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垃圾处理
在美国,居民的垃圾分类,大致分为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一般来说,镇子里规定,每个星期固定的日子清理某种垃圾(住公寓楼使用公共垃圾箱的除外);也有的是在每个星期固定的某天收各种不同的垃圾。我看到网上有个相关的帖子,写得比较详细,摘编如下:
洛杉矶居民的垃圾为三类:一个垃圾桶用来装可回收垃圾、一个桶来装花园里锄下的草叶植物树枝,还有一个装普通生活垃圾(后两种为不可回收垃圾)。垃圾桶按颜色来区分垃圾的种类。
社区规定每周五清早来车收垃圾,周四晚上居民将垃圾桶推到路边摆好。周五早晨不同的垃圾车分两次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分别拉走。
美国人恪守垃圾处理规定,除了自律外还监督他人,一旦发现有违规者,“好事者”就去举报,环卫部门视情节轻重处以高额罚款。
生活垃圾扔的时候要有讲究:必须先用垃圾袋装好,扎紧袋口,防止残渣和剩水漏出产生不好的气味(其中食物占很大比重)。
可以回收利用的家庭垃圾不外乎废纸,玻璃瓶,塑料等。而在美国,这些都可以全部放到同一个回收箱里。不过瓶瓶罐罐必须是无害干净的,装有异物的瓶子不能放入。
大件物品如电器、旧家具、建筑垃圾等不能放进垃圾桶需提前电话通知专门从事废弃物收集处理的承包公司。
………………………………………………………………
我们住的镇子每个星期在不同的日子收不同的垃圾。这样做更能使居民区分不同的垃圾。如果在倒某种垃圾那天你放在路边的垃圾不符合规定,清洁工拒绝清理。您要是没有把垃圾分好类,最后倒楣的是自己--垃圾没有被清理掉。
可使用公共大垃圾箱的居民,如租公寓楼居住者就不那么自觉了。虽然倒垃圾处有可回收垃圾箱和不可回收垃圾箱,很多居民还是就手随意地望某个垃圾箱里倒各种垃圾。唉,人是有惰性的。再说,住公寓者,比如我们所住的公寓楼群,来自第三世界者甚众;这可谓“人穷志短”。既然没人监督他们往不同的垃圾箱里倒不同的垃圾,他们为什么要自觉地给自己的垃圾分类?在美国,住公寓楼使用公共垃圾箱者还是很多的。我推测,在美国公共垃圾箱垃圾分类应该是个问题。
我妹妹去过日本。她认为日本人是最不怕麻烦,办各种事儿最一丝不苟的民族,表现在分类倒垃圾上特别典型。下面是网上有关资料摘编:
日本民众在垃圾分类上做的非常出色。日本的垃圾分类有以下几大特点。
分类精细,回收及时。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几类再细分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又可分为孙项目,以此类推。
可燃类:简单讲就是可以燃烧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胶制片,一般剩菜剩饭,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属于可燃垃圾(北京的“厨余”垃圾属于此类)。
资源类:报纸,书籍,塑料饮料瓶,玻璃饮料瓶。
不可燃类:废旧小家电(电水壶,收录音机)衣物,玩具,陶瓷制品,铁质容器。
粗大类:大的家具,大型电器(电视机,空调),自行车。
前几年横滨市把垃圾类别由原来的五类更细分为十类,并给每个市民发了长达27页的手册,其条款有518项之多。试看几例:口红属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红管属小金属物;水壶属金属物,但12英寸以下属小金属物,12英寸以上则属大废弃物;袜子,若为一只属可燃物,若为两只并且“没被穿破、左右脚搭配”则属旧衣料;领带也属旧衣料,但前提是“洗过、晾干”。不过,这与德岛县上胜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该町已把垃圾细分到44类,并计划到2020年实现“零垃圾”的目标。
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区摆放着一排分类垃圾箱,有的没有垃圾箱而是规定在每周特定时间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点,由专人及时拉走。如在东京都港区,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资源垃圾。很多社区规定早8点之前扔垃圾,有的则放宽到中午,但都是当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环境或引来害虫和乌鸦。
(惭愧呀,日本人能自觉自愿地把垃圾分类做的井井有条。我们中国人呢?)
