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孤礁絮语  
一个孤寂的行者的自言自语  
https://blog.creaders.net/u/9665/ > 复制 > 收藏本页
网络日志正文
对刘慈欣的短篇《西洋》的“考证” 2022-06-28 09:09:52

科幻小说作家刘慈欣以三卷的《三体》爆得大名,蜚声海内外,他在《三体》之前还写过不少中短篇,前些天偶然读到了他的短篇《西洋》。

《西洋》的故事从明朝开始,三宝太监郑和率大明船队航行到非洲索马利亚的摩加迪沙,没有回航却决定往前走了,并没有找见传说中的建文帝,也搜集到了足够足够献给皇帝的珍异。但郑和相信天圆地方,要率领船队走到世界尽头。他的船队绕过好望角,回航欧洲,大败西欧联军,然后一路向西,发现“新大陆”,将整个美洲纳入中华帝国囊中。到1997年,中华帝国归还向大英帝国“租借”100年的北爱尔兰,故事讲述一个中国统管北爱尔兰的末代官员与他15岁的儿子经西欧到美洲新大陆回“旧大陆”(中国本土)的经历。

刘慈欣是写科幻小说的,但严格说,《西洋》只能称之为“政治寓言”小说。政治寓言小说最著名的有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阎连科的《受活》也被誉为当代中国作家最出色的政治寓言小说。刘慈欣在《西洋》中设计中国移交北爱尔兰给英国的日期为1997年的七月一日,恰与香港回归中国的日子重合,影射的手法太明显,这像极了中国另一作家陈冠中的政治寓言小说《建丰二年——新中国乌有史》。在《建丰二年》中,作者设想中国国民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胜出,1949年至1979年间中国在国民党治下有了另一个可能的发展。“建丰”是蒋经国的表字,他1978年在台湾接掌大位,1979年可戏称为“建丰二年”。该书主体以七组人物的不同角度,交代中国在内战后三十年间经历不同的安稳岁月,以及当中的大小事件和个人处境及感想,留下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政治人权方面发展的想像空间。

作者陈冠中认为,历史不是必然这样发生的,历史的转折,往往带有偶然性。1946年国共东北战役的军事胜负事关重大,孰胜孰败足以扭转内战结果,当年共产党胜了,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中国大部的统治直到今天,若国民党胜了,历史就会像《建丰二年》设想的那样进展。《中华民国》治下不会有“土改”、“反右”、“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西藏、香港、台湾会有不同的命运发展。尤其,作者设想了一众文人在《中华民国》的命运:老舍于六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六一年动笔埋首七年写成的《正红旗下》是他的代表作,118万字,是一部满族人民的史诗。七五年,国际笔会副主席林语堂也获得诺奖。沈从文在老舍得奖后不久出版了《存者》,是华语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力作。张爱玲也在酝酿一部现代红楼梦。施蛰存七三年的《渡河浮海》是中国现代主义的新收获。巴金在停笔二十年后在六七年发表了《随想录》。钱钟书七四年出版了50万字的《恶客》,写一个博览群书的学人想发明超时空读书机器,最后发疯的故事。树森、欧梵两人继夏志清后续写中国文学史,陈冠中认为上面诸人均有摘取诺奖桂冠的可能。决定战争胜败的有诸多因素,甚至有一定的偶然性,一次战争的胜败决定历史的走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刘慈欣的《西洋》的故事是有可能发生的吗?小说开始郑和率领的大明船队出现在非洲索马利亚摩加迪沙沿海的时间是西元1420年。我查郑和七次下西洋的时间段:

第一次,1405年7月11日—1407年10月2日

第二次, 1407年—1409年

第三次, 1409年10月—1411年7月

第四次, 1413年11月—1415年8月

第五次, 1417年5月—1419年8月

第六次, 1421年3月—1422年9月

第七次, 1430年1月—1433年7月

郑和于1433年4月初第七次航行归国途中去世。

历史上的郑和的七次下西洋并不包括1420年,刘慈欣将他的《西洋》故事开始的日期设定在1420,恐怕是为了让郑和有足够的时间征服欧洲,发现并鲸吞整个美洲大陆吧,他还不愿意篡改郑和1433年死去的历史真实。

