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Pascal的博客  
“朝廷不是让我隐蔽吗?”“你也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了?!”  
网络日志正文
引发希特勒屠杀600万犹太人的维特根斯坦 2015-01-18 23:01:31


维特根斯坦是谁 ?  ( 新增 )



天才坦荡荡,凡人常戚戚。面对世界最高

学府剑桥大学博士论文答辩的德高望重的

众考官,我们有生之年闻所未闻的多么潇

洒、帅气、张狂、莫测高深、高不可攀的

反唇相讥,真是气死你,噎死你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言里说:“我只想提到弗雷格的巨著和我的朋友罗

素先生的著作,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我的思想。”他的后期哲学则包含了大量对

弗雷格、罗素以及自己早期思想的批判。可惜,维特根斯坦没有激发这两位前辈的回

应,从一开始,弗雷格和罗素就没有懂得维特根斯坦哲学的真正趣向。弗雷格读了

《逻辑哲学论》开头部分的打印稿,写信给维特根斯坦,


        直话直说,他一个字也看不懂。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年4

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年仅62岁零3天!比希特勒晚生6天)出生于

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

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维特根斯坦家族是欧洲最显赫的豪门家族之一,有着超过数百年的悠久历史。维特根斯坦家族的产业遍及钢铁、铁路、轮胎、金融和建筑业,对整个世界的影响更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等诸多领域。在世界近代史上,除了罗斯柴尔德家族以外,还没有哪个家族的影响力能够如此之大,如此之广。维特根斯坦家族几乎是社会文化的标志,又有“钢铁帝国”之称。

Wittgenstein's father Karl Wittgenstein (April 8, 1847 in Gohlis, now part of Leipzig – January 20, 1913 in Vienna, 年仅65岁零9个月!)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卡尔·维特根斯坦凭自

己的聪明才智以及强有力的手腕积累起了富可敌国的财

富(两万亿克朗相当于两万亿美元,我很怀疑这个数

字,想想吧苹果公司才值几个钱),


不仅如此,他还极富音乐修养,当时众多知名音乐家是他的座上宾,婚姻美满(妻子是个富商的女儿),女儿成群(他一共生育了九个孩子,其中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老幺),维特根斯坦家的每个孩子可以说都是嘴里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上的,但这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幸福。


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五个儿子中,有两个死于自杀,一个失踪(也有人怀疑是自杀),四个女儿中,一个早夭,一个做了一辈子老处女,一个性冷淡,一个才智平庸却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度过了一生。亚力山大·沃的《维特根斯坦之家》把卡尔·维特根斯坦几个孩子的不幸归于父亲的强悍霸道、母亲的懦弱心软或者家族遗传,显然缺乏说服力。

在卡尔·维特根斯坦的两个儿子中,只有保罗·维特根斯坦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勉强算是寿终正寝,但他们的一生绝对算不上是幸福的。

保罗·维特根斯坦的故事如果写成传记,绝对算得上励志大片,从小生活在两个哥哥自杀的阴影下,并不被父母及兄弟姐妹看好音乐才能,被父亲寄以厚望传承家族产业,在“一战”中失去了右臂,差一点死于战俘营,完成凭着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与坚强的意志,成了一个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而且不顾家人的反对追求自己的爱情,虽然老了之后,艺术上不免走下坡路,但他像他那个伟大的哲学家弟弟一样,给维特根斯坦家族带来了荣耀。

而保罗·维特根斯坦的弟弟——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日后写出让罗素头痛的《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并被其称为“天才人物的最完美范例”的大哲学家,小的时候并没有显示出太多天才的秉性,却与他曾经的同窗希特勒被老师认为学习成绩“让人担忧”。

在踏上哲学之路之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曾经与薜定谔擦肩而过,在曼彻斯特大学研究推进器,并因对推进器的改进获得专利。在哲学之路上,罗素无疑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伯乐与引路人,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很快发现自己在剑桥“基督一般的存在了”。

不像毛姆《刀锋》里的拉里,转了一大圈才甘愿去做了一个汽车修理工,少年成名的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就去做了园丁、小学老师,做了很多年哲学教授之后,又甘愿去做了一个卑微的医院护理工,这一切可能用一句“淡泊名利”是解释不通的,也许《逻辑哲学论》、《哲学研究》会有答案,但可能没几个人能看懂。

http://www.gxbgsx.com/ebook/show-4036.html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36159/




 成为希特勒梦魇的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 英 )金伯利·科尼什著 沈弘译

谁是引发了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那个男学生?金伯利·科尼什把手指向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一位思想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在1998年3月9日出版的《林茨的犹太人》(世纪出版社,伦敦,定价17.99英镑)一书中,科尼什推测了当年同在一个中学里的希特勒与维特根斯坦之间相互关系。


从德国奔向黑海的多瑙河刚进入奥地利不远,就流经位于一个宽阔山谷中的林茨城。自从古罗马时代起,林茨就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商贸重镇,它古老的建筑物记载下了许多世纪以来奥地利的权利更迭。如今的林茨是个省会和工业中心,但在风起云涌的二十世纪历史中,它却占有另一个特殊的位置。


阿道夫·希特勒曾在那儿上学,并且后来据他在其种族主义宣言《我的奋斗》中透露,他最初的反犹太人情绪就是被该城市的一位匿名的犹太学生所挑起的。这就是导向奥斯威辛集中营那条仇恨链上的第一环。


二十世纪中的悬案之一就是导致希特勒屠杀六百万犹太人的那个男孩究竟是谁。希特勒对这位男孩恨之入骨,而后者也可能已成为未来“元首”施虐的首批受害者。但他到底是谁?他有否成为大屠杀的幸存者?


尽管希特勒在书中没有明说,但后人却有可能对此作一个大致猜测,而这个“大致猜测”非常令人震惊。因为那位林茨的犹太男孩长大以后成了独树一帜的二十世纪思想家,一位首屈一指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一个跟希特勒同样异乎寻常的人。他的名字就是路德维希· 维特根斯坦。


这个故事还有其他更多的细节。纳粹主义和大屠杀都受到了维特根斯坦的影响——但他也为斯大林在东欧的胜利助了一臂之力。他是否因为急于想打败希特勒,才秘密采用了罪恶手段来损害作为他第二故乡的英国?


要把所有这些线索编成一个故事,需要有开创性的侦探工作。乍一看来,这些推断似乎是完全难以置信的。为了说明它的可能性,我们必须首先来看一下造就希特勒和他同学的那个时代,以及说明他们是如何相识的。



        1890 —— 我的元首一周岁


File:Klara Polz Hitler.jpg




      Klara, mother of Adolf Hitler     元首的母亲



1889年4月20日,希特勒出生于把奥匈帝国跟巴伐利亚分开的莱因河河畔边境城市布劳瑙。六天以后,一位叫做利奥波丁·维特根斯坦的社会名流在金碧辉煌的维也纳生下了她的第八个儿子,路德维希。


这两个孩子出生在一度辉煌的奥匈帝国走向衰亡的没落年代。奥地利曾经主宰过欧洲的命运,而今普鲁士取而代之,成为德意志的统治力量。奥地利的皇帝统治着从波斯尼亚到乌克兰的一大片国土和各种各样的民族。这个帝国庞大、虚弱,而又笨拙,其贵族精英的最大愿望莫过于自我保存和享受维也纳的繁荣和优雅生活方式。


