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孩子哭了當然要抱起來! |
| 孩子哭了當然要抱起來! | 2008-07-24 20:41:28 | |
孩子哭了當然要抱起來!----回王劍, noso等網友關於不抱 crying baby 的說法* 順便聊聊信任的形成
說的是新生嬰兒。
嬰 兒不會說話,與外界交流怎麼辦?一天24小時內睡眠要花去16-18個小時,餘下的不過就是6-8小時,其中包括吃喝拉撒,還要花一定時間安安靜靜觀察世 界,然後才是啼哭。當然,一個小小人兒能給你一天一傢伙哭上2-3個小時也真讓你夠嗆。但他絕不是無事生非。她也許是餓了,渴了,悃倦了,拉屎拉尿要換尿 布了,或者什麼地方弄得她痛了難受了,再不然,是感覺無趣需要玩耍了 (--be glad that he needs stimulation, that means he is smart!)。
你要是端着架子,就不管,就不抱,讓孩子哭,看誰厲害?以為這樣子就把孩子的社會技 能給訓練出來啦?什麼樣的“社會技能”呢?孩子倒真學到了什麼,可絕對不是什麼需要你大肆表揚的“技能”。想想,孩子餓了,疼了,尿布濕了,難受了,大聲 哭着,期望有人替他解決問題,抱一抱,拍一拍,餵幾口吃的,換一張尿芥子,可是哭得有氣無力了還沒人來管,一而再,再而三,哭呀哭呀沒人理睬,於是,孩子 學到了人生的第一課:哭是沒有用的,懶得哭了。在不再哭泣的表面呈象之下,是對這個世界的不信任。你真的想讓你的孩子學到這樣的“技能”嗎?有人參觀羅馬 尼亞的孤兒院發現那兒靜悄悄的,沒有一點兒生氣,不像是有孩子的地方。原因估計是保育員一時人手不足,照應不過來,所以孩子們學會了不再用哭聲來傳達需要 幫助的信號,反正沒有用啊!這是一種所謂learned helplessness,或曰mistrust。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們,會這樣做嗎?
這並不是本人聳人聽聞的什麼新論調。我只是拾人牙慧罷了。這是大名鼎鼎的富落以德的修正主義弟子小愛同學的理論。愛力可森修 改了老富先生一門心思強調“性”是成長的原動力的主張,變成了強調人的社會關係才是心理成長的成因。在嬰兒期,嬰兒與照顧者(一般都是父母)的關係如何, 就是本階段的中心任務。父母通過給予及時的關照,為孩子建立起信任。有了信任,與父母之間也能形成secure attachment, 否則,就將是不同形式的insecure attachment (resistant, avoidant, or disorganized)。這個“及時的關照”自然包括了孩子哭了就抱起來,看看她有什麼需求:餓了渴了還是得換尿布了?要不然,就抱在肩頭在屋子裡走 一圈,讓她的視野從看久了覺得無聊的天花板換成三維的有趣生動的房間。孩子的一切需求都得到妥善及時解決,會變得快樂,會相信爸爸媽媽是我值得信任的人, 會覺得這周圍的一片天地是一個值得信任的世界。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到交朋友的時候也會容易交到朋友,你想要的social skills 往往水到渠成。要不然,老是對朋友不信任的人,到了要交男友或女友時,老盯着人問:“你到底愛不愛我?” 那,煩不煩人阿?
孩子在半歲到 一歲半之間認生,那是她的智力發展到能分辨家人與陌生人了,是一大進步,不是什麼社交技能的缺乏,相反,父母應該慶賀,這其實就是social skills 的一種。對,能辨親疏,是保護自己的第一步,畢竟,一般情況下父母才是最在意孩子的安危的。比如愛力可森也提到要在信任與不信任之間保持一個健康的平衡 點:大量的信任與小量度的不信任。太過信任了跟着一陌生人就走了那也不行。
至於已經會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卻還想用一哭二鬧來達到目的 的孩子,那是另一回事。那種情況才需要父母的disciplining,才需要父母不上圈套。還有,說什麼“沒有SOCIAL SKILL,只能是給別人 打工的料”,好像不妥。“給別人打工”有什麼可怕呢?現實中“給別人打工”的人是人群中的大多數,比如公職人員,教研人員,大大小小的公司職員。其中大多 數是擁有上佳的社會技能的。連白宮主人都是給“別人”打工的呢,事情辦不好,“別人”有權說三道四,有權炒他魷魚。
試了幾次在文中插入超級鏈接,屢試屢敗,不知何故。算了,就把線索攤在這兒吧:
*王劍link: http://web.wenxuecity.com/BBSView.php?SubID=znjy_best&MsgID=102079
Erikson: http://www.learningplaceonline.com/stages/organize/Erikson.htm
Freud: http://psychology.about.com/od/theoriesofpersonality/ss/psychosexualdev.htm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