查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航程图,三次都走到了位于东非的摩加迪沙(中国古称木骨都束),《西洋》将这里设为郑和违忤明永乐帝的旨意,擅自前行的起点,他先到了西欧。

看书中刘慈欣是如何不厌其烦并细致入微的描述郑和是如何大败欧洲联军的,他将战场设定在法国,他说,这是中国的小学历史课本上的记载:

“1421年8月,明舰队到达西欧沿海,欧洲惊恐万状。郑和本想像在南洋诸国一样,同欧洲人友善相待,但他派往欧洲大陆的五位使者全部被杀,东西方只有一战!罗马教皇马丁五世呼吁四分五裂的封建诸候联合对敌,还颁布了赦罪法令,凡此时应征入伍的罪犯都可获得赦免。为了给战争筹款,教会出卖神职,甚至把教皇的金冠都卖给了佛罗伦萨的商人。英法匆匆结束百年战争,结成军事同盟。慑于明舰队的强大,西欧海军不敢出战,欧洲人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在陆战上。1421年12月,明朝军队在加来登陆,十天后兵临巴黎城下。双方在巴黎近郊进行决战。当时欧洲人集结了十万大军,其中有英王享利五世率领的三万英军,法国勃艮第公爵率领的四万法军和来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三万条顿骑士团。明军只有二万五千兵力。12月20日清晨,巴黎战役开始。西欧联军统帅部拟以法军和条顿骑士团的重铠步兵攻击明军正面,以英格兰轻骑兵做右翼迂回。日出时分,西欧联军首先发起进攻。欧洲步兵战阵严整,成无数个整齐的方队向前推进。重装步兵的盔甲在朝阳下闪着金银两色的光芒,从明军阵地看去,仿佛是金属的大地在移动,无数的长矛如同大地上的麦田。战鼓声、苏格兰风笛声、士兵们用剑柄有节奏地击打胸甲发出的撞击声渐渐清晰可闻。

郑和看准了欧军队进攻队形密集死板的特点,把炮兵集中布署在正面。明军迟迟不出击,而是进行了炮兵齐射。在前三次猛烈的齐射中,欧军伤亡惨重,但进攻队形纹丝不乱,方队踏着尸体继续推进。在敌人严整的进攻方队已近在眼前时,郑和沉着地命令进行第四次更为猛烈的炮击。明军的几百门大炮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把暴雨般的弹倾泻到欧洲人密集的方队中,霰弹打在盔甲上,发出一阵哗哗的潮水般的声音。欧军的队形乱了,开始是前一排方队,然后如同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整个阵线大乱起来。郑和这时才命令明军出击,他的数量不多的骑兵以楔形队形攻击欧军正面,向敌阵深处猛插,很快把欧洲步兵阵线切成两半,并集中攻击右翼。这时,迂回的英国骑兵正从右翼方向攻击,却遇上了溃散下来的联军步兵,人马相践,死伤无数。

战斗一直持续到黄昏,在如血的残阳中,明军才吹响了他们凄历的号角……。巴黎战役,西欧联军大败,十万军队半数被歼,英王享利五世陨命沙场,上百个公爵伯爵和王室将军阵亡或被俘……。巴黎战役之后,西欧难以在短时间内集结起足以对付明军的力量,加上明舰队对西欧沿海特别是英吉利海峡的封锁,以及关于明朝后续舰队正在驶援的传闻,西欧脆弱的抗明联盟瓦解了。”

刘慈欣将郑和的胜利描述得酣畅淋漓,按刘慈欣说,明军取胜的关键在“大炮”,这还真是英法等西方列强在差不多450年后打开中国国门,逼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故事的翻版。不知英法等西方列强当时是否有作者描述他们在“鸦片战争”中用坚船利炮摧枯拉朽般战胜清军?而在《西洋》这样匪夷所思的虚构中,1421年的明军有横行天下的大炮利器吗?