“那儿没有对于世界市场或世界霸权的野心,”维也纳小说家罗伯特·穆齐尔评论道。“尽管在军备上花费了巨额款项,但只能保持奥匈帝国在列强中倒数第一的地位……国家机构是由欧洲最好的官僚们以开明和节制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其唯一的缺憾就是将没有尊贵血统和高官厚禄支撑的天才和卓越的首创精神视为傲慢和放肆。”


然而,奥地利确实天才辈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揭示了维也纳上流社会的性精神病;古斯塔夫·克里木特用错综复杂的新艺术来装 饰维也纳的家庭,但却被现代主义先驱阿道夫·卢斯的先锋派时尚所 取而代之;约翰尼斯·勃拉姆斯仍然出没于富人的沙龙;古斯塔夫· 马勒以其感情奔放的音乐冒犯了维也纳的优雅趣味;阿诺德·舍恩伯 格使听众和音乐家都惊得目瞪口呆;阿瑟·施尼茨勒记述了资产阶级 的享乐主义、反讽、玩世不恭和自负;而讽刺家卡尔·克劳斯则抨击 了资产阶级的伪善和腐败。1889年4月出生的两个孩子之一,路德维格 ·维特根斯坦,就是在这种思想骚动中成长起来的。他是维也纳一个 巨富家族的成员,而面对日益高涨的反犹太人情绪,该家族试图通过 皈依基督教来切断跟犹太根基的联系。路德维格的父亲,卡尔·维特 根斯坦,拥有一家钢铁厂,但他通过跟罗思柴尔德家族组建卡特尔而 一跃成为奥匈帝国的首富之一。这两个家族一起生产了帝国百分之六 十以上的钢铁,并且控制了它的铁路和轮胎工业。


尽管名义上成了天主教徒,但维特根斯坦家族的犹太根基是众所 周知的。家族中的气氛是一种纯粹的高雅文化。勃拉姆斯是家庭音乐 沙龙的常客。马勒也是,还有帕布罗·卡萨尔斯也在那儿演奏过大提 琴。卡尔·维特根斯坦是视觉艺术的赞助人。他不仅欣赏克里木特的 感官效果,也喜欢奥斯卡·科可西卡的先锋派表现主义。


路德维希在14岁以前的知识都是由私人家庭教师所传授的,但他 父亲于1904年决定让他脱离这个娇生惯养的高雅文化氛围,把他送到 一个偏远省份的国立学校去念书。这里的原因不为人所知,但路德维 希的一个哥哥汉斯已于1902年自杀,另一个哥哥鲁道夫也于1904年自 杀。他俩都是同性恋者,鲁道夫在绝命信中为自己“反常的性情”感 到绝望。路德维希这个尖嗓子和结巴的瘦弱男孩长大以后也成了一个
积极的同性恋者。


卡尔·维特根斯坦将他在远隔100英里的林茨里尔学校注了册,路 德维希寄宿在一位教师的家里。按照其传记作家的说法,他在看到同 班同学时的最初印象是把他们都视为“臭大粪”。他们则把他看作是 一个令人讨厌的自命不凡者。他感到非常不快活,功课学得很糟糕, 并且没有在那儿呆上很久。


然而这并非是一个因令人痛苦,并最终无足轻重而可被人遗忘的 小插曲,相反,林茨的里尔学校非常重要,因为那儿另一位学生的行 为将开创二十世纪新纪元,这当然是指来自布劳瑙的阿道夫·希特勒。


希特勒出生在一个跟维特根斯坦家族截然不同的社会阶层中,而 且他为自己的家庭感到羞耻。他的家族原本来自奥地利北部一个偏僻 而荒凉的地区,沃尔德维尔特尔。“近亲联姻在农民中间司空见惯, 希特勒的家族也不例外,家族成员中有许多是畸形儿和精神病患者,” 罗纳德·海曼在描述“元首”童年生活的《希特勒与格里》一书中这 样写道。


他父亲阿洛伊斯是一位私生子出身的农民,好不容易才在地方上 混出个模样,作为海关官员,家境也算宽裕。他母亲克拉拉依次作为 阿洛伊斯的女仆、情人和第三任妻子,先后在家庭中扮演过不同的角 色。


她宠爱年幼而多病的阿道夫,但在孩子长大后不断被父亲毒打时 却没有去调停干涉。海曼写道,就在她“爱恋、尊崇和顺从”丈夫的 同时,“幼小的希特勒懂得了恃强欺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希特勒青少年时去林茨的里尔学校上中学,并在那儿被人看作是 性格孤僻,成绩很差的学生。就在这时,即1904年的第二个时期,维 特根斯坦也来到了这个学校。二十世纪中两个最不同凡响的人物就这 样聚到了这所只有300名落榜生的学校里。


尽管年龄相同,但他们却没有在同一个班,因为希特勒留了一级, 而维特根斯坦则跳了一级。然而,他们之间却有着奇异的相似之处。 他俩都因远离家庭而郁郁寡欢,俩人都觉得很难跟同学们交流。


俩人都以“您”(Sir)来称呼同学,而正常情况下同学间都相互 称呼“你”(du)。希特勒这样做是出于孤傲,而维特根斯坦则是因 为他不知道这两种称呼间的差别。


当时学校的一张照片显示出这两个14岁的学生相距仅一臂之遥。 希特勒的神色孤独而阴郁,而维特根斯坦却热切地凝视着镜头。


他俩各自的兴趣也有酷似之处。俩人都沉迷于建筑学和语言的力 量。俩人都对十九世纪哲学家叔本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维特根斯坦 将瓦格纳的歌剧《名歌手》熟记于心,希特勒也是如此。俩人都有吹 口哨的才能,可以大段而准确地吹奏各自喜爱的音乐。根据一位同时 代人的记载,希特勒吹口哨时“带有一种奇特而响亮的颤音”;维特 根斯坦则常常纠正那些即使是稍微走调的人。


有着共同思想和兴趣的青少年往往能凑到一块儿———但这两个 男孩都具有能使他们在二十世纪叱咤风云的倨傲个性。于是冲突便在 所难免。
请把维特根斯坦习惯于纠正别人的报告跟以下对于战争首脑希特 勒的描述作一比较:“战时有一天晚上,希特勒在用口哨吹奏古典音 乐。当一位秘书冒昧指出他吹奏的曲调有误时,元首大发雷霆,高声 喊道:‘我没有错,是作曲家弄错了。’”


更重要的是,希特勒懂得他的艺术。他年轻时笨拙的绘画是模仿 奥地利大师鲁道夫·冯阿尔特之作;维特根斯坦则来自一个墙上挂满 阿尔特作品的家庭。希特勒在学生时代就经常上歌剧院,维特根斯坦 也是如此。但对于他来说,上歌剧院那套昂贵的的行头只不过是小菜 一碟。此外,有不少乐队指挥、作曲家和音乐家去他家拜访。希特勒 在晚年就曾抱怨说:“珠宝将勃拉姆斯推到了顶点。他在沙龙里被奉 为名流。”就勃拉姆斯而言,最大的沙龙就是维特根斯坦家。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竭力否认他来自一个反犹太人的 家庭。有些评论家将他迫害犹太人的情绪归咎于他离校后读到过的小 册子。但在我看来,光是阅读小册子就会造成这种刻骨仇恨,这种说 法似乎荒谬之极。
据记载,希特勒在学校里唯一的朋友,奥古斯特·库比泽克,曾 经说过:他在校时就已经“明显反犹太人了”。真正的线索来自《我 的奋斗》中的某处,希特勒提起在学校里有一位“我们都不太信任的” 犹太学生。


