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艺术 2012年的“春晚”仍是“九斤老太”的趋势。原来还有为赵本山让我咧嘴乐一下。今年老赵也没了。说实话,我只是要看个乐儿。“春晚”为什么让我越来越乐不起来呢?我记得陈佩斯和朱时茂“吃面条”会让我笑得前仰后合;但后来,连小品大王赵本山的搞笑也越来越有“硬挠胳肢窝”的劲头。老赵走了好啊,因“身体原因”借坡下驴,体面“撤军”。 在朋友们春节聚会时,大家伙儿酒足饭饱之际,午夜时分,居然在纽约的中文电视台上看到当年的无声电影《城市之光》。我是从头看到尾,本来已经困得顶不住了,这电影惟妙惟肖的情节让我大笑不止。好像多少年都没有这样笑过了。之后又对影片中流浪汉夏洛特的境遇还真发自内心的伤感(卓别林的电影主角往往是流浪汉夏洛特的形象,我只是猜测《城市之光》中的主角叫夏洛特)。 您还能让我说什么呢?只能又是“九斤老太”之感。当今文艺舞台流于肤浅和庸俗,中国更甚,让人无可奈何的商业化无孔不入,正让“文化沙漠”无情地蔓延,毁灭人类的理想和远大追求。我这不合时宜的“叔齐、伯夷”式的言论还是打住吧。 《城市之光》是喜剧大师卓别林的代表作之一。当时有声电影已大行其道,但卓别林仍坚持拍这部无声电影(其实影片中已有些音响效果)。他是那样的执着,又极其自信。 我对卓别林的无声表演艺术五体投地!他用极有感染力的动作和各种各样的诙谐表情表达人物内心的复杂感情。在他之后没有第二个人能够与之媲美;要不,怎么说他是个天才呢?他独具匠心的剧情安排也让其他艺术家们望其项背。您怎么也无法想象他制作笑料的天赋。如果您看《城市之光》觉得乏味,别怪我认为您是个毫无情趣的人。 在您看《城市之光》捧腹大笑之后,会对剧情人物的安排回味无穷。流浪汉遇到酒醉的富翁;他救了那空虚得要自杀的富翁后,两个人成了朋友。但富翁第二天清醒过来后就把流浪汉赶出他的别墅,绝对地冷酷无情。可富翁再次酒醉后他俩又成了最好的朋友。这种富翁醉了就和流浪汉成为好朋友的情节贯穿于整个影片。对此您会有何感想?那就是:冷酷的富翁们只有在精神不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同情穷人。有点言过其实?我看差不多(仇富哈,嘿嘿)。人性中就有贪婪和非理性的一面。 卓别林尽管是艺术表演的天才,可这并不是说他的作品是一挥而就。我认为他对艺术创作始终全身心地投入,呕心沥血,一生如此。当今的世界还有这样的人吗? 我爱说人无完人。卓别林一生中有过很多女人。不能不说他的私生活不够检点。但他最后的妻子乌娜.奥尼尔(Oona O'Neill)有长达34年的夫妻生活,相亲相爱,直到卓别林去世。介绍说“两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长,也非常幸福,两人在对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奥尼尔找到了一个爱自己的父亲角色,而卓别林则找到了一个忠实于自己,并在他在公众中的信誉不断降落的时候安慰自己的人。两人共有八个孩子,三个儿子克里斯托弗、尤金和迈克尔和五个女儿杰拉尔丁、约瑟芬、简、维多利亚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别林逝世后乌娜还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对卓别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开始酗酒”。卓别林最终获得这样的幸福婚姻也真值得庆幸。 卓别林一向身体强健。1977年12月24日,他在家中设鸡尾酒宴与亲友欢聚。酒席间,卓别林开怀畅饮,谈笑风生。酒后卓别林因不能入睡,就服用了几片安眠药,结果竟于睡梦中去世。其后专家们对卓别林的死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并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结论是他死于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我个人认为,这样的离开人世对卓别林先生真是幸事,一点痛苦都没有。 他潇洒地走了。他留下的表演艺术是人类的瑰宝,恐怕日后无人能超越。今天追求“动物性”的世界里,卓别林所代表的艺术与之永远风马牛不相及。 附录:《城市之光》剧情简介(摘编) 查尔斯.卓别林在本剧中饰演一名流浪汉,虽然身无分文,但心地善良。一日,他邂逅一名卖花女,这个女孩虽然拥有清纯的容貌但眼睛却是盲的,流浪汉用仅有的钱买了一朵花,他将这朵花时刻带在身上。