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鸡叫”? 中国某作家到美国探亲,他的外孙杰克就对他的老师说他外公是个作家,会讲故事。老师就请他来学校讲故事。作家真的去讲了“半夜鸡叫”,他让外孙翻译。 “半夜鸡叫”是中国作家高玉宝写的自传中的一个故事,这位作家在中国的小学曾经讲过,故事讲完后,小同学们都热烈鼓掌。不过这次他没有想到,讲完故事后,杰克的同学们没有一人鼓掌,班级里一片寂静。 忽然,有个黑人小孩站了起来,说:“这个故事是骗人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作家忙说:“这是真人真事,高玉宝写在他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上的。” 黑人同学说:“我养过鸡,并且对鸡做过科学观察。鸡要啼叫,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成年的公鸡;二是要有自然光的剌激。黎明时,就是日出前的一小时,早晨3时30 分左右,这时微弱的光会剌激公鸡的视觉,才会产生啼鸣的条件反射。半夜,也就午夜12时,一片漆黑,鸡是不可能叫的。不信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 黑人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片掌声。 一个白人小姑娘站了起来,说:“半夜,什么也看不见,农业工人到了地里怎么劳动,如果周扒皮又提供照明设备,那生产成本就大了。如果没有照明设备,工人们只能是换个地方继续睡觉而已,周扒皮的半夜学鸡叫也就毫无意义了。” 同学们又是一片掌声。作家的脸上都出汗了。 一个华裔同学站了起来,说:“我要说高玉宝是个不诚实的人。” 作家忙说:“他真的是自己写了书,他不会写的字就画图画来表示,比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他就画了个鬼脸;杀人的‘杀’字,他就画了个人头,再加上一把刀。” 华裔的同学说:“我相信,他会用图画代替字,可是这样的稿子,出版社是出不了书的,必须有认字的人与他合作,帮他整理。可是高玉宝出了书,却不写上合作者的姓名,全部的功劳归自己一个人。如果说周扒皮学鸡叫骗了几个长工,那么高玉宝就是骗了全国的读者。这本书,印了500 多万册,还出了外文版,那就是还欺骗了外国读者。” 以上是我在网上看到的故事。我想要证明有没有可能“半夜鸡叫”,主要证明公鸡是不是可能在半夜打鸣就行了。于是我在网上查了点资料。 公鸡为什么会在天快亮的时候打鸣?一般认为,这是因为鸟类大都在白天活动,到了夜晚视力会变差,比如鸡。鸡的眼睛能看到东西,主要是依靠视网膜上的许多感觉细胞,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在这些感觉细胞中,有的需要较强光来刺激才能兴奋,这种细胞叫圆锥细胞;有的则在较弱光线下就可以起作用,叫圆柱细胞。就鸡来说,眼睛里的视网膜上只有圆锥细胞,没有或很少有圆柱细胞。到了天蒙蒙亮时,公鸡的眼睛又能够看得到东西了,兴奋起来就打起鸣来。 不过,科学家通过实验还发现,鸡的感光器官其实并不是眼睛,而是一种叫做松果腺的激素。即使是关在黑暗的房间中的鸡,到了每天该打鸣的时候,也是会打鸣的。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把鸡的眼睛完全切除掉,让它无法感光,鸡在拂晓时仍然会啼鸣,只有切除了鸡头中的一种内分泌腺——松果腺,那雄鸡才不再按时啼鸣。我小时候养鸡,印象中凌晨天还没亮,公鸡在窝里打鸣。我想这是松果腺的作用吧? “半夜鸡叫”的故事说地主周扒皮为了让长工们多干活,就半夜跑到鸡窝旁边学鸡叫,他一叫,窝里的公鸡都跟着叫起来。按照科学的生物钟理论,这故事就不成立了。那是不是可以肯定,半夜公鸡是不打鸣的呢?但科学工作者们又总结:或许有时候某些公鸡的生物钟也会发生错乱,半夜啼叫起来。如果周扒皮家的公鸡正好是生物钟错乱的,结果周扒皮模仿鸡叫,这公鸡就跟着叫起来了呢? 其实网上有“周扒皮”的后人写的“半夜鸡叫谎言是如此炮制的”(原题为《我的曾外祖父周扒皮》)。摘编如下: 1950年代初期全军全国范围大扫盲。文盲战士高玉宝表现积极,用画字的方式写自传。被部队推为典型上报。穷苦出身的战士不仅学文化还能写书,批判旧世界歌颂新世界。为了把这个典型放大,部队派专业人士帮助高玉宝。要体现旧世界之黑暗,地主阶级之罪恶,为了使书更能教育人,便移花接木、改头换面进行深加工。为了表现真实,书中一切都采用真名真姓真地点,自然发生的“故事”就是真实的。至于坏地主半夜学鸡叫,纯属灵感来袭。 “周扒皮”这一人物,最初来自自传体小说《高玉宝》。《高玉宝》是一部独特的作品,书名即主人公之名,也是该书作者的名字。此书中的人物均用现实中的真名真姓。至今仍健在的《高玉宝》作者高玉宝坚称书中所写为真实事件。 “周扒皮”叫周春富,辽南农村的一个勤俭吝啬到极致的小富户,既不是为富不仁作恶多端的恶霸地主,也不是在传统农村占有积极影响的乡绅,他只是在新旧政权交替的土地革命运动中不幸死于激进的批斗之中的小人物。 周春富原是闯关东落户辽南,通过勤俭持家,不断攒钱买地,开了几个小作坊,成为殷实之户。至上世纪40年代末期,家里已有近200亩地。家里有五男三女,有大有小,地里和作坊忙不过来,就陆续雇起长工和短工。 周春富勤俭仔细是有名的。儿女们有这样的印象,是因为老头不仅对自己特别抠门儿,对家人更是如此。