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博文,博主标榜自己是“理工科”出身,以此来贬低他认为是“文科生”写的文章。我们知道,中国人的“学科歧视”是由来已久的,正如钱钟书先生在70多年前出版的《围城》中说的那样:“理学院的学生看不起工学院的,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 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我认识的一位美国理科教授,谈起中共江胡时代的最高领导层就忍不住笑:“一帮工程师,只会照着图纸做事,哪里会治国?”看来这“学科歧视”还真不限于中国人。学理科的中国人报起出身来,一般不会在“理”后加个“工”字,而学工的人则喜欢在“工”字前加个“理”字,这背后是什么原因,我不敢妄猜,也许就像有些朋友不说“加拿大”而偏说“北美”那样吧。文革前的清华大学号称“理工科大学”,其实就是工科。本来“解放”前清华是有理科的,1952年院系调整时撤掉了。文革后清华又重建理科,要不说共产党瞎折腾呢。要想别人不歧视你的学科,首先就是自己不要自卑。做科学家探索自然界固然好,做工程师学以致用,以专业技术直接造福社会又有什么不好?在很长的时期里,中国考分最高的学生都去学理科,稍微差一点的就只好屈尊去学工。虽有遗憾,但还是比学文科强,因为后者不仅被低看,而且政治风险太大。现在总算有所改变:最高领导人是学工(化工)出身,后来又成为法学博士,虽然不是寒窗苦读得来的,但毕竟是文科生领导中国,世道变啦。与最高领导人“弃工从文”类似,也有不少学理的、学工的去钻研文史,有些还颇有成就。例如我钦佩的芦笛先生是理科出身,却写了数本有关中国近代史和毛泽东的专著(由明镜出版社出版发行),其文笔之犀利,逻辑之严谨,考据之慎密,不仅揭穿了御用“学者”对毛主席的吹嘘和粉饰,也使不少专业史家的文章相形见绌。我猜想,这与他受过的严格科学训练不无关系。对比之下,对另一些“弃理(工)从文”者的大作,我就不敢恭维了。例如一位笔名“数学”的网友,他的文章最大的亮点就是糊涂。记得他在谈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发表了一个高论:“我们的制度这样好,要注意保密,千万不要让外国人学了去”。当即就有人跟帖讽刺他:“你的意思是,我们正在吃屎,千万不要让外国人学了去,免得他们和我们一起抢屎吃?”话虽糙了点儿,但是很有道理。还有一位工科出身的“历史爱好者”,经常拿出一些图表来说明毛时代的辉煌,还要用他的数学知识分析一番,却从不注明他的图表的出处(例如书籍、文章、链接等)。不仅如此,他还大量抄袭别人的文章,也从来不注明原作者和出处。如果连基本的学术道德都不讲,怎能让人家相信他说的是事实而不是谎言呢?不仅“原始”数据不可信,此公的逻辑也非常惊人。例如,他根据赵紫阳“反瞒产私分”的报告,就断定他是大饥荒的罪魁祸首;当有人指出是毛泽东将赵的报告批转全国才造成全国性的灾难时,他又狡辩说:“反瞒产私分”运动在十天后就被毛纠正了,怎么能造成很大伤害?这就是装傻了。以毛的至尊地位,他的错误政策实行一天就能造成灾难,十天就是巨大的灾难!如此的“历史爱好者”,如此地歪曲历史,不仅说明其缺乏学术研究的基本训练,更暴露出不顾民间死活、只维护统治者尊严的皇民心理。也许,有些头脑机械僵化的“工程师”以为“新中国”就是毛泽东设计好的一张蓝图,只要按步就班走下去,“共产主义天堂”就会成为现实,而发生在“新中国”的一切灾难,都是毛的手下人胡作非为造成的。然而按照他们这种文过饰非的说法,毛就成了任凭手下作恶的昏君,这岂不是越抹越黑?我从来不反对理工科出身的人去研究历史,我自己也出于兴趣做过一点探讨。我反对的是罔顾史实随意编造的伪史。有的“毛左”把一切不合他意的史实都斥为“犬儒文人的捏造”,连公开发表的毛泽东讲话也不承认,这种“鸵鸟政策”实在可笑。研究历史是要多读书的,读了还要多思考。什么样的史学著作可读?我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那就是看是否附有参考文献,如果没有就敬而远之。当然,列出参考文献的著作也未见得就是好的,但至少有一种认真的态度。至于网上那些学术道德欠缺、原始数据可疑的文章,指出其大谬即可,根本不必和那些糊涂作者纠缠什么细节。哎呀且住,本来是要说“学科歧视”的,不知怎的跑题了。就写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