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789,606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下羚羊谷
· 观北京鼓楼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小說】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下羚羊谷
· 观北京鼓楼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06/01/2024 - 06/30/2024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这话题恐怕早被说滥了。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北京整个成为了一个“大建筑工地”;原来大片大片的胡同被平推,各种高楼拔地而起。传统的北京彻底的无影无踪。您说了,还剩下些胡同作为文物保留下来,比方说南锣鼓巷和后海一带。是,那些房子和四合院还在,可气氛已完全不同;加之那儿挣钱的人们为拉生意想方设法地捯饬各自的门脸儿,说实话,看着有点反胃。如同没什么见识的娘(念nia,发第二音)们,把个还顺眼的脸蛋涂抹了太重、太厚的粉底霜和红胭脂。

  今儿忽然想到老北京掏大粪这景儿。说说吧;“文革”前还有个叫时传祥的掏粪工成为劳动模范,和当时的刘少奇主席合影留念。当然,“文革”开始时时传祥倒了楣,因为那张照片他成了“粪霸”。“文革”这种事儿多了去了,就别学“祥林嫂”了吧。我估计自从有了北京城,就有了掏大粪这行当。古时候起到现代,北京城居民的厕所在院子角落的一间单独的房子里。不一定在院子的深处,也许就在大门边上;反正是个犄角旮旯的地方。厕所里面有个长条的粪坑,上面搭上木板,出恭时您就脚踏两个板子“蹲坑”。这粪坑不可能有向外排污的管道;尽管是个“死膛儿”的坑,也不能凑合,怎么也得修得结实。不然上厕所,您刚蹲在两个板子上,“窟嚓”一声,或者是板子断了,或者是粪坑“塌方”,您折粪坑里怎么办?

  那时上厕所解大手可不赶现在,用的手纸好的算是“草纸”也就是“豆纸”。不想花钱买手纸,那就凑合着什么旧报纸、旧书、包装纸一类的纸张。叫“豆纸”大概因为其表面粗糙。其实这种豆纸粗而不硬、糙而质地柔软,再加上纸质密实,所以与今日之卫生纸比较并不算差。您要上厕所,拿张旧报纸就去了。一不留神报纸上有“伟大领袖”的照片,那可是件麻烦事儿。那年头儿……

  老北京管厕所叫“茅房”。北方农村的厕所都是茅草棚子,这可以叫“茅房”。北京郊区农村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城里,仍然管厕所叫“茅房”。这城里的厕所比乡下的讲究,但也不会弄得跟住家的房子似的。下雨不漏,厕所里有电灯(过去就得用油灯),有门就差不多了。如此,厕所里除了冬天会蚊蝇孳生;特别是夏天,粪坑里都是驱虫。

  如果厕所地上爬着大尾巴蛆该多闹心?那没办法,只能等着十天半个月的掏大粪的来掏厕所。我记事时已经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那会儿京城的环卫局有专门的掏粪工(我估计他们是全民所有制职工待遇)。他们是坐专门的装粪车来的。每人都穿着工作服,戴着工作帽,背着个大粪桶,身上还带着盛粪便的小桶和“勺子”。盛粪便的小桶带有长把,桶就挂在最前面。工人通过长把把粪坑里的粪便连汤带水的舀出来,倒入大桶内。那个带长把的大“勺子”在掏完粪最后用一下,把粪坑里挎干净。工人背起装上粪便的大桶来到户外的装粪车旁,把大桶放到专门的装置上(算是手工操作的翻斗吧),然后把大桶里的粪便倒入装粪车。

  掏粪这工作的确很脏很臭。掏大粪的一来,满院子恶臭。人真是个臭皮囊,肚子里怎么如此之臭?

