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再当回“祥林嫂”
打开我的各个中文网站上的博客,会发现有关“知青”的故事、评论很多。后来我有意识地不在网上贴这方面的帖子了。读者少是一方面的原因(到网上来是希望读者能多些,如果没人看,应该自己留着“反省”);再,觉得自己老是诉说当年有点儿像“祥林嫂”。但这次又有当“祥林嫂”之嫌;因为我前些天贴了个网上摘编有关“知青”中热血青年的资料。我知道没什么读者,但还是贴上去了。这以后我总在想自己的过去,特别是当“知青”的年代。
我妹妹曾是记者。一次她有个题目,要调查一下现在的老“知青”们都如何评价自己的过去。她问我“假如让你重新生活一次,你该如何面对”。我说“这种问题真没劲”;可她一个劲地要我回答,于是我说“如果再生活一遍,我决不自欺欺人”。
我在摘编“知青”的理想主义者张育海和沈大伟时强调,他们在“知青”中寥若晨星;“知青”中真正有远大理想并以满腔热忱随时准备为之付出宝贵生命者实在太少。而绝大多数者都是被动地服从走向农村的;我就是其中一个。但我又有所不同,因为我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我总结,当年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孩子在思想上往往理想主义的成分多一些,然而实际社会能力相对差;简言之,就是多少有些“傻冒儿”。那时知识分子家的孩子又往往“出身”不好——父母中这样那样“历史问题”者多,比方说我;因而知识分子家的孩子自卑心理很重,且总想“让党相信自己的忠诚”;即便当时父母已经“黑了”,也要争取当“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然而他们骨子里呢,还真对社会有自己或多或少的独立想法。
说老实话,绝大多数“知青”从“上山下乡”运动一开始就消极对待。或许1967年自愿去“上山下乡”的“红卫兵小将”们是抱着满腔热忱去边疆和农村的,但到了后来“大拨轰”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了。可大家又不能不去。从那时开始,人们就想方设法地逃避“上山下乡”。
我去的是“北大荒”一个农场当“知青”。到农场后我就想着怎样才能离开这个成天干农业体力劳动的地方。那时我父母是没有一点“后门”给我想办法的,而且他们还鼓励我“扎根边疆干革命”。我认为他们这样想是出于对自己理想的忠诚,他们老一代左倾知识分子还真的相信着共产主义。我无法同他们沟通思想,内心苦闷。到了1972年后有了“工农兵学员”上大学。不过我知道自己能被农场推荐上大学的可能是没有的;我没“后门”,“出身”不好,也不会贿赂干部。可是我还是拼命努力争取。这争取的方式是使劲苦干,“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下面有我5年前写的有关段落,分析了自己自欺欺人的心态。
……………………………………………………
我必须承认我在农场的九年多中,多半时间都一直想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个人命运。我那会儿很想成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坦白地讲,我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在工作中认真苦干,都是围绕着能否上大学。当时自己干得确实很苦,现在想想也没什么可后悔的。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要奋斗嘛。但我又从另一方面狠狠地自我批判,认为自己当时很蠢,蠢就蠢在自欺欺人的心态。
你知道,我“出身”特别不好,父亲当时是“摘帽子右派”,还有“特务嫌疑”的问题迟迟不得定论(我父亲是上海地下党员,曾受命加入国民党特务组织“卧底”);母亲也曾是中共党员,但后来脱党,被捕后有变节行为。这种“出身”还能被推荐上大学?门也没有。而且,就算农场基层连队推荐了我,到时候也肯定被刷下来,其结果就是白白浪费连队一名可以上大学的“知青”名额。还有,我毕竟毫无“后门”呀。
当时我心里对上述情况是很明了的,可以说清楚地知道自己很难被推荐上大学。但为什么我还是努力呢?这就是自欺欺人了。如果我不去努力,内心会有很大压力,觉得什么都没希望,政治上没有任何前途。所以我宁愿去努力干活,还自我安慰“反正我努力了”。这难道不是自欺欺人吗?那当年自己应该如何面对现实呢?那就是抓紧时间多读些书,多学些知识。当然,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一个“知青”很难做到这一点。
………………………………………………………………
有关自欺欺人,我还想从另一方面解释几句。我“伪装革命”的自欺欺人,从另一方面来说,是想让农场的干部们“认可”我,说我是个“革命好青年”(这也是不自觉地欺骗当地干部)。其实他们并不在乎我是否“思想革命化”。推荐“好的知青”当“工农兵学员”本身对他们没什么利益上的好处。不过如果你能暗中贿赂干部,他们倒是觉得“很受用”。可我“傻冒儿”,当时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贿赂干部。即便知道周围许多“知青”都在贿赂干部,自己还是不知道如何办,或许是出于自尊心吧?想想不觉苦笑。
自己是最后离开农场的。那时分场里没几个还没走的北京“知青”了。我离开农场的时候内心极其失落,觉得自己是个完全的失败者。这种“失败”到现在我也很难理出个头绪。反正就是人生道路上的失败。
在农场,同我想法差不多的“知青”也有些,当然也没有成功地成为“工农兵学员”上大学。我们彼此心相通,后来自然是很好的朋友。现在如果我们有机会交流思想,有时会对各自当时自欺欺人的想法狠狠批判,痛恨着自己的懦弱,觉得当时自己不自觉地希望农场干部怜悯的心态可笑和愚蠢。
下面是我在网上找到的一些“知青”故事。读起来并不乏味。
有关“知青”的一些历史资料:
http://history.people.com.cn/n/2012/0815/c198865-18750172-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