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醉茶说天下  
东西南北,斧钺钩叉,中外古今,煎炒烹炸  
https://blog.creaders.net/u/8558/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渔阳山人
注册日期: 2014-05-22
访问总量: 895,492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大选之夜
· 两党候选人各将获得多少选举人票
· 大水冲了龙王庙,你也配姓赵?
· 宇宙深处的秘密
· 春雨霏霏
· 急诊
· 我为什么不选川普? —兼答某博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梦里乾坤】
· 大选之夜
· 宇宙深处的秘密
· 春雨霏霏
· 急诊
· 我为什么不选川普? —兼答某博
· 趣谈核大战
· 二秃子见到了毛主席(之四)
· 二秃子见到了毛主席(之三)
· 二秃子见到了毛主席(之二)
· 二秃子见到了毛主席
【轻歌曼舞】
· 霸王别姬
· 肖斯塔科维奇:节日序曲
· 红罂粟花
· 舞姬(我的CD情结之八)
· 吹毛求疵说《芳华》
· 我的CD情结(之七):革命第二步
· 我的CD情结(之六):CD与音响
· 我的CD情结(之五):Big Five
· 我的CD情结(之四):大盒CD
· 我的CD情结(之三):到哪儿买CD
【如是我闻】
· 两党候选人各将获得多少选举人票
· 大水冲了龙王庙,你也配姓赵?
· 五星红旗为拜登“助选”
· 坚持“大选舞弊论”对川普不利
· 怎样让猫吃辣椒?
· 请各路好汉饶过李家母女
· 中国出了二十七个“毛泽东”
· 真不想当你爹
· 卧龙吊孝
· 让毛主席入土为安
【齿颊留香】
· “共产主义”这道菜
· 说说包子
· 美酒飘香
· 毛主席说:这家的豆皮好吃
· 烧茄子
· 炸酱面的故事
· 江水煮江鱼
· 曼哈顿的川菜馆
【走走看看】
· 纽约上东城
· 纽约地铁里的动物
· 纽约第一好去处
· 孩子的圣诞树
· 雨夜,醉鬼来了
· 美国食堂里的中国学人
· 美国最高的公路
· 高山遇险
· 革命书店
· 我在纽约学雷锋
【杂谈】
· 蔡英文是“假博士”吗——驳“丝
· 对《使馆猪年春节招待会漫笔》的
· 屠呦呦是不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穹顶之下的愚民
· 一间厨房,半个锅盖
· 也谈习近平“反腐”
· 马航事件与人道情怀
· 花钱买“欢迎”
· 观众
· 从徐才厚倒台看中央政治局委员犯
存档目录
11/01/2024 - 11/30/2024
10/01/2024 - 10/31/2024
09/01/2024 - 09/30/2024
08/01/2024 - 08/31/2024
06/01/2024 - 06/30/2024
05/01/2024 - 05/31/2024
03/01/2024 - 03/31/2024
01/01/2024 - 01/31/2024
12/01/2023 - 12/31/2023
11/01/2023 - 11/30/2023
09/01/2023 - 09/30/2023
07/01/2023 - 07/31/2023
04/01/2023 - 04/30/2023
03/01/2023 - 03/31/2023
02/01/2023 - 02/28/2023
12/01/2022 - 12/31/2022
11/01/2022 - 11/30/2022
10/01/2022 - 10/31/2022
09/01/2022 - 09/30/2022
07/01/2022 - 07/31/2022
02/01/2022 - 02/28/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2/01/2021 - 12/31/2021
11/01/2021 - 11/30/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2/01/2017 - 12/31/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那些“角儿”们(北京记事之五)
   