  很多时候是郊区农民来掏粪。人粪尿发酵后是非常好的有机肥。他们使用的工具和环卫局掏粪工人一样,但他们装粪的车子是牲口车。

  再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起,北京的胡同里修了公厕。各个院子里的没有排污设备的厕所都拆了。这些公厕也是装粪车来拉粪便。环卫工人使用抽水机式的设备将粪坑里的粪便直接抽入装粪车。这下工人们再不用背粪桶掏粪便了。我们家在“文革”初被“扫地出门”搬进个大杂院。在那儿我就上这种厕所。每天清晨男女厕所门口都排队,内急的人们龇牙咧嘴。

  有一次环卫工人好长时间不来抽粪便。粪坑里“粪尿满盈”。一问原来此前不知哪个淘气孩子把好多半头砖扔进粪坑,这些半头砖随大粪抽入管子后就堵在管子中。得,人家活儿没法干了,管子堵啦。环卫工人于是不肯来我们这儿的厕所,说非得让肇事者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再也不捣乱。可我们哪儿找这个惹祸的孩子去?最后,街道居委会派了个老头儿在厕所值班。见着像是淘气包上厕所来了,就跟检查身上是不是有半头砖。这事儿闹的。

  对了,我们那儿的公厕还发生过“耍流氓”事件。一个星期天的大清早,一位大姑娘去公厕。她刚进去就嚎叫着冲了出来,然后跑回院子里嚎哭。院子里的人们都纷纷从家里出来问缘由。她哭嚷着说“厕所里有个流氓”(估计是个性变态者)。院子里几个小伙子一听立即飞奔出去,在厕所那儿四下乱看。好,看到了,三百米外一个家伙,穿着背心裤衩正在胡同里跑呢。哪儿跑!几个小伙子飞奔上去,劈头盖脸就打。那人大喊“怎么回事呀,怎么打人呀”。小伙子们下手就更狠了,打得他满脸是血。然后押着挣扎的这主儿来到院子里让那大姑娘指正。

  大姑娘一愣,“不是这人!”她这话刚说完。那受冤枉的主儿马上两眼一翻,昏过去了。“哎哟!咱们打错人啦!”小伙子们喊着“对不住,对不住”,有人立即找来辆平板车,一帮人将昏倒的受冤屈者抬上去,风风火火去了医院。这主儿干什么的?咳,人家早上起来跑步锻炼身体。

  现在城里的人们家中都有了自己的马桶厕所。掏大粪和胡同公厕都已成为过去。不过,这住家马桶厕所用水量可是惊人的。在上厕所“蹲坑”的年代多么省水呀。北京是那么个缺水的城市,现在又膨胀为两千万人以上的超级都市,用水真是个大问题。

 

  北京现在机动车车满为患。殊不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京总能看见不少牲口车,车老板挥着长鞭吆喝着很神气的样子。拉车的牲口是马、骡和驴(牛走得慢,没法进城开眼)。有些拉车的牲口是母的,生下来不到一岁的小崽也跟着。小牲口崽子不拴着,在大车周围跑来跑去。我这么一形容你可以想象,当时北京街头的机动车可真没多少。

  在我记忆里,这些牲口车多是郊区农民进城送菜的。还有些是拉建筑材料,粪车也有。我在菜市场那儿看车老板赶着大车过大秤。大秤在地下,车是整个赶到大秤上秤重的。卸下菜后,空车再过一下秤。扣除空车的分量就是菜的重量了。我发现车老板耍心眼儿,他们总是在秤整个车重时坐在车上,卸了车秤空车时他们可不在车上。这无形中,菜的重量包括了车老板的体重。当时北京的蔬菜卖得非常便宜。我估计一车能拉两、三千斤蔬菜,最多也就卖百十块人民币。车老板一百多斤,也许他能占几块钱的便宜。菜市场管秤重量的人也不管这种事儿,装没看见。看看,这就是因为公有制。如果菜市场归私人所有,菜市场老板肯定不能吃这个亏。

