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儒医“裴大包” 却说裴效仁出狱,妹夫看他神色惶惶,沮丧狼狈,这就劝慰了,说永昌小地方,猫三两人,拉屎不生蛆,呆下去咋个发展?这回算是侥幸打通人脉,躲过了一劫,万一哪日来个不通皮的昏官、贪官、土皇帝,“日近长安远”呢!哪日再来个仇家买通官府收拾你,那才真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呢。干脆到府城昆明去吧!妹夫说兄弟哥儿两个,遇了麻烦,彼此多少还可照应。 神医只管闷闷饮酒,不知如何作答。 妹夫又说:“小地方有哪样好?人穷地偏,民风淳朴,直道,肠子不转弯弯,倒是好相处。可人太直了也有不好。水太清则无鱼虫,人太直则难融通。这不是,你大包下药,本想快点把人医好,结果怎样?人家会因为你好心肠就饶你吗?省城人多林子大,千丝万缕,你勾我扯,树棵生得密,鸟雀躲在里首安全嘛!谁人想要加害你,没那容易嘛!虽说人人学得圆滑,那也是一种生存之道嘛!如何,搬昆明去?” 神医还是闷闷饮酒,除了亲戚间的客套谢意,“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感慨,他不作任何实质回答。 妹夫继续煽动,说:“我认得姐夫要强。秦朝宰相李斯就说了嘛,粮仓里的耗子吃米,茅厕里的耗子吃屎。永昌这小地方,你干得再了不起,最后还不就一吃屎耗子。有哪样奔头?” 听到此话,要是平日,神医肯定拍案而起,和对方震开了。现在妹夫救你出狱,千里奔波,又赔银子又出力,能震,能吵吗?于情于理都不能。低头闷闷地喝酒,他心头只冒出一句话,他一时也想不起是哪个古人说的了: “燕雀焉知鸿鹄之志!” 原来云南边地,野山重隔,文化荒凉,最是缺少本土大师。世上人景仰泰山北斗,实因大师一人能让万民崇敬,启一方心智,励懵懂少年、莘莘学子奋发有为,最后造福桑梓。云南少本土大师而至文化滞迟,此之谓也。明初洪武年,云南难得在嵩明县地界,生出一个医界泰斗兰茂。兰大师为慈母治病,割腕肉以为药引;四乡行医,善举遐迩。穷乡苦营数十年,终得《滇南本草》凡三卷,附方600余则;《医门揽要》凡二卷。此外还著书立说,写出第一部声律读本《韵略易通》,比清代浙江笠翁《声律启蒙》早了300年!该大师正是儒医传家的裴效仁心中偶像。他从小立志,秉仁心仁术,行悬壶善举,做神农后裔。他自匾医所“济世草庐”,此之谓也。如今虽备受械梏,惨圄难舒,可目的尚未达成,怎对得住从小宏志?对得住为医志而夣的父亲? 他回答妹夫说:“县城肯定是呆不下了,百丈山下还有祖宗留下薄田数亩,聊可营生糊口。躬耕垄亩,犹能兼行悬壶之事,一则造福乡梓,一则有望《滇西本草》续写完毕,聊慰平生夙愿。” 凭宋运禄一张油嘴,本是可以把裴效仁这头犟牛牵得动的,可不知咋的,大约急,亦大约酒喝多了些,宋妹夫说着说着,莫名其妙就扯上了现今西医东渐,说洋人在云南府地到处布施医药,大见奇效。裴效仁顿时愠怒难遏,立马驳斥,道:“西洋人咋个?洋医不懂阴阳,不讲凉热。视其诊,不号气脉,不望舌面,不立医案;观其药,搞不清牛黄马宝、冬虫夏草,非丸非散,非汤非膏,巫术而已!”神医厉目园瞪,一脸灰绿,好吓人。宋不啃气了。裴效仁得胜收兵,又反问一句:“洋人治得了表,治得了本么?”又问:“医得了病,医得了命么?” 妹夫满肚子热心肠遭兜头凉水,只好苦笑苦笑,和神医又碰几杯,然后作罢。 接下来轮到了裴子骞。 原来,姑妈外嫁多年,膝下却一直无子。侄儿裴子骞长得清秀,乖巧懂事,俩口儿早就喜欢得视如己出,心肝宝贝似的,一直想过继为子,两房共养。效仁此次虽遇难脱险,但在永昌城内已搞得医名尽扫,下乡盘田势成定局。生活艰辛自不必说,子骞学业也难以为继。运禄和效良私下商议,若能就此把子骞接去昆明读书,一则可解哥哥目前急困,二则让子骞继续得到良好教育,事情岂不两全? 裴效仁却为难了。