他写道,“各种经历都使我们怀疑他的判断力,”
尽管里尔学校还有一些其他的犹太学生,但是维特根斯坦却完全 符合以上的描述。他在诚实这个问题上持一种近乎偏执的态度,并认 为诚实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品质。他觉得对人坦诚是一种迫切的需 要,所以有时他会主动向别人忏悔。这是一种神经质和孤独个性的普 通症状,具有此症状的人把忏悔作为一种建立亲密关系的手段。


在学生时代的密码日记中,维特根斯坦记录了在就读里尔学校后 不久,“跟我同学关于忏悔的谈话”;但这种被文雅和有教养的维也 纳人视为袒露胸怀的勇敢行为,在不那么高贵的农村孩子眼里也许就 不屑一顾,尤其是当这种忏悔给他们带来麻烦的时候。矮小瘦弱、说 话结巴的同性恋青少年在学校中往往受到虐待,而当他们泄露真情时 就更是如此。


在《我的奋斗》第二卷中有一大段攻击学生忏悔和背叛的言论。 希特勒最后下结论说:“一个告发同伴的男孩就是实施了背叛,这种 行为所反映的心态……跟背叛祖国完全相同。这种男孩决不能被视为 善良正派的孩子……小密探长大成为大恶棍的事屡见不鲜。”


这儿能有什么联系呢?希特勒凶恶的父亲已经去世,而孩子也已 经开始有行为不端。他被勒令在年底退学。


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还讲述了他后来跟其他犹太人交 往的经历,试图以此来为他的反犹太主义辩护。但是,里尔学校的犹 太学生是作

为他第一个,也是唯一作为他碰见的个人,而非类型,来 叙述的。希特勒

与维特根斯坦之间一定在学校里发生了某件事。我认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令

人震惊的可能性,即这两个中学生之间的争吵极有可能完全改变了二十世

纪的发展进程。


假如我没弄错的话,维特根斯坦复杂、易怒的个性是造成一系列 反犹太人

事件的部分原因,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灭绝欧洲犹太民族的 企图。希特勒

本人复杂、易怒的个性受到了维特根斯坦个性的排斥, 于是他就将自认是维特根斯坦特定个性中的缺陷加诸整个犹太民族。


与希特勒迁怒犹太人一事密切相关的是,维特根斯坦家族在奥地利工业和文化生活中无可比拟的财富和权力与希特勒作为布劳瑙一个 小镇土包子的背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过去有关希特勒反犹太主义的叙述都假定他并不认识任何富有的 犹太人。现在问题已经相当明朗———远在敏感的青少年时期——— 他的同学中就有奥匈帝国由犹太人一手控制的工业部门中最重要的家 族成员。


希特勒决不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也决不会没注意到卡尔.维 特根斯坦在法国南部度假时的奢靡和放荡———《我的奋斗》对此也 作了谴责。他决不会不知道卡尔·维特根斯坦是当时最活跃的艺术运 动家,即以古斯塔夫·克里木特为首的“维也纳分离派”的主要赞助 人。克里木特有一幅著名作品画得就是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姐姐。 当这个艺术流派后来分裂时,希特勒是一位在维也纳竭力求生存的艺 术家;他很快就成了反维特根斯坦派系的一位死心塌地的追随者。


他似乎从报纸上收集了更多有关维特根斯坦家族的消息,这些在 《我的奋斗》一书后半部也有所表现。他恶毒地攻击那些改信基督教, 并与雅利安人联姻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家族假装自己祖先中有日耳 曼贵族);那些操纵股市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的父亲经常面对此类 公开谴责);那些欺骗公众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的父亲在希特勒必 读的报纸上辟有专栏);那些控制经济的犹太人(维特根斯坦-罗思 柴尔德家族是彻头彻尾的“犹太垄断资本”)。


希特勒一生都妄想使林茨成为比维也纳更大的艺术中心。艺术珍 品从全欧洲都源源不断地运往这儿的希特勒博物馆。这不仅是为了帮 助故乡,他这样做也是为了把维特根斯坦家族的鼻子摁到泥地里去, 至于维特根斯坦钢铁公司,希特勒在林茨建起了赫尔曼·戈林钢铁厂, 并以此兼并了维特根斯坦卡特尔的工厂。


有关林茨和希特勒博物馆的计划对于1945年春天因苏军炮火的迫 近而躲进柏林地下钢筋水泥掩体的“元首”来说是一种安慰,这是他 一生中未尽的事业——而至于犹太人——他已经狠狠地教训了他们。 他们现在再也不能嘲笑他了,以后也决不能。


然而,这个故事的真正结局发生在1930年代的剑桥。维特根斯坦 中学毕业以后,曾去柏林和曼彻斯特学习工程学:这激发了他对于数 学和逻辑学的兴趣,并最终将他引到了剑桥,因为那儿的哲学家伯特 兰·罗素认为他是个天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他出于鲁莽的勇气在奥地利军队中服 役时,他就以札记的形式写下了有关逻辑学和伦理学的思索。在奥地 利和德国战败以后,这些札记被收入《逻辑哲学论》一书出版。这部 异常艰深的书被后人奉为经典。它论述了语言和人类思想如何成为可 能这一问题。用英国哲学家布赖恩·马吉的话来说,它“强调几乎所 有重要的东西都根本不能阐明,至多只能通过语言来加以表述。”然
而在当时,以及其后几十年中,人们都认为它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通过继承遗产,维特根斯坦成了战后奥地利的首富之一,但他放 弃财富,选择了贫穷,不要学术地位,宁可默默无闻。他捐赠了大部 分钱财以后,去当了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师。他也获得了左翼分子的名 声,并与一位朋友议论要“逃往俄国”。


维也纳是敌对政治派别角逐的场所,那种即将造就1930年代英国 左翼分子的经历与那些不得不在二十年代中期忍受维也纳生活的人们 经历相差无几。但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去俄国,而是作为哲学讲师又回 到了剑桥大学。他这样做的理由至今仍令人费解,因为评论家们一致 认为他厌恶学术生活和三一学院那帮学究们。


他在三一学院有几位特别令人感兴趣的同时代人,其中有后来成 为间谍的金·菲尔比(他于1929年开始进入三一学院)、盖伊·伯吉 斯(1930年10月)和安东尼·布伦特(1932年被选为三一学院的研究 员)。唐纳德·麦克林就读于邻近的三一讲堂。所有这些人都在维特 根斯坦回到剑桥之后不久信奉了共产主义。


当然,他们都在三一学院这一简单事实并不说明什么问题——但 维特根斯坦全都跟他们认识,或是通过学术工作,或是通过三十年代 支配了剑桥的共产主义思想骚动,或是通过他的同性恋倾向——更主 要的———是通过“使徒社”(theApostles)这个秘密思想“交流” 团体。


维特根斯坦不仅有左翼分子的名声,而且还被称做斯大林分子。 我并不想在这一点上大做文章,但下列问题从未得到过满意的解答: 在剑桥招兵买马,组织间谍网的苏联特务究竟是谁?曾经有人提出过 各种各样的名单,但有一个可能的假设就是这位神秘的人物即维特根 斯坦。正是这位被人寻觅已久的三一学院同性恋“使徒社”成员征募 了布伦特和其他剑桥的间谍。


