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万维读者网 -- 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首  页 新  闻 视  频 博  客 论  坛 分类广告 购  物
搜索>> 发表日志 控制面板 个人相册 给我留言
帮助 退出
幼河的博客  
在美国混日子。  
https://blog.creaders.net/u/3328/ > 复制 > 收藏本页
我的名片
幼河
注册日期: 2010-01-13
访问总量: 11,620,869 次
点击查看我的个人资料
Calendar
我的公告栏
最新发布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大神于敏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友好链接
分类目录
【小說】
· 我的约翰
· “我怎么会后悔呢?”
· 回顾与情感
· 聊斋新编
· 爱的传递
· 面子
· 哭的孩子有奶吃
· 自尊
· 感情
· 嘿嘿,“法治 ”
【随感杂谈】
· 那时的什刹海……
· 美墨边境墙
· 反光
· 请根据常识判断……
· 川普被“翻篇”之前
· 川普的竞选策略
· 麦凯恩的风度
· 洋“芝麻酱”
· 新冠肺炎疫情简述
· 侃“正人君子”
【摘编文章】
· 真正恐惧的是他们
· 大神于敏
· 美国是民主国家
· 女知青和农民丈夫
· 生死之痕
· 撒谎成性的川普
· 你怎么想?
· 川普心理分析
· “华川粉”白描
· 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外
【旅游】
· 糟糕天气的旅游
· 马蹄湾
· 犹他州南部的三个国家公园
· 象海豹
· 加州的红杉树
· 太浩湖和优胜美地
· 从陡峭点到大苏尔
· 彩色海滩
· 墨西哥城逛街
· 观赏帝王蝶
【纪实】
· 进了急诊室
· 欺诈之都(下)
· 欺诈之都(上)
· 是诸葛亮也没用
· Liz是个小狮子狗
· 罗将军
· 农场轶事
·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变迁
· 母亲在“文革”之初
· 针对华人的盗贼
【散文】
· 老北京的景儿
· “两害相权取其轻”
· 最后的告别
· 渐渐远去
· 多想相聚在梦中
· 我不懂养狗之道
· 我是个普通人
· 老北京有特色的景儿
· 自斟自酌
· 回忆像陈年老酒
【转贴文章】
· ZT:MIT陈刚教授自述
· ZT:我的岳母
· 王朔:美国走马观花
· ZT:赤脚资本家孙立哲
· ZT:一个知青偶像的沉浮
· ZT:太平军残部没到过智利
· ZT:“英国辛德勒”尼古拉斯.温
· ZT:世界上最伟大的骗局
· ZT:民国不是个美好时代,也没男
· ZT:美国的分裂正在加剧
【随手一拍】
· 反光
· 下羚羊谷
· 等待
· 向着太阳唱起歌
· 小海湾里的鲱鱼群
· “丑小鸭”
· 珊瑚虫和海葵
· 海湾边的白鹭
· 野果子
· 梦幻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 删除
存档目录
04/01/2022 - 04/30/2022
01/01/2022 - 01/31/2022
11/01/2021 - 11/30/2021
10/01/2021 - 10/31/2021
09/01/2021 - 09/30/2021
08/01/2021 - 08/31/2021
07/01/2021 - 07/31/2021
06/01/2021 - 06/30/2021
05/01/2021 - 05/31/2021
04/01/2021 - 04/30/2021
03/01/2021 - 03/31/2021
02/01/2021 - 02/28/2021
01/01/2021 - 01/31/2021
12/01/2020 - 12/31/2020
11/01/2020 - 11/30/2020
10/01/2020 - 10/31/2020
09/01/2020 - 09/30/2020
08/01/2020 - 08/31/2020
07/01/2020 - 07/31/2020
06/01/2020 - 06/30/2020
05/01/2020 - 05/31/2020
04/01/2020 - 04/30/2020
03/01/2020 - 03/31/2020
02/01/2020 - 02/29/2020
01/01/2020 - 01/31/2020
12/01/2019 - 12/31/2019
11/01/2019 - 11/30/2019
10/01/2019 - 10/31/2019
09/01/2019 - 09/30/2019
08/01/2019 - 08/31/2019
07/01/2019 - 07/31/2019
06/01/2019 - 06/30/2019
05/01/2019 - 05/31/2019
04/01/2019 - 04/30/2019
03/01/2019 - 03/31/2019
02/01/2019 - 02/28/2019
01/01/2019 - 01/31/2019
12/01/2018 - 12/31/2018
11/01/2018 - 11/30/2018
10/01/2018 - 10/31/2018
09/01/2018 - 09/30/2018
08/01/2018 - 08/31/2018
07/01/2018 - 07/31/2018