子骞初发童蒙,神医便天天逼他背诵古圣孔孟经典,背诵先贤诗文华章;背诵医宗古圣的《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辩》,学中医医方脉法,望、闻、问、切,诸般手段;带他跋山涉水,识草采药,一门心思要让其接班守业,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将独门医术薪火传承。如此爱子,他怎能让他人领走? 这场对决,母亲坚决站小姑子一边。原来,母亲巧云平素即见老公逼儿子夜夜背书,如受难童子一般,背不完功课便不得睡觉,天下母亲,能不心疼?时有夜阑更深,母亲已一觉醒来,门缝间依旧油灯明灭,知道儿还被罚苦背,神医随时还要戒尺掌手,打得心肝儿肉血津津,她总忍不住翻身起床,寻个借口:娃娃须上茅厕小解一类,把子骞拖走,去屋角,用手拉着衣袖将爱子满面泪水抹去,悄悄放上床囫囵便睡,死老倌儿发现了,也只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如今小姑俩口儿千里来归,救夫解难,顺势让子骞儿随姑母去省城求学进取,哪点儿不好?巧云认得小姑子最心疼侄儿。再说,到了云南府,将书读好了,到时候谋上一官半职,再将双亲一齐接去省城享福,还由得你死老倌儿不成?再说,母亲巧云从小野村荒寨长成,对都市热闹心向往之,永昌府就让她很知足了,此次昆明之行,更让她眼界大开。车水马龙,人潮熙攘,商贾云集、物品山积……云南府城简直就是她的梦里天堂。能去那儿过日子,能不喜欢?对小姑子俩口儿的主意,她一百个赞成。 现在比分是三比一,最后看子骞自己的态度。 父亲的魔鬼训练几乎夺走了小子骞所有的童年快乐,能脱离苦海,心中自然高兴。可是,眼见得父亲甫出牢笼,满身荦荦血痕,一副颓颓苦相,他不能、亦不敢有些许快感,只得怯怯喏喏向姑妈姑父表示,说他自愿留乡下伺候双亲。 筹码再次交到母亲手里。这一回,母亲毫不犹豫,断然道:“你去!穷乡野地的,莫死,大家都死一起!你爹有我伺候,你跟姑爹姑妈去省城认真念书,早点儿长大出息!” 母亲字字斩钉切铁,又有小姑子两口儿助阵,神医心里亦明白,儿子对父亲古板苛严的教法,心内早生抵牾,如今虽觉后悔,已来不及。 四比一。神医满脸无奈,只得勉强点了头。 出发那天,全家人在村口古榕边的风雨草亭话别。强牵慈母手,子骞忽哭得像个泪人儿。父亲开始一声未吭,这时有点歇斯底里了,大叫:“说走就走!哭哪样哭?男人就得像个男人,你,高高兴兴给我走!” 等妹妹倆夫妇带着子骞走远,马车影子最终消隐在一片高坡荒林之下,荒林多马齿苋、鸡脚刺和七叶一支花,皆是可入方剂的,裴效仁曾带小子骞多次去那儿识采草药,如今孩子与荒林终被滚滚红尘淹没得了无痕踪,神医终禁不住仰天长叹,口占了一绝: 舔犊十载梦难成,痛向苍天哭余生, 愚公世代可移山,裴门薪火谁传承? 他自然没想到,子骞此去,整个中国的天地就变了。年轻人的心,如风筝断线,只会追风逐云而去,渐飞渐远,再难管束。 5、洋学堂 光绪时候的云南府,绕城墙跑一圈九里三分,也有说十里整数的,共六道城门,楼高五层。与当今高楼林立、华街交错、车水马龙的昆明城相比,实在袖珍得可怜。可在清末,比之高山野路的永昌县,当是巍巍乎壮哉,很富阔亦很热闹了。单说庙宇,城隍庙、灵官庙、土主庙、圆通寺、万寿寺、报国寺、青帝宫、天梵宫、五显宫、三元殿……史料载,不含清真寺和天主教堂,仅汉族寺庙就多达80余座。大小街道凡150余,巷400余。民俗节日与宗教活动,不计其数,丰富多彩,用当今话语,算花花世界了。南门近日楼一带最是繁华,三里长的官道通衢向南绵延,直向百里滇池,绿畴环绕,茫茫烟水,万顷晴沙,又是一番诗意景致。官道全用石板铺就,两边满眼酒旗市幡,只在暖风飘荡。裴子骞随效良姑妈、运禄姑父乘车坐轿远道来此,无名的乡愁和陌生的恐惧顷刻消散。他在心中暗暗说,来了省城,一定发奋读书,考取功名,将来大小做个官吏,定把双亲接来此仙府福地安享晚年。 年轮已转到光绪二十年多,边地风气已开,欲负教育责任者众。