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烧茄子 |
| 刚出国时,非常想念老北京的一道名菜:烧茄子。
烧茄子是很吃油的一道菜。在炸茄子块儿时,没有半斤一斤的油,你就只能弄出一堆死眉瞪眼、半油半水黑糊糊的东西,把好好的茄子都糟蹋了。而那时一般家庭的食油是定量供应的,谁家也舍不得把半个月的油用来做一顿烧茄子啊。用猪油去做吧,且不说大块儿肥肉(北京市场上叫“大油”)不好买,就是买来了,还要剁成丁子下锅炼油,费事不少,做了菜又不益于健康,所以也没听说谁家专门买了大油来做烧茄子的。不过,炼过猪油后的油渣儿倒是香酥可口,是我儿时喜欢的食物。
一般家庭少做烧茄子,食堂的大师傅们便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食堂的油多,而烧茄子属于较贵的菜,很多人不买,所以也无需做一大锅。记得我们食堂的烧茄子,色泽紫红透亮而不见余油,入口绵甜咸鲜(大概加了不少味精),加以鲜香细嫩的肉片儿,真是下饭的好菜。在炎炎夏日,坐在食堂的窗边,一边望着外面的芸芸众生,一边就着米饭大吃滚烫的烧茄子,热汗畅快地从额头流下脸颊,那一种快意至今难忘。
来美国后,在餐馆和朋友家吃过无数次茄子,什么鱼香茄子啦,红烧茄子啦,却没有一次像北京烧茄子那样地道可口的。于是我便萌发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念头。烧茄子当然要用茄子,然而用什么样的茄子却有讲究。北京出产一种又大又圆的茄子,其水分少、质地较韧,是烧茄子最好的原料。在美国当然买不到北京茄子,我便看上了那种长圆形的美国大茄子。买回家来一切开,发现水分太多,于是决定先做点炸茄盒儿试试。茄子大,切大薄片很容易。夹上调好味的肉馅儿,然后在面糊里一滚就下油锅炸。我的天,炸了两三分钟就渗出大量水来,等我把软塌塌几乎烂掉的茄盒儿捞出来,剩下连油带水多半锅!这带着茄子味儿的掺水剩油做什么都不好吃,只得倒掉了事。
做炸茄盒儿惨败,我也不敢用这种茄子试做烧茄子啦。大片的炸茄盒儿尚且如此,要是把茄子切成扇块儿下锅炸,不烂成一锅粥才怪呢。
“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美国大茄子不能用,不是还有中国长茄子吗?这种茄子,我在北京时见得不多,是地道的南方货。不过在美国,我发现这种茄子特别适于做肉丝炒茄子。把长茄子去皮后切丝,再切一点青辣椒丝儿备用。炒菜时,先把一小撮沾了湿淀粉的里脊丝儿下油锅炒散取出,然后下葱花蒜末炒香,依次下青辣椒丝儿(要炒出辣气来)和茄丝儿翻炒,待到茄丝儿吃油变色变软后,再加入里脊丝儿,然后加酱油和少许味精翻炒片刻即可起锅。这样的炒茄子,下饭最宜。然而,我用这种茄子试做烧茄子,终究还是失败,盖因其水分太多,虽不像美国大茄子那样多,但也足够把炸茄块儿变成茄子泥。
有一天,我在韩国人开的H-Mart里看到一种“西西里茄子”(Sicilian Eggplant)。这种茄子表面有些棱角,但基本是圆头圆脑的,直径可达15厘米上下,很像久违了的北京茄子。于是我又动了烧茄子的念头,买了一个回家。切开看看,水分远低于前面试过的中美茄子,质地也与北京茄子相仿。我于是大喜,立刻开始做烧茄子。首先将洗净的茄子带皮(也可去皮)切成7-8厘米长、2厘米厚的扇块儿,然后在茄子块儿上打上鱿鱼卷那样的花刀。如果没有时间想偷懒,也可以把茄子切成半厘米厚的大薄片。下一步很重要,就是把切好的茄子块或大片摊在纸巾上晾大约5-6小时,这样可以吸去很多水分。
然后,在炒锅里放大约200毫升花生油或玉米油用中火加热,然后放入切好的茄子翻炸。当茄子把油都吸进去时,改小火不断翻炒。等到油从茄子大量渗出时,就可以把茄子捞出,控去余油。在锅里留一点油,用大火加葱花炝锅,再倒入炸好的茄子翻炒片刻。如果不想吃素的,也可加些沾好湿淀粉的里脊丝儿。然后,加酱油和白糖。在起锅前,记着加一些拍碎的蒜瓣,这样烧出的茄子,带有强烈的蒜香。
终于可以吃到像模像样的烧茄子了。然而,由于一天到晚俗务缠身,实在没有太多时间去钻研易牙之术,加之近日颇重视健康食品,对烧茄子这种用油喂出来的美食,自然要敬而远之了。现在,我一边写,一边垂涎三尺,但就是不敢纵欲去吃。今天的晚餐是——两个小芋头。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