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面纱不能成为真理之遮羞布(7) 百翰·杨手下有一个叫做威廉·艾弗斯.阿普尔比(William Invers Appleby)的长老,写信向他请教一个有关摩门教教徒可否异族通婚的问题。百翰·杨读后大怒,当着八位其他摩门教长老的面,〝代表〞上帝发言说: 〝我不是早就告诉你们有关神对非洲黑人问题的律法了吗?如果任何白人胆敢选择与该隐之子类似的黑人去混血的话,在上帝的律法之下,永远都是要立即就地处死的!〞 根据这种〝上帝〞的〝启示〞,百翰·杨在1848年下令,不允许任何非洲裔美国人出任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神职人员,甚至不允许任何非洲裔美国人进入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堂礼拜上帝。 这条被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奉为金规玉律的反动种族歧视教规,一直到1978年,才被摩门教教主斯潘塞·伍里·金布尔(Spencer Woolley Kimball)所废止,前后祸害美国人民130年。在美国近代民权运动发展史上,打着耶稣基督爱世人也爱敌人旗号的摩门教,一直在扮演着一个极度不光彩的角色。 在摩门教的多妻主义历史上,有着55个老婆的百翰·杨并没有考上第一名。最为有名的是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鲁伦·廷普森·杰夫斯(Rulon Timpson Jeffs)。此公生于1909年12月6日,死于2002年9月8日,在他92年的生命里,共〝娶〞了至少75个老婆,生了65个孩子,足可称为〝多妻大王〞。 自1986年直到他2002年死亡为止,鲁伦·杰夫斯出任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16年。他死后,子承父业,他的儿子沃伦·斯蒂德·杰夫斯(Warren Steed Jeffs)继续成为这个总部设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市(Colorado City, Arizona)的新教主。 相对之下,同样的是在实行多妻制度,可是这位新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沃伦·杰夫斯的遭遇,就没有像他老爸那么幸运了。 沃伦·杰夫斯于1955年12月3日在加利福尼亚州三藩市出生,靠着与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的世家渊源,他于2002年在亚利桑那州科罗拉多市登上了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宝座,他在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的官方头衔是〝教主、先知、预言家和启示录(President、Prophet、Seer and Revelator)〞。 这位手上握有上亿美元资产的教主有两个座右铭,至今尚在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内广为流传:第一,他是摩门教历史上自约瑟夫·小史密斯、百翰·杨和约翰·泰勒(John Taylor)以后的第四位〝先知〞;第二,他认为摩门教教徒最少要有三个老婆,才有资格进入天堂,而且老婆越多,越容易进入天堂。 这个〝教主、先知、预言家和启示录〞的职位,为沃伦·杰夫斯带来了人造的光环,但也为他带来了司法的灾难。他在2006年5月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为全球十大通缉犯,罪名是〝强奸〞、〝唆使与安排男性摩门教教徒从事法律范畴以外的婚姻〞及〝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 沃伦·杰夫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列为全球十大通缉犯的通缉令上是这样写的: 〝沃伦·杰夫斯是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多妻主义派的领袖,被他的一万多名追随者和信徒奉之为「先知」。沃伦·杰夫斯与犹他州、德克萨斯州、科罗拉多州和英属哥伦比亚有所联系。沃伦·杰夫斯可能在佛罗里达州里斯堡(Leesburg, Florida)附近。注意: 沃伦·杰夫斯可能与他忠心的武装保镖同时旅行。〞 沃伦·杰夫斯于2006年8月29日在内华达州拉斯韦加斯(Las Vegas, Nevada)郊区被捕,另外亚利桑那州司法部亦追加起诉沃伦·杰夫斯〝与未成年少女发生性关系〞及〝乱伦〞两种刑事重罪。 2007年9月25日,犹他州圣乔治市的法庭宣判沃伦·杰夫斯的〝强奸及共犯(Rape as an accomplice)〞两个刑事重罪罪名成立,入狱10年至终身监禁。 