云南府内学堂林立,有官立,有私立,有外国洋人兴办……所授课业,除传统四书五经、孔孟典籍,文理、实业、体育、法政、宗教……样样俱全,不一而足。精于商道的姑父最讲实际,他将各类学堂的行情很快摸排一遍,即和姑妈商议,说甲午战败,朝野都呼喊强国保种,提倡新学,说不准科举哪一日也要废了,想取考功名而升迁仕途已不可得,何不让子骞学一格物经世之学,以后或从实业,或经商,更能派上用场?姑父告诉姑妈,说:“其实,只要手上有了真金白银,哪样官不能做?如今世道,买官卖官早就明码实价。”姑父把行情搞得十分精准,一个“同知”,银700两;知州:500两;最多摔出1000两,准保弄个候补道台哪样哪样的。运气好,遇了天灾、国难,花一笔钱赈灾助公,朝廷马上赏你个顶戴花翎,赐一个“急公好义”匾额,以示旌表呢!比“十年寒窗”省钱得多。 姑妈更讲实际,她说平政街华法福音学堂就教新学,不交学费,中午下午还免两顿餐费呢!她说她有熟人在教会做工,能帮这个忙。姑妈俩口明白,书呆子哥哥若晓得儿子上教会学堂肯定会气得脸色发绿,可他远在边陲,信息难通,只要子骞自己愿意,各方严加保密,大哥绝对无从知道,也无法干预。世道本在变迁,说不准哪天他的花岗岩脑袋最终开窍,问题也就不解自决了。即使不开窍,生米煮成了熟饭,除了承认现实,纵然牯牛脾气,他又能有何解法?至于嫂子巧云,姑妈信心满满,认为她笃定希望儿子出息,不会拘泥于古想旧念的。 事情就这样定了。 福音学堂主课是《圣经》,其余课程有哲学、法语,好像还有欧氏几何、数学、堪舆、体育,什么的。欧氏几何的推理判断,曾给希腊三杰之一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带来灵感,而亚氏哲学又给神学圣人托马斯·阿奎那带来许多灵感;数学本身充满形而上的抽象,与神学最相通,这些内容肯定有的;堪舆单讲世界地理,学生兴趣最大;至于物理化学这类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曾经挖掉了基督神学的基础,这类功课教会学堂上不上?怎么上?现已不可考。 在老家穷乡背惯了《伤寒论》《内经素问》《医宗金鉴》、孔孟经典、唐诗宋词,上述这些闻所未闻的新课程让小子骞如烛照电闪,顿然一亮。单说堪舆课,老师让学生实地操作那架细长圆筒千里镜,架上小东门璧光楼城门,千丈开外,席子营边补碗匠的弓弦马尾都看得丝丝分明;将角度往上翘,再看土路远去,青山起伏,想必就是大观楼长联里的“东驤神骏”了,远山之上,蓝天一碧,白云悠悠远逝,不知又飘去了几千里?几万里?于是想起教室墙壁上印刷精美的世界堪舆图,亚细亚、欧罗巴、亚美尼亚、阿非利加……如片片树叶漂浮于大海大洋之上。每一片都比大清国地盘大了许多!海洋会多宽?天空会多广?人类生活的天地多大?奇思怪念,如云帆临风,早把子骞的心鼓得起伏不安。 子骞记得,那一日是好正月十六,老昆明传统风习:“游百病”。半个城的人都到城墙上游走嬉戏,意在将全年病痛悉数“游”掉。放风筝的、抖空竹的,卖车车灯的、卖关刀长矛戏脸壳的、卖豆腐脑、卖丁丁糖的……全都挤城墙上。看热闹的游人们把宝贝一般的千里镜和和宝贝一样的福音堂学生围个水泄不通,如众星拱月。班主任问:同学们,你们想去世界上各处看看吗? 子骞至今犹记,他回答最响亮。 6、牧师夫妇 班主任是一女流,基督教牧师太太。牧师全名保罗·费尔南得斯,长而且拗口,就取了个中文名,叫费南士。太太名字也一长串,尤里乌丝·玛格丽特什么什么,裴子骞和同学们进校,一直就叫她的中文名:玛丽。牧师夫妇待人最是谦谦和善。西洋人类,男人女人都牛高马大,说话偏细声细气,好似深怕吓走了地上觅食蚂蚁、梁上筑巢蜜蜂。中国大人对娃娃动辄训斥施暴,两相比较,很大不同。 子骞最觉新鲜还有一奇,高班同学口口皆传,说这对老夫妇来历如何之不凡,一如小说故事传奇角色。费南士年纪轻轻便成了诗人,名满天下,参加过法兰西内战,为“巴黎公社”穷兵士、穷工人奔走呼号。