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点儿东西纪念我的父亲,但一直没找着合适的时间。昨天带着儿子启程回国参加父亲去世周年祭,经停北京。因着旅途劳顿早早躺下。一觉醒来,才一点。头脑很清醒,儿子正睡得香甜,周围万籁俱寂。一道灵感闪过,这不正是我要找的空吗?明天就是父亲的周年祭奠,难道是冥冥之中的某种奇妙的安排?
我的父亲出生于沂蒙山区的一个普通的村庄,弟兄五人,父亲排行第三。父亲出生于1936年底,但不知道自己的准确生日,就把伟人的生日(12/26)当成了自己的生日。印象中从来没有为父亲过过生日,因着自己的忽疏,也因着父亲坚持"不过生日"。我隐约觉着父亲坚持不过生日的用心是为了给子女省事。我的父母是那种最典型的中国父母: 对子女是全然的爱和奉献,却没有想从子女身上得到半点的回报。用俺们家乡的话就是"疼儿不叫儿知道"。写到这里心头忽然涌上一股强烈的感动,热泪夺眶而出: 我到现在还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坚持不过生日,您们的"疼儿不叫儿知道"也做得太成功了!
儿子突然醒来,问我为什么半夜不睡玩手机?我不想给他多解释,让他接着睡。这次让儿子请假回国,一方面是祭礼需要"孙子"的参加,一方面也想让他这个自以为是"美国人"的中国人接受一下中华孝道的熏陶。我忽然意识到最需要学习的应该是我自己: 我的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无私奉献的大爱我做到了多少? 我不是"疼儿不叫儿知道",而是相反,给子女做一点事情就唯恐他们不知道,不但嘴上说出来,还向子女要"感谢",甚至"提醒"他们要如何谢我,和太太争功等等种种"不良"行为。虽然多数时候是以开玩笑的语气,但印象中父母从来没有开过这种玩笑。大哉! 我的父母之爱!
父亲给我讲过一些他儿时的事情,比如他仍然记得日本鬼子进村的情形,好象当时他只有三岁(父亲的记性极好)。父亲讲得最多的还是小时候挨饿的故事,经常是在外边放了一天的猪或羊,回家却没的吃,只有一锅捞不到干货的地瓜干粥(直到七十年代,地瓜都是当地农民的主食)。因着有这样挨饿的经历父亲一生都看不惯浪费粮食,我们家的剩饭都会被父亲"打扫"干净。我们都以为父亲饭量大,从来没有多想是父亲最深切地体会到了粮食的宝贵和农民种地的艰辛。直到晚年父亲来美,父亲仍然坚持不留剩饭,仍然显得"饭量"很大。我却不知道,父亲已经得了糖尿病。从某种角度,是我"害"了父亲: 没有给父亲足够的关爱,让他及时查出病情,及时进行饮食控制,及时调整生活习惯。。。太多的后悔,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亲一生极为要强,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全力做到最好。他给我讲过他当年求学的艰辛: 每次要背上一个月的干粮(沂蒙特色的"煎饼"),步行几十上百里路到学校,吃到最后煎饼已经长毛,因吃不起食堂长毛的煎饼也要吃到日子。每学期两块钱的学费也让父亲极为犯难。但父亲仍咬牙坚持,最终成功走出"农门"。父亲也给我讲过"大炼钢铁"的时候他三天三夜不睡苦干的故事。父亲的一生是奋斗和上进的一生,他以中专学历(后来进修成大专)最终成为大学教授,背后是他付出的极大努力和心血。我记得父亲备课极为认真,备课簿总是写成厚厚的一摞。退休后父亲立志要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为此立下每天写五千大字的目标。父亲后来身体出状况也与此有关,因为每天站着写字的时间太长。这一点我是知道的,却没有劝阻父亲,帮助父亲进行退休后的生活调整。岂不知父母老了就需要被当作"孩子"来看待,而我这在父母面前当惯了"孩子"的却迟迟没有觉悟,没有向父母回馈他们应得的子女的孝敬和关爱! 父亲极为重视子女的学习,努力为我们创造最好的学习条件,包括尽量不让我们做家务,怕耽误学习。父亲除了工作,也没有其他嗜好或娱乐。以今天的标准看,好象父亲不太会"生活"。其实这是父亲对家庭的高度的责任感和由此产生的高度的自律。父亲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工作和家庭之上,心里唯独没有自己。很多年如一日默默地付出: 每天五点多起床拔炉门(80及以后的人可能会表示不懂),为我母亲做早饭做炉火准备。按点儿叫我们起床,为我们上学做细致的准备,包括检查自行车的车况胎压等。晚上会来回巡视我们做作业,以至于我学会了和父亲"打游击": 抽屉里放本小说,桌面上放作业本。父亲走开就看小说,听到父亲的脚步声就关上抽屉假装做作业。尽管如此,父亲对我们学业的重视无形中成为我们搞好学习的动力,我们兄妹三人都相继考上比较理想的大学。
到我们都长大成人,结婚成家生子,父亲的付出却一点也没有减少,相反更大了。我老大是95年出生的,是我们家第三代里的"头胎",一出生就成为全家人的掌上明珠。为了照顾她,父亲宁愿放下工作,请了半年的长假"常驻"北京。后来我赴美留学,全家随我来美,大妹一家也不久来美,小妹在北京。第三代也一个接一个地降生,从此我的父母就开始了人在旅途,一年至少往返中美一次的生活。为了照顾第三代,父母办理了提前退休,生活完全围绕第三代展开。这就是平凡而又伟大,无私忘我的中国父母,没有自己的"退休"计划,心里只有自己的孩子和孩子的孩子。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顽强的生命力,是不是源于这样代代相传的父母大爱的极致发挥?
父亲对父母极为孝敬。我们家经济上曾长期极为拮据(当然全国都是如此),很多年就靠每个月七十四块五(父亲每月工资四十,母亲三十四块五)过日子。真正的一分钱要掰两瓣花,但不管多困难,父亲都会雷打不动地每月汇十块钱给我的爷爷奶奶。老家的亲戚有困难来找他,他也总是尽力接济。父亲对工作极为尽心尽力,对同事朋友极为坦诚。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千言万语,写不尽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谨以这点文字聊表寸心,告慰父亲在天之灵。愿父亲在天之灵安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