06/01/2018 - 06/30/2018
05/01/2018 - 05/31/2018
04/01/2018 - 04/30/2018
03/01/2018 - 03/31/2018
02/01/2018 - 02/28/2018
01/01/2018 - 01/31/2018
11/01/2017 - 11/30/2017
10/01/2017 - 10/31/2017
09/01/2017 - 09/30/2017
08/01/2017 - 08/31/2017
07/01/2017 - 07/31/2017
06/01/2017 - 06/30/2017
05/01/2017 - 05/31/2017
04/01/2017 - 04/30/2017
03/01/2017 - 03/31/2017
02/01/2017 - 02/28/2017
01/01/2017 - 01/31/2017
12/01/2016 - 12/31/2016
11/01/2016 - 11/30/2016
10/01/2016 - 10/31/2016
09/01/2016 - 09/30/2016
08/01/2016 - 08/31/2016
07/01/2016 - 07/31/2016
06/01/2016 - 06/30/2016
05/01/2016 - 05/31/2016
04/01/2016 - 04/30/2016
03/01/2016 - 03/31/2016
02/01/2016 - 02/29/2016
01/01/2016 - 01/31/2016
12/01/2015 - 12/31/2015
11/01/2015 - 11/30/2015
09/01/2015 - 09/30/2015
08/01/2015 - 08/31/2015
07/01/2015 - 07/31/2015
06/01/2015 - 06/30/2015
05/01/2015 - 05/31/2015
04/01/2015 - 04/30/2015
03/01/2015 - 03/31/2015
02/01/2015 - 02/28/2015
01/01/2015 - 01/31/2015
12/01/2014 - 12/31/2014
11/01/2014 - 11/30/2014
10/01/2014 - 10/31/2014
09/01/2014 - 09/30/2014
08/01/2014 - 08/31/2014
07/01/2014 - 07/31/2014
06/01/2014 - 06/30/2014
05/01/2014 - 05/31/2014
04/01/2014 - 04/30/2014
03/01/2014 - 03/31/2014
02/01/2014 - 02/28/2014
01/01/2014 - 01/31/2014
12/01/2013 - 12/31/2013
11/01/2013 - 11/30/2013
10/01/2013 - 10/31/2013
09/01/2013 - 09/30/2013
08/01/2013 - 08/31/2013
07/01/2013 - 07/31/2013
06/01/2013 - 06/30/2013
05/01/2013 - 05/31/2013
04/01/2013 - 04/30/2013
03/01/2013 - 03/31/2013
02/01/2013 - 02/28/2013
01/01/2013 - 01/31/2013
12/01/2012 - 12/31/2012
11/01/2012 - 11/30/2012
10/01/2012 - 10/31/2012
09/01/2012 - 09/30/2012
08/01/2012 - 08/31/2012
07/01/2012 - 07/31/2012
06/01/2012 - 06/30/2012
05/01/2012 - 05/31/2012
04/01/2012 - 04/30/2012
03/01/2012 - 03/31/2012
02/01/2012 - 02/29/2012
01/01/2012 - 01/31/2012
12/01/2011 - 12/31/2011
11/01/2011 - 11/30/2011
10/01/2011 - 10/31/2011
09/01/2011 - 09/30/2011
08/01/2011 - 08/31/2011
07/01/2011 - 07/31/2011
06/01/2011 - 06/30/2011
05/01/2011 - 05/31/2011
04/01/2011 - 04/30/2011
03/01/2011 - 03/31/2011
02/01/2011 - 02/28/2011
01/01/2011 - 01/31/2011
12/01/2010 - 12/31/2010
11/01/2010 - 11/30/2010
10/01/2010 - 10/31/2010
09/01/2010 - 09/30/2010
08/01/2010 - 08/31/2010
07/01/2010 - 07/31/2010
06/01/2010 - 06/30/2010
05/01/2010 - 05/31/2010
04/01/2010 - 04/30/2010
03/01/2010 - 03/31/2010
02/01/2010 - 02/28/2010
01/01/2010 - 01/31/2010
发表评论
作者:
用户名: 密码: 您还不是博客/论坛用户?现在就注册!
     