  牲口车进城,每个牲口的屁股后面都要挂一个粪兜子。这是怕牲口把粪便拉在马路上影响环境卫生。这恐怕是当时牲口车进城必须遵守的交通规则。不过许多车老板不愿意给牲口挂上粪兜子。我还看见警察抓住没有给牲口挂粪兜子的老板罚钱呢。赶大车的老板违反交通规则不是因为超速,而是让牲口把粪拉在马路上。

  我当时从来没听说过这些牲口在北京城里惊了的事儿。真要是牲口惊了疯跑可不是闹着玩儿的。人们都说大车上有手闸。如果牲口不听话了,车老板就拉闸,牲口就折腾不动了。谁知道呢?我那时总看见有些牲口带着“眼罩”。那种“眼罩”可以让牲口只看见脚底下,远处看不见。我觉得这是避免牲口受惊的方法。

 

  在我每天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个劈柴厂和一个煤铺。劈柴厂有台电锯,将一些废木材或伐倒没用的大树锯成一段段(十几公分厚)。一群老太太便将这些锯完的木头劈成劈柴。我有时在劈柴厂栅栏外边看着老太太们半死不活地干活。劈柴当时是北京市市民烧炉子一定要用的。

  那个煤厂我也总往里张望。一个机器转动着,不断地压出煤球。另一个机器专门出蜂窝煤。

  那时北京市的市民做饭和取暖都用蜂窝煤或煤球。家里需要蜂窝煤或煤球了,煤铺的人会上门让各家各户订购。

  送煤是个很重的体力活。像我们住的是深宅大院。煤铺的工人要背着蜂窝煤走很长一段路呢。那时家家户户烧饭的地方摞着一摞摞的蜂窝煤,在一个避雨的地方堆放着煤球是院子里的一景。孩子们淘气时互相扔煤球。有时煤球打碎了玻璃便惹了祸。

  那时街道上和胡同里还有缝纫社。一帮街道老太太在里面干缝洗浆补。这家里有换洗被里、床单的,需要缝补拆洗的棉衣的,大都送那里让老太太们干,少许花几个钱。我“上山下乡”时还去那里拆洗缝补我的棉衣棉裤呢。老北京的人们过去管这叫“缝穷”。1958年“大跃进”了,政府把“缝穷”的老太太们组织起来成立了缝纫社。

  我前几年去墨西哥旅游带了针线,准备旅行用品破损了(比如书包带断了)缝一下。有个专门我和过不去的网友说我这是“缝穷”,把中国人的脸丢在国外。他给中国人长脸,旅游去日本。看着日本服务人员不断地点头哈腰,他感觉特神气。我一下子像进了厕所。

  呵呵,劈柴厂、煤铺和缝纫社,还有粮食店只能在我的记忆里了。

 

  想一想,北京城里那时总会有些新鲜事物。那会儿人们穿的袜子都是布的,很容易破。六十年代初有了尼龙这种人造纤维,街头就有了专门给布袜子尼龙线加底的摊点,就是用缝纫机将尼龙线在袜子后跟上来来回回跑上几趟。这样用尼龙线加固的袜子穿起来就比原来结识多了。我们孩子们那时都拿着好多布袜子排队等着给布袜子“尼龙加底”。

  塑料鞋底的出现让孩子们的鞋耐穿起来。另外,塑料鞋底穿着穿着,鞋纹磨没了会很滑。冬天的时候,孩子们就在胡同里泼水。结了冰后穿着磨光了的塑料鞋在上面打出溜,一下子没玩儿好滑倒了很开心。老太太们则气愤,她们在冰上摔一下没准就进了鬼门关。

  我记得家附近的馒头铺有了压面机后我经常去那儿买切面。有一次让我妹妹去买切面,大家等着她回来好煮面条。可是等了一个多钟头也不见她回来。我饿坏了,跑到馒头铺一看,妹妹拿着切面正全神贯注地看压面机里往外切出来面条。她看得那么着迷,居然把我们正在等面条下锅这事儿给忘了。她后来回忆到,说从来没见过这么压面机这么神奇的玩意儿。

  当年那个老北京啊……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