家父是戏迷,经常去位于虎坊桥的“北京市工人俱乐部”看戏。工人俱乐部其实是可一座可以容纳一千多观众的剧场,设施在当时很先进,是北京京剧团的常驻剧场,也是话剧、歌剧的演出场所,平时也放映电影。北京京剧团的总部就在工人俱乐部旁边,文革前因“四大团长”(即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而名扬遐迩,工人俱乐部也因此而红。晚上演出时,戏迷趋之若鹜,经常一票难求。后来,工人俱乐部成了京剧现代戏的摇篮,《沙家浜》(原名《芦荡火种》)、《杜鹃山》(文革中被改名《杜泉山》)等都是由北京京剧团在此排练和演出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家父带出去看戏。不仅看京剧,也看歌剧和芭蕾舞。第一次在工人俱乐部看京戏时,剧名、剧情全不知道,只记得一个戴着僧帽的小和尚在台上表演,台下不断鼓掌叫好,可惜我不记得演员的名字了。然而他确实演得好,在没有实景的台上做出下山、过河的动作,连我这小孩儿都看懂了。只记得他在演到过河时,笑嘻嘻地脱了一只鞋露出赤脚来,很有趣。家父还带我去看过中央歌剧院演出的歌剧《货郎与小姐》,我也看不懂,只记得那个留着八字胡、显得很滑稽的“货郎”唱着唱着突然走下台来,“请教”观众如何才能把“小姐”追到手。我还看过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里边有个老太婆死了变成鬼魂上台,把男主角吓得连唱“我怕,我怕,我怕!”其实他不知道,我比他还害怕呢。还记得第一次看芭蕾是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剧名是《海侠》。长大后看过很多中外芭蕾舞剧,却偏偏没有一个叫《海侠》的,后来悟出那剧其实是《海盗》(Le Corsaire),也不知是哪位为了“政治正确”把名儿给改啦。

记得一次散戏后,家父带我去工人俱乐部斜对过儿的前门饭店小吃部吃夜宵。刚吃了几口,来了几个手拿折扇的人,在我们左前方的一张桌子旁坐下,点了不少吃的。家父指着其中一位穿白色短袖衬衫、灰裤子、黑皮鞋的中年人的背影,带着几分兴奋小声告诉我,那是名角儿某某某。我一个几岁的小孩儿,看戏就是看热闹,哪管那位是何方神圣?我只瞄了他一眼,看他没有要开戏的样子,就又低头吃我的炒肝儿去啦。

小时候我家东院儿住着一位雷先生,是比家父还要戏迷的戏迷。雷先生家里有只黄猫,每次我到他家玩儿时,那猫便会跟了我走,我一坐下,它就跳到我的怀里。我坐下后总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墙上贴的京剧名角儿的大幅照片和演出海报。雷先生便指着那些花脸、须生、青衣告诉我:这是谁谁,那是谁谁,看我似懂非懂的样子,他便笑。雷先生到我家来串门儿时,第一话题永远是那些角儿们的奇闻逸事,说得口若悬河、眉飞色舞而不知疲倦。记得有一次说到“谭百岁儿”,我插嘴问道:谁是“谭百岁”?雷先生回答:就是演郭建光的谭元寿呀。敢情“谭百岁”是谭先生的小名儿!

说起谭元寿,我还真见过两次。第一次是家母带我去天桥剧场参加联欢会,其中一个节目是谭元寿演唱《沙家浜》选段,只见他穿一身崭新的“国防绿”军装(没有领章帽徽)上台,很有“郭建光”的范儿。那时他所在的北京京剧团是“样板团”,特批有军装穿。记得他唱到激情处,将手臂一举,露出一只亮闪闪的手表来,我才意识到这是谭先生,不是郭建光。第二次见到谭元寿已是1980年代中期,北京京剧团在政协礼堂复演《沙家浜》,这次恢复了原名《芦荡火种》,并改回一些被江青删改的剧情,赵燕侠、谭元寿、马长礼、周和桐等原班演员都参加了演出。记得胡司令的婚礼时,新四军不是从正面打进去,而是化装潜入。当汉奸说“黑田大佐在此“时,谭先生扮演的郭建光大喝一声:大佐算什么东西?!

