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居日华2011的博客  
探秘日本文化之深层,展望中日对决之前景  
https://blog.creaders.net/u/505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民族英雄还是大汉奸? -朱舜水客居日本探秘 2011-04-24 08:23:54

    自古到今,对日本最有直接影响的中国人应该算朱舜水(一六○○年—一六八二年)。身处晚明乱世的朱舜水被尊为儒学“五大师”之一,隐居田园不愿出仕。在一六四四年清军入关后,朱舜水则为反清复明奔走。他尝试向日本和越南借兵被拒绝。幸亏他没有借成,否则他就要背上引狼入室的千古罪名了。后来,他跑到中日混血的武将郑成功那里,参加了郑指挥的北伐讨清战争。一六五八年(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了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郑成功生于日本平户,父亲郑芝龙曾为明王朝的福建总兵,母亲田川氏系日本人。战败后,已年迈六旬的朱舜水定居日本。

朱舜水在日本讲学二十二载,培育了许多儒学人才,同时与日本知识分子有过广泛交流。其中,他与日本儒学大师安东省庵的师徒之谊更是传为佳话。朱舜水决定定居日本时,正值德川幕府采取禁止外国人居留的政策。安东省庵为此四处活动,最终使幕府当局为朱舜水而破了四十年不留外国人的禁令。朱舜水刚到长崎,安东省庵就九次上门拜师,成为朱门第一位日本弟子。当老师生活窘困时,安东省庵每年将微薄的俸禄奉上一半,如此持续达六年之久。一六六三年,朱舜水的住所被一场大火焚毁殆尽,只能寄居于皓墓寺的屋檐下,处境十分狼狈。安东省庵闻讯后急切万分,撇下病危的妹妹赶往长崎,为老师另建新居。朱舜水对这位异域高足也感激不已,特意将不轻易给人的“知己”二字赠予他。

后来, 在水户藩主德川光国的再三邀请下,朱舜水于一六六五年前往水户。一六六八年,朱舜水由水户迁往德川光国在江户为他建造的别墅。德川光国给了朱舜水很高的待遇, 朱舜水做了他的“宾师”。“宾”就是客的意思, “宾师”指不居官职而受到君主尊重的人。朱舜水立誓效忠明朝而不在异国出仕,德川光国就给了他这样一个待遇。

照理说,他对明王朝忠贞不二,又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应该算一个爱国者。然而,从他无意间造成的负面影响看,说他是史上头号大汉奸也不过分。论起给日本人帮的忙,朱舜水要大于汪精卫百倍以至千倍。汪充其量只是日本的一个走狗,在当时全国军民一致抗日的形势下,他的伪政权能起的作用有限。朱舜水则不一样,他给了日本人最需要的东西:思想武器。一个学习了儒教的只言片语却又苦于系统地掌握和应用的民族靠着朱舜水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统一。华夷秩序、君臣之义、忠奸之辨,这些中国人觉得有些迂腐的东西到了日本人手里无异于一颗精神原子弹。而且遗憾的是,这颗原子弹被无情地投到中国人的头上。“支那”称呼,明治维新,靖国神社,这些给中国和中日关系带来决定性影响的事项,其背后都深深地烙着朱舜水的痕迹。明治维新和靖国神社我们另作他论,这里我们先清算一下“支那”称呼跟朱舜水的干系。

所谓“支那”称呼问题并不在于这个称呼本身。有些日本人狡辩说欧文的“China”按照音读就念“支那”啊。问题不在这个称呼上,而在于日本人拒称 “中国”。明明是人家的国名,日本却死活不肯叫。这里面包藏的轻蔑、冷酷和别有用心才是问题所在。

那么,日本人不肯称 “中国”,偏要使用“支那”的叫法,这跟朱舜水有什么关系呢?

朱舜水在日本做的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指导德川光国的水户藩编纂《大日本史》。他刻意突出了“尊周王、退诸侯、外夷狄”的“春秋”思想。华夷思想对日本早有影响。他们以小中华自居,把天皇统治区域的人民称为“王民”,把朝鲜半岛叫“诸藩”,东北地方的虾夷人则被划归“夷狄”。不过,在朱舜水之前,日本人所理解的华夷只是个地位尊卑的问题,并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把握。朱舜水则把华夷思想作为一个全新的世界观、一个国际政治秩序的理念、一个尊崇先进文化鄙夷野蛮习俗的思想框架传授给日本人,这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他视明朝为中华,指满清为蛮夷,他自己却因为复明失败而栖身日本。这个处境本身就告诉日本人,中国已经成了夷狄统治的天下。这就促使日本一些知识分子对“中国”或“中华” 产生了怀疑:蛮夷统治下的中国还是“中国”吗?

