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养孩子 先说我读到的一个故事: 宁静的午后,一座宅院内的长椅上,并肩坐着一对父子,风华正茂的儿子正在看报,垂暮之年的父亲静静地坐在旁边。 忽然,一只麻雀飞落到近旁的草丛里,父亲喃喃地问了一句“那是什么?”儿子闻声抬头,望了望草丛,随口答道:“一只麻雀。”说完继续低头看报。 父亲点点头,若有所思,看着麻雀在草丛中颤动着枝叶,又问了声:“那是什么?”儿子不情愿地再次抬起头,皱起眉头:“爸,我刚才跟您说了,是只麻雀。”说完一抖手中的报纸,又自顾自看下去。 麻雀飞起,落在不远的草地上,父亲的视线也随之起落,望着地上的麻雀,父亲好奇地略一欠身,又问:“那是什么?”儿子不耐烦了,合上报纸,对父亲说道:“一只麻雀,爸爸,一只麻雀!”接着用手指着麻雀,一字一句大声拼读:“摸—啊—麻!七—跃—雀!”。然后转过身,负气地盯着父亲。 老人并不看儿子,仍旧不紧不慢地转向麻雀,像是试探着又问了句:“那是什么?”这下可把儿子惹恼了,他挥动手臂比划着,愤怒地冲父亲大嚷:“您到底要干什么?我已经说了这么多遍了!那是一只麻雀!您难道听不懂吗?” 父亲一言不发地起身,儿子不解地问:“您要去哪里?”父亲抬手示意他不用跟来,径自走回屋内。 麻雀飞走了,儿子沮丧地扔掉报纸,独自叹气。 过了一会儿,父亲回来了,手中多了一个小本子。他坐下来翻到某页,递给儿子,点指着其中一段,说道:“念!” 儿子照着念起来:“今天,我和刚满三岁的小儿子坐在公园里,一只麻雀落到我们面前,儿子问了我 21 遍‘那是什么?’,我就回答了他 21 遍‘那是一只麻雀’。他每问一次,我都拥抱他一下,一遍又一遍,一点也不觉得烦,心里想着我的乖儿子真是可爱……” 老人的眼角渐渐露出了笑纹,仿佛又看到往昔的一幕。儿子读完,羞愧地合上本子,强忍泪水张开手臂搂紧父亲…… 原来,父亲不是老糊涂了,只是看到麻雀,回忆起往昔父子间的亲密,故意反复提问。日记本中那个可爱的孩子,如今已长大成人,不再追着爸爸问“那是什么”,却只是低头自顾自看报,对于身边的父亲,不再关怀。往日的温馨已成追忆,眼前的他,仅仅被父亲问了四遍就极不耐烦,火冒三丈。 …………………………………………………………………… 这个故事主要意思是说子女不能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古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嘛。对于晚辈讲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父母养育子女是否有“养儿防老”的意思?至少传统中国的人们觉得天经地义。“反哺”一词便是用来比喻子女孝养父母。现在讲究和谐社会,这也是大加提倡的。不过我有不同想法。 我也想起小时候给我女儿讲故事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童话一晚上要讲很多遍。她只要说“讲故事,还是那个《葫芦娃》的”。我立即就讲,每次她听得津津有味,我讲得兴趣盎然。我给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讲同样的童话心里是很高兴的,因为我从中得到了快乐;而我女儿也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然后心满意足的样子。然而,我现在不会在我那远走高飞的女儿回家探望我们老俩口时,用“你能给我重复一遍《葫芦娃》的故事吗”来试探她。女儿能来探望我会很高兴,但绝对没有“你就该回来看望我”,甚至认为“我老了你也得来照顾我”的想法。 我认为我们俩口子生养孩子是为了家庭的完整和快乐;同时也必须担负起家长的义务——将孩子抚养成人(德智体各个方面),尽可能地爱护,给予其尽可能好的教育。在孩子长大独立生活和工作后,老伴儿和我的义务基本尽完,并不想指望孩子回馈。我想:我在养育孩子时已经得到了那么多快乐,这已经足够足够。我们老俩口想起女儿儿时充满稚气的举态。她圆滚滚的,用小手指着窗外一本正经地嚷“鸟背背(飞飞)”,或者喊着歌谣“老三的媳倍儿(妇儿)会打枪”。回忆起这些我们心中有着那么多美好的感觉。 是的,在养育孩子成长的那些年,老伴儿和我也有了很多很多烦恼。我们女儿青春期的反叛可是把我们俩口子搞得狼狈不堪。然而有欢乐就得有烦恼。记得有一年我们俩口子在墨西哥遇到一位同途旅游的老先生;这位老绅士说他一辈子就单身一人没有结婚。说到这儿他沉吟片刻,喃喃自语“是啊,没有家庭和孩子自然就没有了常人所体验的快乐,但也没有随之而来的烦恼”。事后我们俩口子怎么想怎么觉得其中含有深奥的哲理。我讲这一经历的意思就是说,养孩子的快乐和苦恼都已经成为过去,不应有更多的要求。 那子女该怎么想呢?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我们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志强求他们。我们的女儿在大学毕业后就有关所以自己的事情都自己作主了。我们当然为她担心这,担心那,但也只能是挂念。我不止一次地对女儿有这样的意思:如果你在身心疲惫的时候想回到那小小的港湾(意指我们老俩口的家)休息一下。请尽管回来,我还可以每天给你包饺子。等你重新精神抖擞后再回到你的人生战场上去。 真要没有子女在身边,风烛残年后怎么办?那就想到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自己泰然处之吧。我们现在只是告诉女儿:把你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好。 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感到我周围的人们越来越多的像我这么想了,毕竟时代在前进,人们的观念也渐渐随之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