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東的包子鋪出了點兒新聞。包子鋪每天7-23點營業,雖然菜單上永遠只有包子和炒肝兩樣兒,但畢竟連干帶稀,一日三餐都可對付,當夜宵也成。加上地點適中,價格並不那麼宰人,於是便有了回頭客。店主是個胖胖的中年女士,看年紀在30-80歲之間。她姓“娘”,據說是東周時代傳下的隴西古姓。於是她自稱“老娘”,食客也喊她“老娘”。久而久之,大家都說“老娘包子鋪”,原來的店名卻沒人提起了。老娘很會做營銷。五年前剛開張時,她在店門口插了兩面紅旗。左邊的旗上有三個金字“包子夢”,右邊則是“炒肝夢”。路過的人見了吃一驚,便走進來看看包子炒肝怎樣做夢。老娘笑盈盈地告訴客人:買半斤包子,店裡便敬一碗炒肝。說罷指指窗台之下蹲着的一排吸溜吸溜喝炒肝的漢子。客人於是食指大動,紛紛去掏錢包。路東原先還有五家飯館,其中三家賣包子,兩家賣炒肝。老娘不但敬炒肝,包子也做得比別家的大,慢慢就把別家的顧客拉了來。後來那幾家紛紛關門大吉,據說是有人告發他們用了病豬肉。老娘說,醜行若不揭露,必然包將不包,肝將不肝。夥計說,幸虧有老娘,挽救了包子挽救了肝。老娘面有德色,倚着櫃檯哈,哈,哈。等到路東只剩老娘這一家時,包子便越來越小,炒肝便越來越稀,不僅不敬了,價錢也翻了番。有客人嫌貴,飯桌上便有了些許抱怨。可是也有客人說,老娘漲價是為了擴大再生產,等到包子炒肝多得吃不了時,一定會降價的,理解萬歲吧。老娘聽到了議論,並不着急。她在柜上貼出一張大紅紙,上面寫着《約法三章》:第一,為了保鮮,本店包子最多上屜二次(蒸製、加熱各一次),其後必須下架。第二,為了保質,本店每個包子都有二十個褶(比狗不理多二個)。第三,為了保量,本店每碗炒肝含上等豬肝大腸各50克,保證沒心沒肺。《約法三章》貼出後,多數客人認為老娘有誠意、守規矩,適當漲價是可以接受的。然而總有雞蛋裡挑骨頭、成心找茬的主兒。那天中午,五號桌上突然發聲喊,一個眼鏡男手拿包子衝到柜上。“十九個褶!”眼鏡男叫道:“比規定的少一個!退錢!”老娘接過包子後並不去數褶兒。她慢悠悠地說:“有句俗話您一定聽說過,叫做‘包子有肉不在褶上’。您瞧—”她把包子掰開,指着餡里那塊切不爛、剁不碎的滾刀肉,“這麼大一塊肉,足有二兩多,您賺大發啦。”眼鏡男頓時語塞。第二天,老娘請了六個保安,說是為了保障顧客有個安寧祥和的就餐環境。保安們頭戴鋼盔,手持警棍,四角各有一個固定哨,還有兩個在店堂里巡邏。每到飯口,客人坐着,保安站着,客人吃着,保安看着。只要聽見客人抱怨,保安就緊握警棍過來“請教”。如果說不出個道理,客人就會被拖到門外“包子夢”的紅旗下,脖子上掛着“妄議”的牌子撅着示眾。這樣一來,店裡的秩序就有了保證。一年以後,炒肝的價格終於沒有降下來,包子的價格倒漲了三次。老娘說,如今豬都改吃新式固體飼料了,豬肉和下水的質量也從一級提高到特供級。多花一點錢吃到更高級的東西,正是生活質量提高的表現。更重要的原因老娘沒說,那就是雇保安的“維穩”經費必須從客人身上出,正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漲價是萬萬不能的。就算能吃上特供豬肉,每頓多花五塊錢畢竟不是讓人高興的事。於是有客人變了黃鶴,一去不復返了。終於有一天中午,店裡的客人還沒有保安多,老娘望着空桌椅,第一次發起了愁。忽然,一個黑胖子帶着一夥黑衣人“噌、噌、噌”地躥進店來。保安們正要上前“請教”,卻被黑衣人乾淨利落繳了械,押到門外“炒肝夢”的紅旗下撅着去了。躲進廚房的老娘掀開布簾往外看了一眼就呆住了,那黑胖子不是電視裡天天見的皇上嗎?老娘趕緊理理頭髮,然後盛一盤新出鍋的包子,一陣風似的端到黑胖子的桌上,口稱“皇上萬壽無疆!” 黑胖子冷笑一聲不置可否,先一口一個吃光了包子,然後又叫了兩碗炒肝喝了。黑衣人會了賬,老娘又捧出一張菜單請皇上賜字。黑胖子瞪了她一眼,接過筆來在菜單上寫下“包子妙肝”四個歪歪扭扭的大字,便打着飽嗝揚長而去。老娘心說:時來運轉啦。她從地攤上請來一張聖像,高懸店堂之上,又把黑胖子題了字的菜單鑲進鏡框,掛在聖像之下。如此一來,黑胖子便和皇上掛了鈎,他是真龍天子還是山大王也就無關緊要了。唯一的問題是“妙肝”二字不好解釋。