    朱舜水还有更直接的“汉奸”言论,加深中国在日本人心中的负面形象。曾任第六代幕府将军顾问的新井白石在《退私录》一文中披露了朱舜水对中日两国政治做的比较,其中明确提出了日本优越于中国的论点。

“朱舜水云,本朝胜中华之事有三,其一百王一姓,其二天下田面皆公田,其三士世禄而俸重。”

所谓“百王一姓”说的是天皇传了一百代还是藤原家的天下,而中国几经改朝换代;“士世禄而俸重”说的是官吏世袭而且薪水较高,这样就保证了政治上的稳定。我们无法弄清朱舜水是在什么背景下做出上述评价的,但是他以儒家大师的身份和经历亲口说出日本胜过中国的看法,这必然给日本知识分子的中国观带来巨大影响。

    后来, 与朱舜水有过来往的日本学者山鹿素行写了一本《中朝事实》,公然提出了日本才是“中国”的论点。他说的“中朝”就是“位于世界中心的王朝”之意。山鹿更进一步把“中华”和“中国”的称号加到日本头上,而将中国贬为“外朝”。

“愚生于中华文明之土,未知其美,专嗜外朝经典,爱慕其人物。何其愚钝,何其丧志!

大意是我自己就生于中华文明之地(即日本),却不知其优越,反倒攻读外国(即中国)的文献,敬仰其人物。这是多么愚钝和没有志气啊!

    山鹿素行把“中华”和“中国”的称号从中国头上摘下来,改扣到日本头上。这一做法给后来的日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甲午战争后,日本人无视中国的再三抗议,把“支那”这个蔑称用了长达半个世纪, 山鹿素行可以说是元凶,而他的理论和历史根据却是从朱舜水那儿得来的。朱舜水难道还称不上汉奸吗?

 

浏览(3764) (0) 评论(13)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6 23:51:31
令狐冲,谢谢您精辟的评语!
的确有很多在国内已失传的文化遗产保留在了日本。除了大量典籍以外, 大相扑、插花、茶道以及其他众多的民间习俗都被日本人传承下来。
回复 | 0
作者:令狐冲 留言时间:2011-04-26 21:53:44
博主这篇博文很有意思。朱舜水固然是一个悲剧人物,在那个时代活下来的汉人又有哪一个不是悲剧人物呢?

我觉得,虽然从族源语系上满清和日本都属于通古斯语族,但两者在文化和文明的程度上却是天差地别。相对于留着“猪尾巴”的身着奇装异服并用“留发不留头”和文字狱从身心两者摧残我汉文明的“夷狄”满清,身着宽袍大袖类汉服对汉文化充满了敬仰之情的日本当然是我汉文明圈的兄弟。

在本土已然“沦陷”的情况下,舜水先生在日本传播中华文化,使我中华文明“礼失求诸野”文化得以传承下去是理所当然的。事实上,许多中国古籍被乾隆的“四库全书”销毁并于中国本土湮灭二百多年后才在日本被发现。

舜水先生做得不够的地方在于,没有教会日本人中华文明的核心--“仁义”。“忠孝仁义”,日本人除了“忠”字其他都不及格,因此日本人才会在后来强大以后不仅不以仁义待我,反而对我中华落井下石,成为伤害中国最深的两个国家之一。

在中国本土沦陷于满清之手时,通过日本保留了一部分使得我们的文明得以传承下来,不管怎么说舜水先生都是有功的。设若中国南部能保持原来的汉文明,在西方列强来到时,我们一定能比日本做得更好。
回复 | 0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6 09:19:14
kkllyy,其实本文并没有明确给朱舜水下“汉奸”的结论。只是说他无意识地为日本人称“支那”而伤害中国人提供了帮助,这个行为跟后来的汉奸行为有些类似,那么请大家来判断一下他该不该算汉奸而已。
回复 | 0
作者:kkllyy 留言时间:2011-04-26 09:01:17
那朱舜水是不是汉奸呢?
回复 | 0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6 07:50:53
kkllyy,谢谢回复!
没人说反满清就是汉奸,在日本侵略中国的时代帮助了日本的人才是汉奸啊!
回复 | 0
作者:kkllyy 留言时间:2011-04-26 07:05:41
强奸犯进了家门,把父亲宰了,将母亲占了,时间一长,就成为一家了,又其乐融融了,哈哈!!
瞧瞧多和慕的一家呀!!被外人耻笑还不知耻!!
回复 | 0
作者:kkllyy 留言时间:2011-04-26 06:54:41
反满清就是汉奸!?反共产党也是汉奸!!
这就是当下中共的逻缉!!可笑!!
要不怎么说现在的中国黑白颠倒,道德混乱呢?
回复 | 0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5 17:35:50
谢谢山哥回复!
“反共不反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回复 | 0
作者:山哥 留言时间:2011-04-25 15:51:09
朱舜水应该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由反满清扩展到反中华,值得当代海外反共异议人士借鉴。。。