这个事实不难查到。明朝从西方引入有威力的大炮是“红夷大炮”。据《维基百科》,红夷大炮是欧洲在16世纪制造的一种火炮,明代后期传入中国。所谓“红夷”者,红毛荷兰与葡萄牙也。因此很多人认为红夷大炮是进口荷兰的,其实当时明朝将所有从西方进口的前装滑膛加农炮都称为红夷大炮,当时明朝进口的红夷大炮只有少量是从荷兰东印度公司进口,红夷大炮最远射程可达二十里以上。明朝天启年间从葡萄牙人手里购买了英国制造的加农炮后,该炮开始传入中国。

天启年号是1621-1627,是明朝末年了,比刘慈欣设定的大败欧洲联军晚了200年。金庸的《碧血剑》有西洋军官押送“红夷大炮”给明朝的描述,时间是与历史对得上的,历史上有元朝时中国军队使用“火铳”的零星记载,而大炮的诞生地在欧洲。据记载,英国人在1326年制作金属火炮,公元1326年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城订购了金属制大炮,爱德华三世在1327年跟苏格兰人作战中和英法百年战争中著名的克雷西会战曾使用大量火炮,并在部队中装备了金属炮管火炮-青铜火铳(口径105毫米,滑膛前膛火炮),是现今火炮的鼻祖之一。 火炮在欧洲刚投入战场时,大致上分长炮与臼炮两种。长炮的铸造法与水桶类似,再用桶箍加固炮身;而臼炮则直接采用青铜铸造(失蜡法)。 现代化的火炮则来自1897年的法国加农炮French 75。刘慈欣在《西洋》中的臆想则像阿Q梦到自己的先人大富大贵,碾压赵老太爷的先辈的意气风发了。

《西洋》接着说:“巴黎战役后的第二天,郑和率领八千骑兵进入巴黎,同欧洲各君主和罗马教皇签定了那个划时代的协定。骑马走在巴黎的大街上,郑和和他的同行者第一次看到了那些古希腊风格的雕塑,他们看到了波塞冬、阿波罗、雅典娜、阿佛洛狄忒……,这些在明朝的土地上不可能看到的男人女人健壮美丽的裸体被塑造得那么完美,这是西洋文化对他们产生的第一次强烈震撼。对郑和来说,这震撼更是深入灵魂,他从来没有这样铭心刻骨地意识到自己的缺憾,自己的不完美。以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忧郁之中,这迷茫和忧郁使他感到这个世界越来越陌生,最后,一个强烈的愿望在他和所有随行者的心中出现了……,回家!

这愿望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想走一条更近的路。从欧洲的地理学中他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知道了如果一直向西,就和向东返回一样能回家。于是,在征服欧洲后不久,明朝舰队就向西,向大西洋的深处驶去。他们走啊走,走啊走,在两个月艰难的航程中,一双双眼晴望着大西洋天水相连的远方,盼望着家乡的海岸在那里浮现……,终于,陆地出现了,但那不是梦中的乡土,而是一个长着龙舌兰和仙人掌,出没着红种人部落的陌生世界。当他们踏上新大陆时,并不象那些浅薄的历史作家们描写的那样欢呼雀跃,而是抱头痛哭……。郑和因此一病不起,在新大陆结束了一生。舰队中很多的船仍然沿着海岸航行,直到五年后,这些船才在白令海峡找到了通向太平洋的路,又过了五年,他们才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大明朝日不落帝国的世界才连为了一体。”按历史记载,哥伦布是1492年才发现的美洲新大陆,刘慈欣让郑和比他早到了70年,并让中华帝国到今天仍是全美洲的领主。

就是如此简单,“回家”的愿望让郑和他们发现并拥有了了美洲新大陆,“大明朝日不落帝国的世界连成了一体”。为什么西方雕塑艺术的美让这些深受儒家“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束缚的明朝人产生了强烈的回家的愿望,作者很不能自圆其说吧。

最被人接受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是以1401年洛伦佐·吉贝尔蒂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这两位天才雕塑家竞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铜门的合约为标志。在《西洋》中,欧洲被明朝的“天国大军”打败了,“文艺复兴”自然就顾不得了,也不会有起自十八世纪后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随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以“欧洲到今天更加的破败。”《西洋》的主人公父子1997年七月一日刚到巴黎时就看到:“西欧的其他城市那混乱和贫穷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交通被自行车的洪流所堵塞,空气浑浊。”一出巴黎海关,他们便被一大群渴望换到人民币的法国青年围住,好不容易才摆脱掉他们。