以前所有追踪征募者的调查人员都将注意力放在那些公开的共产 党员大学教师或同情者身上。但基于这种假说而进行了长达五十年的 缜密侦探工作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人们对于这位神秘的征募者 众说纷纭,但大家都同意他是一位非凡的人物:可没有人怀疑他也许 是二十世纪中最才华横溢的思想家。


维特根斯坦尽管是斯大林的忠实捍卫者,但据我们所知,他却不 是位党员;但是他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毫无疑问,他的学生都为他 的讲演所打动,并对他那种居高临下和富有魅力的个性所具有的非凡 力量作出了响应。“人们简直感觉他就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一位 “使徒社”成员当时这样说。


在三一学院的教员中间,有哪些人能使学生把他们视为上帝?又 有多少人能完全意识到希特勒仇恨犹太人的根源,以及希特勒是怎样 的一个人?他们中有多少人当纳粹运动在慕尼黑崛起时曾跨国界在巴 伐利亚工作过?又有多少人亲眼见过纳粹反政府武装暴动,或是罢工 工人横尸街头?还有多少人看到过绝望而又沮丧的犹太人难民翻山越 岭,涌入奥地利的?


这个人一定会这么想:“我可以帮忙,我将挑选那些在我看来能 推动共产国际事业的人,因后者是唯一主张武装抵抗希特勒的国际组 织。”维特根斯坦学过俄语,访问过苏联,并曾经想居住在那儿。有 多少其他的剑桥教员会积极地欢迎在斯大林统治下生活的社会?


维特根斯坦的名字以其各种不同的方式,跟剑桥这出间谍剧中的 许多演员都有关联。假如这种怀疑是正确的话,那么他的门徒在二次 大战中将英国的最绝密情报转送给了斯大林,成为希特勒梦魇的那只 “犹太人的”手真的为他的垮台作出了贡献。如果这个假说没错,那 么维特根斯坦就是二十世纪中最杰出的间谍征募者。跟菲尔比、伯吉 斯、麦克林和布伦特一样,他也逃脱了刽子手的魔掌,而他的老校友 和老对手则在柏林举枪自毙了。


             维特根斯坦是谁 ?


“ 维家最后给了希特勒1.7吨黄金(今天金价估值八千

万美金),换得定性“混血”而不是“犹太”,家族才

得以安生。”


                                               ( 2011-10-14 09:56:01 )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生于1889年4月26日。他比哥德尔整大17岁,生日就差两天。他是八个孩子中最小的,有三个姐,四个哥。八个孩子都是一个妈生的。按照血缘关系,维特根斯坦有3/4的犹太人血统。但他爸是皈依的清教徒,他妈是天主教。他受天主教洗礼,葬礼也是按天主教规矩。


维特根斯坦是谁

我对维特根斯坦的印象就是他这辈子没跟傻逼打过交道。无论是哪个方面:音乐、建筑、数学、哲学,他接触的都是那领域里最牛逼的人。罗素描述他:“最完美的传统意义的天才,热情、深刻、激烈、专横”。

维特根斯坦家境殷实,同艺术有不解之缘。勃拉姆斯,马勒是他家常客,在他家开室内音乐会。舒曼的太太Clara(见照片,本人是杰出的钢琴家作曲家)也常来。被认为是19世纪最伟大的小提琴家乔吉姆(Joachim)是维特根斯坦祖母的侄子,后来过继给她。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家还赞助了一堆年轻音乐家,后来出名的有指挥家瓦尔特,作曲家勋伯格(见下图)。那时这些年轻的音乐家到维家来参加家庭音乐会,也为了结识赞助者和圈内名流。跟现在创业家找VC一个路子。维家当时是欧洲最富有的家族。维特根斯坦在自己可以支配家族给他的钱财时,也资助了一些他喜欢的艺术家和诗人。那些被资助的艺术家们会写信给小维特致谢,但他看了几封之后,就觉得厌倦了,以后再有感谢信都是原信退回,因为他觉得那些信里充满“低三下四,几乎是行骗”的口气。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家的人都富有音乐天赋。四哥保罗(见下图)是天才的钢琴家,那时经常和理查-施特劳斯经常一起演奏二重奏。但保罗在一次大战时失去了右手,他后来发明了用左手演奏的技法。战后开过音乐会,单手弹奏施特劳斯、拉威尔的作品。拉威尔的左手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for the Left Hand)就是献给独臂哥哥保罗的。他家共有7架三角钢琴。小时候一天四哥正家练琴呢,突然冲到小维的房间对他吼道“你丫在家我没法弹琴,你丫那怀疑主义顺着门缝里都能钻进来!”操,一家子都什么德行的。其实四哥是瞧不起小维特的钢琴水平。

维特根斯坦是谁
大哥汉斯25岁时在美国自杀,那时路德维希13岁。汉斯被认为具有音乐天赋,后来还组织过弦乐四重奏乐队。他不喜欢家里让他经商的安排。两年后,三哥鲁迪23岁时自杀。受到这些压力,他爸觉得应该送他去学校,而不是在家私塾。不幸,后来他二哥库尔特也自杀了。

维特根斯坦是谁
他考学术型高中失败了,只能去Lintz去读一所技术型高中。巧了,希特勒也在那学校。他和希特勒生日只差6天,但希特勒留了一级,他跳了一级,所以他们俩差两年级。有人说希特勒肯定仇恨维特根斯坦因为他是犹太人,但没证据表明他们认识,尽管他们有一张合照。猜猜哪个是希特勒,哪个是小维?

维特根斯坦是谁
他在Lintz毕业后,最想到维也纳跟随波尔兹曼(见下图)学习物理。但那年夏天,波尔兹曼自杀了。维特根斯坦小时对机械工程有兴趣,就决定到柏林学机械工程了。在柏林待了三个学期,他觉得是浪费时间。他爸对他说,要不你就去曼彻斯特吧。他就去了。路德维希小时就展现了很强的动手能力,他十岁时就用木头和金属线做了一台缝纫机,不是模型,是真的,真用它缝了件衣服。他平时也喜欢动手修理个机器什么的,这习惯保持到晚年。所以,波尔兹曼死后,他从物理改学机械是自愿的。

维特根斯坦是谁
他一生的爱好之一就是到了一个地方就去博物馆参观机械部分,看老式机器是怎么工作的。没事还喜欢画机械图纸。这可以解释他在《逻辑哲学论》中,用picture来表示一种哲学观念。有人说,他在战场上看人家画武器图,受的启发。我觉得这事要早。他随身带个本子记自己的想法。

维特根斯坦是谁
他在柏林时经常去听瓦格纳(见下图)的歌剧。他很欣赏瓦格纳,说“天才显露的地方,技术就不算啥了。” 不知道战前,犹太人怎么看瓦格纳。但战后有相当一段时间,瓦格纳是不受犹太人待见的。当然,维特根斯坦自身的犹太人身份也很模糊。

维特根斯坦是谁
在曼彻斯特他遇见了数学家利特伍德。利是哈代的合作者,哈代几乎所有著作都是同利合作的,利向维推荐正在曼彻斯特做研究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卢那时刚得到一笔奥地利科学院的资助做镭放射性研究,而钱其实来源于维特根斯坦家族。但维不感兴趣。有更深刻的东西等着他呢。在曼彻斯特,做飞机设计,那时怀特兄弟的飞机也不成熟。他专攻发动机,这免不了用到数学,结果他数学越钻越深,整到哲学和逻辑了。他看了两本书:弗雷格的《算术基础》,罗素的《数学原则》(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注意不是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原则》是《数学原理》的热身)。他在一个夏天就跑到耶拿去找弗雷格(见下图)。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鼻祖,过去很多原本归功与罗素的东西源头在弗雷格那儿。