评论:
美国中产阶级的变化
   

美国中产阶级的变化

 

  网上看到一个名为“美国中产阶级萎缩? 真相是其中一些人更富有了”的帖子。这是 援引美国大报翻译过来的。下面是转载:

  研究发现,美国上层中产阶级规模大增,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9年的12.9%上升到2014年的29.4%。

  许多人认为,美国贫富不均程度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剧,而中产阶级正在萎缩。由于正值大选年,特朗普(Donald Trump )和桑德斯(Bernie Sanders)等候选人尤其善于拿这件事大做文章。但最新的研究发现,除了所谓的“1%”最富裕人群,相当一部分普通美国人也在“往上走”。

  美国城市研究院(Urban Institute)调查了1979年以来美国中产阶级的构成状况。他们发现,上层中产阶级(Upper Middle Class)过去35年间数量大增,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79年的12.9%上升到2014年的29.4%。按照该研究的定义,上层中产阶级相当于一个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万美元至35万美元之间。

  这份报告中,一般中产阶级被认为是年收入在5万美元至10万美元之间的家庭。以此计算,美国中产阶级占人口比重从38.8%下滑至32%。中产阶级占有财富的比重也从1979年的46%大幅下跌至2014年的26%。

001.jpg

美国不同收入群体占总人口比例(1979/2014)。 来源:yahoo.com

 

  与此同时,家庭年收入35万美元以上的美国富裕人群占比从0.1%上升至1.8%。在财富等级的另一端,下层中产阶级和贫困(或接近贫困)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下降了6.8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这些收入分界标准都因通胀因素做出了调整。

  这也就是说,在贫富不均加剧的背景下,从美国经济中获益的并非只有所谓的“1%”。35年来,中产、上层中产和富人的总占比从51.8%上升至63%。

002.jpg


城市研究院对不同收入群体的界定标准(折合三口之家2014年收入)。 来源:yahoo.com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将城市研究院的报告与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早前的报告做了对比。尽管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但这些报告得出的一致结论是:美国中产阶级在数量和财富上都萎缩了。按照皮尤的定义,年收入在4.2万美元至12.5万美元的三口之家属于中产,年收入在12.6万美元至18.8万美元之间则属于上层中产。

  雅虎财经的报道说,最新研究中不好的消息是,美国多数财富(63%)现在归属于富人和上层中产阶级。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等或中等以下收入者感觉自己好像 “掉队”了。问题在于,收入较高的40%与收入较低的60%,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距加大了。因此,与收入更高的人比起来,中等收入者就落在了后面。

003.png


不同阶层总收入占社会总收入比例(1979/2014)。 来源:urban.org

 

  好消息则是,除了最贫困群体,其它所有人群的收入都比1979年增加了。只不过,高收入者享受到的增幅大大超出低收入者。因此,几乎每个人都更加富有了,只不过富人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更加富有。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斯坦福大学和康奈尔大学今年3月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居住在富人区的家庭数量翻了一倍还多,他们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80年的7% 增长到2012年的16%。这里对富人区的定义是:社区收入中位数至少比所在城市其它地区高出50%。2013年发布的《瑞信全球财富手册》 (Credit Suisse Global Wealth Databook)也显示,在20个最富裕的发达国家中,美国的财富集中度最高——10%的美国人拥有总财富75.4%。

  总之,仅仅用“1%”来渲染美国贫富差距的做法需要重新考虑了,因为更广泛的社会问题存在于“40%”和“60%”之间。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学者里夫斯(Richard Reeves)说,针对社会不平等的许多焦虑和不满情绪,实际上是因为中等收入家庭与中上收入家庭之间差距——他称之为“危险的差距”。

 

………………………………………………………………………………

  以上文章说“这些收入分界标准都因通胀因素做出了调整”。对此我有些疑惑。下面是各个年代美元购买力的评估。

 