碗中剩下的粉条,得捞出来晒干,留着下一顿吃。老头向儿女们提倡:饭要吃八分饱,吃多了,剩下的都成臭屎。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不能过夜,因为这样会多吃一顿饭。相反对长工一直很客气。 当年复县有耕地200万亩。全县9万户,地主占2,000户,富农7,000户。头三号地主都有几千亩以上土地和其他财产。周春富属于富农行列,拥有土地不到200亩。因此可以算出他在复县财富榜上的位置,应该排在2,000名之外。“土改”时周春富被划为富农。 “半夜鸡叫”中的地主周春富因“残酷剥削”长工而有“周扒皮”绰号,为催大家早点上工,半夜躲进鸡舍学鸡叫,引起公鸡们打鸣,后遭小玉宝设计痛打,这是其中最生动、最著名的情节。 辽宁南部农村锄地一般在小满、芒种至夏至季节进行,日出时间是早上4时28分。黎明出现在日出前一个小时,亦即早上3时30多分钟,太阳微弱的辐射光即可对鸡的视觉发生刺激,产生啼鸣条件反射。但这时的光线很弱,人的视觉还不能对物体的细小特征进行识别。所以在半夜三更(即午夜12时),在一片漆黑条件下,更不能从事田间操作了。就算是把长工赶到黑灯瞎火的庄稼地里,也只能是要长工换个地方继续睡觉。 上世纪40年代初到1947年辽南土改期间,周春富家里陆续雇过长工和短工,从两三人到六七人都有。都有名有姓。高玉宝虽然自称在老周家放过猪,但周家人从来没见过高玉宝。 1963年春夏之交,高玉宝来到家乡。他招呼大家一起要开个小会。高玉宝对周家的人说:谁说我没在你家干过活?我学木匠时还给你家做过马槽子。这事很多人都清楚。人家来调查,你们照我那样说没有错。高玉宝又对周家的人说:写“周扒皮”不是写你家的事,不是写咱这地方的事,但天底下能没有这样的事吗?小说是拿到全国来教育群众的,有没有重名重姓的,肯定有。回去告诉你们家里大人和小学生,不要乱讲话……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高玉宝就开始作报告。1990年代退休后职业性作报告。据统计,他被全国20多个省、市,数百个单位聘为名誉主任、顾问、德育教授、校外辅导员,讲述革命故事。其中,“周扒皮”与“半夜鸡叫”自然常是报告中最生动的故事,也常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至2009年建国60周年,他陆续在全国作报告累计4000场,听众5000万人次。 虽然后来他说《高玉宝》一书的主人公故事“似我非我,他中有我,所见所闻,集中概括”。但他公开场合一直在坚持“半夜鸡叫”是真的。他村里四个地主都半夜学鸡叫,写书时给集中到“周扒皮”身上了。这一点,搜索他作报告的当地媒体新闻报道可以知晓。 高玉宝写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1955年出版发行后,一版再版,共印行500多万册,国内用7种少数民族文字印行,并翻译成近20种外文印行,仅汉文版就累计发行450多万册,成为解放后文学作品发行量之最。 按照高玉宝的自述,1948年参军时的高玉宝是个典型的文盲,但革命战士是不怕任何困难的。一年之后的1949年8月20日,高玉宝开始动笔撰写自传,此时的高玉宝仍旧是字画结合、以画代字,如日本鬼子的“鬼”字不会写,就画个可怕的鬼脸来代替;“杀”字不会写,先画一个人头,然后再在这头上画把刀;“哭”字不会写,先画一个人脸,然后在这脸上点几个小点儿。还有很多字无法用图形画或符号来表示字意,高玉宝只好画一些小圈圈空起来,等学会了字,再添到圈圈里。如此说来,此时的高玉宝恐怕还在文盲之列。 1951年1月,高玉宝完成了长达20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高玉宝》草稿。经人指导,小说《高玉宝》的部分章节经修改后陆续连载。1955年4月20日,中国青年出版社首次出版单行本,更是推出了集作者名、书名、主人公名于一身的自传体小说《高玉宝》。这应该是有人帮助“修改”。 到底是谁成就了《高玉宝》?原来是位笔名“荒草”的人。最初的《高玉宝》书的后记中有荒草写的《我怎样帮助高玉宝同志修改小说》。荒草原名郭永江,曾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辑、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2008年四川资阳文艺网一篇文章介绍说,《高玉宝》长篇自传体小说,13章12万字,为资阳的作家郭永江所著。 郭永江1916年出生,1940年到延安,创作歌剧《张治国》,反映八路军大生产,受到毛泽东称赞,1951年赴朝鲜采访,后与魏巍同任《解放军文艺》副总编,可到40岁就病退,70年代回故乡资阳居住,不久迁到资中,1984年居重庆,1993年病逝前说,当年《高玉宝》一书13章均为他所写。 当时全军为配合扫盲,树立典型,让他帮助高玉宝修改自传,他向组织表态要随时付出生命代价来修改好这部书稿,做好幕后英雄……但高玉宝的原稿实在太差,他无法修改,最后在组织授意下干脆代笔。他写完一章,高玉宝照着抄写一章,然后组织上拿到《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 为什么只写了周春富“周扒皮”?这是因为周春富在高玉宝的家乡土改过程中,被作为恶霸地主批斗死去。高玉宝当时结束在大连流浪生活回乡当上民兵,这是他在日后参军在部队搞的诉苦教育中可以就近找到的“控诉”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