不过,犹他州最高法院在2010年7月27日,就沃伦·杰夫斯的罪名成立有着不同的意见,以〝审判法官曾给予评审团不恰当的指示〞为理由,下令将案件驳回,择日重审。在美国法庭历史上,只有3%的上诉案件得到平反或重审的机会,看来,这件极具争议性的多妻司法风波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摩门教的多妻主义在美国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伦理、司法和风俗的争议与纠纷。十九世纪中后期,美国国会为了压制越来越嚣张跋扈的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歪风,于1862年通过了划时代性的《莫勒尔反重婚法(Morrill Anti-Bigamy Act)》,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于1862年7月8日,将之签署成美国法律。 《莫勒尔反重婚法》是由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贾斯廷·史密斯·莫勒尔(US Senator Justin Smith Morrill)所提出的议案,目的就是为了反对犹他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教义而制定的美国法律。 在美国国会的立法史上,除了保护美国家庭价值,维护美国妇女尊严的《莫勒尔反重婚法》外,贾斯廷·莫勒尔美国参议员还推动了为美国后世子孙教育事业造福的《莫勒尔校院批地法案(Morrill Land-Grant Colleges Act)》,这条法案,为美国政府出资建设高等学院的发展,奠定了法理上的基础。 可是这条刚被美国国会通过的《莫勒尔反重婚法》新法,却将亚伯拉罕·林肯总统逼进了一个两难的处境:他是以道德号召而被美国选民送进白宫的,如果不签署这条法律,势将损害自己维护道德的形象,然而面对着即将爆发的南北战争局面,如果签了,又必会将百翰·杨逼反,极有可能倒戈至美国南方政客的阵容中。 在这种两难的局面下,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使出了一招两面三刀的权宜之计,他一方面将之签成美国法律,另外一方面在暗中通知百翰·杨说,只要犹他保持〝中立〞,他就会〝默许〞他和他的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徒继续包他们的二奶,这就是为什么犹他州在美国南北战争中保持〝中立〞的秘史。 百翰·杨答应不参与分裂美国后,亚伯拉罕·林肯总统言而有信,立即以美国三军统帅的身份,对美国犹他道格拉斯堡(Fort Douglas, Utah)驻军陆军总司令帕特里克·爱德华·康诺尔将军(General Patrick Edward Connor)下了一道明确的密令:〝为了国家的利益,暂时不得对违反美国法律的多妻制度的犹他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摩门教教徒,采取任何的制裁行动。〞 犹他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土霸王百翰·杨与美国政府的蜜月期,随着亚伯拉罕·林肯总统之被刺身亡,和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而画上了一道休止符,当美国政府可以腾出手来处理内政时,犹他摩门教的多妻制度议题,又成为美国国会议员们的热门讨论话题。 18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波兰德法案(Poland Act)》, 允许美国检察官在犹他美国领土地强制执行美国法律,为打击摩门教的多妻制度铺垫了司法战场的法理基础。 《波兰德法案》是由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卢克·波特·波兰德(US Senator Luke Potter Poland)提出的,故以其名为这条美国法案命名之。 1887年,佛蒙特州美国参议员乔治·富兰克林·埃德蒙兹(US Senator George Franklin Edmunds)和弗吉尼亚州美国众议员约翰·伦道夫·塔克(US Congressman John Randolph Tucker)联手,通过了《埃德蒙兹-塔克法案(Edmunds-Tucker Act)》,法案郑重声明违反者,将面临罚款五百至八百美元,入狱五年的监禁期,更有权对触犯者的机构,加以财产充公,勒令解散等惩罚条文。 乔治·埃德蒙兹美国参议员是共和党,而约翰·塔克美国众议员则是美国民主党,因而这是一条深具跨党派民意的反对重婚的美国法律。1882年3月22日,美国第21任总统切斯特·艾伦·阿瑟(President Chester Alan Arthur)将之签署成美国法律,揭开了摩门教多妻制度教规崩溃的序幕。 