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母亲
(十二)
父亲与死神搏斗了整整两个星期,遭受更多的人身苦痛他也要抗争下去。好几次大夫多说不行了,紧急通知我们去医院,可老爷子的血压又渐渐升了上去,又与死神再次擦肩而过。但我知道父亲大限已到,离开尘世只是时间问题。我每次去父亲都有我能理解的表示,尽管他说不了话,看起来生命的迹象就是在不断地喘息。他的手脚在入院不久就开始浮肿,后来浮肿就不断地往躯干上蔓延,看起来可怕。在最后两个星期,肝功能和肾功能的各项指标不断地下降。血液循环越来越差,供氧不足,最终导致全身脏器衰竭。
大夫明白我和妹妹也就是在等待事情的终结――父亲的寿终正寝,所以说话也没什么顾忌。他说父亲的身体特别好,一般老人到了这个地步恐怕也就挺两、三天就不行了,没想到我们的父亲一个多星期后还顽强地活着。
我实际上对大夫有着某种抱怨,既然你大夫知道老人根本不可能起死回生,如此抢救意义何在?明摆着,父亲此刻只是在遭受临终的苦痛。我实在忍不住,找到大夫,暗示他尽早结束父亲的痛苦。大夫心领神会地看了看我。“好吧,升血压的药就停了吧。不过希望你能在这个单子上签字。”那是“不积极治疗的”的监护人责任书。现在医院里,病人家属和大夫打“医疗事故”的官司屡屡发生,大夫对这种事情非常谨慎。明知道有些病人抢救意义不大,也要做给病人家属看。
我长时间地坐在奄奄一息的父亲边上,想着父亲为什么要顽强地活着。在输赢已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中盘认输”?如果他就是因为活下去的欲望在坚持,他的人生就这么值得留恋?
很晚了,我疲惫地回到家里。因为没有睡意,我拿出他写的回忆文集随意地翻。这部回忆性质的文集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截至,字字句句都体现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我觉得自己不能集中精力,似乎不知为什么要翻这本文集。忽然,我觉得自己是要找寻父母婚姻方面的资料。因为父亲不可能奇迹般地恢复,他答应讲和妈妈的婚姻这事看来是不可能了。
还是那么零零散散的一点点,已经看过多少遍了:父亲1937年底从日本返国,先到上海,后去老家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夏认识妈妈的哥哥,也就是我大舅,他中断大学学业,回家乡搞抗日救亡活动。猜测父亲就是在这会儿认识的后来的妻子,我们的母亲。但我的大舅很快又返回大学读书,父亲也在同年九月份去流亡到内地的那所大学读书,正好和我的大舅是同学。
这么说,母亲在1939年夏天认识父亲,也就是几个月时间。这么快的时间就定了终身?母亲生前讲,她在家乡时一直是小学老师。那她什么时候被人告发是共产党被捕的呢?据信应该是1941年。因为历史资料表明,1941年日军曾沿海登陆入侵父母的家乡。看来有关母亲被捕变节自首出狱这事情爸爸并不知情,因为他在内地上大学。在母亲1947年去上海与爸爸结婚时,母亲大概也不会讲。但到解放初期的“坦白交待”运动中,这件事父亲肯定是知道了。那会儿父亲是否能原谅母亲吗?是不是他们的感情因此不好了呢?现在不可能知道了。
据信,1939年秋父亲去内地读大学,毕业后留校当助教,母亲就一直没和他再见面,那年头兵荒马乱,书信往来都很少,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7年,他们才重新相聚,并结婚。那时父亲已经32岁,母亲也29岁。一晃过了将近八年时间,这要是为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真可以大书特书一笔。然而爸爸承认他和妈妈在结婚前实际上都有意中人。这也不免令我沮丧。更可叹的是,他们的婚后的生活并不美满,明摆着,父母同床的时光都很少。母亲在我结婚前说过和父亲的婚姻生活不好。她当时直截了当,说父亲在内地上大学期间有情人!让我暗自震惊的是,她拿出一个照相簿,找到父亲老同学聚会的一张照片,指着其中一位老太太,“是她。”不过她没提自己当年是否有男友。
妈妈曾告诉我。第一个孩子死后很长时间她都没再有孩子。有了我以后,父亲表示不想再要孩子。可在我不到半岁时,家里来了客人过夜。父亲不得不和母亲同床一次。可那一次就有了我妹妹。母亲说她知道怀孕后曾想做人工流产。