他看到卖花女的处境非常艰难,和奶奶相依为命,微薄的收入让两人艰难度日,流浪汉决定竭尽全力的帮助卖花女,在卖花女的心中,他是一位高大、善良、富有的人。 他竭尽全力的赚钱,并决心为盲女治好眼睛。意外的他救了一名富翁,还被富翁请回家去,待为上宾,喜出望外的流浪汉以为自己这次能彻底帮助盲女,可是第二天清醒之后的富翁却翻脸无情,还将他赶了出去,无奈的他只能到拳击俱乐部去打拳赚钱,瘦小的他不堪重击,晕倒在拳击台上…… 一天,在街上徘徊的他又遇到自己救过的富翁,这次富翁对他非常热情,还给了他1000元让他资助盲女,喜极而泣的他决定马上去帮助盲女,他与富翁两人却遭遇到强盗抢劫,流浪汉拼命保护自己的财产,却被警察误会入狱。 两年后,刚刚走出监狱的他意外在街上再次邂逅卖花女,此时的她已经双目复明,还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花店,流浪汉的双眼定格在看到卖花女的瞬间…… 幕后花絮 《城市之光》是查尔斯-卓别林的第74部影片,也是他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一直推崇无声影片的卓别林认为有声影片会破坏电影本身的艺术效果。在《城市之光》开拍以前,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已经问世,所有制片商都开始转向有声影片的拍摄,卓别林却坚持将《城市之光》拍摄成默片由于本片拍摄期间正处于美国经济萧条期,但一丝不苟坚持己见的卓别林却因为更换演员等因素,浪费了几个月的拍摄时间,还报废了几万米的胶片,甚至更改了50余次主要场景。影片中流浪汉与卖花女的首次邂逅就拍摄了8天,最终耗费胶片25万多米,胶片采用率仅为0.95%,可以说拍摄期间,米高梅电影公司几乎将全部财产投入其中。 卓别林近乎苛刻的要求为米高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1931年2月在美国首映后,观众反响强烈,票房迅速飙升至榜首,盈利超出投资三倍多,50年代,《城市之光》再次重映,再次赢得观众的赞誉与支持。 影片简评 影片《城市之光》是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影片,但也象征着卓别林电影艺术的最高成就,目前,影片《城市之光》已经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预示着该片艺术价值的肯定与成就。 《城市之光》是一部喜剧片,布局合理,构思精巧。影片将流浪汉与盲女定格为主要角色,因为看不到流浪汉,一切美好想象和阴差阳错的细节让盲女的世界变得浪漫而奇妙,因为能看到盲女,流浪汉不得不隐瞒自己真实的境遇,影片就是在这种“想象”与“躲藏”之间变得更加温馨,富有悬念。 影片虽然表现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之间的“悲与喜”、“笑与泪”,但却是一部优秀的喜剧。为了突出强烈的喜剧效果,卓别林从现实细节出发,营造大量笑料,无论是流浪汉在雕塑上滑稽幽默的亮相,还是他狂舞、大吃面条等疯狂举止都让人捧腹,而他与大块头那场近乎残酷的拳击对决让观众难以忘怀,强烈的喜剧效果与让花样百出笑料百出使这部电影的喜剧效果与艺术成就更加突出与崇高。 影片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与批判性。影片中流浪汉的执着与富翁反反复复,悲喜无常,表达了当时所处的经济危机,社会上层阶级对劳动者缓和危机,偶尔会放宽政策,卓别林通过流浪汉与富翁的际遇将美国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巧妙的表达出来。 除强烈的社会性外,影片更加温馨感人,尤其是结尾感人至深的一幕。双目复明的卖花女再次邂逅落魄至极的流浪汉,想用一朵花打发流浪汉的卖花女,当她的双手触摸到流浪汉的双手时,熟悉的感觉让卖花女倍感疑惑。“是你吗?”女孩问。“是的。”流浪汉羞怯的回答,“你能看到了?”女孩答道:“我能看到了。”简短的对话之后,在无尽的想象与期待中影片戛然而止,在这部影片里,卓别林奉献了他最完美的表演,无怪乎美国电影史学家路易斯。约可布斯说:“谈论查利。卓别林也就是谈论电影。美国电影史上还没有一个人像查利。卓别林那样,成为全世界这样珍爱的人物。” 《城市之光》经典片段:http://video.nytimes.com/video/2009/03/09/movies/1194838466249/critics-picks-city-lights.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