美国国会在同一时期通过的《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Edmunds Anti-Bigamy Act)》, 更清楚地厘定了触犯多妻制度为〝重罪(felony)〞。多妻制度的定义,不仅指的是结婚,连〝同居(unlawful cohabitation)〞的形式,亦属于〝恶行轻罪(a misdemeanor)〞的范畴。触犯此二罪者,不得出任陪审团、不得拥有投票权以及不得出任政府公职。 在《埃德蒙兹法案》与《埃德蒙兹-塔克法案》的威力下,实行摩门教多妻主义的信徒们纷纷锒铛入狱。第一个被这条美国法律制裁的是犹他盐湖城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中十二门徒的鲁德格·克劳森(Rudger Clawson),他在1882年8月15日被送进了监狱,开启了摩门教教徒为了包二奶而坐牢的先例。 接着的是一大批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领导,或知名分子如威廉·佐敦·菲莱克(William Jordan Flake)、安格斯·芒恩·坎农(Angus Munn Cannon)、约翰·夏普(John Sharp)、洛伦索·史诺(Lorenzo Snow)、亚伯拉罕·霍格兰·坎农(Abraham Hoagland Cannon )、乔治·奎尔·坎农(George Quayle Cannon)、西伯特·杰迪·格兰特(Hebert Jeddy Grant)与约瑟夫·菲尔丁·老史密斯(Joseph Fielding Smith.Sr.)等一千三百余人,逐一被送上了法庭的被告席,或关进监狱服刑。 在这些为了二奶而进监狱,或被查办的众名角中,最为世人熟识的是约瑟夫·老史密斯,他不仅是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的第六任教主,还是家势显赫的摩门教世家,他是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小史密斯的侄子,他的父亲就是与约瑟夫·小史密斯一起〝殉教〞的海勒姆·史密斯。 约瑟夫·老史密斯从1901年10月17日开始出任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的第六任教主,一直到他在1918年11月19日死亡为止,长达17年之久。 1906年,美国检察官以〝非法地同时与四位妇女同居〞为理由,将他送上了法庭,由于法律所限,同居只属于〝恶行轻罪〞,结果罚款$300.00元了事。 其实美国检察官并没有摸清约瑟夫·老史密斯的底子,他不是〝非法地同时与四位妇女同居〞,而是敲锣打鼓地公开地〝娶〞了六个老婆。 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认为美国国会的这些立法,严重地违反了摩门教教徒的《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保障精神,因此数次与美国政府在美国法庭上较量,甚至一路较量到美国最高法院。 最著名的摩门教挑战美国政府的案件是《雷诺兹 对 美国案(Reynolds V United States)》。案件的主角是与摩门教有着极深且特殊缘分的乔治·雷诺兹(George Reynolds),他不是美国人,却在美国犹他盐湖城的摩门教里成为一位著名的〝护教〞大师。 乔治·雷诺兹不仅按照摩门教教义〝娶〞了一大群老婆,还成为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百翰·杨的机要秘书。他是美国司法史上第一位以〝宗教信仰自由〞及娶二奶是〝《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范畴之内的基本权利〞为理由,在美国最高法院挑战美国政府禁止多妻制度法律有效性的先锋人物 乔治·雷诺兹于1842年1月1日在英国伦敦出生,在9岁时,跟着保姆萨拉·怀特(Sarah White)参加一个摩门教聚会而对此着迷。15岁时,背着父母,接受洗礼,成为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徒,并且开始接受摩门教的传教培训,18岁就在伦敦街头宣传摩门教的教义。 1865年7月22日,乔治·雷诺兹以美国移民的身份抵达犹他盐湖城,被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百翰·杨委任为机要秘书。1869年2月15日,乔治·雷诺兹当选为现在的〝犹他大学〞、当时称之为〝沙漠大学(University of Desert)〞的董事局成员。1875年当选为盐湖城市议局议员。 1862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严重冲击了盐湖城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义,为了维护包二奶的权利,百翰·杨要求他自动出面,到美国最高法院去挑战美国政府的《埃德蒙兹反重婚法案》的合法性。 