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往往无效
对于美国古巴关系开始正常化,我认为现任美国政府这一步是对的。当然,美国以往历届政府对古巴半个世纪的经济制裁以及严酷封锁我也不认为是极端失策;因为美国当年的这一政策的实施毕竟有着时代的背景。当今美国政府改变对古巴的政策,不管怎么说也是明智之举;毕竟时过境迁。而且从以往的历史事实看,想通过经济封锁达到改变一个国家政府的目的往往效果不彰。
之所以这样说,我想到的是西方世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的严酷的经济制裁及封锁,以及对所谓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现在对北朝鲜的经济制裁是否使金正恩政权一丝一毫地改变了专制统治?在历史事实中,前苏联的崩溃,南非消除种族主义隔离政策,伊拉克原独裁政权的覆灭等等和经济封锁政策有多大关系?再者,经济封锁的副作用也太大了。尽管如此,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乌克兰问题上仍采取对俄国的经济制裁。
对美国在半个世纪前的导弹危机后一直没有入侵号称社会主义的古巴,我想说的是,当时美国和前苏联就导弹危机达成妥协时保证,绝不入侵古巴。几十年来,美国政府不愿直接入侵古巴而违背诺言,眼睁睁地看着古巴这个“共产党”政府,日复一日地在自己的“后院”存在着;同时他们也知道用经济制裁古巴达未能达到古巴独裁政府倒台的目的。然而这并非美国政府的一意孤行,而是综合权衡各项政策后的不得已而为之。
经济制裁指一国或数国对破坏国际义务、条约和协定的国家在经济上采取的惩罚性措施。常常被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利用作为打击、削弱其他国家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手段。但经济制裁也是一把双刃剑,制裁国也会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其实即使是整个世界对某一国实行经济制裁,也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例如,当年尽管联合国对伊拉克实行了经济制裁,但伊拉克独裁政权仍可以集中力量在黑市交易中收获收益,而且,黑市交易也因为制裁而繁荣了起来。
黑市因此繁荣还不是经济制裁的主要副作用。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制裁会帮助独裁者将臣民召集起来抵御共同的敌人。古巴就是个例子。这很不幸!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实施了许多制裁,但是大部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从古巴到苏丹,再到伊拉克都是如此。
美国单方面的经济制裁在改变一国行为上所起的作用就很小了。例如,美国对伊拉克的贸易禁运最后以伤害美国商人和伊拉克政府政策的微小变动而结束。没有共同的联合阵线,贸易制裁只能伤害实施制裁的国家:当美国石油公司撤出伊拉克时,法国石油公司乘虚而入,和伊拉克签定了利润丰厚的协定。
实际上,经济制裁更多的是对被制裁国无辜百姓造成痛苦,制裁对象国的政府精英常常能够把经济痛苦转嫁给普通国民。同时,对被制裁国的邻国和实施制裁的国家经济也带来损害。既然如此,为什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要不断地对一些国家实施经济制裁呢?这是因为现代战争带来的灾难更严重。战争让人却步,但又不能装聋作哑。那只好经济制裁。
冷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制裁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经济制裁与抵制的历史很漫长。就当代而言,美国是动用这两种手段最为频繁的国家。据国际经济研究所统计,1945年以来,大约三分之二的制裁都有美国参与。
冷战的结束消除了制约制裁行为的政治因素,因此经济制裁的出现频率急剧增加。冷战期间,联合国安理会仅仅实施了2次制裁;而1990年至今,安理会至少实施了12次制裁。国际经济研究所指出,上世纪90年代共发生了50余次经济制裁事件,比前一个十年增加了67%。
“值得关注的是制裁的成功率,这里的成功是指制裁对象至少接受制裁国的部分要求。基本估计。通行度最高的数字是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结论,即制裁的成功率为33%。低端估计。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佩普认为,制裁的成功率只有5%。许多情况下,制裁对象确实改变了政策,但并非出于制裁国的经济压力”。
从一些史实看出,制裁盟国往往比制裁敌国有效。例如,就未来可能爆发冲突的国家而言,任何一方的政府都很难退让。及时作出让步,敌国就会认为你将来也会让步。盟国之间的利弊权衡则全然不同。以涉及核不扩散问题的制裁为例,美国对韩国、巴西和阿根廷等盟国实施或威胁的制裁就获得了成功,对古巴、伊朗和朝鲜等国的制裁却收效甚微,这并非巧合。
以下是一篇论述经济制裁副作用的论述,摘编如下:
经济制裁的逻辑似乎是这样的,制裁能够恶化该国的经济状况,从而激化国内矛盾,这种情况下,流氓政府或者会迫于民众压力而下台,或者会被反对派揭竿而起推翻。可惜,逻辑并不总是能转化为现实。古巴和伊拉克是经济制裁两个最著名的例子,却也是最失败的两个例子。古巴已经被美国经济制裁了半个世纪,美国总统都换了十来位,卡斯特罗政权却依然安然无恙。不但安然无恙,而且还可以“顺手”将经济的一切失败归咎于美帝制裁。伊拉克则遭受过史上最“惨重”的经济制裁,十几年下来,萨达姆不但没倒台,反而被“制裁”成了全世界第六富有的人。最后萨达姆虽然被赶下了台,却不是因为什么制裁,而是因为美军的飞机大炮。与此类似的例子还有缅甸、苏丹、塔利班、伊朗、津巴布韦等,都是“你制裁你的、我独裁我的”。事实上,有研究表明,经济制裁史中有87%的个案都是失败的。
如果经济制裁仅仅是政治上无效也就罢了,毕竟它还具有道义上的象征意义。问题在于,从道义上讲,经济制裁是否值得推崇也很可疑。经济制裁最大的问题,就是用独裁者的错误来惩罚该国的百姓。制裁使被制裁国工厂订单减少,失业率上升,投资锐减,物价高涨,食品医药短缺,国际社会冲着专制者打出去的耳光,最后扇到了普通民众脸上。
经济制裁屡屡失败的原因在于一个悖论:它的成功取决于专制政府对民众疾苦作出反应,但专制政府根据定义就是对民间疾苦缺乏敏感性的。对这些政府来说,经济制裁的害处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嫁给民众,比如津巴布韦政府,你不是削减粮食进口吗?那我就只给政府的支持者分发食物。经济紧张还为计划型经济提供了最好借口,从而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依赖性。甚至有时候,制裁不但不能削弱专制政权,反而可能因为一个“外敌”的存在而激发本国国民对政府的拥护。
打击独裁者心态固然可敬,但如果“良心安宁”的代价却使专制者更专制,弱者更无助,最后的结果却是好心办坏事。难道国际社会真的对流氓政权无可奈何?其实在动武和沉默之外,政治对话、贸易交流往往是比经济制裁更有效的促进变革方式。对话可以避免专制者“狗急跳墙”,而贸易则能带来经济发展。众多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才是培养内生的自由化、民主化力量的根本动力。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合乎人之常情,如果一堆小朋友里面有个捣蛋鬼,你要“带他玩”,他可能还就慢慢学会了游戏规则,但如果大家合起伙来孤立他,把他扔一边不理,那他反而可能自暴自弃了,而自暴自弃的人最容易走向极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