇恨的根源。人的差異,表面上看,有種族、膚色、性別等等;但內在的、根本的差異,最終可以歸結爲價值觀的不同。價值觀,是中國人所熟悉的所謂“三觀”中的一“觀”;但“三觀”都可以歸結爲價值觀。價值觀相同或接近,才是人們彼此相愛的基礎。 談到“彼此相愛”,人們最容易聯想到夫妻關系。在祝福婚姻時,也常常講到“彼此相愛”。既然彼此相愛的基礎必須是價值觀相同,至少接近,因此人們常常引用保羅的話來講婚姻問題,說“信與不信的不能同負一轭”(林後6:14)。 這是指,夫妻要有共同的信仰和價值觀,才能彼此相愛,更和諧地在一起生活;這是毫無疑問的。正像許多人心目中理想的夫妻關系,首先應該是“靈性伴侶”。當然我們也看到,有人聽了保羅這句話,出于和基督徒結婚的目的,而去受洗,兩人並非真有共同價值觀,也不是真的“靈性伴侶”,最後結局會怎麽樣呢?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在最後晚餐上,猶大出去以後,耶稣對剩下的、沒有背叛他的十一個門徒說:“你們彼此相愛;……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衆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約13:34-35)。 在我看來,耶稣向門徒提出“彼此相愛”,是臨別的最高命令,並以此作爲檢驗門徒的一個標准:有彼此相愛的心,才是真門徒。但許多解經家和傳道人卻認爲,耶稣這話只是對主內的弟兄姊妹說的,並且“彼此相愛”只是“主內弟兄關係的記號”(“The mark of their special bond”- NIV Study Bible)。 這樣的認識和解釋非常狹隘,我完全不認同。耶稣要門徒“彼此相愛”,因爲門徒是福音的種子,他們的使命是傳播福音;他們首先要“彼此相愛”,才能把“彼此相愛”的福音傳出去。耶稣復活後,托付給門徒的大使命是:“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太28:19-20)。也就是說,要萬民作“彼此相愛”的門徒;這就遠遠超出了早期的門徒團體。因此,彼此相愛不僅是對當日的信徒說的,而是對一切聽到福音的人說的。 門徒既然負有使命,教訓萬民遵守耶稣吩咐門徒的命令,包括“彼此相愛”的命令,那麽他們就必須作“彼此相愛”的榜樣,把福音傳到萬國萬民,並且要傳給仇敵,彼此相愛。作爲信仰團體,教會不是一個封閉的圈子、秘密的組織。教會具有最大的開放性,接納一切人。 教會面向萬國萬民傳揚基督愛的福音;這愛是彼此相愛。今天讀的《使徒行傳》中說,“上帝也賜恩給外邦人”,上帝的救恩超越猶太人的小圈子。《啓示錄》說,基督“將一切都更新了”(啓21:5)!因此,基督的命令“彼此相愛”更新我們,更新世界,更新一切!讓我們遵行耶稣的命令,彼此相愛! (2022年5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