第二天,《西洋》中的父子俩人抵达了“中国新大陆”的纽约,在那里,刚离婚的中年中华帝国驻联合国中级官员遭遇了一场艳遇。在联合国大厦前的广场上,一个声音轻柔的怯生生的白人姑娘要给他画像,这个殖民地的中年官员“第一眼看到这姑娘瘦弱的身材,脑海中突然浮现出一幅欧洲古典油画,画面是一个瘫痪的姑娘在草地上的背影,她渴望地看着远处的一所小房子,那房子对于她是那么遥远,那么可望而不可及。这个姑娘在生活中所渴望得到的一切,就象油画中的那所小房子一样,遥远而可望不可及,但象画中的姑娘一样,她仍胆怯地,同时顽强地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一点点挪动着自己。那画上的姑娘背对着观众,但你能感觉到她渴望而动人的目光。”中年男人目接这位移民姑娘的目光。心中突然出现一种多年没出现过的异样的感觉。多么居高临下而悲天悯人!我不知道英国的香港统治者在交还香港前后的心态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如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7年七月一日前后遇到一个妙龄中国少女也会有这种“异样的感觉”吗,想象中就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然后,这个中年“油腻大叔”就开始施展他的手段了,他带那个英国姑娘去纽约的“中国故宫博物馆”,博物馆一个古老的大厅正面放着一个高大的航天器,是孔子号登月飞船着陆舱的复制品。从大厅高高的顶端射下几道多彩的光柱,聚焦到一个衬着天鹅绒的玻璃柜上,天鹅绒上放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石块,每块都标着昂贵的价格。这是中国1965年首次登月时,孔子十一号上的宇航员从月球静海带回的岩石标本。历史上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是1969年7月21日驾阿波罗11号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他在月球上的“人类的一大步”。刘慈欣将至提前了四年,由“孔子十一号”完成。“油腻大叔”花高价买了一块上面系着一条银色链子的岩石标本,送给了这个英国姑娘艾米。这时,“油腻大叔”的儿子也看出端倪来了,调侃说,艾米是他老爸发现的“新大陆”。这种妙龄美丽女孩,甚至已出名的中国女星争着嫁给洋人、甚至多金或并不真多金的港澳台商人的场景热发在八十年代的中国,或许刘慈欣有深的印象,他给反转角色放在他的《西洋》里了,让白人女孩倒追中国男人。

《西洋》中更奇葩的是那个15岁的中国男孩,他是在“旧大陆”,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长大的。他出场时恰是当中国国旗降下,英国国旗升起,中国向英国移交北爱尔兰完成。他对他的父亲怒吼:“是你们丢失了北爱!”作者说,这个孩子“认为应该把俄罗斯再分成更小些的几个国家;中国给了贫穷的西欧太多的贷款,却对他们提了太少的要求;他还认为许多年前中国就不应该让中东的那些恐怖主义国家和亚洲的某些极权主义国家存在下去;特别是北爱问题,他认为中国应该以主权换治权,而不是拱手相让……。一句话,他认为中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正在丢掉。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做为一个外国人生活在北爱尔兰。”

这是何等的极端!这是何等的居高临下,像上帝一样睥睨一切不可一世主宰君临天下。到了“新大陆”的纽约,见到联合国大厦,这个少年说,““联合国离开我们每年一百个亿的会费就运行不下去”。然后,他就对在广场上演讲的一个大学生模样的美洲人施展了全武行,他冲上前去,把那个年轻人从高台上一把揪了下来,吼道:“闭起你的狗嘴,你个臭分离分子!看到北爱的事,你们这些杂种又狂起来了是不是?!记住,北爱是租借地,但新大陆却是我们的国土!”

当那个美洲青年说“新大陆是印地安人的国土”时,中国少年怒气冲冲质问他,“你是不是中国人?!”,那个穿代表分离主义者蓝衫的青年说“是不是中国人要靠公决决定时,中国少年怒斥美洲青年“兄弟公决不认爹娘”。

这个中国少年紧接着的作为就更让人不齿甚至愤怒了。当那个英国姑娘艾米要给他父亲画像时,他把几张钞票朝艾米扔过去,粗暴地说,“你不就是要钱吗?别烦我们,走开!”当他的父亲要他给艾米道歉时,他理直气壮地说:“凭什么?这些年他们象蝗虫一样涌进来,抢走我们的工作,还在红灯区败坏我们的社会风气!”