维特根斯坦是谁
弗雷格见到维特根斯坦后马上觉得小子有慧根,就说:你玩大了,我的东西有点过时了,你还是去找罗素吧。他马上改变暑假完回曼彻斯特的计划,直奔剑桥。后辈有人说弗雷格对维影响巨大,他自己列过十个他认为伟大的人,里面有波尔兹曼、赫兹、弗雷格、罗素、叔本华等。

1912年,维特根斯坦在剑桥,有一天他问罗素:如果我是个大傻逼,我就去当飞艇驾驶员;但如果不是,我想当哲学家。罗素对他说:你先写篇东西给我看下。维特根斯坦拿过纸就写,只写了一句,罗素就说:你丫别写了,做哲学家吧。有人说这段话是罗素编的,无论如何,罗素是真喜欢他。罗素发现维特根斯坦对过去的哲学文献知道的很少,让他做系统阅读。但维特根斯坦一读,马上就发现他过去崇拜的哲学家其实都很愚蠢且装逼,罗素对维的洞察力表示吃惊,最后对他说:你丫要是不想读,就算了,自个琢磨也行。

维特根斯坦曾经思考:学哲学有什么用,如果它能给你的一切就是使你能就深奥的逻辑问题谈论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但却不能使你更好地解决日常生活的重要问题?后辈有人说维特的这种想法是要取消哲学。其实这问题每个学哲学的人都该问问自己,尤其是今天。

维特根斯坦曾告诉他的爱人平森特(图),罗素对他在哲学上的鼓励结束了他九年的孤独和自杀企图。但罗素一直就担心这小子哪天憋不住会要了自己的命,甚至预言他会在1914年2月之前自杀。大卫-休谟-平森特是罗素介绍给他的。平森特是休谟的后代,那时在剑桥读数学。他疯狂地爱上了平森特。感情闹同性恋,也得看出身啊。休谟的英国经验主义在维特根斯坦之后变成了逻辑经验主义,大概没太离谱。这有点像中国唱京剧或说相声的,和梅兰芳的后人比划一下子,就可称“梅派”,给侯宝林的后人磕个头就称“侯派”。我琢磨中国的“派”翻成英文,就得叫“主义”,梅派就是“Mei-ism”。维特根斯坦称平森特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朋友”。他俩一起去冰岛和挪威旅行。平森特在一战时身体不合格,服不了兵役,但他还是做了皇家的空军测试飞行员,1918年死于空难。平母写信给维告知死讯,那是同二哥库尔特自杀的消息同时来的,维肝肠痛断。《逻辑哲学论》是献给爱人平森特的。

维特根斯坦是谁
1913年冬,他去了挪威(对了,冬天去挪威)。写了《逻辑笔记》(《逻辑哲学论》前身),然后就叫摩尔(见下图)到挪威来找他。摩尔很不情愿地去了。摩尔一到,小维就叫摩尔给他当秘书,把《逻辑笔记》记下来。摩尔挺烦,他此时在剑桥可是同罗素齐名的。但碰上小维这臭脾气也没办法,只好照办。摩尔回去就向剑桥推荐《逻辑笔记》作为维特根斯坦的本科毕业论文。但校方说这格式不对:没见过拿笔记当论文的。维急了,把火全发泄给摩尔。他写信给摩尔说“如果我不值得你们开个先例,那我下地狱;如果我值得,但你们没做,那你们下地狱。”这话真恶毒,摩尔为这事气病了。在1929年之前没再同维说过话,俩都是小心眼。

维特根斯坦是谁
一战爆发,尽管维特根斯坦身体不好,可以不当兵,但他还是报名参军。他把这当作自杀的最好方式,这同二哥库尔特类似。他表现勇敢,同英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都交过火,屡次获奖章。最后在一次战斗中被意大利人俘虏。被俘时,他正骑在大炮上用口哨吹着贝多芬第七的第二乐章,估计不是装的,是真有文化。

他在激战空档,就写《逻辑哲学论》。1918年那个难忘的夏天,他请假回维也纳接着写。在战俘营里,终于完成了那部伟大著作。这书kindle版不要钱,看起来是把亚马逊这当成柏拉图《理想国》或者《论语》了:世界文化遗产,不好意思收钱。连接在这儿:http://www.amazon.com/Tractatus-Logico-Philosophicus-ebook/dp/B002RKT12O/ref=sr_1_3?ie=UTF8&qid=1304688898&sr=8-3

维特根斯坦通过凯恩斯(见下图)把书稿寄给了弗雷格和罗素。凯恩斯也是剑桥时最欣赏小维的人之一,以帮助犹太人著称,也是同性恋。剑桥另一欣赏小维的人是作家斯特拉切,斯特拉切有个侄子叫克里斯托弗-斯特拉切,同达纳-斯科特一起创立指称语义学,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咳,这都扯到哪了。

维特根斯坦是谁
罗素一度以为小维死了。他在1919年出版的《数理哲学导论》的一个脚注里写道“我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曾经注意到重言式的重要数学意义,我不知道他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还活着。” 罗素收到维的手稿后,惊为天书。但弗雷格反应冷淡。

一战后回到维也纳,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使他成为欧洲首富之一。战争经历以及阅读托尔斯泰《福音书简介》使他改变了人生观。他决定放弃所有财产去当小学老师。但托尔斯泰能算道德楷模吗,男女那么乱?小维一分钱也没留,钱全给了姐姐们,除了玛格丽特(见下图)--她已经很有钱了。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特根斯坦与罗素约好在海牙见面,但他身无分文,又不愿开口。还是罗老历练,说你把存在剑桥的家具卖给我。那可是好家具啊,小维在剑桥读书时,是很奢侈的。两人见面主要是聊出版《逻辑哲学论》。书名是摩尔起的。罗素《数学原理》也是拉丁名"Principia Mathematica"。数学软件Mathematica是乔布斯起的名,牛吧。别看乔布斯大学没毕业,文化水平不低,他同数学软件Mathematica的作者、大天才Wolfram是铁哥们,新的iPhone4s里的智能软件siri用到了Wolfram的技术

尽管有罗素的推荐,《逻辑哲学论》还是没人出版。最后有家出版社愿意出,但条件是罗素必须写篇长序,罗写了,但维不满意,对别人说“丫根本没明白"。维随后就去了乡村小学教书。理想啊。他教过的孩子中聪明的都说他好,笨的都说他不好,因为丫特么打学生,真打。那家长能干吗?弹劾。他郁闷,就写信给罗素,说“这儿傻逼太多。” 罗素那时正在北大做访问学者呢,回信说“人之初,性本善”。维又回信说“战争把人全变成傻逼了。”

