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2月,一位智利女演员的到来引起了全日本的关注。她的知名度如此之高并不是因为她的艺术成就,而是因为她的丈夫千田郁夫,一位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的贪污犯。这位青森县住宅供给公社的低级官员为了满足心爱女人的物质欲望,贪污了14亿日元的公款。之所以这个案件这么轰动,也是因为日本官员的贪污太少见了。
日本的政治家和政府官员的廉洁程度不仅在亚洲国家里美名远扬,与其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相比,也毫不逊色。这里所说的廉洁是指不滥用职权为个人或亲属谋取利益。“透明国际”发表的《2005全球腐败排行榜》中日本排在第21位,低于同为亚洲地区的新加坡和香港。在人口超过一亿的大国中,仅次于美国(17位)。
日本时常有一些国会议员接受非法的政治献金而受法律制裁,其中有金额比较大的。所谓“政治献金”就是党费,是为了赢得选举胜利的活动资金。除少数议员有机会担任大臣或次官外,绝大多数国会议员是政治家而不是官员,他们有行使立法权来影响行政的力量,但没有行政权。所以涉嫌政治献金的国会议员不能算贪“官”。
近几年,日本揪出的最大贪官是原防卫厅次官(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守屋昌夫。守屋一共从军品贸易公司收取了1千多万日元的贿赂。贿赂中比例最大的部分是军品贸易公司招待他打的高尔夫球。据说一共打了200次高尔夫球,每次3万日元中他仅负担1万,剩余的金额便成了贿赂。每次打完球又去吃烤肉,他从未付过钱,自然也成了受贿。受贿的总金额约合人民币100万。这与他的年薪基本相当或略少一些。在日本人看来,他所处职位之高,情节之恶劣,简直是罪大恶极。他被逮捕后,防卫厅将他除名,取消了准备支付给他的7000万日元(约合1000万人民币)的退休金。真是占小便宜吃大亏。在中国真正够得上贪官资格的少说也得贪上几百万人民币,而日本最大的贪官也不过如此。
日本官员的廉洁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个国家官僚制度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选拔干部靠考试,一考定终身。二是干部晋升按工作年限,基本不看业绩,不论能力。这种方式保证了选拔和提升政府官员过程的公平和透明,绝不给买官卖官的腐败行为留下可乘之机。
每年4月,位于东京霞之关地区的中央政府各部委都要举行仪式,迎接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几千名年轻人正式加入到国家公务员的行列中。这些年轻人中,有7百人左右被请到富丽堂皇的大礼堂,参加专为他们举行的隆重仪式。除了各省大臣以外,内阁总理也要亲自到场讲话,勉励青年们为国尽职。而其他年轻人则直接走进他们所属的政府机关, 直属上司简单寒喧几句后,就直接进入熟悉工作的研修程序。
同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为什么会受到如此明显的区别对待呢。原因就在于“资格组”和“非资格组”的区别上。
日本的中央政府把每年雇用的新官员严格区分为“资格组”和“非资格组”两类。前者是通过了“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人,后者则是2级和3级公务员考试的合格者。
“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勘称现代科举。其难度与获得律师资格的司法考试相当,每年只有900个名额。这是在日本唯一可以进入高级官员队伍的途径,其竞争的严酷不言而喻。其中百分之五十的合格者出自东京大学,百分之二十出自京都大学。两家最大的名牌校占了百分之七十以上。2级和3级公务员尽管也有一定难度,但远远比不上1级。
“资格组”和“非资格组”的官员从进机关的第一天起,终生命运就已基本划定。官员的升迁完全依照年龄来自动进行。“非资格组”的绝大多数人只能终身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由普通官员升为“系长”(相当于股长)之类的低级官员。晋升为中高级官员的机会基本上只留给“资格组”的人。“资格组”的人只要靠到年头,都有机会晋升到“课长”(相当于处长),晋升基本上是根据参加工作的年份同步进行,无论怎样优秀、怎样业绩辉煌的官员都绝对没有破格提拔的可能。干若干年“课长”后,部分人可升到“局长”甚至“事务次官” (相当于副部长。“大臣”和“政务次官”则由内阁首相直接任命,一般由国会议员和著名人士担任)一级的要员。
为了避免与自己同年或比自己更晚参加工作的人成为上级领导而导致自尊心受损或影响工作热情,在同届人升官的同时,没有晋升到高级官员的“资格组”被派往地方分局一些外围团体担任领导,也有的人退官参加国会议员竞选,走上政治家的道路。有些“资格组”的官员怀着未能晋升“局长”或“事务次官”的遗憾, 退官竞选上国会议员,偶尔有幸被任命为原部委的“大臣”或“政务次官”,实现了“ 衣锦还乡”的美梦。
升官不是干出来的,而是考出来的。二十刚出头的大学毕业生只要拿到“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合格证,辉煌而又平坦的仕途就在脚下了。
有部非常火的电影名叫“大江户搜查线”,写的是某地警察局辖内发生了一起重大案件,中央警察厅派来一个特别侦察小组。小组组长和警察局里负责侦破的警官原是大学同班同学, 后来小组组长通过了“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而那位警官则落榜了。两个人同时当了警察,而前途天差地别。小组长的级别高于警察局里所有职员,大家都必须听命于他。但这个小组长缺乏实践经验,最后破案只好求助于他的同学。
很明显,日本的官员选拔制度有非常教条主义的一面。还未走上社会的年轻人在考场上就把一生的命运决定了。而考试失败或只拿到2级和3级公务员资格的人无论将来工作怎样出色,也难以指望得到提拔。但这个制度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保证了选拔过程的公正和高级官员队伍的廉洁。实现干部选拔的公正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客观的选拔标准,二是公正的选拔过程。一次考试定终身,有可能使不善长学习归纳书本知识但实践能力强的人才失去荣升为高级官员的机会,笔头考试和形式上的面试也无法考察出考生的人品。但对实践能力和人品的考察难以制定出科学的、一般化的标准,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握有考察或推荐权的人加入自己的主观判断,而这恰恰是吏治腐败产生的温床。在日本的公务员制度中,选拔和提升过程基本上是固定化、程序化的,自然不会发生买官卖官的现象,也不需要制造政绩来抬高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里,不会考试但工作能力强的人不一定去做官,可以通过其他各式各样的职业选择来展示自己的才能。
“学而优则仕”对保持官员的士气和忠诚也有很大作用。一个人为什么要当公务员?他的动机是什么?建立优秀而又忠诚的干部队伍需要解决“动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大部分当公务员的人动机不会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即有利他主义的一面,也有利己主义的一面。前者包括对国家的热爱、民族自豪感、为社会正义做贡献的欲望、做人民公仆的欲望等等,后者则包括工作和收入上的稳定、名誉和社会地位上的优越感、权力欲望等。最理想的方式是这两种动机能同时得到满足。“资格组”的官员带着“1级国家公务员考试”合格的荣耀走进官场,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国民的信任和期待,也知道只要努力工作,前途就有保证。霞之关地区的政府机关往往彻夜灯火不熄,“资格组”的官员每天大多工作到深夜,几乎个个是工作狂。
现在的皇太子妃雅子曾是外务省的“资格组”的官员。目前因精神忧郁而很少从事公务活动。据说她的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怀念外务省时代的充实生活而不习惯于幽居深宫只做一些礼仪性活动的皇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