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幅度
看到网上有人议论中国大陆半个世纪以来物价的涨幅。下面是文章摘编:
10元人民币的购买力半个世纪的变化
生于60年代的前辈们,对这些一定还记忆犹新:冰棒3分,烧饼3分,油条3分;小学一年级一学期学费8毛……
60年代末:可买大米80斤
2015年:可买3.5斤
60年代末:可买大闸蟹 12斤
2015年:可买6条腿(按同等质量)
60年代末:可买大黄鱼 30斤
2015年:可买鱼鳞
60年代末:可买布匹1丈余
2015年:可买1尺
60年代末:可买青菜 500斤
2015年:可买4斤
60年代末:可买牛肉面50碗
2015年:可买1碗
60年代末:小学学费6元
2015年:可买一只低档文具盒
60年代末:可看电影200场(学生票)
2015年:可以场外听声音
60年代末:中挡皮鞋一双(7.68元)
2015年:可买一双(7.68元)鞋带
60年代末:可买棒冰 250根
2015年:可买5根
60年代末:可买大白兔奶糖4斤
2015年:可买4两
60年代末的工资是36元左右,一场电影的学生票是5分,现在一场电影的学生票最低是30元,是600倍。以此物价类推,现在的21600元工资才能抵60年代末的工资36元。
……………………………………………………………………
我半个世纪前生活在北京。我认为文章所列的1960年代一些价目和北京的不一样。当时北京最便宜的冰棍三分。要买好点儿的有五分的。二两的烧饼可不止3分(当时面粉0.185元一斤),应该6分左右。油条3分也太便宜了,当时北京的炸油饼是一毛钱一个。小学一年级一学期学费是2.5元。或许当时北京生活水平相对高?说道北京职工的工资,那倒是大约几十元一个月。
我想修正一下这篇文章所列的价目。当然了,我所列的是北京地区的。
60年代末:可买大米55斤
2015年:可买4斤
60年代北京的籼米0.135元1斤,不过现在北京的人们不吃籼米,而是粳米。所以北京现在10元能买4斤粳米。在半个世纪前可买55斤。涨价幅度将近13倍。
60年代末:可买大闸蟹 25斤
2015年:可买一两(按同等质量)
我记得那时大闸蟹0.4元一斤。现在是不是可买六条腿?按一两算吧。价格上涨将近250倍。
60年代末:可买大黄鱼 30斤
2015年:0.025斤
60年代的价格和当时的北京市相当。现在大黄鱼还是有价的,大约比60年代上涨1200倍。
60年代末:可买布匹1丈余
2015年:可买1尺
60年代北京10元能买20尺布吧。现在?没概念。就按10元1尺算吧。上涨将近20倍。
60年代末:可买青菜 100斤
2015年:可买5斤
我觉得不能按60年代冬季储存大白菜的价格算。当时一毛钱一斤青菜的价格不算贵。现在10块买5斤青菜差不多。半个世纪价格上涨将近20倍吧。
60年代末:可买牛肉面20碗
2015年:可买0.66碗
60年代北京市花两毛钱可买不来一碗牛肉面,怎么也的五毛(不是“五毛党”)。2015年在北京15块钱可以买碗普通的牛肉面。就这么算吧;价格是原来的30倍。
60年代末:可看电影100场(学生票)
2015年:30元(学生票)
60年代小学生5分钱看场电影?没那么便宜,怎么也得一毛钱。现在看场电影按60元算,学生半价就是30元。价格是原来的300倍。
60年代末:中挡皮鞋一双(7.68元)
2015年:200元(根据网上资料)
现在北京买双中档皮鞋200元左右。60年代末按一双7.68元算,价格上涨25倍左右。
60年代末:可买棒冰 200根
2015年:可买10根
冰棍价格是原来的20倍。
60年代末:可买大白兔奶糖4斤
2015年:可买4两
大白兔奶糖是原来的10倍。
……………………………………………………………………
以上价录看出,大黄鱼和大闸蟹价格上涨幅度最大。物以稀为贵。大黄鱼因捕捞过度几近绝迹,这价格当然就高。大闸蟹也是一样,如今都是人工饲养的了。这类产品价格上涨不仅仅是通膨因素。看电影的价格也上涨很多。这里面也不仅仅是通膨因素。现在电影院恐怕比原来要舒适,观众也相对少;看来还存在劳务价格上涨的因素。
剩下的多是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上涨幅度在10倍到30倍之间;且劳务成本高的涨价幅度大。这是正常的。
那么,工资在半个世纪上涨了多少?照我看,超过物价上涨很多。不过现在家庭支出中多了住房这一项,而且比重相当大。不过,就北上广等超级都市来说,老户在住房上占便宜,而后来的年轻人则因房价高很吃亏。谁都知道北上广的房价畸高。
不管怎么说,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还是提高了。现在的问题是社会贫富悬殊越来越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来的人的富裕程度远远赶不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财富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