其实,若干年后,维特根斯坦对打孩子这事还是挺后悔的。照Ray Monk的说法,这事给维特心灵留下很大阴影。他二十年后跑到那乡村小学,找被他打过的孩子道歉,基本上大人孩子都谅解,有的都记不起他是谁了。但当年对他提起诉讼的那家人还是觉得没法原谅,他到人家门口,人家都没让进去--那被打的是女孩子,当年才十岁,这有点过。我上小学时(七十年代),那时老师也打学生,但好像对女生没听说过动手的。若干年后一传记作者去维特根斯坦当年教书的地方,很多人还记得他,但不知道他是个大哲学家。这让我想起MTT(旧金山交响的指挥、马勒专家)去马勒的家乡考证,问乡亲怎么看马勒,“哦,不就那个指挥吗?” “不,他不光是指挥,还是作曲家", “也许吧,没事也写两个曲子,谁知道呢?” 早忘了,操。

这期间,天才短命的数学家拉姆齐(见下图)到访。拉姆齐那时才20岁,已经出名,也是大天才,谁都看不起,但服维,劝维回学术圈。维特根斯坦有点心动:拉姆齐提出来一些问题,让他对自己在《逻辑哲学论》中表达的看法有些动摇。维特根斯坦内心其实没服过罗素,更别说摩尔了,但拉姆齐是他一生智力上尊重的少数几个人。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特根斯坦小学教师干不成,又想出家,跑到一个修道院里给人割草--那时欧洲没有墨西哥人。他空暇时给二姐设计了一幢房子,现在是保加利亚大使馆(见下图),还做过一个少女雕像。

维特根斯坦是谁
他曾经认为他已经解决了所有哲学问题,对哲学失去了兴趣。这时《逻辑哲学论》已经风靡欧洲。维亚纳小组把它当圣经,小组的头儿石里克力邀他加入。但他太不合群,见谁掐谁。卡尔纳普一方面学问上服他,另一方面又受不了他的臭脾气。石里克恢复了他对哲学的兴趣。但他去听的一次讲座让他下定决心回归学术。那个主讲人是荷兰数学家布劳威尔(见下图),数学直觉主义的创立者,他的思想同维早期思想相左。维突然觉得对哲学他还有话要说。于是他决定重返剑桥。

维特根斯坦是谁
1929年,他40岁重返剑桥。凯恩斯去火车站接他,凯恩斯去前给他老婆写信说“上帝来了。”但“上帝”连本科学位也没有,没法教书。罗素建议注册为研究生,然后用《逻辑哲学论》作博士论文。其实博士学位在当时的英国是一件新生事物,这是从德国传到美国,又传回英国的。那时大家还是觉得本科学位更值钱一些,钱钟书在英国就是拿了个本科学位,罗素、摩尔、怀特海、艾耶尔也都是只有学士学位。维特根斯坦是没办法拿到本科学位,罗素出的折中的主意:改拿博士。罗素、摩尔和拉姆齐作他导师。答辩过程中,摩尔一言不发,主要是同维特根斯坦当年的过节,也知道他臭脾气。罗素急了,指着摩尔说“你丫倒是说话呀,你也算他导师啊!”答辩完了,他拍着两位老师的肩膀说“别急,你们永远都懂不了。” 什么人品呐。

摩尔给他博士论文的评语是“我认为丫是天才,即使我看走眼了,这论文绝对超出博士标准。” 中国学术这么腐败,导师也不敢这么写吧。反之,导师都这么说了,那博士就是白给。他对摩尔评价却不高,说:“一个庸才,啥便宜都让丫占尽,走到头,也就像他这德行了。” 真损。摩尔脾气好,不跟他较真。他对两位老师的影响深刻。罗素结识维之后,就基本放弃哲学原创工作了,正在写的一部大书《知识论》也写不下去了,手稿在1984年,他死后多年才出版。

博士到手后,在拉姆齐和摩尔的强烈推荐下,他拿到剑桥三一学院的研究员职称。相反,罗素对他倒不那么热心了。几年前,罗还对维妈说“我这辈子就到这儿了,哲学以后就看你儿子了。” 维与斯金纳相爱(俩人合影见下图),维的同志爱人都是苦孩子。小斯那时在剑桥读数学,比维小23岁。维特根斯坦这辈子除了初恋平森特是贵族,其它恋人都是苦出身,他自己说过他那是恋爱兼扶贫,同图灵晚年有点像。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特根斯坦很严肃地看待拉姆齐对《逻辑哲学论》的批评。他在剑桥开始开课,反省修正自己以前的立场。他注意力从逻辑转到语言。在他的“数学基础”课堂里,有个活跃的人:图灵。维特根斯坦上课是苏格拉底的范儿,相当的时间就是和学生对话。“数学基础讲演录-剑桥1939”是根据学生们的笔记编辑而成的。里面记载图灵发问最多。这书好看:老维和小图俩人对掐,过瘾!啥叫头脑风暴。

纳粹的《纽伦堡种族法》规定祖辈有三个人是犹太人,

就算犹太人;如果只有两个是犹太人,可算混血。维特

根斯坦正好有仨。四哥保罗(独臂钢琴家)此时已逃离

维也纳,大家都以为他也自杀了。男丁中只有小维了。

为安全计,他在凯恩斯帮助下先拿到英国国籍,后立即

返家,处理家务。维家最后给了希特勒1.7吨黄金(今天

金价估值八千万美金),换得定性“混血”而不是“犹

太”,家族才得以安生。那年全国要求定性的申请有两

千多份,希特勒只批了12份。


有人据此说也许希特勒还念同学之谊,但也有人说《我的奋斗》里希特勒痛恨的犹太人就是小维。这都是瞎扯。


同志小男友斯金纳剑桥毕业后,在维的鼓励下当了机械工人。人家父母咋想的:穷人家培养一名剑桥生容易吗?维还跑去一趟苏联,要去当工人,本来是要带斯金纳一起去的,但小斯病了没去成。在苏联,人家领导告他说“我们不缺工人,缺知识分子”。互相想差了。他对苏联没什么好印象,他觉得“专制”还可以忍受,但“专制”导致的“阶级差异”令他愤慨。斯金纳1941年死后,维同斯的机械工徒弟又好上了,也是苦孩子。他就是爱劳动人民啊。

卡尔-波普尔也会过维特根斯坦。波普尔自传里有一段说:他跑到剑桥牛顿的房间演讲,和小维起了争执,小维错,又不认,就拿着拨火棍指着波发火。罗素教训小维“你丫太没礼貌了”,小维摔门就走。有好事者专门写了本书《维特根斯坦的拨火棍》。我觉得是波普尔夸张了,不喜欢波普尔。

1939年摩尔退休,小维接替担任哲学教授。那时的英国大学,一个系一般只有1-2名教授。即使今天的剑桥哲学系,也不过4名教授。在剑桥作教授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罗素几次想回剑桥教书,都没遭人待见。但维特根斯坦实在不愿意在学校里呆着,一有机会就出国。二战爆发,他就问剑桥医学教授赖尔(他哥是牛津哲学家赖尔):哪可以干点实际工作,赖尔就把他后来介绍到一家医院药房里打杂。

他一直在写另一部改变哲学史的著作《哲学研究》。尽管这也是一部格言体,但它没有《逻辑哲学论》严谨,更多是对日常语言的分析。这书他死后两年才出版。晚年身体渐差,学生兼朋友马尔康姆请他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他突感不适,对马说:“我不行了,我是欧洲人,死也要死在欧洲。”

他回到英国马上就诊断出前列腺癌晚期。他去了维也纳-他姐姐贺敏也快不行了。而哥哥保罗(独臂钢琴家)死也不愿回家看看。姐姐的死对他打击很大。他不愿意死在医院里,他的医生就把他接回自己家,有一天医生告诉他,“你没几天活头了”,他很淡定地回答:“中(Good)!”。