谢谢博主的分享。
回复 | 0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4 16:08:09
谢谢枫苑梦客回复与指教!
日本现在的“中国地方”指鸟取、冈山、广岛一带。这一带最有影响的一家银行叫“中国银行”,是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
日本的“中国”名称似乎源于平安时代的法律细则“延喜式”,其中把日本分为“畿内、近国、中国、远国”四个部分。
回复 | 0
作者:居日华2011 留言时间:2011-04-24 16:00:47
谢谢信释回复和指教!
如果“华”局限于汉民族(历史上的确是这样),则朱舜水是民族英雄无疑。二十世纪后的“国家”大多不以民族划界,故称“国民国家”。在这样的“中国”,“中华民族”已经不可能局限于汉族。汉奸也不可能只是背叛汉族的人。事实上,抗战后被处以“汉奸”罪名的包括很多满族及其他民族。
回复 | 0
作者:枫苑梦客 留言时间:2011-04-24 11:31:00
朱舜水帮助日本是在清军入关、反清复明失败以后,其思想应该和蒙古元朝建立后汉族知识分子的相同,即“崖山之后,已无中国。”既然中国被“夷狄”占领了,当然不能再叫“中国”了。后来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思想与此一脉相承。几年前曾和一些人讨论过“中国观”的演变过程,有学者指出,日本的确有一个地方叫做“中国”,你能否考察一下是否属实?来源是什么?不仅日本,据说越南也有一个地方叫做“中国”。
回复 | 0
作者:信释 留言时间:2011-04-24 09:31:40
博主的名号中有一个“华”,却不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民族英雄还是大汉奸? -朱舜水客居日本探秘”一文对“民族”和“汉奸”的定义和区别根本不清晰或者故意混淆。

“汉奸”是指背叛汉族的人,如果朱舜水终其一生,站在入侵异族的对立面上,他就是“民族”的英雄,因为我们所说的民族是汉。

即使他帮助日本人强大,那也只能证明华对夷的思维前导地位。只要他没有卖身投靠满清,他就是汉(明朝)的忠臣。

反倒是吴三桂,施琅,带领清军进攻与杀害汉人汉族,那才是货真价实的汉奸。尤其是后者,被现代部分史书誉为“民族英雄”,那其实是站在满清立场上的言论。

混淆“民族”与“当时中央政权”是博主的思维混乱状态的表现。(如果博主是满族,则是我的混乱,但是同时你用“汉奸”二字则不合理,产生误导。)
回复 | 0
我的名片
居日华2011
注册日期: 2011-04-11
访问总量: 286,89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即日起隐蔽部分博文,敬请谅解!
关于版权
最新发布
· 日本人对“中华”的抵触心理因何而
· 无思想―日本民族的幸运和悲哀
· 解放军不进马尼拉 中美南海无战
· 反性骚扰风暴与日本人的性意识
· 下克上―石原“买岛”与九一八的雷
· 若杉参谋的南京1944
· 交强险――药家鑫案的另一“漏网凶
友好链接
· 山哥:山哥的文化广场
· 白凡:白凡的博客
· 辽东鹤:辽东鹤
分类目录
【日本精神】
· 无思想―日本民族的幸运和悲哀
· 反性骚扰风暴与日本人的性意识
· 日本的自杀与冷酷式和谐
· 日本的政府官员为何能保持廉洁?
· 丈夫好当,“铁人” 难做-现代日本
· 武士道-虚构的日本精神
【中日恩怨】
· 日本人对“中华”的抵触心理因何而
· 下克上―石原“买岛”与九一八的雷
· 若杉参谋的南京1944
· 日军九一八漫画:自诩螃蟹亮剑
· 八十年前血与火:日军记者镜头下
· 日本女博士生遭遇台湾“亲日”
· 江户“无血开城”的背后-朱舜水奠
· “我X”让日本专家困惑不已
· 民族英雄还是大汉奸? -朱舜水客
· 朱镕基嫌日本人太啰唆?
【日美情结】
· 老美软饭加量,日本妾身难当
· 日本人为何喜欢以“属国”自居
【文化差异】
· 林书豪:“你是美国公民不是美国人
· 评药进(居日华)《大日本小日本》
· 桃园结义被日本人看成同性恋的文
· 牛肉饭事件引发的“添麻烦”链
· 日本的自杀与冷酷式和谐
· “让我司机送送你”的风采
· 迈克尔大刀向日本伯乐头上砍去
· 中日“吃人”文化争议(附图)
· 他拌个凉菜竟吓跑了日本亲属
· 女性体毛意识的中日差异
【时政闲论】
· 解放军不进马尼拉 中美南海无战
· 交强险――药家鑫案的另一“漏网凶
· 山口百惠与高干病房
· 美国为台海宁死两万,为南海呢?
· 高分高能,北大清华当属世界一流
· 中国“乔布斯”只差四字:白日做梦
· 四十年前访台的日本游客全是男性
· 国共对决“白毛女”:个人恩怨还是
· 他的海归如此潇洒
· 日本衰败成定局,野田履新难回天
存档目录
2012-05-01 - 2012-05-27
2012-03-01 - 2012-03-06
2012-02-03 - 2012-02-25
2012-01-01 - 2012-01-11
2011-12-11 - 2011-12-30
2011-11-24 - 2011-11-24
2011-10-01 - 2011-10-08
2011-09-01 - 2011-09-17
2011-08-26 - 2011-08-26
2011-05-02 - 2011-05-25
2011-04-11 - 2011-04-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