父母坚守了一生的婚姻竟是这样。现在父亲弥留,母亲也过世,我和妹妹再也无法知晓他们当年各自的爱情,和为什么他们结合在一起。多么令人遗憾,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永远地带入了坟墓。忽然我想开了。天底下多少爱情故事都是带入坟墓的,永远无人知晓的,作家们可以随意描写的。我知道父母在当年有过这样的爱情…爱情悲剧就足够了。我现在想弄明白的,是他们结婚后肯定都感到婚姻中没有爱情,但为什么就这样坚持下来了呢?对于我来说,我不能想象夫妻间没有爱情。如果是那样应该离婚。这也算是尊重对方的感情。但上一代人对婚姻的生活态度,乃至整个人生态度都有区别。对婚姻上,他们恪守承诺、信义。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如果夫妻间缺少爱情,他们可能认为可悲,但离婚有背信弃义之嫌,他们不干。结果就宁愿没有爱情的夫妻生活就这么过下去,甚至性生活都没有。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信义是最最重要的。我想,自己可以不理解他们的生活态度,但必须尊重。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从未吵过嘴,我甚至没有发现他们就任何一件具体事情有意见不同。而且绝对不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他们之间的冷淡。在他人眼里,父母是模范夫妻。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他们的婚姻竟然延续了60年。他们在外人看起来的“相敬如宾”实际上是体现着一个“忍”字。两个人都在忍。
不过老俩口最后十几年的岁月里,母亲忍不了了。这时父亲往往和我们说“她太封闭了,接触外界事物太少了,人的思想放不开”。妈妈人生最后十几年的精神状态确实和过于孤陋寡闻、离群索居有关。但她表现了对自己婚姻的失望这一点……怎么说呢?是否属于人性的回归?我的意思是他们的思想都有时代的烙印,人性的表现上有所扭曲。如果你问:仅仅是他们两人吗?好吧,我就说“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在某种意义上讲,用今天人们的思想来对照,是扭曲的”。
父母的感情生活是上一代人他们这部分传统知识分子价值观的缩影。随着他们的老迈、死亡,那个时代也结束了。我说是不再去探究父母的婚姻了,可还是不由自主地想:他们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欲的?其实我们的老一代并非所有人都认同父母这样的人的价值观的。就算在左翼传统知识分子当中,众多的人也不会完全像我父母这样对待生活。但如果像我父母这样价值观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思想中理想主义色彩特别浓。
母亲和父亲都多少次地提过多少年前的情景,在长江口,灰蒙蒙的江面上见到各国列强的军舰停泊在那里时,他们的内心就是怒火燃烧。他们的梦想就是中国强大起来,经过恶战将西方列强打败。你会说“你父母是老愤青”。表面看起来,父母这代人和当今中国很多目空一切的年轻人的口号是一样的――中国一定要强大,把失去的利益从列强手中夺回来。但父母他们这代人是将他们的口号付诸行动的。而现在的“愤青”只是在英特网上发泄情感。
啊,夜已经很深了,我还在浏览父亲的回忆文集,仍然毫无睡意。妻子悄悄地从卧室里走出来坐在我旁边。她什么也不讲,靠在我身上。“我们结婚多久了?”我问她。
“怎么啦你?问这个干什么?”妻子笑一笑。“二十多年了。”
“如果咱们能守到结婚六十年,我也像爸现在的年龄了。”
“我可没想着活那么大年纪。到时候受罪不说,也太寂寞了。不是吗?就算咱们俩都活着,同时代的朋友们都不在了,是不是孤苦伶仃的。”
“爸爸就要走了……”
妻子盯着我看,见我仅仅是感叹的样子后才说:“每个人早晚都会走,离开这个世界。只是他老人家现在受罪呀。”
“他这样挺着是为什么呀?还有什么牵挂吗?”我轻轻叹息着。
我们俩都无言,默默地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