临死前,他说:“跟他们说:我这辈子过的不错。”不知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这辈子活得很不愉快,也许是人之将死?听着心酸。他的葬礼是按天主教办的,因为有人听他生前说过死时愿意听到天主教的朋友为他祈祷。

但他的学生兼朋友(心理医生)德鲁瑞为葬礼的事纠结了一辈子:不知道维特根斯坦是否真想要一个天主教的葬礼。他的墓碑很简单,只刻了名字和生卒日。朋友说他就要这么简单。那块墓地以埋葬不信国教者或非基督徒著称,那里还埋着摩尔,还有达尔文的两个儿子,都是剑桥教授。


维特根斯坦是谁

维特根斯坦最常被引用的一句话是“对我们不可言说的,我们只能保持沉默。”德文:Wovon man nicht sprechen kann, darüber muß man schweigen. 英文:What we cannot spea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这是《逻辑哲学论》最后一句话,其实说的是数学和逻辑的事儿。

对于维特根斯坦,似乎不像海德格尔一样那么的有名气,但事实上,许多人将其列为是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就连时代周刊等的大众传媒都将其评价为最重要的世纪人物等等。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在原创性方面无与伦比。他所主张的哲学革命非常彻底,以至于人们不敢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这个很夸张。这样一个超乎人们长期思维的论断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无论如何,无论是追随者或者是批评者,却很少有超越他的革命思想。意思就是,无论是赞成或者是反对,几乎没有什么人会继续他的理论深入地研究与做下去。这点非常符合人性。人们喜欢且更容易接受一点一点的改进,常常会欣赏那些平庸但好像很有学问的学者,因为他们所想的正是一般人所想到的观点,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有人说,人们从罗素、弗莱格那里接受来的东西要比维特根斯坦那里接受的多得多,但是像他这样一个极富创造性、思想极其前卫的人往往会使人敬而远之。
事实上,有的时候许多人都会认为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过于悲观。按照他的前期理论,我们确实能够有意义谈论的事情无非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但是科学和逻辑能够说清楚的事情又都不是要命的事情,而所有动人魂魄的最重要的事情都是无法说的。这种感觉无疑非常深刻但令人很失望。其实这么看透现实的思想非常的令人感到难过和失望。在同一样的为什么我们一想到有些重要的事情无法表达为真命题就内心感到难受和失望呢?难道所有东西都要说得那么的明白和透彻吗?什么东西都捅破的那种直白与无力最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只有自己的叹息。留点难得糊涂而重要的事情,维特根斯坦其实是愿意的。

维特根斯坦在后期其实已经不再强调科学和逻辑了,他相信通过日常分析,特别是语言的分析来纠正我们的思考。但是在放弃胡言乱语和胡思乱想之后又剩下了什么呢?据说只不过得到非常平凡的、然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实,人们称为“生活形式”。在后期,他的思想朴素而有力,但是人们总是不仅仅需要朴实的理解,

有的时候也需要荒谬的想象,其实意思就是人们的生活

中,真理和胡说同样重要。事实上人们并不愿意真正放

弃胡思乱想,这种带给生活一些刺激与激动的元素人们

是不可能放弃的。


“明知故犯”也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许多人说维特根斯坦没有彻底解决思想问题。不过,维特根斯坦的创造性工作也在不断地带给人们许多灵感。


  • A good guide will take you through the more important streets more often than he takes you down side streets; a bad guide will do the opposite. In philosophy I'm a rather bad guide.

  • As quoted in Wittgenstein and the Philosophy of Information (2008) edited by Alois Pichler and Herbert Hrachovec, p. 140


The whole sense of the book might be summed up the following words: what can be said at all can be said clearly, and what we cannot talk about we must pass over in silence.





浏览(9763) (0) 评论(1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20 18:15:48
谢谢 Atlantique君来访。
回复 | 0
作者:Atlantique 留言时间:2015-01-20 13:14:46
非常珍贵的独家信息,感谢博主!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19 20:15:42
谢谢博主克佟来访。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在拿破仑时代起家的维氏家族面前
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钱。维特根斯坦继承下来可以做欧洲首富/二富的资产,少
部分捐给艺术家,大部分送给了哥哥姐姐们,自己恨不得一分不沾,真是应了
一句老话:我视金钱如粪土,富贵于我如浮云!

一个人的气概、志向、精神,可以达到如此境界,我们高山仰止,什么话也说
不出来。

还是没有找到维对希的感受。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19 16:41:15
不过,转念一想,也不对。道家古训说的是:明明家里美元堆积成山,出门在外
开二手车,食大排档,穿着穷酸穷酸,花钱唧唧索索;明明贼精贼精,待人接物
装得傻了吧唧。而哲学大家维兄说的是,我们没有意识到,好像愚钝、弱智的念
想、言论、行为里,可能含有相当智慧的胚芽。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19 15:51:00
我是按照上面刚刚提到的 “ 真理和胡说同样重要 ” 的思路,在众多的维氏语录
里,一眼看中这一段,作为留给看官咀嚼、回味的压轴戏出场。字面的大致意思:
我们看似最愚蠢的思想、言行中,兴许含有相当智慧的成分。

红杉树君说得对极了,想想看,就是大愚实智,大智若愚。
回复 | 0
作者:红杉树 留言时间:2015-01-19 15:13:39
最后一幅维氏评论是不是像道家说的|大智若愚|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19 14:04:45
谢谢西岸先生好长、好中肯的背景阐述。犹太人在欧洲经商几百年的部分情景,
有点儿像我们平时说的,太能个儿了、太精明、富裕了,就容易招致所有人的
羡慕嫉妒恨。难怪二战时,明知纳粹屠宰,欧洲各国都装聋作哑,谁都不出手
相救。只有与欧洲问题、各国冲突不相干的中華民國驻维也纳领事馆总领事何
凤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向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发放了“生命
签证”。

提到的会议是,“ 1942年1月20日,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在柏林郊区万湖主持了
万湖会议,有15名纳粹领袖,把包括一些国务秘书、政府高官、纳粹党领袖、
党卫队官员以及其它制定与犹太人政策相关的政府部位领导人。会议最初的目
的是讨论“欧洲犹太人问题”的彻底解决方案。” 2001年5月19日公演的
Conspiracy, 就是专门以这次会议为主题拍摄了一部96分钟的美国故事片。

说到养鸡场场主出身、屠杀总指挥希姆莱,他实地视察过一次毒气室的工作效
果。打开毒气散尽的浴室大门,亲眼看见赤身裸体的男女老幼横七竖八、七窍
出血的景象,他立刻恶心得不能自己。再也没有去过第二次。
回复 | 0
作者:克佟 留言时间:2015-01-19 13:21:08
在这样金碧辉煌的家庭走出如此奇桀的人生,令人感叹!
维的思维言语也明显刻画着与其相映的轨迹。