巴黎不幸被破,官兵屠城七日,费南士逃出血海,流亡英伦,躲过一劫(可能像中国的杜甫吧?子骞想,杜甫就是身逢安史之乱,颠沛漂泊,终成诗坛宗师),后来不知如何再流落中国,看破红尘,弃俗出家,皈依了基督教门(子骞又想起《水浒传》三拳打死“镇关西”的鲁智深——可是,费牧师咋那么文质彬彬?);又听说,富家小姐玛丽辗转万里,历尽万千辛苦,好不容易在中国川滇交界乌蒙山区找到诗人,有情人终得在异国结为连理(子骞又想起孟姜女奔走南北,寻找夫君万杞良不果,最后将万里长城活活哭倒)。不同的仅是玛丽当时还非费家妻室,甚至二人从未谋过面,玛丽只是费诗的崇拜者罢了,得知费血海脱险,万里东去,于是辗转投书寻人,继而鱼雁往还,最终以女儿之身,一人跨洋过海,远赴中国野山,成就了一段姻缘佳话……对二西洋人的掌故传言,裴子骞什么都听说又什么都不清楚,仿已知晓又似永远不知晓。东人西人,历史背景、思维活动与行为方式差异如此巨大,其大也,裴子骞直以为不过传说,不知该如何证明其真实确然?事情便越发朦胧神秘,又魅力难当。不提。 却说少年子骞野村长大,孤陋寡闻,对外部世界兴趣尤其强烈,洋人传授的新鲜学问,及传道授业的西洋老师本身,都让他好奇难耐,总想深入一探。或请教学业,或借阅书刊,他总是寻找机会接触玛丽。学生勤学好问,老师自是欣喜。原版法语课本、哲学精义,小说、诗文……她都借与他,甚至丈夫的诗集,也让他借去阅读。 费家位于教学区后,土坡下一栋土木结构的楼房二层。土坯泥墙厚足两尺。土墙上挂满大小照片和刻印逼真的石印版画:奇特的哥特式建筑,屋顶的尖塔如剑指长天。宽敞的林荫道。悠闲驶过四轮马车……释放裴子骞憋得难受的好奇心,这些照片和图画成了最佳孔道。玛丽老师一张张介绍得仔细:这是巴黎,这是圣母院,这是蒙马特尔高地、拉雪兹神父公墓,条石砌成的坟茔排列整齐,上面歇满鲜花,墓后有纪念墙,一女子长裾委地,身体半裸,乳房高挺,顽强地大张双臂,护卫身后亡灵……女教师说,法兰西民族性格素多浪漫,喜欢耽于街头喧嚣,甚至喜欢对断头台狂欢,他们梦想用恐怖的美德制造人间天堂,这就打打杀杀,闹了100年,直延至“巴黎公社”兵败,这才如噩梦惊醒,省悟了所谓革命,原是为同胞制造人间地狱。接下来,她又给子骞指认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河边的威士敏斯特大,英国历代国王、王后、诗人、政治家、天才多葬于此,只是名字太多,子骞记不起了。 子骞眼光总是要最后落于费牧师夫妇的一张合影。地点亦为一幢土楼,只是屋后是万重青山,云遮雾障。如此绵延青山,子骞好眼熟,和他从小看过千百遍的一样。遂问:“这是我们云南?” 玛丽答是的,这是她到中国的第一张留影。接着快活笑问:“裴!你知道吗?费尔南得斯和我第一次见面,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子骞顿时犯傻。事关男女之大伦,尤其师长的男女之情,小生晚辈听闻尚觉难堪,遑敢胡评乱道?他不期然面红耳赤了。 学生的尴尬让女教师好稀奇,便直说了:“费先生对我说:我们结婚吧!”说完又笑。 子骞脸红已如烈酒初醉,老师遂将话打住,又对另一张照片问:“这些苗族孩子多可爱!你瞧,他们可爱吗?” 也是乌蒙土楼。一群苗族孩子挤在费牧师夫妇身前合影。娃娃们皂衣粗衫,散发赤脚,却个个笑得灿烂。子骞答是的。玛丽释然,道:“如果你会因为这些孩子的笑容而感觉眼睛湿润,你就会懂得,人活在世界上有什么意义。”继而沉思良久,真诚赞许,说裴,你是一个好孩子。我和费牧师,随时欢迎您! 子骞心中高兴,快跑回家,那一日昆明夜未央,星子密布天际,如万千花朵开遍;如精灵阵列,吹奏银铃天音。他对着十字架祈祷许久,一夜不眠。 (未完待续) 连载1:https://blog.creaders.net/user_blog_diary.php?did=NDI1MTY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