在美国的司法系统里,如果想将案件上诉至美国最高法院,必须要经过地方法院、地方最高法院的上诉程序,始可有权递状。 1874年8月3日,乔治·雷诺兹以高调的动作,公开与二奶阿米丽亚·简·斯科菲尔德(Amelia Jane Schofield)结婚。1874年10月23日,他被犹他美国领土地司法部以〝重婚罪〞提起公诉,1875年4月1日,犹他法庭陪审团宣布他的重婚罪名成立,法官判他入狱一年,罚款$300.00元。 乔治·雷诺兹按照原定计划,将案件上诉至犹他美国领土地最高法院,但是有趣的事情发生了,犹他美国领土地最高法院居然以〝未曾有效而正确地挑选陪审团成员〞为理由,将案件驳回地方法院重审。 1875年10月30日,犹他美国领土地司法部再次以〝重婚〞罪起诉乔治·雷诺兹,1875年12月9日,犹他美国领土地地方法院陪审团宣布他的重婚罪名成立,法官将他严办,判他在苦力监狱(imprisonment at hard labor)服刑两年,兼罚款$500.00元。 乔治·雷诺兹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技术性的上诉。1876年6月13日,犹他美国领土地最高法院驳回乔治·雷诺兹的上诉,维持地方法院的原判。于是,真正的戏码在美国最高法院上演了。 1878年11月14日及15日两天,《雷诺兹 对 美国案》在美国最高法院开庭听证。美国最高法院院长莫里森·雷米克·韦特(Chief Justice Morrison Remick Waite)亲自主持听证,八位常务大法官内森·克利福德(Justice Nathan Clifford)、诺亚·海恩斯·斯温尼(Justice Noah Haynes Swayne)、塞缪尔·弗里曼·米勒(Justice Samuel Freeman Miller)、斯蒂芬·约翰逊·菲尔德(Justice Stephen Johnson Field)、威廉·斯特朗(Justice William Strong)、约瑟夫·裴罗·布雷德利(Justice Joseph Philo Bradley)、瓦德·恒特(Justice Ward Hunt)和约翰·马歇尔·哈伦(Justice John Marshall Harlan)全体坐庭听证。 美国政府司法部的理由很简单:宗教信仰不可成为破坏美国法律的理由。而乔治·雷诺兹的律师则辩称:《美国宪法第1条修正案》的〝自由信仰〞,应该允许摩门教教徒实行他们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包括多妻制度在内的宗教行为。 美国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中,只有斯蒂芬·菲尔德勉强同意,其余的八位大法官,全部坚定地支持美国政府〝宗教信仰不可成为破坏美国法律的理由〞的法理说法。 1879年5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做出了九票同意,零票反对的划时代裁决:根据〝宗教之义务不得成为罪犯免责的理由(Religious duty was not a suitable defense to a criminal indictment)〞和〝地方法律不得超越美国法律〞的司法原则,宣布乔治·雷诺兹败诉。这个裁决为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权利而挑战美国政府的司法大战,画下了一道再也难以跨越的休止符。 在来自全国社会和美国政府的强大反对声浪下,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为了生存,为了避免永无休止的司法麻烦,为了证明摩门教教徒愿意遵守美国的法律,因而试图进行了温和的宗教改革。 1890年9月23日,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威尔福德·伍德拉夫(Welford Woodruff)告诉他的信徒们说,昨晚的三更半夜里,耶稣基督前来通知他:摩门教的多妻主义是不对的,要大家改正这些错误。 鉴于有了这个〝神迹〞的充分理由,于是威尔福德·伍德拉夫在1890年9月25日颁布了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有史以来第一份《反对多妻制度宣言(The Manifesto)》,要求所有的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徒,自此不得继续实行多妻制度,教堂也不再为合法配偶之外的〝婚姻〞举行祝福仪式。 可是威尔福德·伍德拉夫这份《反对多妻制度宣言》是有气无力的,是虚张声势的,是无法使人信服的,因为有着11个老婆的威尔福德·伍德拉夫,根本就无法以身作则地来领导其他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信徒们去放弃摩门教传统的多妻主义制度。 