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涩的井水……”八十年代歌坛盛行的“西北风”里有这么一首歌,歌名叫“我热恋的故乡”,表达的是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尽管歌中所说的故乡“并不美”,还有“低矮的草房”和“苦涩的井水”,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歌者对自己故乡的热爱和怀恋。正像老话所讲的“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母亲和使自己长大成人的故乡都会产生天然的依恋和热爱。而中国人更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情节,无论在外漂泊多久,故乡似乎总是在向他的心灵深处发出一种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我就是这样一个恋家怀乡情节很重的人。记得十八岁考上大学,是第一次远离家乡成为“游子”,我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异乡”不适应症:家和家乡,沂河和老家的田园风光,童年的快乐时光和玩伴,经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想家严重的时候我甚至专门坐车去火车站,目送远去的火车以寄托思乡之情…… 终于盼到寒假,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合肥发北京的128次列车,经兖州转兖州发石臼所的慢车,碾转近一天的时间才到家。一进院门(那时我家还住平房,有一个父亲垒的小院)母亲就迎上前,叫了声“我的儿呀”便将我一把搂住!热泪纵横!母亲也是一直牵挂我这个第一次离家的游子!我最爱吃的猪肉韭菜馅的饺子母亲已经包好,我一回来就下锅煮上了。家的温暖和味道一下把我包围,让人陶醉和迷恋。母亲,家乡,我真不愿离开您的怀抱!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北京工作,期间也动过回家在父母身边生活和工作的念头。母亲似乎同意,但父亲反对,在父亲的心目中好儿女应该“志在四方”。我只能选择留京。这时中国大地上涌动着市场经济的大潮,学子中间还有一股出国留学的热潮。我也被这股留学热潮所裹挟,在96年走出了国门。最初的想法是学成后回国,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生活如歌“故乡常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不知不觉自己已步入中年,子女一天天长大,而父母一天天变老。父亲于2008年罹患帕金森糖尿病等疾病后就和母亲一起决意回临沂,因为不愿意留在子女家给子女添“麻烦”!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又接着帮子女抚养第三代,到了自己年老体衰的时候却不愿麻烦子女,而宁愿让老伴儿搀扶着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这是多么伟大而无私的父母之爱!然而从子女的角度,又有着未能在父亲身边尽孝以报答养育之恩的无尽的痛悔和遗憾……父亲已于三年前仙逝,我这次回乡是和母亲妹妹一起专程来怀念和祭奠父亲。除了祭奠父亲,我还有一个埋藏已久的心愿要藉着这次回乡来实现:和多年未见的老师和同学们见面(大多数是毕业后几十年从未见过),因为我最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是和他们一起度过。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怀旧”情节愈发严重,对儿时玩伴和同学的思念也一天天严重起来。过去同学们处于“失联”状态,也想不到该如何见面,现在有了微信,“失联”的同学陆陆续续被找到拉入班级微信群中,此时不与同学们相见,更待何时?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我一把撕掉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矜持”和“羞涩”的面纱,在同学群里高调喊出了想和同学见面的心声!没想到同学们更是热情如火,每个人心中都有压抑了几十年的对老同学的思念之情!2016年的回乡之旅成了同学聚会之旅!大大小小的同学聚会有八场!热烈的握手和拥抱,热情的话语,热切的目光,大家一下回到了从前,知心的话儿说不完,美好的记忆挖不完,同学情谊清又纯,同学的心儿紧相连……同学聚会美好而又短暂,意未尽,情未了,依依惜别,不舍之情,溢于言表,更写在深情的双眸中…… 在家乡的最后一天,堂弟带我到位于临港区的老家探亲祭祖。我又一次被浓浓的亲情所包围!我记忆中的一派田园风光的老家已被“开发”得旧貌换新颜!连同老家在内的周围十几个村庄已经或正在被整体搬迁到一个已经颇具规模和规划良好的小区内。世代务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村民们将很快告别黄土地,过上城市化的生活。望着即将消失的村庄,我略有些失落感,但知道这是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现代化,城市化,让全体国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实现绿色的可持续的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短暂的回乡之旅结束了, 难说再见却不得不背上行囊,一步三回头我难舍沂河两岸的好风光!再见!我热爱的故乡和亲人!再见!我热恋的同学们!相聚时难别亦难,美好心愿留心间。愿再见面时,大美临沂已成天上人间,亲人老师同学们也都健康平安直到永永远远!母亲节到了,祖国,故乡,母亲,向您问好!给您请安!游子心中永远铭记您的恩情,永远为您祝福盼您平安!
华山兄好!是老乡?握手!沂蒙山小调确实成了临沂的一个“品牌”,我这小文也带点儿“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味儿:-)
爪兄好!四个赞让俺乐得四爪朝天
一直以为咸人博是咸阳西域人士,没想到是沂蒙山区出来的,咱的近邻。咱去过那儿,空气中总都飘散着”沂蒙山小调“的气息,那是不能让人忘怀的地方,正如作者结尾所说:
祖国,故乡,母亲,向您问好!给您请安!游子心中永远铭记您的恩情,永远为您祝福盼您平安!
very g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