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毛主席说:这家的豆皮好吃 |
| 在美国吃过很多中国餐馆,从早期单调乏味的美式中餐到现在风味各异的不同菜系都曾尝试过,但似乎还没有遇到一家正宗的湖北餐馆。
在我小时候,家父曾数次携我去一家“湖北餐厅”吃饭。这家饭馆位于北京南城的虎坊桥,据说是湖北驻京机构开办的。饭馆在一栋五层大楼的一楼,面积不大,装修简朴而不失优雅。那时我最爱吃的菜是“蓑衣丸子”和清炒虾仁。那蓑衣丸子是在肉丸子上滚上糯米蒸出来的,乍一看好像丸子上披着蓑衣,很威武的样子。糯米浸透了肉汤,一粒粒晶莹剔透,好像珍珠一般,所以这道菜又名“珍珠丸子”。蓑衣丸子肉嫩米香,鲜美自不必说,而那清炒虾仁则更胜一筹。不知这家饭馆有何秘方,炒出的虾仁不仅鲜嫩可口,最奇怪的是不见一般虾肉做熟后的红色。纯白的虾肉配上洁白的荸荠丁,整个菜雪一般的好看。记得有一次家里要我去湖北餐厅买几个菜,其中就有清炒虾仁。一位新来的服务员把菜端来后惊奇地说:这虾仁怎么一点红色都没有?是不是搞错了?我心里笑他露怯,因为这道菜本来就是这种颜色。
我最爱的湖北美食,大概要数豆皮了。那年家父从武汉回京,带回一大盒切成方块的油炸食物。只见其上面是一层蛋黄色的焦皮,下面是混合着肉丁、香菇和虾仁的糯米饭。虽然不是当天制作的,但用少量油煎一下,便觉香气四溢,诱人食欲。从此我才知道武汉竟有一种叫“豆皮”的美食。顾名思义,我以为那张黄色的表皮是豆腐皮(腐皮)。可是入口才觉那皮既脆又香,根本不是豆腐皮。原来, 那皮是用鸡蛋和绿豆粉摊出来的。
在武汉,三鲜豆皮做得最好的店家是“老通城”。该店创办于1931年,迄今已有80多年历史。毛泽东曾到“老通城”吃过豆皮,据说还发表了“最高指示”。现在能查到的是这样两句话:“豆皮是湖北的风味,要保持下去”,以及“你们为湖北创造了名小吃,人民感谢你们。”我一直怀疑这两句话是御用文人捏造的,因为即使伟大如毛主席者,也不可能连吃喝拉撒睡都要讲些政治正确的伟大的空话。而据我听到的传言,毛主席的原话其实只有七个字——“这家的豆皮好吃。”
伟大领袖都称赞的豆皮,究竟是怎样做的昵?正好百度百科“老通城豆皮”的词条介绍了做法,现摘抄如下:
“首先要把糯米煮熟,把笋,豆干,瘦肉切成丁.放到锅里用油,酱油,调料,糖,料酒加些水卤上备用.(最好不要凉了哦) 然后把面和鸡蛋调成糊状,跟做煎饼是一样的.用平底锅,把面滩上去,再打颗鸡蛋涂抹均匀.(记住一定要是微火哦,要不肯定糊)抹完,把滩好的蛋皮反个面,在把煮好的糯米放上去抹平.
“最后把卤好的那些东西和一些汤浇上去.再翻一下.金黄色的诱人的皮就在上面了.死劲压一压.一大张香喷喷的豆皮就出锅了.把它切成块,三餐任何时候都可以吃.放到冰箱里.热的时候用微波炉或者在锅里加些油回煎一下也可以.好好吃哦~ 口味重的可以加些葱花和辣酱都行。”
这里要说明两点。第一,上面提到的“面和鸡蛋”似乎是“绿豆粉和鸡蛋”之误,否则就不能叫“豆皮”了;第二,文中那些“哦”都是原来词条里的,虽然很娘娘腔,倒也有些生动。此外,考虑到中美两地食材、炊具等差异,我又在网上找到两篇在美国做豆皮的文章,以便将来因地制宜,自己动手试着做一做。一篇文章题为《武汉特色早晨豆皮自己做》,来自美国中文网“向阳花的个人空间”(http://blog.sinovision.net/home/space/uid/320280/do/blog/id/211281.html);另一篇则来自新浪的“生命活水”博客,标题是《#开学季# 【三鲜豆皮】老武汉经典过早,毛主席点赞!》(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c61a510102v1h2.html)。这两篇文章都有详尽的制作方法,并附有很多图片,颇有参考价值。
虽然毛主席的话只有七个字,但是在“一句顶一万句”的年代,仍然有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文革中,最充分认识到这七个字之强大威力的,就是“老通城”的革命职工。他们在店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这家的豆皮好吃。
从店门前经过的人,见到这块语录牌先是一怔,随即莞尔。毕竟,毛主席确实说过这样一句话,而这家“老通城”的豆皮也确实好吃。
三鲜豆皮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