随着政治压力的越来越大,民间反对力量的越来越强,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教主约瑟夫·老史密斯于1904年4月6日,下达了第二次的《反对多妻制度宣言》,严厉地声明,如果再有从事多妻主义者,将会被驱逐出教会。 自此以后,摩门教教徒的多妻制度,转向地下,除了极少数的原教旨派摩门教教徒依然故我地继续包二奶外,起码在社会上,再也没有公开挑战美国法律和美国妇女尊严的案例。 1895年,美国国会接受了犹他美国领土地归化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州的申请,但是批准犹他美国领土地成为美利坚合众国联邦州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将反对多妻制度的条文,清楚无误地写进未来犹他州的州宪里。 在犹他美国领土地议会投票同意后,美国国会于1896年1月4日,正式批准其归化为州的申请。自此,犹他骄傲地成为美利坚合众国大家庭的成员。 科迪·布朗之所以在二十一世纪,突然走进美国人民的视野,绝对不是一件偶然事件,也绝对不是一件普通的肥皂剧,这是摩门教多妻主义的借尸还魂,是美化堕落的地狱安魂曲,是挑战美利坚民族道德的讯号,是嘲笑美利坚妇女尊严的战书。 今天的摩门教,已经不是一百年前的摩门教了,他们已经逐渐地〝现代化〞起来了,虽然教内的遗毒尚多,沃伦·杰夫斯之流尚多,但是优秀的神职人员也不少,比如目前美国驻中国的全权大使乔恩·梅亚德·小亨茨曼(Ambassador Jon Meade Huntsman, Jr.)就是最佳的例子。 这位有着中国名字〝洪博培〞,说得一口流畅华语和闽南语方言的前犹他州第16任州长,有着显赫的资历和经验,他的父亲乔恩·亨茨曼(Jon Huntsman)不仅是一位亿万富豪,而且还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慈善家。 洪博培可谓是摩门教世家,他的外祖父戴维·布鲁斯·海特(David Bruce Height)是原教旨派后圣耶稣教会的十二大使徒之一,他从1976年1月8日开始,直到2004年7月31日以97岁高龄谢世为止,共担任该职位长达28年。 就像大部分的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人一样,洪博培也有他放肆轻狂、迷惘失落的年代,中学还没毕业,就离开学校,组织了一支摇滚乐队,过着那种激扬缥缈的日子。不过他很快就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的前途,于是他进入犹他州大学,并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得了学士学位。 于1960年3月26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Palo Alto, California)出生,曾在台湾传教两年的洪博培与美国共和党渊源极深。他曾在里根政府的白宫里任职行政助理;在老布什政府里出任商业部助理部长;驻新加坡全权大使;在小布什政府里出任贸易谈判副代表。 2004年11月,洪博培以57%的高票,当选为犹他州的第16任州长;2008年,以77.7%的超高选票,再度连任犹他州州长。一颗闪亮的美国政治新星,从犹他州摩门教幽暗的角落里,从美国人民惊讶的欢呼中悠然崛起。 拥有六个名誉博士学位的洪博培,他的家族在犹他州已历七代,他有八个兄弟姐妹,和超过六十位的侄甥晚辈,他与妻子玛丽·凯尔(Mary Kaye)育有五位子女,另外还在2000年时,从中国扬州收养了一位可爱的女儿格蕾西·梅(Gracie Mei),和在2006年时,从印度收养了一位叫做艾莎·巴拉蒂(Asha Bharati)的养女。秀气过人的格蕾西·梅和艾莎·巴拉蒂,家学渊源,都能说得一口流畅的华语。 佛家有云:一饮一著,莫不前定。饮食尚且如此,何况人缘?洪博培与妻子玛丽·凯尔在2000年11月在扬州,初遇只有两个月大的菜市场女弃婴时,将之抱起,小格蕾西·梅在他怀里,手握其指,深情凝视,咯咯而笑。 这一笑,笑出了一段缘定前生的父女恩情,这一笑,笑得玛丽·凯尔淌了一脸的慈母眼泪,这一笑,也改变了这个世界上最幸运弃婴余生的命运。洪博培把小格蕾西·梅抱起来后,再也没有放下过,继续采用她的原来汉名〝杨乐意〞纪念之。 2009年5月16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提名洪博培出任美国驻中国全权大使,他是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唯一亲自出面发布提名新闻的驻外大使。2009年8月4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全票通过他的驻华全权大使任命,洪博培于2009年8月11日抵达北京赴任。 按照目前美国乌烟瘴气的经济来看,和美国共和党内的蜀中无大将的形势来看,第一位超人气的摩门教美国总统,可能就会成为事实了。(待续) 2010年10月29日 高胜寒 在 美国华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