  以消费物价指数为基数,计算出1914至2010年美元的购买力变化。例如,2000年的一美元相当于2010年的1.28美元;年度通胀率为2.52%。以下年份的一美元购买力在2010年相当于:

   

  2010年: 1.00美元

  2000年: 1.28美元

  1990年: 1.71美元

  1980年: 2.82美元

  1970年: 5.73美元

  1960年: 7.35美元

  1950年: 9.15美元

  1940年:15.42美元

  1930年:12.56美元

  1920年:11.43美元

  1914年:21.59美元

 

  在我看来,作者把通膨因素大大缩小了。下面还有看法不同的文章;其使用的统计数字也不同于上文。我摘编如下:

 

开支猛涨 美国中产阶级萎缩

 

  从1971年以来,作为美国社会主导力量的中产阶级持续呈萎缩状态,根据皮尤研究中心2015年12月上旬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美国中产阶级人口比例已从1971年的61%下降到目前的49.9%,这是全美中产阶级人口比例首次低于一半。

 

中产家庭的收入标准是多少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定义,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相当于全国中位数收入的三分之二到两倍。按照这样的收入统计,2014年美国人进入中产阶级的最低年收入标准为,一口之家为24173美元,两口之家为34186美元,三口之家为41869美元,四口之家为48347美元,五口之家为54053美元。

  在衡量一个社会阶层时,人们最常用的概念是穷人、中产阶级和富人,美国在收入段人群划分上还有更细的标准,即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高收入家庭或人群。按照皮尤研究中心对各个收入人群的收入界定,三口之家年收入低于31402美元属于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介于31402至41868美元之间家庭属于较低收入家庭。年收入介于41869至125608美元之间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这也是皮尤研究中心所界定美国进入中产家庭的收入标准。年收入介于125609至188412美元之间的家庭属于中上收入家庭,也可以称作是富有的中产家庭,但皮尤在研究中将这部分家庭从中产家庭中剥离。年收入188412美元以上家庭属于高收入家庭,也可以称为是富有家庭,当然年收入20万至30万美元家庭在美国充其量也只能说是个小富有家庭。

 

高收入人群比例增加最大

 

  2015年美国有1.2亿成年人属于中等收入人群,也就是中产阶级,1.21亿成年人属于较低收入以下人群和较高收入以上人群。按照人口比例换算,美国成年人中中产阶级人数占全部成年人比例为49.9%。表1是从1971至2015年美国成年人在低收入、较低收入、中等收入、较高收入、高收入人群中所占比例变化的数据统计。从1971至2015年这40多年间,美国中产人群的比例从61%下降到49.9%,下降幅度超过11个百分点。低收入人群在1971年为6%,2015年上升到20%。较低收入人群比例从1971年到2015年皆为9%。较高收入人群1971年所占比例为10%,2015年上升到12%。高收入人群1971年所占比例为4%,是所有收入段人群比例最低的;到了2015年,高收入人群所占比例达到9%,是所有收入段人群增加比例最大的。从1971年至2015年,美国较低收入人群比例没有变化,但低收入人群增加了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在这40多年间,美国较高收入人群比例变化不是特别大,增加了2个百分点。高收入人群比例却是从4%上升为9%,增加了5个百分点。

 

  表1:美国不同收入家庭比例变化一览表

 

年  低收入  较低收入  中等收入  较高收入   高收入

2015  20%    9%    49.9%    12%     9%

2011  20%    9%    51%     12%     8%

2001  18%    9%    54%     11%     7%

1991  18%    9%    56%     12%     5%

1981  17%    9%    59%     12%     3%

1971  16%    9%    61%     10%     4%

 

中产人群萎缩主因是收入增长幅度小

 