管理到位,措施得当
外国人到日本后,要到居住地政府进行登记,这时往往就会领到当地有关扔垃圾的规定。当你入住出租房时,房东也许在交付钥匙的同时就一并交予扔垃圾规定。有的行政区年底会给居民送上来年的日历,上面一些日期上标有黄、绿、蓝等颜色,下方说明每一颜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种垃圾。在一些公共场所,也往往会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别写着:纸杯、可燃物、塑料类,每个垃圾箱上还写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韩文。
人人自觉,认真细致
养成良好习惯,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儿童打小就从家长和学校那里受到正确处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谓一丝不苟,非常严格:废旧报纸和书本要捆得非常整齐,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锋利的物品要用纸包好,用过的喷雾罐要扎一个孔以防出现爆炸。
废物利用,节能环保
分类垃圾被专人回收后,报纸被送到造纸厂,用以生产再生纸,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纸”为荣;饮料容器被分别送到相关工厂,成为再生资源;废弃电器被送到专门公司分解处理;可燃垃圾燃烧后可作为肥料;不可燃垃圾经过压缩无毒化处理后可作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装盒上就已注明了其属于哪类垃圾,牛奶盒上甚至还有这样的提示:要洗净、拆开、晾干、折叠以后再扔。
在垃圾分类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上世纪60年代的严重环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环保技术,上个世纪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机又促成了最好的节能技术。就在认真克服一个个危机的过程中,日本把其他先进国家一一超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上述事例给我们很多启示。仅就垃圾分类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硬件还远不能与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还是在软件上,即在于政府和民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上,在于政府关于垃圾分类的制度建设上,也在于每个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真细致精神和环保节能意识上。
…………………………………………………………
其实中国大陆至少在十几年前就开展垃圾分类了,不过至今成效甚微。下面是有关报道摘编:
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区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间组织地球村的帮助下,从这天起开始垃圾分类。最初的分类桶是居委会成员用省下的年终奖购置的。分类后的垃圾由居委会联系的小贩和企业来清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居民们从未中断。1997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大学、中小学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继进行垃圾分类尝试。
北京市宣武区(现已并入西城区)环卫局率先行动,于1997年秋开始宣武区垃圾分类回收系统的试点工作。宣武区文明办和街道以及民间组织地球村给予积极配合。
1999年4月23日,宣武区白纸坊的建功南里小区社区的中国首家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正式启动。从这天起,居民将改变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机类,无机类和弃土类分类投放,政府环卫部门改变混运的方式而分类清运,分拣和回收。它意味着在这里丢失多年的老传统,终于被拣了回来(这句话很有意思。“老传统”是因为那时居民的垃圾成分与现在极大不同)。
每天被丢弃的可乐瓶和被称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属于高分子聚合有机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话,就是200年也烂不掉,它还会使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种的能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扔掉各种各样的废塑料。废塑料处理后还可制成纽扣、笔筒等用品。废塑料也是炼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经形象地将它们比作“二次油田”。一吨废塑料至少能回炼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这个数字不知道是否有根据)。
一吨废纸可再造700公斤好纸,可少砍17棵大树,还能减少生产纸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约能源。
我国废纸的回收率还很低,只有20%左右,每年不得不大量进口废纸,仅96年就进口废纸137万吨。如果按照每人每周扔掉各种废纸平均半公斤的话,那么仅北京一个城市一周就要扔掉废纸6000多吨。
废电池有严重的危害和特别的回收价值,许多国家严禁它们在与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区专门有这种黄色的桶,将纽扣电池等分别投放。
什么是生物类垃圾?就是剩饭生菜,蛋壳果皮,菜帮菜叶一类的厨余垃圾。它们可以用来制造很好的有机肥料。用它们施种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来,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还挺受欢迎。生物垃圾通常占了垃圾总量的40%(我个人怀疑这个比率)。
