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如霭丽的内外天地/
Inside Out》
与朋友及孩子看了正火的“内外天地”。他们邀看电影,说是卡通片,我说我好像过了看卡通片的年龄了吧,人家说你教心理学的肯定喜欢,这是一部心理片耶。OK,那就去吧。人口一多,动作就慢,等完这位等那位,步调难以一致,及至到达影院,人家灯都黑了,爆米花没时间买了,节点食也好。摸索着找到一排可以坐一起的地方,立刻沉入到故事中。
故事其实挺简单。11岁的如霭丽(Riley) 随父母搬家到了一新城市,各种不适应,对老家的朋友们百般留恋怀念,新地方的无数担忧,搬家公司原先订好的时间递送的家具也没来齐,在地板上铺个睡袋里就当床,学校里所有一切都是那么陌生!尤其父母也成天忙碌无法顾及孩子感受。
如霭丽其实是个快乐女孩,竭尽全力积极适应,可是,可是,有时候小小一件事会成为压垮骆驼的稻草,比如,在视频聊天时听到老家的好友介绍新结识的替补她的冰球队友,如霭丽居然听不得老朋友对她的“替补”的一句赞扬!心情一下恶劣起来,于是观众走进如霭丽的内心世界。
此片受到许多赞扬肯定说非常有创意,很创新,让我们时常可以感受到的“脑袋里的声音”或者“对话”(我觉得是这样,有时仿佛有小人在脑中打架,中国有一个生动的词汇,叫“活思想”),这个片子就让我们看到主宰如霭丽行为思想的一群可爱的小人儿,他/她们是各种情绪,诸如快乐,悲伤,愤怒,厌恶,恐惧,人人都拥有 ,但谁是主事儿的“一把手”因人而异。创意之说其实是也不是:“不是”指情绪由一群个性鲜明的小小人儿扮演,这个并非此片首创,早在N年前有电视连续剧”赫曼的头脑(Herman's Head)就有类似场面;“是”则是指此片对于“记忆”的描述。
记忆是什么?记忆是信息被个体编码,储存,和检索的过程。普通心理学课程总有这个章节:记忆老三篇:瞬时记忆,短期记忆或工作记忆,以及长期记忆。长期记忆。这个片子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它对长期记忆新奇的表述!长期记忆与
仅仅只有不到一秒的瞬间记忆不同,也与可以处理7+/-2项内容的仅仅30秒的短期记忆(或者工作记忆)不同。长期记忆理论上说具有无限容量,而且无过期日期,那就是说长期记忆有与生命一样长短的储存期;也就是说,我们是活到老,记忆到老;凡是我们经历的,其记忆将与生同在;可是由于编码不当或无效,或者缺乏合适的检索(retrieval)方式,这些记忆往往让位于“遗忘”。
“长期记忆”这玩意儿在教科书上的图解是一个方盒子。那也太不能表达那种无边无际无垠无限的状态了。这在“内外天地”里,对“长期记忆”的表述,太合乎实际了!
小女孩情绪小组的“一把手”显然是那个叫做“欢乐”的女孩(Joy),她与其他的情绪和谐相处,但他们互相配合,尽量不让他们的主人公如霭丽太难过,尽量让她快快乐乐的。这也符合美国文化。总的来说,美国文化鼓励和看重个性中的“外向”,“张扬”,“高兴”,“欢乐”,而对个性中“忧郁”,“安静”,“羞怯”,“担忧”往往搁置一旁,不太欢迎。所以有“Laugh, you laugh with the world; cry, you cry alone”这一说法,快乐是可以和别人分享的,而悲伤最好是独自承担。
对于sadness (悲伤,忧郁,伤心)这种情绪,人们尽量避免。而在“欢乐”领导的如霭丽情绪小组里,“欢乐”最最担心的是“悲伤”会将某项如同保龄球一般四处滚动的伤心记忆放置到小女孩的核心记忆中,让他们的小主人公成天伤心。
他们努力工作,可是一个不留神,“欢乐”与“悲伤”滑到了漫无边际的长期记忆的层层叠叠的库房中迷路了,这可严重了,如果“欢乐”不能回到小女孩大脑的控制中心,那么就意味着欢乐这个情绪将被迷失在长期记忆中,也就是说,欢乐将被遗忘,那么,如霭丽将永远不再快乐。
于是,故事就围绕着如何让“欢乐”陪同“悲伤”从“长期记忆“的无底洞里寻找回去的方法重返“司令部”展开,同时观众也看到“欢乐”和“悲伤”在远离情绪司令部的日子里,如霭丽是如何在家里和学校度过只有愤怒,惧怕,和厌恶这些心情的时刻。故事的结尾引人入胜,我们看到影片对于“悲伤”这个情绪的重要性的提醒。正是“悲伤”挽救了小女孩。"悲伤“这个胖乎乎说话慢吞吞的女孩子令人印象深刻。我们需要改变对于”悲伤“情绪的一贯持有的,避之不及的否定态度,应该重新认识其无可取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