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读些历史,问我,该从哪里看起?
我说你从清末开始看吧,清末以前的历史都没有什么用处,你完全可以忽略,不必关注那几千年的历史。 她不解。说有人告诉她读历史就要全面,最好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唐宋一路顺读过来。 我告诉她,大部分历史都是没用的,没有关注的价值。唐朝关注过隋朝的成败,明朝关注过宋朝兴亡,都没有换来任何进步。每一次都是沿着历史走过来,最后都走回去了。 这些历史只是注定失败的原因如何反复,必然错误的选择怎样重蹈,只有重复的兴衰,没有进步的发展,这样的历史再悠久也没什么意义。 随便翻翻历朝历代的过往,几乎都是相同的兴亡因果,收尾的时候也几乎都是祥林嫂的风格:“我真傻…我早该知道的…” 。 几千年大部分历史都是如此,所以也没什么阅读价值。 但是到清末的时候就不同了,清末中国出现了很多进步的转变,架电报,修铁路,开工厂,造轮船。 这些进步不是关注历史的结果,是关注世界的结果。 最后,满清的倒台也没有像秦朝明朝一样是被农民起义推翻,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更替,满清是退位的,是中国历史上目前为止唯一有交接的不同模式政权。 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会在清末发生这样的变化?为什么满清没有像以往历史那样被另一个皇权取代? 因为那时的中国已经看到了外部的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改变了清末中国的历史轨迹。让清末在循环往复的历史怪圈中向外跨出了一步。 1644年的时候,满清是拎着屠刀杀进中原的,到了1906年的时候,满清已经开始筹备立宪了,虽然没有成功,然而这样的跨度是历朝历代第一次出现的。 对于中国历史的大盘走势,唐朝的杜牧在23岁的时候就已经总结好了:“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为何此后一千多年依旧没有什么改进呢?因为清末之前只有内部历史,没看过外部世界,没遇到进步对比。 我跟朋友说:咱们从秦汉魏晋到唐宋明清,每一次重新打开历史的方式都是对内的,能看到的都是重复的过去,看不到任何进步的意义。只有清末的历史进程是内外结合的,正如李鸿章所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从外面被打开的。 咱们以前的历史都是内部变更,走的都是内部规律。就像杜牧说的那样一直在翻来覆去,没有多少参考价值,所以你是去读这部分历史等于浪费时间。 但是从清末到民国的这个跨越,中国历史的打开方式第一次发生了变化,没有像历朝历代一样再走回去。 后来,袁世凯准备称帝,还想走那个内部规律,结果那么多人反对他。袁世凯死后,张勋想把满清再请回来,也没人理睬他。清末打开历史的方式不一样了,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清末之后的一百多年里,中国历史经历了几次重启,从受日本影响到受苏俄影响,从1950年跟美国交战到1979年跟美国建交,每一次重新打开历史的方式都有来自外部世界的不同影响,打开历史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 今天的发展也是这样,明天更将如此。 所以,我认为读历史要从清末开始。清末之前的历史,实在闲得慌,读点也行,不读也罢。 我说“大部分历史是没用的”,说的不是广义的历史,是说清末之前的历史没有好作用,坏作用当然也是作用,那是有害的作用。 很多人读历史都是想了解从前哪里错了,能够引以为鉴,但几千年历史并没有因为被了解就避免了重蹈覆辙。 1840年以后,那些根本没有读过中国历史的西方人第一次来到中国,立刻就知道哪里不对。可见几千年对错不复杂,不必非要去读清末之前那些知错再错,知耻而更耻的历史。 