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81:1,10-16; 耶2:4-13; 來13:1-8,15-16; 路14:1,7-14
請客吃飯的啟迪
"朋友,請上座!" "你擺設筵席,倒要請那……你就有福了!"
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請客吃飯。無論古今中外,請客吃飯都是最常見的社交活動,甚至是一種儀式。比如,作為一種儀式,小到尋常百姓家的婚禮、葬禮,大到國家的慶典和國際的外交都有擺設宴席。請客吃飯還有別的特殊功能。在美國,我們可以看到政客、政治組織,甚至教會機構常常開辦籌款宴會;當然,赴宴者必須購買飯票,一張飯票少則上百,多則幾萬。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尤其是在腐敗埸上,不請客吃飯就辦不成事情。 從請客吃飯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眾生相”,就是各種人物在吃飯時所作的表演。有人高傲,有人謙卑。有的溫文爾雅,有的粗俗無禮。還有不請自到的白吃客。從網路、報刊和小說中,我們知道,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都有許多“混飯吃”的故事,特別是在婚宴上混飯吃。一些白吃客,衣著高級入時,專從媒體上或是別的途徑打探婚宴的消息,然後裝作被邀請的賓客,去“混飯吃”。甚至在奧巴馬就任美國總統的第一次國宴上,都有一對夫婦混進去白吃。 請客吃飯在文明人類生活中如此常見和重要,以至於我們在福音書中也看到耶穌常常應邀吃飯。無論是門徒、朋友,還是敵人,只要請他,他都欣然赴宴。因此,當時有人稱他為“貪食好酒的人。”(太11:19)耶穌卻常藉著請客吃飯說故事、作比喻,傳福音,講真理。在福音書的作者看來,基督徒的生活,既是朝向天國的旅程,也是參與天國的盛宴。今天我們所讀的《路加福音》,就記載了耶穌應邀到一個敵人(法利賽人的首領)家赴宴,並藉著請客吃飯宣講天國的道理。 通常,請客吃飯不外乎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受邀請去吃飯,另一種情形是邀請人來吃飯。今天短短的一段福音,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福音的第一部分是耶穌藉受邀請去吃飯作比喻,說,當你應邀吃請的時候,不要在筵席上選擇上座(首座),寧可坐在末位。福音的第二部分是耶穌以邀請人來吃飯為話題,說,如果你想要請人吃飯,不要邀請朋友、弟兄、親屬和富人,寧可邀請貧窮的、殘疾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在今天的福音裏,耶穌通過請客吃飯的這兩種情形,論到了我們對待自己、對待生活、對待他人應有的正確態度。 大家知道,無論古今中外,人們都很講究宴席上座次的高低貴賤。一般而言,主人都會事先計畫好客人的座次,即排座次,安排尊貴的坐在首座,一般的客人依次往下,直到末位。今天福音中所說赴宴的賓客選擇筵席的上座,選擇那種場合中的最尊貴的位置,大概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應邀而來的客人中,地位較高,應該受人尊敬,於是坐在筵席的上座。其實,就人的本性而言,無論是誰,都傾向自以為大,樂意受人尊敬,喜歡淩駕於人。 但是,耶穌卻用比喻對大家說,“你被請去參加婚宴的時候,不要坐在首座上,恐怕有比你更受尊重的客人也在被邀請之列。那個邀請你們的主人要上來對你說:‘請讓座給這一位吧!’那時候,你會覺得很難為情,不得不退到末座。你被請的時候,就去坐在末座,讓主人來對你說:‘朋友,請上座。’這樣,你在賓客面前就有光彩。”在比喻的最後,耶穌結論說:“因為上帝要把自高的人降為卑微,又高舉自甘卑微的人”(路14:8-11,現代中文譯本)。 在聖經的記載中,耶穌三次說過:“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表明上帝輕看自高自大的人,祝福自我謙卑的人。同樣在《路加福音》,耶穌說過一個比喻。有兩個人在聖殿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猶太人中的一派;嚴格遵守宗教的禮儀和律法,看起來道德高尚),另一個是稅吏(稅務官,幫助羅馬帝國向猶太人收稅,是猶太人眼中的罪人)。 法利賽人自我標榜他是個義人,說:“上帝啊,我感謝你,因爲我不像別人那樣貪婪、不義、淫亂,更不像我身邊的這個稅吏。我每星期禁食兩次,又奉獻全部收入的十分之一。”在上帝的聖殿裏,這位法利賽人正像在宴席上搶佔上座的客人。 而那位稅吏卻像選擇宴席末位的人,他遠遠地站在聖殿邊上,連往天上看一眼都不敢,只是用捶胸來表明他深深的悔罪。他禱告說:“上帝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耶穌總結說:“這兩個回去的時候,在上帝眼中的義人是那個稅吏,而不是那個法利賽人。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爲卑;凡自卑的,必昇爲高。”(路18:10-14)在天國的宴席上,自高自大、搶佔上座的人,必被降到末位;自我謙卑、甘居末位的人,則被請到上座。 其實,人們隱藏在內的罪性相似,但表現出來的過犯各異。關鍵在於如何面對自己存在的問題。狂妄自大和自我謙卑這兩種態度,導致完全不同的結果。上面所說的那兩位,法利賽人和稅務官,就像兩個人患有同樣的疾病,一個人諱疾忌醫,標榜自己是健康人,拒絕醫生醫治。雖然他自己感覺舒適安樂,但最後必定病入膏肓。另一位承認自己身患疾病,並信靠醫生,祈求醫治,最終能夠得到康復。 在今天福音的第二部分,耶穌也是通過請客吃飯的比喻,教導我們善待他人,而不求人的回報。耶穌對宴請他的主人說:“你招待午飯或晚餐的時候,不要邀請你的朋友、弟兄、親戚,或是富有的鄰居,恐怕他們要回請你,還了你的人情。你要請客,就請那些貧窮的、殘疾的、跛腳(瘸腿)的、失明的;這樣,你就有福了,因為那些人無力報答你。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上帝要親自報答你。”(路14:12-14,現代中文譯本) 實際上,人人都想在付出努力以後得到回報。這是自然而然、也是合乎情理的。照理說,人與人之間應當互利互惠,共同受益,如果沒有回報,付出有什麼意義?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並沒有禁止我們為了增進親情和友誼,而招待親戚朋友或富有的人;耶穌只是警誡我們,不要以利益交換、謀取回報作為人際交往的目的;不要盤算如何少付出、多回報。 耶穌在比喻中,更是要我們憐憫、顧念和扶助那些處於困境、軟弱無助的人,要我們把上帝的愛帶給他們,與他們分擔痛苦、並共享喜樂。我們付出,幫助那些不能回報我們的人,看起來好像是吃虧了、是“有去無回”。對此,可以借用(改其意而用之)中國的一句俗話,“吃虧是福”;你“吃虧”,上帝會祝福你,因為你信靠上帝的應許。上帝的祝福是無法用金錢和物質來計算的。 今天的第二篇經課《希伯來書》說:“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因為曾有接待客旅的,不知不覺就接待了天使。……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上帝所喜悅的”(13:1-2,16)。 我們若遵行上帝旨意,善待那些處於困境、軟弱無助的人,就是接待天使,就是事奉上帝。我們做主的善工,與人分享上帝的愛,不是為了討人的歡心,而是為了蒙主的喜悅;不是要求人的報答,而是仰望上帝的獎賞。因為我們知道,只有上帝是我們唯一的堅固保障。在上帝的堅固保障中,謙卑自守、信靠上帝、用愛心待人而不求回報的,有福了!
(2016年8月28日. 2022年9月6日修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