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喬治·戈登(上) 如果略知清末的太平天國戰爭史的人,都不會不知道戈登。他是英國軍人,受僱於清軍是洋槍隊的首領。這支軍隊當時號稱“常勝軍”。在我小時候讀的歷史書中,戈登被描繪成一個十惡不赦的侵略者。侵略者?或許吧,當時英帝國還不是到處侵略。但他是一位典型的西方軍人,其人生態度和當時的中國人迥然不同。下面是網上有關資料摘編。
太平天國後期,太平軍曾攻打過上海。正當太平天國軍隊進逼上海時,歐洲僑民組成以美國人華爾(Frederick TownsendWard)為指揮的義勇隊,用以保護僑民和上海。英軍抵達上海後,英國將軍斯特維利(William Staveley)決定與華爾和另一支小型的法國軍隊一起將上海30英里內的太平軍打退。到1862年底,嘉定、青浦的太平軍基本被趕走,但華爾在對慈谿的攻擊時陣亡。其後繼者白奇文(Henry Burgevine) 因劫掠清軍餉銀被撤職。李鴻章要求斯特維利另外指派英國軍官指揮洋槍隊。因此,戈登於1863年3月,在松江接任指揮。此時義勇隊已改名為“常勝軍”。戈登重整軍隊並馳援常熟,取得成功,受到士兵們的尊敬。戈登上任以後,很快用他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常勝軍。戈登治軍公正嚴明,他嚴肅軍紀,建立刻板的操練制度,禁止士兵擄掠,而代之以優厚的軍餉和獎金。戈登雖然嚴厲,但通情達理,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決不強求士兵去做。為了鼓舞士氣,行軍時戈登走在隊伍的前面,除了一支手杖並不攜帶任何武器。部隊行軍時常遭到伏擊,戈登每次都安然無恙,很快被部下敬為神靈。 幾個月以後,李鴻章陪同戈登的常勝軍進行一次軍事行動,他對戈登十分欣賞:“看這個英國人戰鬥,真是疲憊的眼看見美景,沉重的心喜獲甘露……如果有什麼能和曾國藩的學識一樣讓我敬佩,那就是這個英國軍官的指揮才能。” 由於戈登禁止常勝軍攻陷城池後大肆擄掠,他必須保證充足的軍費來源。李鴻章供應淮軍已經捉襟見肘,於是時常拖欠常勝軍的軍餉,大概是想迫使常勝軍通過劫掠自給自足。不想戈登堅持原則,絕不鬆懈軍紀。由於欠餉,常勝軍幾次譁變,都被戈登以鐵腕手段鎮壓下去。戈登數次向李鴻章索要軍餉未果,火冒三丈,公開指責李鴻章和淮軍將領營私舞弊,截流常勝軍的軍費。9月,李鴻章對戈登的評價開始變得客觀許多:“(戈登)有不少缺點,他心高氣傲,脾氣暴躁,沒完沒了地要錢……雖然我對他頗有微辭,但他的確是一個有高尚情操的人,我依然很欣賞他……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只不過較難相處。” 戈登與太平軍激戰於江浙兩省,在中國二年內參加了三十三場戰役,攻克城池數十座,其中一個戰役歷時一年半,僅費軍需一百萬金,人們都認為這是奇功。戈登十分謙遜地說:“平叛如此烏合之眾,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如果假以時日,中國官兵也可以平叛的。可是中國的上級官僚急功近利,於是在上海招募外洋無業亡命之徒,讓這些人平亂;不知道這群人完全是衝着利益來的,反覆無常,將會為中國留下無窮禍害,比土匪所造成的危害還要嚴重。我得以帶領這隻部隊,嚴加約束,事後設法遣散,不讓他們留下隱患。這是我為中國立下的一點微弱之功。” 戈登在1864年春天給他母親的信中這樣寫道:“我想,如果我能活下來,聖誕節之前應該能回家。我承受的損失驚人,100名軍官傷亡48人,3500名士兵傷亡1000人。不要說我脾氣倔強,但我真是不在乎提升或榮譽。我知道當我離開中國時,我會和來時一樣窮。但是我想,通過我的努力,數十(萬)的生命能夠得救,我就心滿意足了。” 1863年春,李鴻章率領淮軍攻打蘇州。太平軍主帥譚紹光主持蘇州防務,他對天國忠心耿耿,督軍死戰,但是太平軍內部不和,譚紹光與部下郜雲官等將領貌合神離。李鴻章得知這一消息,果斷採取了“剿撫並用”的策略,一面派兵猛攻蘇州城,同時又讓手下大將程學啟前去勸降。試圖分化瓦解。 