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网上文章的真伪性
我前几天摘编了网上有关朝鲜战争后美军将领谈志愿军的资料。因为资料来自好几篇文章,且长。我大量地删掉自己不认为重要的内容(这里的确有主观局限性);我甚至连美军将领的名字都删掉了。我认为,如果你要查找美国将领评志愿军的言论,这些资料在网上太多了,即使没有提哪位美军将领的名字,在网上的google中一检索,顿时有关内容“满视野”。这里郑重声明:在贴这个帖子时我不设政治立场。贴这个帖子的目的是希望读者们尽量客观地看待朝鲜战争。
不想某几个读者不知是什么思维,马上认定我的摘编文章是本人在“造谣”。我只能苦笑,敬请这些义愤填膺者首先要看清楚这篇文章到底是摘编还是原创。这个帖子是摘编网上文章。在我的博客中放在“摘编文章”栏目里。
下面的问题是我摘编资料真伪性。这里我只能说个人能力有限,也就是根据自己想当然的判断。一般地说,我选择的资料都是有出处的,且网上转载非常之多。如果是回忆录,转载者在网上都是写明是谁写的回忆录。假如转载者完全是造谣,我也无可奈何。但请断定这是“造谣”者根据真实资料写文章进行辟谣和更正。
这我好像有点强人所难哈。这样吧,您有您对朝鲜战争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不必太过认真,这里摘编的不过是些历史故事而已。况且,历史的客观进程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纵使某些人拼命地嚷嚷一面之词,历史事实最终会水落石出,真相大白。您又何必一副“皇帝不急急死太监”的嘴脸?
也有人讲“人家确实写了回忆录,您摘编的话他们也确实这样写了,但您是断章取义,曲解人家的本意”。这个,我确实事先仔细想过。有关心怀叵测者断章取义曲解原创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这种事常见。这常常会把引用文章者和读者引入认识的歧途。比如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如此评价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句话在网上有争议。后来有人把布雷德利当时讲话的原文搬了出来,算是大体上平息了人们的争论。当时他讲的话译成中文是这样的意思:“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坦率地讲,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意见是,这个战略将使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的战争。”很明了,布雷德利认为美军不应该在朝鲜和中共军队对抗。当时冷战初始,美苏战略对抗的重点是欧洲。斯大林要让朝鲜战争没完没了拖下去,是想在朝鲜用中共的军队消耗和牵制美军的力量。布雷德利对麦克阿瑟在朝鲜战场的好战反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原因。
正是因为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布雷德利的话的意思,我在摘编美军将领谈志愿军的话中,唯独这句署名是美军五星将军布雷德利讲的。我还在后面加上这样一句“(认同布雷德利的说法。并非美军打不过中国军队,而是亚洲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编者)”。不想有位自称“老夫”的人不忿,嚷嚷起来。他说“那句‘编后感’使人大跌眼镜,如此流行的‘厄(原文如此,似乎应该是“讹”字)传’,作者居然不知道?什么水平啊,竟敢下笔千言!一叹。还得老夫替你扫盲”。他的“扫盲”让我如坠“五里雾”。恕我愚笨,我实在是不知道我对布雷德利将军的话是如何错误的理解了?他让我闻到了一股“泔水桶的馊味儿”。
我是个60多岁的老头子了。他自称“老夫”,或许七、八十岁?哦,这把年纪恐怕真会有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如此,还真的情有可原哪。让我立刻打住!我这个赶大车出身的人骂惯了牲口,会不自觉地对什么人恶语相伤;那有多么的不礼貌。况且,我到了他那样的年纪,或许比他的脑筋还糟糕呢。
据我感觉,断章取义地引证是个众人公认的严重问题。比如布雷德利那句话“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对于朝鲜战争,出于不同的政治观点,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而人们在争论时往往引经据典。布雷德利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讲“我们绝对打得过刚刚建国的中国军队”,当然他说“红色中国不是一个寻求统治世界的强大国家”隐含了对中国的看法;那就是中国当时的能力作为世界强国还差得太远。说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一场错误的战争”无非是说美国不该在朝鲜和中国人打仗。很明显,冷战时期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
中国军队是否在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面前不堪一击呢?显然不是。志愿军是联合国军凶悍顽强的对手。如果中国军队真的是“银样镴枪头”,我想布雷德利将军没必要批评麦克阿瑟将军。我在摘编布雷德利将军的话时说“认同布雷德利的说法。并非美军打不过中国军队,而是亚洲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呵呵,布雷德利将军可没有像我这样口无遮拦。严格地讲,我也没有特别严谨地引用布雷德利的话。他知道,当时美国国内对是否能战胜中国是有不同看法的。他同时明白,不论美国人如何看待这场战争他都要想方设法结束韩战;美国的战略重点绝不能因此受影响。可他这么一讲,对朝鲜战争有不同看法的人都引用他的话,都站在自己政治观点的角度来解释这句话。上面罗嗦了一阵,无非是说很多情况下引经据典的人们都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记得差不多二十年前我们一家旅游路过林肯总统的故乡。那里的韩战纪念碑上是一位美国士兵的话“The
war we can't win, we can't lose, we can't quit”。当时看到感触颇深;因为我在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韩战纪念碑上看到的都是慷慨激昂的话,充满着冷战口吻,声称要坚决遏制共产主义的侵略。美国的社会是尊重各种政治观点的。好了,有关朝鲜战争的讨论不是本帖要侃的主要内容。就此打住吧。
上面讲了文章中断章取义地引经据典虽然是公认的严重问题,可如何理解被引证的话也可能有每个人的政治倾向性。据我看来,不偏不倚地引证其实不是容易的事儿。同时,我也对很多人非要引经据典有看法。就朝鲜战争来说,我们为什么不注重结果呢?结局明明白白地摆着,和局,持续了六十多年了。这就够了。如果大家都重视历史事件的结果,而不是来龙去脉,或许我们有不了太多的争论。
可偏偏人们就是关注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此,各种版本的“来龙去脉”一大堆。真伪性的问题当然“严重起来”,各方吵得不可开交。然而,这些“来龙去脉”的真伪性对真正的历史研究有多大用?不过这些“来龙去脉”往往具有趣味性,你看我不是也总在读这些历史故事吗?但您要说我摘编网上故事是我在“造谣”,那我就得说“请责问者自己到网上去找原创作者玩儿命去,别跟我这嚷嚷”。
说实话,互联网上以讹传讹的事情多了。我在刚有互联网时就发现有人说驱除蟑螂的方法是胡说八道。他说蟑螂怕黄瓜味儿。其实正相反,蟑螂很喜欢黄瓜味儿。诱杀蟑螂常常用黄瓜头和硼酸拌在一起。蟑螂吃了有硼酸的黄瓜就会死掉。这个“蟑螂怕黄瓜味儿”的说法在互联网上一直存在着。不信你就在google上检索。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搞错,还以讹传讹地存在了十多年,现在仍在骗人。可为什么人们总是对历史事件的真伪性兴趣盎然?我说,多多关心自己的实际生活吧,倒不是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话不对,而是很多情况下,争论得恶语相伤的“大是大非问题”与争论者并没什么真正的利害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