我不知道在所谓“旧大陆”的今天的中国是什么样的社会和教育环境,能养成这样的年轻人。15岁是初中毕业的年龄,在我接触过的美国15岁上下的少年、和我了解的西方先进国家的年轻人,都会有对最基本的人类普世价值的认知,比起成年人,在种族平等、人人都享有自由、对小众群体的权利的保护,他们会有更前卫、更激进的立场。若有人像这个15岁的中国少年这样大言不惭的张扬他的种族主义、表现殖民者的高傲、称霸世界的野心,一定会被同侪不齿,不见容于社会的。刘慈欣在他的《西洋》中拎出这个人物,不知是褒扬,还是其它的展示。

然而,这个“油腻大叔”就向少不更事的艾米施展攻势了,讲文化、送礼物,最后走到了纽约港,“隔着一片海水,对面是世界闻名的上百米高的郑和像。他的一支巨手指着前方的新大陆。现在,天已黑了,身后的曼哈顿灯火辉煌,如同一个巨大的宝石切面。无数道光柱集中到郑和像上,使他成为屹立于海天之间的发着蓝色光芒的巨人。”,这种如堵一样的文化优越让他征服了艾米。

是世人都知道,纽约港的自由女神像是自由和美国的一个象征,1886年10月28日落成,是法国人民送給美國人民的礼物。塑像人物是身穿长袍的女子,代表罗马神话中的自主神,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的册子上用罗马数字写有美国独立宣言签署日期:“JULY IV MDCCLXXVI”(1776年7月4日),脚下还有断裂的锁链,也是对外来移民的欢迎信号。看电影《海上钢琴师》,当横穿大西洋的游轮上的欧洲移民远远看到露出海平面的美洲大陆,和逐渐清晰出现的自由女神像时的欢呼场景,让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塑像的底座上刻有诗人艾玛·拉撒路的诗作《新巨人》,后五句是: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饱受颠沛的人们一起交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我不知道刘慈欣臆想的在纽约港矗立的如巨人般的郑和像会对膜拜者说些什么?或许会写郑和的太祖高皇帝的两句诗:

杀尽江南百万兵,

腰间宝剑血犹腥!

就能震慑“新大陆”的二等公民和全世界所有到纽约看到郑和像的游人吧,让欧洲人依然胆寒,让所谓“旧大陆”的中国人扬眉吐气,让“新大陆”的美洲人承认他们是二等公民,让那个十五岁的中国男孩可以睥睨天下,让妙龄的英国姑娘上赶着做中国油腻大叔的填房。

小说《西洋》告诉我的另一件事是中国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民族主义有深厚的基础,并且可以无孔不入的四处传播着。刘慈欣没有、或许并不愿免俗。


浏览(3864) (4) 评论(1)
发表评论
文章评论
作者:月光无言 留言时间:2022-06-28 22:59:19

也就是一次复制。

中国人的复制拷贝能力世界惊人。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年也就是拷贝西方的四十年。非物质的东西不容易复制,只能学习启示,但中国人重视欣赏的物质现在已经被拷贝的差不多了,与西方可以比较对照了。

有趣的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并没有揭示展示这个民族模仿他人的天资技能,我们知道的是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老旧循环代替。

这篇小说也就是把西方史中的主人公换成中国人而已。老故事,新面孔。跟看电影时下意识觉得自己就是主角一样吧。呵呵。

物质繁荣,生活现代化的中国人,一直被久远不间断的历史串联下来所纠结的大国情结现在需要也觉得有资格释放了,也就是渴望世界尤其是西方的认可与尊敬。要是现实中不能得到,在小说里抒发一下也是一个去处。呵呵。