2010年,中国北京在学校、饭店及社区共700多个试点,放置废品处理机、可将废品燃烧90%,并将残渣分解为有机肥。
近来北京提出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朝阳区部分社区已进行试点迈出重要一步。在小区设分类垃圾桶,分类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以及其它垃圾,再封闭运输到垃圾场处理。本月中旬,朝阳区的182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将提前实现垃圾分类工作,约占全市600个试点小区的三分之一。厨余垃圾最终进入堆肥厂,分解后变成有机肥料;其它不能回收的垃圾则统一运往垃圾焚烧厂成为燃料。另据了解,全市600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将于年底前完成垃圾分类工作。
联合国曾正式向中国提出申明:中国要为因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缴纳出大笔资金作为赔偿金,该笔赔偿金与发达国家所要缴纳的赔偿金相同,中国外交发言人郑重提出抗议,并提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污染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提并论,应该按照某种比例进行赔偿。
……………………………………………………………………
以上是官方媒体的有关报道摘编,我有理由怀疑其数据的真实性。其实中国大陆大城市的垃圾基本上是填埋处理的。资料显示,“垃圾填埋的费用是非常高昂的,处理一吨垃圾的费用约为400元至600元人民币”。我认为,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大陆大城市居民垃圾有效的分类处理仍是个大问题;关键在于居民的自觉性。而这种自觉性在当今中国大陆社会中恰恰是最难培养和体现出来的。
我最近几年回国探亲的比较勤了。起初我看到居民楼边的垃圾桶上分别印有“其它垃圾”和“厨余垃圾”搞不清概念。后来一查,原来“厨余垃圾”相当于日本的“可燃类垃圾”。既然是这样,这种垃圾应该通过焚烧发电才比较有利用价值;要作为有机肥送到农村,这成本会是多少?
那个“其它垃圾”是除去“厨余垃圾”的垃圾。这是需要严格分类的,里面各种垃圾都有。可现在,我估计“其它垃圾”仅仅是拉到城外填埋处理;根本做不到像日本那样废物利用。再者,据我观察,居民们对放着标有“厨余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桶基本视而不见,家中带出的垃圾随手扔入任何一个垃圾桶。这意味着这两种垃圾根本无法区分;最终,“厨余垃圾”也无法运往农村作为有机肥。
现在让我们再看看中国官方媒体对垃圾处理是怎么说的:
如今中国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主要有:综合利用、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堆肥、资源返还。
可回收垃圾
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废纸:主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各种包装纸、办公用纸、广告纸、纸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纸巾和厕所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矿泉水瓶、牙膏皮等。
玻璃:主要包括各种玻璃瓶、碎玻璃片、镜子、灯泡、暖瓶等。金属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头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废弃衣服、桌布、洗脸巾、书包、鞋等。
厨余垃圾
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就地处理堆肥,每吨可生产0.3吨有机肥料。
有害垃圾
包括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废水银温度计、过期药品等,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处理。
其它垃圾
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采取卫生填埋可有效减少对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气的污染。
………………………………………………………………
纸上谈兵,纸上谈兵。就中国大陆垃圾的处理问题来讲,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是太严重的问题。中国大陆“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达40亿个,方便面碗5—7亿个,一次性筷子数十亿个,这些占生活垃圾的8%—15%”。可现在大城市中连“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都无法有效分开。在我看来,如果中国政府真的想在现阶段有效地进行垃圾分类,那就得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其它都是白扯。不过垃圾处理对“维稳”来说不是燃眉之急。
要说半个世纪前,中国大陆的居民垃圾成分真的与现在不同。那时政府有街道废品收购站。每到星期日,收废品的(绝大部分是现在的“可回收垃圾”)平板车来的大院里,居民们把平常积累下来的旧报纸、玻璃瓶、各种废旧金属(铁铜铝等)拿出来卖。
平日倒掉的垃圾基本上是做饭和取暖剩下的煤灰和厨余垃圾。这些垃圾由清洁工在清晨从垃圾堆放的地方直接装上车拉出城;拉到什么地方我没概念,不过这种垃圾经过堆放基本可以还原为无毒土壤。
唉,“老皇历”啦。在事过境迁的今天,中国政府如不想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居民垃圾的分类和回收;同时大力焚烧“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这种垃圾往往和“厨余垃圾”混杂在一起),中国大陆垃圾围城现象将越来越严重;土地的污染也是如此;而且因填埋垃圾而占用的土地也会越来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