那时的角儿没有现在这些“明星”、“大腕”牛气,人们也没有像现在这样疯狂地追星。那时在北京街上走,一不留神就会碰上角儿。例如,我在王府井新华书店前就遇到过在《茶馆》里扮演常四爷的郑榕先生。还有一次遭遇更有趣,是在王府井附近的“馄饨侯”。“馄饨侯”是北京一家专卖馄饨的小店,是很有名气的老字号。它坐落在东华门大街路北,门脸儿很小,店堂里只摆得下七八张桌子。他家的馄饨皮薄馅儿大瘦肉多,汤汁特别鲜美,因此招来各方食客,饭口时经常要排长队。那天我下班后想吃碗馄饨,就奔了不远处的馄饨侯。正是饭口,食客在柜台前排起了长龙。我站在队尾百无聊赖,便把店里几张桌子踅摸(看)了个遍,看看哪里有有空座儿。嘿!挨着柜台那张桌子只坐着一对老夫妻,还有俩空座儿!再仔细一瞧,我乐了——那个吃了半截儿馄饨突然仰起脸儿的老爷子,不是老演员程之吗?我忍不住问道:您是程之先生吧?程先生冲我一笑,算是认可了。没成想他这一乐,整个儿一“金池长老”(程先生在电视剧《西游记》里饰演的那个谋夺唐僧袈裟的老和尚)!

我上小学时参加过合唱团,因此有过几次演出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演出,我们在后台碰到了胡松华。那时胡先生因为一曲《赞歌》而红遍天下,而当晚的节目里就有这支歌。我们几个小学生便不由分说,团团把胡先生围住,非要他先给我们唱一遍。那时胡先生脸上已经化了妆,还没有穿蒙古袍,身上是一套蓝色的呢子中山装,没系扣子,里边是雪白的衬衫,很有风度,却没有大明星的架子。他笑眯眯地对我们说:这里不能大声唱,我就给你们小声儿唱一遍吧。结果他真的给我们小声唱了一遍《赞歌》,听得我们如醉如痴,至今难以忘怀。

您瞧,在北京住着,碰见角儿真是稀松平常的事儿。不仅在后台、街上、饭馆儿里能碰上,就是在家里也能碰上!那天我从学校回家,看到客厅里一男一女两位客人正在和家母说笑。我一进门儿,母亲便指着那位先生问我:“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谁?我又打量了一下,只觉得这位身材修长的方脸先生有些面善。母亲笑道:他是“南霸天”呀!原来,这位是在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里演过南霸天的蒋维豪先生。蒋先生文质彬彬的样子,说出话来慢声细气,和舞台上穷凶极恶的“南团总”完全对不上号。坐在他身边的“南太太”也是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她笑盈盈地对家母说:您儿子真漂亮!

这让我很不好意思,于是找个借口躲到自己屋里去了。漂亮的芭蕾舞演员夸奖我“漂亮”,尽管有客套的成分,但也总有点事实根据吧?如果我的模样儿跟巴黎圣母院钟楼上那位差不多,她还会说我“漂亮”吗?哈哈,怪不得上次在工人俱乐部看讽刺喜剧《枫叶红了的时候》,邻座儿那个漂亮小妞儿时不时地瞟我一眼呢。

说到《枫叶红了的时候》,不能不提王景愚先生。这个戏是“青艺”(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为庆祝“粉碎四人帮”而创作的,王景愚是编剧之一(另一位是金振家)并饰演主要人物“发明家”陆峥嵘。剧情大抵是这样的:文革后期,骗子陆峥嵘自称发明了“忠诚探测仪”而被江青集团看中,调到某研究所工作,欲用“忠诚探测仪”探测人们对四人帮的“忠诚度”而控制他们的思想。后来四人帮倒台,骗子也遭到了清算。记得剧中有一个 叫“秦欣”(“亲信”的谐音)的女人,是四人帮的亲信,此人戴着秀郎眼镜,身穿“国服”(江青设计的裙装),手拿一把扑克牌出场,一看即知是江青化身,观众不禁大笑。

然而最可称道的还是王先生的表演。他用幽默的台词、夸张的表情和滑稽的身段,把一个权力扶持的不学无术的骗子刻画得惟妙惟肖。例如,研究所里的文革分子起了内讧,陆峥嵘高喊“大家都是打砸抢出身,谁怕谁呀?”一个大嘴巴把对方扇了个趔趄,让人想起文革中那些得志小人的嘴脸,不禁捧腹。还有,他吹嘘自己懂得进化论,却把“从猿到人”说成了“从人到猿”,这真是对那些不学无术却偏爱炫耀的人们的辛辣讽刺。可悲的是,今天竟然有那么多见利忘义、倚官仗势、寡廉鲜耻、人性泯灭的主儿,让我觉得“从人到猿”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