回复 | 1
我的名片
老礁
注册日期: 2015-04-18
访问总量: 391,890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最新发布
· 记忆中的几次枪毙人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故
· 从陈梦奥运乒乓女单夺冠的喧嚣想
· 《院士教授得病和非院士教授得病
· 你入党了吗?
· 篮球场风云
· 尖刀排
友好链接
· 和谈:和谈的博客
分类目录
【文革追记】
· 记忆中的几次枪毙人
·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的故
· 尖刀排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七回 到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六回 赵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五回,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四回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三回,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二回 信
· 河南“两条路线斗争”演义 第一回
【蒋祖权专文】
· 蒋祖权:文革之后
· 蒋祖权:大部分历史是没用的
· 蒋祖权:东北东北
· 蒋祖权:时间背后俄罗斯(三)
· 蒋祖权:时间背后俄罗斯(二)
· 蒋祖权:时间背后俄罗斯(一)
【书山有路】
· 革命和吃人--《白鹿原》中的白灵
· 对刘慈欣的短篇《西洋》的“考证”
· 看了《天黑得很慢》
· 从贺建奎的‘基因改造婴儿’想起刘
· 我读小说《软埋》
· 电影《枫》和科幻小说《三体》
· 《建丰二年》和老舍
· 革命和吃人--《白鹿原》中的白灵
· 黄万里和他的传记《黄河万里行》
· 巫宁坤和他的自传《一滴泪》
【只鳞片爪】
· 从陈梦奥运乒乓女单夺冠的喧嚣想
· 《院士教授得病和非院士教授得病
· 由说媒的王婆和曹德旺的福耀大学
· 大雪中札幌2024元旦
· 从成功、刘强东到杨振宁 ——— 从
· 访西贡补越南近现代史
· 台湾的女人们——看台湾电视剧《我
· 陈春花的前世今生
· 欧行路上的口罩
· 金门的胡琏
【他山之石】
· 文山樵人:你绝对想不到,《水浒
· 文山樵人:梁山好汉们为什么要吃
· 白桦:从秋瑾到林昭 (五四特辑
· 资中筠:国际问题研究的反思
· 比尔·克林顿:我曾试图让俄罗斯
· 资中筠 颂圣为奴六十年
· 资中筠:一点感想:这个春季不好
· 李伟东:我的中国自由派朋友对特
· 子皮:川粉解析 (转帖)
· “二丁事件”和庄则栋政治浮沉 (摘
【往事杂忆】
· 你入党了吗?
· 篮球场风云
· 焦枝线上的“浪漫”
· 我们仨的焦枝线
· 插队旧事 朱广利和张老臭
· 我‘遇到’的几个右派和他&#
· 2006年布达佩斯 裴多菲寻踪
· 小城人物 大姑外婆
· 由‘海地泥巴做饼干’的新闻想起的
· 小城小吃食
存档目录
2024-12-03 - 2024-12-03
2024-11-22 - 2024-11-22
2024-08-07 - 2024-08-07
2024-07-11 - 2024-07-15
2024-06-20 - 2024-06-20
2024-04-01 - 2024-04-16
2024-01-18 - 2024-01-18
2023-08-14 - 2023-08-30
2023-07-09 - 2023-07-26
2023-06-11 - 2023-06-30
2023-05-18 - 2023-05-31
2023-04-18 - 2023-04-28
2022-12-04 - 2022-12-04
2022-08-07 - 2022-08-18
2022-07-25 - 2022-07-27
2022-06-28 - 2022-06-28
2022-05-04 - 2022-05-12
2022-04-14 - 2022-04-26
2022-03-02 - 2022-03-30
2021-12-09 - 2021-12-27
2021-11-04 - 2021-11-23
2021-09-01 - 2021-09-01
2021-08-30 - 2021-08-30
2020-10-22 - 2020-10-24
2018-11-04 - 2018-11-29
2018-10-04 - 2018-10-14
2018-09-03 - 2018-09-03
2018-07-25 - 2018-07-25
2018-04-19 - 2018-04-23
2017-06-05 - 2017-06-05
2017-05-12 - 2017-05-15
2016-08-17 - 2016-08-17
2016-04-07 - 2016-04-13
2016-01-01 - 2016-01-09
2015-12-01 - 2015-12-20
2015-11-23 - 2015-11-23
2015-09-15 - 2015-09-21
2015-07-14 - 2015-07-31
2015-06-01 - 2015-06-23
2015-05-01 - 2015-05-28
2015-04-18 - 2015-04-30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