老娘先是疑心黑胖子把“炒”字誤寫成了“妙”,心想這皇上的文化也低了點兒。後來轉念一想,也許是上人見喜,誇獎炒肝味道奇妙,所以賜名“妙肝”也未可知。於是老娘宣布,從此店中一律改稱炒肝為“妙肝”,菜單要改,賬面要改,門口那面“炒肝夢”旗也要改。正好有個蓬頭垢面背把破吉他的流浪歌手從門口走過,老娘便“喂喂喂”地把他喚進來,用兩碗炒肝的代價,要他寫了一首頌歌:不知該怎麼稱呼你你前呼後擁來到包子鋪不知該怎麼稱呼你你風裡雨里走進我店裡掀鍋蓋,看麵缸,一套包子妙肝連着我和你你玉體豐腴你滿腹珠璣你愛我們包子鋪我們包子鋪深深地愛你不知該怎麼稱呼你你把我家包子握在手心裡不知該怎麼稱呼你你把我的妙肝裝進你肚裡......從此每到飯口,頌歌便在包子鋪莊嚴響起。老娘在柜上唱,廚子在灶旁唱,夥計和保安在店堂上唱,蜂擁而至要沾“聖恩”的客人也跟着唱。人們左手舉包子,右手端炒肝,在聖像下恭恭敬敬排成三排,哽哽咽咽地唱、聲嘶力竭地唱,真比出大殯還熱鬧。至於歌中“玉體豐腴”、“滿腹珠璣”的話究竟是稱頌皇上還是誇獎包子,就沒人說得清了。唱了三個月,包子鋪的生意越來越好,營業額直追路西的“啃得雞”。“啃得雞”不幸沒有黑胖子臨幸,所以超過它而成為本市快餐業的龍頭老大,只是時間問題。到那個時候,規矩當然就要由老娘來定了。然而老娘卻迫不及待了。因為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說,“啃得雞”搞“本土化”,要在菜單中加上包子和炒肝。老娘氣得跳腳,透過玻璃窗瞪着馬路對面“啃得雞”招牌上的糟老頭子發狠:你一個洋鬼子,啃你的雞就行了,還要搶我包子妙肝的生意,這不是反華嗎?!老娘大怒之後,立即在店中宣布“修餡”。客人面面相覷,紛紛表示不知何為“修餡”。老娘解釋說:“修餡”就是修改包子的餡料,以創新的口味吸引客人,增加市場競爭力。例如本店傳統的豬肉大蔥餡,就可以修成“宮保”餡,既好聽又好吃。“什麼是‘宮保’?”七號桌上一個中學生怯怯地發問。“袁項城,袁宮保!”三號桌上的白眉毛老頭笑道:“以名人為號召,修餡一定會吸引顧客,高!”東南角站崗的保安也叫好:“要得!做個宮保雞丁餡,越辣越安逸!”廚子從廚房裡探出頭來說:“只許它‘啃得雞’做雞,老娘就不能做雞?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對!” 眾人嗷應道:“修餡!修餡!”老娘修餡的第一步,就是改《約法三章》。修改後的《約法三章》如下:第一,為了保鮮,本店包子的上屜次數根據本店營業時間決定。第二,為了保質,本店每個包子都有若幹個褶。第三,為了保量,本店每碗妙肝含上等豬肝大腸各若干克。新的《約法三章》一貼出來,客人大嘩。反對的多,支持的少。反對者說:不規定包子褶數廚子就可能偷懶;炒肝原料不定量給缺斤短兩提供了可乘之機;然而最可氣的還是取消了包子的“兩屜”規則。賣不出去的包子一熱再熱就是不下架,賣一天也是它,賣七天也是它,擺臭了也賣,豈不是拿客人的健康不當事?支持者說:活人不能讓尿憋死,根據市場行情靈活掌握包子褶數和“妙肝”原料量,才是有生意頭腦;更重要的是,不同批次的包子口味總會有區別,而取消“兩屜”規則有助於保證包子口味的穩定性,從而維護了客人的長遠利益。還有第三種意見:店是老娘開,規矩是老娘定,你一個顧客有包子“妙肝”吃就不錯了,瞎叫喚什麼?反對者反駁道:不平則鳴!有反對聲音,正說明有骨氣的客人還沒有死絕,如此才能警告店方不得胡作非為傷害顧客利益。如其不然,明天她在《約法》裡寫上“本店包子含有少量砒霜以改善口味”,你也逆來順受吃下去麼?客人義憤填膺,越吵越凶;老娘左支右絀,理屈詞窮。保安們提着警棍“騰騰騰”地滿堂亂跑,卻再也壓不住抗議的浪潮。終於有人開始和保安切磋武藝,店堂里乒乒乓乓亂成一團。最後有人打了110,來了兩隊警察,才勉強結束了混亂局面。再看店堂里,桌翻椅倒,滿地碎瓷。聖像落在地上,被實實在在地踩上了幾個黑腳印;鑲着黑胖子題字的鏡框也碎了,還被淋了一勺醬油。店堂外邊,“包子夢”和“妙肝夢”兩面紅旗倒在門前,被某種可疑的液體弄濕了一大片。老娘一屁股坐在門檻上,雙手拍着大腿嚎起來:“我—的—天—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