  中产阶级家庭的萎缩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长幅度小和开支猛涨。

  为了便于观察美国中产阶级的变化情况,皮尤研究中心将美国不同收入段人群只简单地分成三大部分,即较低收入以下人群(包括较低收入和低收入人群)、中等收入人群和较高收入以上人群(包括较高收入和高收入人群)。表2的数据以三口之家为例,对比观察了较低收入以下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和较高收入以上家庭在过去40多年间收入中位数增长变化情况。1970年较高收入以上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118617美元,2014年为174625美元,增长幅度为47%。中等收入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则明显落后于高收入家庭的增长幅度,1970年中等收入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54682美元,2014年为73392美元,增长幅度为34%。较低收入以下家庭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最低,这种情形加剧了低收入家庭比例的增长趋势,1970年较低收入以下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为18799美元,2014年为24074美元,增长幅度为28%。

 

表2:美国不同收入家庭收入变化一览表(美元)(可比价格计算)

 

年   较低收入以下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较高收入以上家庭

 

2014   24074        73392        174625

2000   26496        76819        180769

1990   23081        68856        153557

1980   21336        68856        130150

1970   18799        54682        118617

 

较高收入以上人群收入增幅最大

 

  1970至1980年,美国较低收入以下家庭和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各为13%,较高收入以上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为10%。1980至2000年,美国较高收入家庭的收入中位数连续20年增长幅度高于中等收入以下家庭。1980至1990年,美国较低收入以下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增长幅度为8%,中等收入家庭为11%,较高收入以上家庭增长幅度则猛增到18%。1990至2000年,较高收入以上家庭的收入中位数增幅依然保持在18%,较低收入以下家庭的的增幅为15%,中等收入家庭的增幅仅为12%,是三个收入段家庭中增幅最低的。2000至2010年,美国家庭收入可谓遭遇滑铁卢,较低收入以下家庭收入的中位数下降了9%,较高收入以上家庭下降了6%,中等收入家庭下降了5%。2010至2014年,美国较低收入以下家庭收入的中位数增幅是原地踏步,中等收入家庭仅增加了1%,较高收入以上家庭增幅则为3%。

 

表3:美国不同收入家庭收入中位数增幅一览表

 

 年   较低收入以下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较高收入以上家庭

 

2010-2014     0%       1%         3%

2000-2010     -9%      -5%         -6%

1990-2000     15%      12%         18%

1980-1990     8%       11%        18%

1970-1980     13%      13%         10%

 

美国中产总收入占比下降最大

 

  美国中产阶级萎缩可以从中产家庭总收入占全部家庭收入比例的变化中略见一斑,从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较低收入以下家庭的总收入在1970年占美国全部家庭收入的10%,2014年所占比例为9%。下降幅度为1个百分点。中等收入家庭总收入在全部家庭所占比例1970年为61%,2015年下降到42%,下降幅度高达19个百分点。40多年间,美国中等收入以下家庭总收入在全部家庭收入中比例由71%,下降为51%,降幅为20%。与此同时,较高收入以上家庭总收入在美国家庭全部收入中的比例直线上升,1970年所占比例为29%,2015年上升到49%。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美国较高收入以上家庭在收入蛋糕中份额的快速扩张,等于是从中产家庭口中夺食。这也表明当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之时,遭受打击最大的是这个社会的核心力量——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的萎缩也使众多美国人对“美国梦”失去信心。

 

表4:美国不同收入家庭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变化一览表(美元)

 

年   较低收入以下家庭   中等收入家庭   较高收入以上家庭

 

2014    9%         42%          49%

2010    9%         45%          46%

2000    9%         47%          44%

1990    10%         54%          36%

1980    10%        60%          30%

1970    10%        61%          29%

 

 

美国二战后1950---2014家庭收入/物价变迁图

 

简单先给一组大数据:

      1930   1950   1970   1990   2009    2013

汽油每加仑$0.10  $0.18   $0.36   $1.34  $2.05    $3.80

汽車平均单价$600  $1510  $3450   $16950  $27958   $30352

平均每年工資$1970 $3210  $9400   $28960  $40,523   $44321

平均新屋单价$3845 $8450  $23450  $123000  $238,880  $289500

 

如果以1950年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到:

   

  1950年:房价收入比为:8450/3210=2.63倍。收入/汽车比为:3210/1510=2.13。一年的收入可以买17833加仑汽油。

  经过60多年的发展,2013年:房价收入比为:289500/44321=6.53倍。收入/汽车比为44321/30352=1.46倍。一年的收入可买11663加仑汽油。

  很明显,收入/物价呈大幅下降趋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