程學啟原是太平軍降將,在陽澄湖的一條小船上,他秘密會見了蘇州守將郜雲官。郜雲官見太平軍大勢已去,早已萌生投降之意,程學啟馬上趁熱打鐵,向郜雲官轉達了李鴻章的承諾,只要他肯斬殺主帥譚紹光,獻出蘇州城,朝廷將封他為二品武官,決不食言。談判進行得很順利,雙方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協議既已達成,郜雲官提出了最後一個條件,必須由英國人戈登出面作保,否則免談。李鴻章答應了郜雲官的條件,由戈登當面作證,雙方折箭為誓,相約起事。幾天后,郜雲官等八將依計行事,刺殺了主帥譚紹光,打開城門迎淮軍入城。郜雲官雖已投降,卻沒有立即解散舊部,而是向李鴻章提出請求,將自己的部隊完整地編入淮軍。這讓李鴻章起了疑心,殺機頓起,先前的承諾早已拋到腦後。當晚,李鴻章先將戈登支開,然後傳令宴請郜雲官等八位降將,說要論功行賞,以示慶賀。八位降將深信不疑,興高采烈地前來赴宴領賞,哪知刀斧手早已埋伏帳下,結果八顆人頭當場落地! 戈登很快知道真相後,竟然抱着郜雲官的首級當場痛哭。因為事先約定投降條件時,戈登是證人,現在李鴻章言而無信,等於讓戈登也背上了失信的惡名。戈登認為這是奇恥大辱,怒不可遏,馬上拿起左輪手槍,在蘇州城內四處尋找李鴻章,要與他決鬥。李鴻章萬沒料到,洋人把信譽看得比命還重要,反應竟會如此激烈。他自知理虧,只好躲起來,避而不見。戈登卻不依不饒,又向各方寫信,揭露李鴻章的殺降醜聞。他還向清政府建議,立即將李鴻章撤職查辦,並將蘇州城交還太平軍。在戈登的影響下,事情越鬧越大,列強甚至簽署了一份嚴厲譴責李鴻章的決議,並警告說,此事可能使列強不再幫助清政府。好在清政府這次堅定支持李鴻章,認為其所作所為並無不妥,李鴻章才免去一場大禍。李鴻章為平息事態,首先厚葬了被殺的太平軍將領,並在報上發表公開聲明,說蘇州殺降是清政府的決定,與戈登無關。然後,他又撥出白銀7萬兩重賞“常勝軍”,另撥1萬兩單獨獎給戈登,但戈登拒不接受。最後此事不了了之。 戈登到崑山以後,向英國公使提交辭呈,但被再三挽留。戈登拒絕接受李鴻章的一萬兩白銀的賞金,還打算拒絕朝庭的一系列封賞,“由於攻占蘇州後所發生的情況,我不能接受任何標誌皇帝陛下賞識的東西” 。但在公使的規勸下,戈登最後還是接受了清政府的嘉獎。戈登回到英國以後,將清政府頒發給他的純金獎章熔掉捐給了慈善機構,只保留了黃馬褂。這件黃馬褂至今依然存放於英國的戈登紀念館。 1864年3月,戈登終於拋棄前嫌,面見李鴻章商議戰事,兩人都避而不談“蘇州殺降”一事。接下來常勝軍又攻陷數座江南城池。5月,常州城破,太平天國在蘇南最後的軍事重鎮陷落。於是常勝軍在崑山解散,戈登隨即返回英國。 戈登和程學啟並肩作戰時結下莫逆之交,兩人以兄弟相稱。“蘇州殺降”事件以後,戈登憎惡程學啟背信棄義,手捧郜雲官的首級痛哭,發誓與程絕交。不久程學啟去世,戈登又悲不自勝,將兩面“程”字戰旗帶回英國,留作永久的紀念。 1879年8月,中國駐俄公使崇厚未經清政府批准,同俄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里瓦幾亞條約》,消息傳來,朝野大嘩。翰林院中以張之洞為首的清流上書朝廷,力主撕毀條約,內懲崇厚,外抗俄夷;諸疆臣中左宗棠主張“先折之以議論,委婉而用機;次決之以戰陣,堅忍而求勝”,傾向主戰派;而李鴻章認為“崇厚所定俄約行之卻有後患,若不允行後患更亟”,力主通過外交斡旋爭取修訂條約。主戰派意見在朝廷成為主流,一時間中、俄之間戰雲密布李鴻章通過總稅務司赫德請戈登來中國,想利用他的聲望說服各主戰大臣,爭取和平解決中俄爭端。1880年7月,戈登在闊別中國16年以後,再次來華。此時戈登雖然已經47歲,但依然心直口快。在和主戰派大臣們會面時,戈登說了一席話,讓旁邊的譯員驚恐不安,拒絕翻譯。戈登於是拿出一本字典,翻到某一頁,將他想說的詞指給大家看。戈登指出的赫然是“愚蠢”二字。慈禧經過庭議,採取了一個折中辦法,將崇厚治罪,派駐英公使曾紀澤赴俄修約。曾紀澤經過艱苦的談判,同俄國簽訂《中俄改訂條約》,終於使伊犁等地和平回歸中國版圖。避免了一場與俄國的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