当然,如果纯粹是为了娱乐和解闷,啥都可以读。 有人说满清是历史上腐败不堪的朝代,说我在文中突出清末的进步是美化满清。满清的野蛮和腐败是众所周知的,我说清末这段历史有阅读价值,因为清末除了原装历史模式中那些黑暗部分之外,还有前所未有的进步转变,这是史实,不是美化。 我说“满清没有像历朝历代那样更替,是退位的,是中国历史上目前为止唯一有交接的不同模式政权”,这个交接指的是两个差异政权的改朝换代。 第一不是同名政府内部换届,第二不是汉魏晋宋等那些在相同模式下内控之后的所谓禅让,这些相对满清与民国不同模式新旧政权的对等交接,是没有可比性的。 我说“清末之前的历史都是内部变更,走的都是内部规律”。是指几千年循环的内部模式和内部规律。蒙古和满清这些外来人也是按中国原来内部模式和规律走的,包括跪在他们脚下的那一帮孙子也都是原来的。 我说“清末之前只有内部历史,没看过外部世界,没遇到进步对比”。指的也都是外部相对文明世界的对比。历史期待的改变,应该往好的方向发展,历史关注的影响,应该朝积极的方向努力。 不要习惯比恶,比乱,比落后,那都是病态看世界。 还有,不要去跟美国比历史悠久好不好,人家不稀罕,人家用200年就能建起大厦,凭什么非要几千年不断推倒重来。 七百多年前,蒙古人也入侵过中国,几十年后被打跑了,没有多少蒙古人会写汉字讲汉语。1644年之后,满清对汉文化的学习可谓十分用心,不然满清也不会被汉文化腐蚀成泥。 结果是没学多少汉文化的蒙古人跑掉了,全盘汉化的满清跑不掉了。 但如果历史上没有满清而是一个汉人政权,会不会搞洋务那就不好说了。比如太平天国就是往愚昧落后方向使劲,而义和团的一个主流帖子就是:“先拆电线杆,再扒火车道......” 三百多年前,满清为了改变本族的落后,主动学习汉文化。一百多年前,满清发现汉文化体系的落后,又转向学习西方。相比之前内部模式的千年循环,清末是一个值得阅读的时代。 过去的历史,都有太多沉重的东西。千百年走势,每一次推倒重来之后的循环往复,每一次两败俱伤之后的周而复始,都是前后雷同的悲伤。 走不出历史,历史就是一次又一次巴掌。最后,所有的巴掌都会打在现实的脸上。与其说历史悠久,其实也是脸皮很厚。与其说生生不息,其实也是浑浑噩噩。 有读者留言说我读书少,这句说对了。我打小就不爱读书,一看书就没有耐心,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几分钟就翻到结尾。中国历史那么多记录,几千年多么漫长,难道非要读过几千年历史才能懂几千年因果吗?现实的答案会藏在过去那些历史里面吗? 清末之前的历史只是一张作废的考卷,里面没有今天想要的答案。 答案从来就不在那些漫长历史的过往里面,真正的答案都在那些比悠久历史短暂,却走在世界前面的文明进步里。 然而,那些拖着古老历史的现实却习惯了视而不见,总觉得文化和文明落在别人后面,是祖先没有把历史的密码传给后代。 很多人习惯到历史中去寻找现实的答案,试图破解现实中的文化落后,生活不如意,精神迷茫等等难题。历史在他们脑海中一页一页往前翻,一路唉声叹气翻到三皇五帝,人生几十年岁月转眼就成为每个人的回忆,最后收获的只是万千感慨。 其实,那些千年破历史早就被古人翻烂了,里面真有好东西,早就被翻出来了,还会等到今天去被发现吗? 今天,虽然那些让人无法割舍的历史里面,有很多永远不被人知的真相,但是没有人可以回到过去,没有人能够改变历史。 曾经叹息的每一段历史,都已经成为真实的结果,结果就是今天的困惑,背着走却推不开周围,历史的包袱被当成了财富代代相传,里面的东西越来越有重量,越来越没有价值,越来越无处安放。 后来,这些历史成了一个悠久的结。 如果每一个希望提升自己的人,都习惯向别人身上找原因;如果每一代试图改进现实的人,都习惯向过去的历史中找答案;如果今天的错不是今天的错,都是昨天的因果,如果每一代人都是这么想的,那么每一代人都会多挨一次历史的巴掌。 有多少过往的历史,都是扇向现实的巴掌,挨上瘾了,还会传给下一代。 历史就是巴掌,要打回去才能看到答案,能打回去,才会走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