从其因果描述,简直就是阶级斗争的起因。
这里只听到希的感受,不知维对他感受如何。

感谢推文!
回复 | 0
作者:西岸 留言时间:2015-01-19 12:52:25
希特勒反犹不过就是承袭欧洲存在了数百年的反犹意识和传统,毕竟德国是路德教的发源地,路德反犹是西方基于宗教为基础的反犹的根本原因。经济上犹太人的”厚利多销“的经营方针是导致西方社会世俗阶层反犹的主要因素(比如莎士比亚作品中的反犹意识),因为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的前提是行业经济垄断,比如如今全世界的原钻石的定价被5个纽约的犹太人钻石商每年决定,其他价格体系是无法进入主流珠宝界。
其实犹太人里真正发达的也不过是少数,但基于宗教的反犹理念容易让社会专注这个问题。
但反犹并不意味着杀死犹太人,德国纳粹上层中的法律专家在制定歧视犹太人的法律上是积极的,但反对杀死犹太人。
消灭犹太人是两个层次,第一是纳粹在二战时期产生了所谓的storage problem,即从欧洲各地集中的犹太人无法管理,哪怕是作为劳力也难以继续管理(因为要供应基本的生活资料),因此决定肉体消灭(有过一个会议针对东欧的犹太人的处理,这个会议上对于肉体消灭犹太人是有争议的,但最后党卫军获胜,法律专家退让,会议的决议导致奥斯维辛等死亡营的建立),第二就是希特勒非常赞赏美国处理印第安人的方式,即肉体消灭是效率最高的(Hitler’s Inspiration and Guide)。
一般认为,最初决定肉体消灭犹太人的是党卫军的希姆莱(尽管与希特勒一向不对付)。
回复 | 0
作者:Pascal 留言时间:2015-01-19 10:40:54
谢谢博主兔野先生上心御览 !
回复 | 0
作者:hare 留言时间:2015-01-19 07:40:20
难得资料,谢谢!
回复 | 0
我的名片
Pascal
注册日期: 2014-10-22
访问总量: 9,389,648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好莱坞巨星威利苗后失语失智.论
· 澳医学院长说到疫苗伤害泪崩.任
· 组织有旨.俄朝伊倒了下1个是我们
· 我最爱我爹.我爹却往死里宰我.红
· 立刻拨打国安部电话.举报境内4无
· 围观央视著名记者徐德智同志一脸
· 马斯克.武毒所搞的哪里是功能增
分类目录
【他山之石】
· 好莱坞巨星威利苗后失语失智.论
· 澳医学院长说到疫苗伤害泪崩.任
· 组织有旨.俄朝伊倒了下1个是我们
· 我最爱我爹.我爹却往死里宰我.红
· 立刻拨打国安部电话.举报境内4无
· 围观央视著名记者徐德智同志一脸
· 马斯克.武毒所搞的哪里是功能增
· 日本亡我之心不死血泪铁证.佳能
· 64岁正国级正能量胡锡进同志.2周
· 针剂瑞德西韦致死率高达86%.2018
存档目录
2024-12-01 - 2024-12-02
2024-11-01 - 2024-11-30
2024-10-01 - 2024-10-31
2024-09-01 - 2024-09-30
2024-08-01 - 2024-08-31
2024-07-01 - 2024-07-31
2024-06-01 - 2024-06-30
2024-05-01 - 2024-05-31
2024-04-01 - 2024-04-30
2024-03-01 - 2024-03-31
2024-02-01 - 2024-02-29
2024-01-01 - 2024-01-31
2023-12-01 - 2023-12-31
2023-11-01 - 2023-11-30
2023-10-01 - 2023-10-31
2023-09-01 - 2023-09-30
2023-08-01 - 2023-08-31
2023-07-01 - 2023-07-31
2023-06-01 - 2023-06-30
2023-05-01 - 2023-05-31
2023-04-01 - 2023-04-30
2023-03-01 - 2023-03-31
2023-02-01 - 2023-02-28
2023-01-01 - 2023-01-31
2022-12-01 - 2022-12-31
2022-11-01 - 2022-11-30
2022-10-01 - 2022-10-31
2022-09-01 - 2022-09-29
2022-08-01 - 2022-08-31
2022-07-01 - 2022-07-31
2022-06-01 - 2022-06-30
2022-05-01 - 2022-05-31
2022-04-02 - 2022-04-29
2022-03-01 - 2022-03-31
2022-02-01 - 2022-02-28
2022-01-01 - 2022-01-31
2021-12-01 - 2021-12-31
2021-11-01 - 2021-11-30
2021-10-01 - 2021-10-31
2021-09-01 - 2021-09-30
2021-08-01 - 2021-08-31
2021-07-01 - 2021-07-31
2021-06-01 - 2021-06-30
2021-05-01 - 2021-05-31
2021-04-01 - 2021-04-30
2021-03-01 - 2021-03-31
2021-02-01 - 2021-02-28
2021-01-01 - 2021-01-31
2020-12-01 - 2020-12-31
2020-11-01 - 2020-11-30
2020-10-01 - 2020-10-31
2020-09-01 - 2020-09-30
2020-08-01 - 2020-08-31
2020-07-01 - 2020-07-31
2020-06-01 - 2020-06-30
2020-05-01 - 2020-05-31
2020-04-01 - 2020-04-30
2020-03-02 - 2020-03-31
2020-02-01 - 2020-02-29
2020-01-01 - 2020-01-31
2019-12-01 - 2019-12-31
2019-11-01 - 2019-11-30
2019-10-01 - 2019-10-31
2019-09-01 - 2019-09-30
2019-08-01 - 2019-08-31
2019-07-01 - 2019-07-31
2019-06-01 - 2019-06-30
2019-05-01 - 2019-05-30
2019-04-01 - 2019-04-30
2019-03-01 - 2019-03-31
2019-02-01 - 2019-02-28
2019-01-02 - 2019-01-31
2018-12-01 - 2018-12-31
2018-11-01 - 2018-11-30
2018-10-01 - 2018-10-31
2018-09-02 - 2018-09-24
2018-08-01 - 2018-08-31
2018-07-04 - 2018-07-31
2018-06-01 - 2018-06-30
2018-05-01 - 2018-05-31
2018-04-01 - 2018-04-30
2018-03-02 - 2018-03-31
2018-02-01 - 2018-02-28
2018-01-10 - 2018-01-30
2017-11-01 - 2017-11-30
2017-10-01 - 2017-10-30
2017-09-22 - 2017-09-29
2017-08-02 - 2017-08-30
2017-07-01 - 2017-07-31
2017-06-02 - 2017-06-30
2017-05-02 - 2017-05-30
2017-04-01 - 2017-04-29
2017-03-01 - 2017-03-31
2017-02-02 - 2017-02-28
2017-01-02 - 2017-01-31
2016-12-03 - 2016-12-30
2016-11-05 - 2016-11-28
2016-10-01 - 2016-10-29
2016-09-01 - 2016-09-29
2016-08-01 - 2016-08-30
2016-07-01 - 2016-07-31
2016-06-02 - 2016-06-30
2016-05-01 - 2016-05-27
2016-04-01 - 2016-04-30
2016-03-01 - 2016-03-31
2016-02-04 - 2016-02-28
2016-01-01 - 2016-01-28
2015-12-03 - 2015-12-31
2015-11-03 - 2015-11-29
2015-10-02 - 2015-10-30
2015-09-10 - 2015-09-28
2015-08-02 - 2015-08-31
2015-07-01 - 2015-07-28
2015-06-02 - 2015-06-30
2015-05-01 - 2015-05-31
2015-04-02 - 2015-04-29
2015-03-02 - 2015-03-31
2015-02-02 - 2015-02-27
2015-01-03 - 2015-01-31
2014-12-01 - 2014-12-31
2014-11-01 - 2014-11-30
2014-10-26 - 2014-10-31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